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虹被学霸女儿气哭:为什么付出了全部,孩子却越来越不听话?
近日,若问哪部电视剧最火,非《小欢喜》莫属。
豆瓣评分高达8.0分,“恋爱型亲子关系”、“空降式父母”等话题轮番轰炸微博热搜。
就连不追剧的我,也天天搬好小板凳坐等直播,生怕错过哪个镜头。
剧中小陶虹竭嘶底里怒吼女儿英子的那一幕,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看着小陶虹伤心欲绝的样子,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同为中年老母,养孩子的这份心酸和不容易我懂。
可是,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我们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却还是得不到她的理解?
1
“我就是喜欢小梦阿姨,至少她不会逼我干自己不喜欢的事”
“我讨厌你!”
一直听话懂事、成绩优异的学霸英子被扇了一巴掌后彻底爆发,她哀嚎着用尽全身力气向妈妈怒喊,仿佛要把十几年的委屈全都喊出来。
妈妈居然把她最爱的乐高摔了下来,她终于忍无可忍。
小陶虹饰演的妈妈心如刀割,那种钻心的痛,击打的她差点站不稳。
女儿是她的骄傲,是她的全部,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就是为了女儿好。
为了让女儿安心备考,自己把重点中学教师的工作都辞掉了。
自己舍不得吃的海参燕窝都买给女儿,专门为她打造隔音的学习空间,为她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她不明白,离婚后全力栽培女儿,难道也有错吗?
高考誓师大会,她逼着女儿写下考700分上清华,却无视女儿的梦想是国家宇航局。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女儿最亲的人,两个人的理想应该是一样的。
可是,她从来没有关注过女儿的真实感受,也没有认真倾听过女儿的想法。
母女俩的相处让人窒息,随时感觉都有场暴风雨。
彼此都爱着的两个人,却深深地伤害着。
生活中多少这样的父母,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反感。
其实,不管孩子多小,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味地压制和强迫,只会适得其反。
2
很多控制欲强的人,实际上是内心匮乏的人,他们只能用强势来掩饰自己的脆弱。
节目《放学后》,吴欢芮的妈妈太像我们身边的妈妈了,她一回来就催促女儿进屋写作业。
哪顾得上自己的劳累,她推门就去监视女儿,边检查边唠叨:
“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写完了作业,咱们还得练舞蹈。
学习不是给别人学的,学习是为了你有更好的出路。
妈妈一年上班辛辛苦苦为了啥?就是为了供你,让你有出息。”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欢芮妈妈的焦虑,她吃过没有读书的苦,不想让女儿重蹈覆辙。
事事要求女儿争第一,弄的家庭氛围很紧张,跟女儿的关系也不好。
她只是在拼命要求女儿,自己却从不尝试着去学习和改变。
言传身教,你带给她的是挥之不去的焦虑,她又如何能找到未来的榜样?
曾听过一个网友的含泪自诉,她一心想为孩子付出所有,却差点把他推入绝境。
成绩一向很好的孩子,在初三下学期突然就不去上学了,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只喝水不吃饭,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快一个星期。
孩子一直说:我不想活了,这么活着太没意思了。
后来她才发现,自己对孩子充满期待,却从没有想过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孩子的内心孤独、自卑、敏感、恐惧,却又不敢对自己说心里话,他活成了心理上的孤儿。
意识到这些之后,她开始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一点点的改变自己。
先是开始学习、锻炼、做好吃的饭菜、改变家庭的氛围。
她不再动不动就指责老公和孩子,反而是开始向内寻找,看看自己有哪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走向自我改变的她,也带动了孩子的改变。
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堪,敢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且开始努力改变时,你就为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
不然,你自己都不努力,凭什么要求孩子?
3
香港歌手陈美龄,30岁在日本结婚后,并没有像其他日本主妇那样停止工作,而是把儿子带到工作现场。
她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钱财、名誉如流水,发生点什么就会被夺走;但知识不会,一旦印入脑子,就一直在那儿。
纵使怀孕,她依然坚持攻读拿下了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学位。
于她而言,孩子不是负担,不是寄托,而是成长的动力。
她从没有因为孩子放弃自己的事业,从没有让孩子来帮助自己实现未曾实现的梦想。
她与孩子,彼此滋养又彼此成就,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因为学了很多教育的理念,她就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教孩子、带孩子。
她从不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是因为她觉得这样做会让孩子没有信心,对孩子而言,自我肯定力是非常重要的。
她会在下雨天带着孩子在公园的水里面比赛谁放的叶子跑得快,让孩子在玩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她会在平时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并且尊重他们的选择。
当你的内心真正富足有爱时,这份爱才能自然流淌给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和体会到被爱。
很多妈妈也许会说,你说的倒是轻松,我也想成为这样的妈妈。可是,我又得上班又得做家务还得照顾孩子,又没有三头六臂,我能怎么办?
首先,不要让孩子弥补自己的缺失。
海清曾坦言自己安排儿子学钢琴,就是想弥补自己在音乐上的缺失。常听不少妈妈说,真后悔当初没学什么没做什么,现在一定不能让孩子重蹈覆辙。
但是,孩子,是他新生命的开始,不是我们用来满足自己遗憾的工具。
其次,把关注点拉回到自己身上。
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成长,每天像上了马达一样,挤出时间来学习和充实自己。
神奇的是,当你每天都抽空阅读书籍时,她也会拿出自己的书来看。
我如此努力就是担心将来有一天,女儿会反问我:妈妈,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来要求我?
最后,蹲下来跟孩子沟通和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史家集团的王欢校长曾提到一个“二十定律”,指的是:
“跟孩子交流的时候,给他的年龄上加二十,如果孩子十七,你把他当成三十七的孩子,再跟他沟通;
不管做什么沟通时,都给孩子留出二十码的距离,给他自由,给他空间,给他信任,给他尊重。”
王校长还着重强调,从自己做起,千万不要让孩子的改变来让你满意,要通过你自己的改变来影响孩子。
4
孩子,是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好的,不是来毁灭我们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们借助你来到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我们总想用自己失败的经验,给孩子做前车之鉴。
我们总想着自己走错的路,不能再让孩子走错任何一步。
正如剧中黄磊所说:
“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我们不能替代他们。
该他们走的弯路一条都少不了,该他们撞的南墙挨个都得撞。”
孩子的人生,终将要靠他们自己来成就。
我们的人生,总归要靠我们自己来成全。
* --- E N D ---「 改变自己从你的分享点赞开始 」作者介绍:十二。治愈系畅销书作家。她的文字引领陪伴女性成为更好的自己。已出版《不畏将来不念过去》《贪心的女人更好命》等著作。新书《不畏将来不念过去2》正在热卖中。微信公众号: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微博:十二-不畏将来 。丹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教师;擅长情感虐待问题的诊断和研究,致力于传播反对家暴的理念,帮助更多女性走出情感伤害的阴影。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码 即可购买十二签名版▼↓↓支持十二,就给我们每天的文章点个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