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都江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都江堰

2018-08-23 20:18:04 作者:感觉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都江堰

  都江堰的放水大典是此行最大的收成与惊喜。我只因偶尔看到了旅游直通车站的广告,又想起前次来因地震影响没去成都江堰,便带着猎奇前往,对何谓“放水”一窍不通。

  都江堰坐落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边,距成都有两小时车程。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建筑的水利工程,让成都平原成为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历经两千余年长盛不衰,至今仍发挥侧重大效果,它是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观,更是国际水利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

  人常言“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途经此地的人都要来祭拜一下叱咤千载的水利工程,感受一下水神的恩惠。而我幸运地选在了最好的日子。

  放水大典古已有之。早年每到冬天枯水季,人们便在渠首用“杩槎截流法”筑成暂时围堰,修理内江时,拦水入外江;修理外江时,拦水入内江。待到来年清明节,又要举行典礼撤消拦河杩槎,放水入灌渠。这个典礼叫"开水",它标志着春耕的正式开端。

  公元978年,北宋政府正式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从此这一隆重的典礼连续了两千余年。虽在解放后因都江堰改造一度中止,但近年来为恢复传统文明,陈旧的开水典礼再度复兴,并晋级为“放水大典”,于每年清明节前后三日在都江堰景区隆重举行。

  放水大典的实景扮演人员繁复,大张旗鼓。扮演环绕“水”打开,叙述了因水而生,以水而兴的成都平原上,两千年间水与民生的联系。

  扮演伊始,数位仙子从山峰上慢慢走下,一方白绸在她们死后翩但是落,象征着圣水来临人世。

  但是,水神带来的不只有良田沃野,还有无情的天灾。江水暴虐,生灵涂炭,帝王带领文武百官向上天请求,他们抬着牛羊家畜,跳着敬神的舞蹈,祈愿风调雨顺。

  天不佑人,人定胜天。人类总算用自己的聪明智慧降伏了水神,一方神堰来临在岷江之上,从此风云平定,万物调和共生。

  少男少女,莲间嬉戏;牧童吹笛,老翁垂钓;妇女在岸边欢快地浣衣。道士乘着一叶扁舟悄但是至,在青山碧波间耍起了太极。连憨态可掬的熊猫都被满山翠竹招引,在这方钟灵毓秀的宝地安了家。

  扮演达到高潮,真有一泓活水自山巅飞流而下,它似一道白色的闪电,注入河流、小溪、湖泊,流进每个人的心里。全场欢娱了!春水蒸发着雾气,让整片大地充满生机,人们载歌载舞,欢娱雀跃,谢天,谢地,谢先人。

  我在旅途中看过许多浮光掠影的歌舞扮演,从未有过如此感动。或许是因为身处两千年古堰旁,或许是亲眼见证了成都平原的充足、繁华、安定,让这种感谢之情不是流于扮演,而是真正地有据可依,有迹可循。

  在农耕文明日渐式微的今天,这种敬天谢地的典礼本身,也与古堰一道,成为了名贵的文明遗产。

  扮演的最终,舞台上两位古稀白叟满怀深情地表达了对岷江的感谢之情。在他们的倡议下,整体观众起立,向着岷江的方向深鞠三躬,以铭记其恩德。

  几千人的剧场静默了,人们放下手机、相机,不再私语,仅仅垂头折腰缄默沉静着,就如几千年前的古人相同,对天地万物心胸敬畏,对先人的庇佑心胸感谢,牢记住他们的根。那一瞬间的感动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都江堰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