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亲亲的太原话,太原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亲亲的太原话,太原人

2018-08-27 09:24:43 作者:不是我吧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亲亲的太原话,太原人

  咱码字说太原,心里是不大有自信的。来太原30多年,充其量也就是半个太原人。

  童年在晋中祁县乡下外婆家,也就7、8岁的样子了,听说村里回来了两个太原家,小伙伴们相跟了好几个围过去。从太原来的也是两个同龄的娃,男孩子和我们一般高,女娃略高点儿,扎着小辫,穿的方格布裙,显得俏皮高雅。见一群小土猴围过来,两个太原娃觉得好笑。我们滚满身泥土,脸上自然也是云山雾罩。一堆洋娃土娃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相视着嘿嘿笑着。

  小太原拉她姐姐走,女孩说,干甚圪呀。甜甜的一句太原话永远烙在脑际。我那阵的潜意识是那么兴奋,哼,老子长大了,一定吃(娶)个太原的婆姨。

  调来太原的时候,已经是有了妻小。生长在离太原不远的榆次,来回走太原太方便了,所以对省城陌生。太原已经不是太原人的城市,和许多现代城市一样,这是天南地北的“大烩菜”。尤其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南来北往的人云一样频繁流动。太原开放的程度还不大,外省过来的商户不多,倒是近多年全省市县的蜂拥而来。你到菜市场转悠,这边是五台话忻州的,那边是长治的万荣的,半截子过来的,再裱装的好,绕着舌头普通话家乡味至少保留一半。

  如今想听到纯度高的太原老话,也成了奢侈享受。只有50岁以上的,呱呱坠地到太原,坚守到今不挪窝的男女,半个世纪的拉风,才说岀淳朴全活的太原话。近年常和我在一起的龙哥,就是满资格的太原人。他操着太原话和我们这些土洋结合的二圪揽聊天,有时不自觉的就卷起舌头谝京腔了。如果遇到同龄的老太原,他那个兴奋就溢于言表,叨歇的津津有味,带劲儿

  太原人,并没有标准印记,只是在这块土地生活十来八年,踩这边的地,喝这里的水,看着这里的山,吸着本地杨柳吐出的氧气,吃着本地养的鸡鸭猪牛。你不知觉之间,你必然沾上太原的味道,吃饭动筷子酒杯,都是太原风格话音里也挡不住,忍不住也会说出太原人的“闹你闹他”。

  古代的太原人,大概和现在有区别。汉唐以来,太原在黄河流地区,一直是大国心脏原地域的边缘。汉胡交汇之处,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自然冲突不断,太原是边关重要城市,交汇拉锯,战争不断,也是民族融合杂居的要地。太原人的基因本就是强悍型,善斗好勇,坚强不屈。古晋阳城破毁,就是惹恼了宋皇帝赵光义,害怕了龙城,恨透了太原人,一把火灭了太原晋阳古城

  人的性格性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有地域山水脉络烙印。太原是龙城,骨子里有高贵天下元素,依山势,绕晋水,有的是好风景阳刚之气,阴柔之情,一样的兼备。所以基因大数据一下,太原人的遗传基因是很优质的,血统不一般。

  现代太原人,更多有的是包容胸怀广阔。这也受统治阶层文化的影响熏陶民国辛亥革命以后几十年,山西一直受阎锡山的统治。阎锡山是近百年来三晋显赫政治人物。他不但在本土独裁霸气,就是在国民党的政治舞台上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阎锡山外王内圣,治山西主张“造产救国”,兴建实业,初步建成了门类较齐全工业基础。前几天还看到个数据,不知准确不,说1949年临建国时,山西省的人均GDP是全国第一位。阎锡山是厉害,但反映到他的行事风格上却很低调谦让,圆滑中庸。他具体调子就是“原谅人”,包容他人。他主政山西太原多年,自然这些做人做事的风格传染给五台和忻州人,再同化了部属和下层官宦。久而久之,放射成一代太原人的基本性格。

  周边市县的人比较,太原人似乎不怎么激烈,性情也较温顺语调绵绵中,是含有山的耿气,但柔和毛刺少。就是口边的“闹甚了”,也不怎么强烈

  太原属山西中部地区,敦厚善良,是胡说对太原人的基本描述。晋南人,文化悠久能说会道,晋北雁门关两边人,质朴耿直不善言辞。这多年在省直机关工作,走遍了各个县区。太原人中性一些,晋南人的古老文化还是行,到民间搞一次采访和海聊,拉出一个晋南种地的农民,都比晋北的宣传干部摆乎的精彩

