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还剩两个月,就别骗自己了。
聊聊 · 今日话题
「那些松动的时刻」
现在已经快要到 10 月底了。
昨天在酒吧的时候,田心和我开玩笑说:“喂,新年又要到了哦。” 说想要干一杯,庆祝 2019 的到来。
看来,又是想要骗我喝醉了。
我没有接话。只是,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个有点伤心的事实。如果说今年真的快要过完了,那我的年底遗憾大概就是:
我所有的,有可能发展成恋爱的「热聊」,都只是持续了两周。
这让我回忆起,朋友阿君的经历。
一次吃饭的时候聊起感情,她说今年分手之后,发现自己一个人也能活得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连最近《无双》的上映,都能让她期待、开心上两周。
她说,以前的一直坚持的那个观念“相信爱情”,现在被默默在心里涂改成了,“相信爱情,但只相信别人的”。
她感叹,没想到自己连脱单的愿望都如此之低了。
换做以前,我大概会取笑她的状况,说她只是一时兴起。但现在,就在我对一次次「热聊」的结束都不再伤感太久之后,我也开始相信——可能我真的就是一个愿意工作一辈子的人。
看来,时间总是有让人默默修改「人生信条」的能力。
前段时间,我们在后台也发起了关于「松动时刻」的分享。我问了问大家,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质疑自己一直相信的事情。
没有原因,
就是发现自己骗了自己太久吧。
@Olivia
"我曾坚信,总有一天会变瘦。但今天再次看到称上的数字那一刻,不信了。"
@眼睛
“我曾相信妈妈说的 “你头发好密啊” 这句话。
直到某天洗完澡,我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发际线又后退了。”
@cola
跟爸妈聊天时,他们说,其实那些看起来喜欢你的亲戚,并不是真的喜欢你。
@秋水
我曾信奉:绝不做没有准备的事。现在,一个电话几个信息点,马上就要拿出一个完善的方案出来。
@特区小胖
我本来相信,男生就应该大胆表白,就算失败了也不算什么。但那一次失败之后,我终于知道,太喜欢一个人的后遗症会有多痛苦。
特区小胖之前和我分享过一个有趣的总结。
他说,“我们现在都到了容易裂开的年纪了”。
这句话的意思,在我的理解里,和我今年 25 岁生日的感悟很像。就是我们终于要开始面对现实——或许以前我们所坚信过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牢固。
我们开始去面临感情、工作、生活、甚至是自己带来的失望。但同时,我们也开始努力学习去如何处理这种失望。
所以,我身边有特别多的人,在 25 岁的时候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有辞掉电商的工作去重新进修金融的;也有对研究生生活很失落,直接退学放弃学位的;有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方向的;也有决定回去自己喜欢的方向。
用我的朋友 Emma 的话来说,“我们是终于发现了,我们过好自己一辈子的方法其实不只一种。”
原来,
我们的感情并没有那么牢固啊。
@梨花落后清明
一直都觉得,闺蜜是除了父母之外在我心里是最重要的,排在爱情前。去年和她闹了一些不愉快,我没怎么在意,却收到了一条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短信:“我承认,我 xxx 确实背后说过你不少坏话。”大概友情也不过如此。
@例
我妈跟我说:“你快点出来工作赚钱回家盖房子。”
我问,那写谁的名字?她愣了一下,说,当然是你弟。
谁说的亲情是永恒的爱。
@さくら
四年前,有人和我说:和你结婚的那个人一定不是你最爱的。我不信。
四年后,我相信了。
@三点水
小学开始早恋,和他在一起了整个青春,一直到上了不同的大学,才慢慢发现差距越来越大了。直到有一天,发现我们再也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再后来,他一个月没联系过我,我们就这样分手了。这次分手,让当年他那句“非你不娶”我那句“非你不嫁”变得很可笑。
@M
相亲。以前非常拒绝,现在觉得还不错,起码家里不会反对。
在读者的分享里面,我挺喜欢的一段分享是:
“刚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讲到座右铭,让我们每人找一句属于自己的座右铭,当时我找的是「天生我才必我用」。
从那以后,我所有书本的封皮都会标注我的座右铭。这句话伴随我走过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并在我沉入低谷的时候给了我安慰。
我一直以为这句话是对的。后来我考研失败,想逃避而转战工作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之前所有的不努力都是因为座右铭在隐隐影响着我,这句话告诉我失败了没关系,总会有退路。于是我变得越来越不上进,凡事都不够努力...”
