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峡品格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三峡品格

2018-08-09 19:18:18 作者:天来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峡品格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于我国人而言,重庆这座山城犹如它的别称相同,迷离杂乱,谍影重重。滚滚长江托起巍巍江城,钟灵毓秀的嘉陵江赋予它一份俊美中的灵动,一抹赤色种进白色雾都,血雨腥风的残酷里勾勒出的姓名叫我国。浩荡与坚毅在一个生命体中完美交融,这个盛夏,我把魂灵深深扎进川渝大地,逐渐摩挲一座城池的沃土,静静谛听一个民族的故事。

  ​

  于炎黄后代而言,自孩童时起,扬子江这个姓名,早已像民族印记般刻进我国人心底。它是从雪山走来的万里波澜,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清幽孤寂,是李太白携一朵彩云日新月异的高昂舒畅,是杜少陵“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的离愁怀念。带着一种仰视长江的特别情愫,这个夜晚,来到人影如织的长江索道面前,奔赴一场叩问魂灵的崇高之旅。一百二十分钟的等待使拥抱长江的那四分钟显得如此严肃新奇。索道开动的一会儿,猛然发觉,儿时书本上的诗词歌赋、笔墨丹青似乎都变得立体可感,那些文字,有如无数个精灵,排成曼妙的富丽阵型,漾开思维的天空。江枫渔火,廊桥遗梦,几多风雨,几度春秋?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条长江,托起一个我国。赤色,是青青山城的另一个面孔。歌乐山、红岩村、白第宅,渣滓洞,重庆这个姓名背面裹藏的是华夏后代沉重到不忍回忆的前史,穿越前史的漫空,我们逐渐懂得,有时,动身不是为了抵达,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只由于具有崇奉。追溯更不是为了凭吊,回忆向来萧瑟处的铭记是为了昂首向前。今天,公民大礼堂旁的中山四路静默到恍如世外桃源,安静悠然之下,谁会想到,七十三年的一九四五,桂园庭院里诞生了“双十协议”,毛主席以决胜千里之外的坦然自若赢得了举国上下的赞誉,二百米外的周第宅里,周总理和戴着花环的邓大姐举办了结婚十五周年的庆典,享受着痛并快乐着的美好,周第宅还有另一个彪炳千古的姓名——中共南边局,今天,只身踏上这座二层小楼,我们何尝想过,从前的这里,有过运筹帷幄的勇敢,听过断壁残垣的炮声。

  一城千面大概是重庆最好的代名词,在中华大地,还有没有这样一座城,扛得住刀剑如梦的砥砺,也容得下艺术创作的清幽?老舍的《四世同堂》和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告诉我,重庆做到了,北碚做到了。“文章小技挟风雷”,平平清闲的日子中,诙谐达观并不困难,难的是在炮火隆隆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仍然以笔凿出一条小路,用最高级和旷达的诙谐为千疮百孔的瘠薄心灵注上一剂强心针,让公民在最困厄的时间仍能仰视星空,热爱日子。这种态度和底气,是千年前的李太白刘禹锡留给山城的,也是八十年前的赤子英雄,文人墨客留给江城的,更是这座城里的千万后代穿越年月的长烟,砥砺前行里淬炼出的柔软如水,坚毅如钢的生命底色。

  无辣不欢,热心似火,今天,这座城里的人用最炽烈的方法运营人生,拥抱国际。不错的,热烈奔放,本来就是你我寡淡人生里最平实本真的基础色彩,斑驳陆离的紫陌红尘里,重庆人活得那么天然,那么实在,那么用力,棱角清楚到让人仰慕不已,就像盛气凌人的李太白,安贫乐道的刘梦得。

  是啊,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长江托起的城池,广博而又天然,似乎全无雕饰,却具有着冲破天边改动国际的庞大力气。大义大利面前,向着正义和阳光,我自纹丝不动。

  建军节那个正午,三峡博物馆三峡主题展览的出口处,我遇见一面巨大的相片墙,人情景物,五花八门的诉说着这座城的故事。遽然,我的目光定格在一个男人身上——满面皱纹,胡须稠密,背着扁担目视着渺远的前方,眼里呼之欲出的是无限的郁闷、惆怅、担任,仁忍和说不尽的故事,背面,是虚化的滔滔江水。相片名叫三峡汉子。

  那束目光,一会儿刺进我的魂灵,我想,我必毕生不忘。那一会儿,我想,我找到了这座城千锤百炼里仍然傲岸耸峙的根源。

  我愿把它称为三峡品格,抑或,我国品格。只要那样的目光在,那样的脊柱在,我信任,这座城,这个国家的魂就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三峡品格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