  80年代调到太原工作时,我们编辑部有十几人,大都是省内各市县拼凑来的。太原土产不多。和我相处最近的正平,是生在长在太原的。他善良憨厚,满口太原话,由于他很不善于官场投机取巧,一直提拔不上来。他是骨子里充满艺术情调的人,才华横溢。他总是和我说,两样东西他最喜欢,一是美酒,二是美女编辑部里有几位漂亮的女同事,引起一些处室的男士不时来串门。每当来人,正平便扬起头微笑着示意我,看,干啥来的,李向阳。我起初不解。李向阳是影片平原游击队》的英雄。李向阳什么意思呢,正平说,李向阳下山打日本,不正是为解决根据地粮食吗,我说明白了。黑色幽默。正平说来编辑部的男士不是谈稿件的,主要是奔着漂亮女士来的,是打着工作借口赏花的。呵呵。

  太原话也始终离不了我们山西老乡通用的“圪”字。圪捣,圪蛋,圪梁,圪僦…。有个性方言,咋地,应是太原人独有的味道了。咋地,可以简单理解为怎么办,这么办,疑问一类的,还不尽然。正平用地道的太原话讲了一个小段子:

  多年前,一对结婚不久的小女带夫婿回娘家。娘家是乡村的,正赶上收拾偏房,晚上住宿只有正房一大间。老娘也觉得不是外人,就在房中间拉了块布帘,做了隔离。老两口与小夫妻各住一边。夜深人静新婚郎君蠢蠢欲动

  小娘子:“咋地,咋地,你想咋地?”

  小女婿:“咋地?哼,想咋地不能咋地。”他很无奈。不料,一席布帘隔不住悄悄话儿,那边听见了。

  老娘:“有老娘在,你们不能咋地!”强势惯了的。

  老爹是个温和脾气:“别嚷了。他们咋地,我们也咋地。”

  ……

  正平的语调柔柔的,但是充满了机智情趣,人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把方言游戏故事,那是不可能的。可惜正平老兄英年早逝,甚悲。

  太原人正逐渐把本土方言去掉。也是近几十年的发展吧,开放的世界人口的频繁流动,沟通交流接受陌生事物的首要,各地不尽相同的方言成了障碍普通话的推广速度,在太原进行的很快。现在的太原话,是经过改造的本土味道浓的普通话。太原市的新人类,觉得祖宗的话土的掉渣,索性就彻底抛弃了。50岁以上的老太原,一是舌头根子硬了,绕不出新语言的调子,二是浓浓的太原情,放下不甘心。

  语言的蝶变,实际上和文化的自信有关系。你看北京人,京味浓厚,但凡在一群人中,话音响亮,肥舌头绕的你不烦不行。京味不谦逊人家骨子里冒着帝都的贵气,当然说话含糊不了。太原的周边城市,西安,普通话就不如咱太原,羊肉泡馍的陜味十足,关中腔,硬朗劲道。连河南郑州,大街小巷职场休闲场,唱歌一般的河南话也是占主流。唯有太原人,让我们的太原老话变得很孤独。估计在不远的将来,后代人要想听到地道的老太原话味儿,只能听太原“莲花落(lào)子”曹强先生的录音回放了。

  人这个东西很怪,放在眼前的好物不珍贵,专盯着别人手中的稀罕物件儿。时过境迁浮躁时尚文化风刮过去,沉淀下来的才是历史文化的真料。虽然在经济发展上,太原相形之下失了点儿颜色,但龙城的深厚积淀足够支撑我们的自信。

  亲亲的太原话,亲亲的太原人,好好的嚼着话的味道,好好的看着乡亲的脸,听着,看着,描绘的全是真实春秋故事。

  且看俺太原的变化吧,黑土巷不黑咧,全是大楼,圪僚沟也闹的不圪僚咧,圪洞垃圾不见咧,乱石滩成了旅游摊子大街小巷老汉娃娃光眉俊眼,人人过的日子不赖。“锅舍”饭店出来进的,点的过油肉,喝的“闹他小酒”,活的受用煞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