来自三百万四百万
编辑申义说:“「信念动摇」的说法,会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仿佛从前的自己,才是本心。而变了,就天生带着原罪,要被打上「不坚定」的烙印。”
而这个故事,或许也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反面的答案:有时候,可能坚定的那件事情真的是错的。
这也是我很喜欢这个话题的原因,只有当你不断质疑,才能发现,什么答案最适合自己。
动摇,
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粥蛋
我一直特别想结婚,像我妈那样做一个家庭主妇,就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刚刚在医院值夜班,看到一位父亲背对着女儿痛哭起来,突然想到,是不是爸妈像这位父亲一样,把我保护得太好。他们扛下了生活所有的痛苦,只给我看到幸福美满的一面。安逸的只是我的前半生,而不是结婚这件事情。
@一蓑烟雨湿黄昏
从小坚信,最聪明最漂亮身材最好打扮最潮的姑娘才会有男朋友。不仅如此,还坚定地觉得自己是个颜控,对方也瘦成衣架,才能让我有所慰藉。不知道默默自卑了多久。
现在有了男朋友,自己甚至没能瘦回刚上大学的体重,他也渐渐有了小肚腩。终于意识到恋爱不是考试,我也不需要等级。
@ego
遇到他之前,想要的生活是:通宵蹦迪夜夜笙歌在一线城市疯狂工作挣钱买下各种虚伪 logo,遇到他之后,柴米油盐还挺有意思的。
@KAB
从小过得很安逸,不愁花钱。大一时,爸妈就买好了房和车,没钱就问家里要或者历任男友养,每天特滋润。总之一直就不想努力,自己更好看更乖,大家喜欢我就可以得到想要的。
然而,今年拿到第一笔工资(要死要活实习了三个月),给我爸买了条烟,给我妈代购条围巾,剩下的自己就不舍得花了,小心存起来了。
好奇怪啊,觉得自己赚的钱花得好舒服。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决定,要靠自己生活了。听起来像个弱智,但是我是认真的。
@Lapple
我一直坚信没有一见钟情。
只是那天,也许是因为星巴克的光线太迷人,也许是他下颌线太锋利。我手忙脚乱地把热好的三明治放在托盘上送过去,他就眯着眼睛笑:"第一天来呀?"
是呀,第一天来,也是第一次见你呀。
作为今天的聊聊主持人,我其实还挺大压力的。
因为我很害怕,读者会在留言区问我:“所以,我到底是应该动摇,还是不动摇呢?”
最近,我还蛮想感叹一件事情的。
就是这一年来,我接触的几乎所有广告项目,还有现在市面上媒体所推广的生活态度,几乎都是“遵从自我”、“马上出发”、“要叛逆”、“要得到”。
这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因为,“马上得到”和“绝对自我”听起来总会很美好,为这样的态度买单,似乎总没有错。
但你有没有想过,宣扬这样的态度的人,从来就不需要为你的抉择负责。最终为所有的选择负责的,仍然是只有我们自己一个啊。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多质疑自己一两次呢?
最后,分享读者 @一条饱经风霜的轴鱼 说的话作为本期聊聊的结尾吧:
“曾经的那份坚守,是支撑曾经的自己扛住一切,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即使松动,它们也已经影响了自我,造就了现在的生活。
当初坚持的意义已经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