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浦江儿女天山情(第八章17)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浦江儿女天山情(第八章17)

2018-11-03 18:53:40 作者:王龙生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浦江儿女天山情(第八章17)

  (十七)《读者》伴我度晚年

  我是从一九九五年开始认识读者》的。以前在新畺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时,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业务工作,有空也就翻翻报纸听听广播。一九九五年调到《新畺广播电视报》当编辑部主任时,副主任师歌是一位业余作家负责编副刊,他的散文人物专访写得很美,常有佳作见报,颇受读者欢迎。我虚心向他请教文学写作技巧,他说关键是多读、多写,尤其要多读名著和当代一些报刊上的好文章。他向我推荐《读者》,说这本文摘杂志荟萃当代报刊优秀美文,值得一读。从此,我就利用编余时间认真阅读一些文学名著,阅读报刊当然首选《读者》。除了新出版的《读者》每期必看,还从电台资料室借来前几年的《读者》合订本,一本本仔细阅读。我那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本上摘抄的优美文章段落,大多数来自《读者》。

  后来,受《读者》一些文章启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我也开始尝试写作散文、随笔之类的小文章,坚持十年,笔耕不辍,居然在报上发表了近三百篇作品,还结集出版了《生活漫笔》一书,受到一些读者的好评。我想,这与《读者》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是《读者》源源不断地给我精神食粮倦怠时给我鞭策,泄气时给我鼓励困惑时给我排忧解难迷茫时给我指明方向。总之,《读者》是我的良师益友,生活伴侣,写作指南,使我获益匪浅

  去年二月,我退休故乡上海定居,安度晚年。无论在上海大女儿家居住,还是在北京二女儿家生活,总有一本《读者》伴随身边,难舍难分,百读不厌,成为一名忠实的老读者。同老伴一起去农贸市场买菜,路过报刊亭,只要发现新出版的《读者》,便如获至宝,马上掏钱买上一本。回家后,老伴拣菜、做饭,我坐在客厅沙发上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先赌为快。大慨年龄大了,记忆力远不如从前,一篇文章看了后面忘前面,须反复看两三遍才能记住大致内容。幸亏退休了,有的是空闲时间,慢慢仔细看嘛!

  其实,阅读《读者》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反复品味,如饮美酒其乐无穷!白天,除了干些力所能及家务活,有时陪家人亲友打打麻将玩玩牌,一有空就阅读或写作。遇到楼上装修噪音干扰难以忍受,我就捧一本《读者》躲到外面清静处阅读,几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有时骑车去马路边接上小学外孙,随身带上一本《读者》,一边看,一边等。回到家里陪外孙做作业时,也手不离杂志,忙里偷闲看上一会。晚上,或者陪老伴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或者倚在床上读名著,看《读者》,直至深夜。有机会外出旅游,行李包中少不了一本《读者》,候机等车,游览间隙,睡觉之前,有空就随手翻阅起来。

  在我的影晌下,女儿也成了《读者》的热心读者,爱不释手。连小外孙也要凑热闹,从我手里抢去煞有介事地翻看起来。我假装生气地对他说:“这是大人看的杂志,你又看不懂,快给我!”他似有不满地说:“外公,你看书也太慢了,还不如我呢!”我接过杂志,不答理他,依旧聚精会神地看下去。

  我一边阅读,一边坚持写作,不到一年时间,就写了三十篇生活随笔,选了十几篇发给几家报纸,却石沉大海,只有一家小报发表了两篇,采用率不像前几年在职时那么高了。老伴和女儿也劝我:“退休了,该享享清福了,还整天看书、写作有什么用?白费劲么!” 有一段时间,我也有些灰心丧气了。心想,是不是我真的老了,赶不上时代了,写不出好文章了,成了没有用废物了,被社会淘汰了。於是,一度沉溺于打麻将,看电视,懒得费时费力读书写作了。

  春节前夕,在今年第二期《读者》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使我受到很大启发。文中主人公是一位又胖又黑又笨的女孩,考不上大学,又找不到工作,母亲骂她是个废物,什么事也干不了。她自卑极了,一度失去生活的勇气,想自杀。一天,父亲从地上拣起半截牙签,用打火机点燃,对女儿说:“别小看这短小的、被践踏得脏兮兮的半截牙签,只要将它点燃,它仍能发出光和热,能温暖我们……孩子,世上没有废物……” 受到父亲的启发和鼓励,她鼓起勇气干起了收购废报纸的营生,很快成为当地闻名的“报纸回收大王”。

  是呵,世上没有绝对的废物,更何况是人呢!不管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只要有理想,有抱负使用得当,坚持奋斗不懈努力,就能成为有用之材,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深信,只要有名著、《读者》陪伴,坚持写作,辛勤耕耘总会收获。我想,不管自己的文章能否发表,重要的是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幸福满足情感得以释放。只要有兴趣,有爱好,读自己喜欢读的作品,写自己喜欢写的文章,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样的晚年生活肯定会更丰富,更充实,更幸福,更富情趣,更有意义

  2006年2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