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的背后
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队前期战局不利,中国女排顶着巨大的压力顽强拼搏,最终夺冠。人们仿佛看到往日的“五年冠”,于是女排精神再次热了起来,并又一次成为了时代名词。
在解释女排精神的过程,郎平说道:“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在这里,郎平和我们说了两个道理:即女排精神一直在,这无关输赢。二即女排的胜利靠的不仅是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有那日日夜夜磨练出来的实力。
从郎平身上,我可以看到她做事的蛮劲以及处事的冷静,她的客观冷静就在于她对精神的思考。赢了一场比赛,所以女排精神复燃了,那如果输了,女排精神就不复存在了?
好比“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最终被围至乌江,自刎而死,他战败了,难道我们能说他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精神随他而去了吗?亦或可以说这种精神因为失败而不复存在,而变得暗淡无色?
又比如我们的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他们身上的那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那份锲而不舍的坚定,难道会因为道渴而死,东海难平,累倒而亡而失去光辉吗?精神寄于人体但却高于人体,并不会以为人的倒下而倒下。
同样的道理,赢一场球赛就谈女排精神就太把精神当回事了。因为我们知道,凡是参加比赛的人都有不惧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比赛比的不是精神,而是实力。
这种精神一直都在,无关输赢,也无关结果。但是输赢与结果必定离不开这种精神。
郎平还提醒我们在看重结果的同时也要重视过程的付出,且不能把胜利简单地笼统地归结于一种精神。因为胜利靠的不仅仅是人的意志。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强调精神的重要性。荀子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王充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然精神很重要,它是人的内在支撑,但是仅仅有精神而无实干是不够的。只有精神而脱离实际就犹如一座大厦没有地基,将摇摇欲坠最终化为沙土。就好比美国的南北战争,南方单靠旧时代的奴隶与棉花,单靠满腔的热情与自大,难道可以抵挡北方的枪炮吗?
称赞崇高时也别忘了其背后的汗水,不要让结果掩盖了过程。
谈起精神,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耳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名词,工匠精神,爱国精神,创新精神,丝路精神,红色精神……我们的耳边仿佛响起了文明的赞歌,但是不知大家是否想过这些赞歌忽然在我们身边高声响起的背后原因。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我们想极力追回那落后的一百年,我们不断地建着一家家工业工厂,一幢幢冲天的高楼,而忽略修葺我们的精神大厦。似乎八国联军抢走了圆明园的珍宝,也抢走了我们流传下来的某些精神火种。
于是乎当三聚氰胺奶粉出现在婴儿的嘴边,当不合格的疫苗注入人体,当旅游景物被刻上扭扭曲曲而毫无美感与深远意义的汉字时,当雾霾掩盖着城市以致人们无法正常出行。我们忽然发现,那座被城市的霓虹炫丽包围着的精神大厦显得那么朴素简陋。这逼着我们使出牛劲,想追回我们的工业技术一样把丢失的精神文明追回。
而女排精神就是一种精神的重塑,给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虽然这个过程看上去似乎有点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