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的父亲》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们的父亲》的读后感10篇

2022-03-15 13:10: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的父亲》的读后感10篇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一):《我们的父亲》:读懂父母,人生才真的不白活。

  《我们的父亲》是一本有情怀的书,由张福臣选编,而且与之对应的还有另一本《我们的母亲》,是一套向父母致敬、致谢、致思的书。

  父母在,生命尚有出处;父母故,人生只剩归途。

  在这浮躁的人世中,生活重压人情冷暖,关于父母的文字读的很少。有一种爱,无须记录,会一直都在。可是,为什么不记录呢?何其珍贵。

  读着读着,就想起很多东西。记忆如潮水,扑面而来。我们之于父母,是生命的延续,是他们最宝贵的珍宝,是无穷无尽的关爱、守护、惦记。而父母之于我们,又是什么呢?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久的时间长河里,我们留给了父母多少的时间和空间?

  摸着胸口默默地说,原谅我的自私。时间匆忙,生活不易,我有我的使命,但亲恩不曾忘,请宽恕我。

  放下《我们的父亲》书本,我就给妈妈打了电话,没有什么事,就是闲聊。我们聊着生活细碎,聊着没能说出口的爱。

  第一篇就令人垂泪。那是鲁迅写的《父亲的病》。鲁迅的笔墨简单直接,记述着看中医的经历,一点也不煽情,却从文字的冷冽中感受到生与死。鲁迅在讲述中两上有名的中医,他们用着不同的药引,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一对原配的蟋蟀、梧桐叶、平地木……中医和中药有博大的文化内涵,但是鲁迅淡然的文字中,是在告诉我们,父亲的病和一种亲人的无奈。

  “我有一种丹,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

  他的父亲拒绝了。著名的国手名医陈莲河已经无计可施了。

  “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鲁迅便不再和陈莲河周旋,然而他父亲的病,已经是无计可施。所以后面鲁迅用冷漠的笔,记录了父亲最后一口气时的光景。

  他不停的叫喊着父亲父亲,直到父亲离世。再无任何气息,可以与亲人互相感受。

  文字中看不出鲁迅的任何表情,他没有表达自己,但那不是一种克制,那是另一种满满的表达,他的表情一直都在,在巨大的模糊的背景布里面,蓄而不发,存在着,也虚无着。这是男人的空间世界,亦是男人的情感世界。

  鲁迅是在文章的结尾,送别自己的父亲。而崔永远的文章《父亲的脚步》却是一开篇,就用一个永久定格的镜头,送别自己的父亲。他来晚了,等他和妻女抵达医院病房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离世一个多小时了。

  这又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疼痛。小崔只能用他的文字,来怀念他的父亲。他在此刻怀念父亲的生平,把他经历的一生做了简单的回顾总结。因为许多事情,父亲从来不讲,小崔也是在父亲的档案中知晓了一些记录。一个抗战老兵,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中,目睹相熟的同伴在战争中死去,所以“父亲觉得,是伙伴们用生命保护和保佑了自己”,所以过往荣耀,父亲从未提起过。

  那是上一代老兵们的群像表情。他们都是这样的伟大的情怀,然而他们甘之平凡。

  读懂父母,人生才真的不白活。

  感谢有这样的一本书,《我们的父亲》,让我们看到许多送给父母的表达,也从别人的表达中,想起属于自己的表达。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二):一个站在你背后的人

  无情的岁月让我们一天天变老,而记忆中的某些人却原来越清晰,如今我也成为一名父亲之后,就更加明白父母对儿女的感情是多么的无私,尤其是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相比于母亲对孩子频繁互动的情感,父亲与孩子在情感上的距离,似乎总是更加遥远但不管是何种爱的方式,父母都想要护我们一生周全,我们却不一定有能力回报。

  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我们的父亲》便收录了24位著名作家以感动温暖的笔触,怀念之父亲养育之恩的文章,他们或深沉或幽默,或潇洒或内敛,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孩子的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任凭岁月流逝,日月更迭,他都会在背后都默默的注视着你,给你厚实的依靠。

  “那时,以我的年龄和阅历,都无法明白父亲曾经沧桑的忧虑。”肖复兴在《父亲和信》讲述了一位孩子疼爱有加又小心翼翼的父亲。曾经在解放前参加过国民党的父亲,在今天人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事,在当时可说是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为了不影响孩子的进步,刻意的和孩子保持距离,当作者与一位女同学暗生情愫时,父亲看在眼里却无法告知他们两家在政治上的差距,怕伤害了孩子的心,父亲做的只是在他每次回来晚时,站在院门口为孩子守着一扇门,而最让作者感动的是他曾经和女学生的通信,连作者都忘记它们的存在了,而父亲却小心翼翼的为他保存着。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都爱栽树。”陈忠实在《父亲的树》中所描写的是一位朴实无华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完成学业,父亲在地头上栽下一颗颗杨树,等树长成,每百斤能买一块多钱,而父亲在门前种的一棵椿树成为了父亲留给作者最后一个念想。而每当作者站在树下都会想起父亲从前为孩子学业的辛劳。

  读完《我们的父亲》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书中每一位父亲与孩子之间真挚的情感,虽然大多数父亲都不太会在孩子面前表达,但都用这自己的独特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儿女。可能过去我还无法了解父亲对孩子的情感,但自从我也成长成一个父亲我才明白,父亲或许不会对你说太多话,但他会永远在你背后默默的支持你。他也许会凶你,但会在你睡着后在你床边轻轻对你说声对不起。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三):父爱如山

  很想为父亲写些什么,许久许久了……但不知为何,每当提起笔写下“父爱”时,却理不出头绪来。再过几日,就是父亲节了,有感于父爱的深沉绵长,那经年累月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思绪不禁涌上心头。 《我们的父亲》收录了25位性格迥异却情感真挚的父亲,无论是英俊潇洒还是其貌不扬,无论是能说善道还是沉默寡言,但唯一不变的品质就是如同一座高山那般巍峨、那般雄伟,任凭岁月流逝,莫顾日月变迁,我们的父亲仍旧无怨无悔地将满腔的关爱化作儿孙点滴的回忆。此去经年,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文字去纪念这位遮风挡雨的英雄。

  睹物思人,是散文的传统写法,在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中,由一只在墙脚跟刷然而过的黑猫影子,追忆起在父亲膝下的日子。也许玳瑁不过是一只小小的兽,却承载着父亲人生最美好的回忆以及对儿孙的安慰。玳瑁不是无情物,悲痛之情力透纸背,然而鲁彦不吝笔墨的真实用意在于珍藏那段割不断、理还乱的思念,积蓄逝人已去的不舍与怀想。

  “我与父亲有一扇门,我从来没有试图推过它,也没有想到过把它拉开”,张执浩在《与父亲同眠》诉说自己一辈子也没有感受过父亲的温暖,“最近的距离莫过于父亲的膝盖与马太的脑袋”,这是一个颇有悬念的开篇,吸引读者对父子刻意保留的距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父亲谈起他的父亲时,我在黑暗中眨巴着疲倦酸涩的眼睛,庆幸的是我以体温将母亲留下的床位重新焐热了,从此父亲与孩子之间的那扇门已然不存在,我才真正走进了父亲的精神世界。 《悲哀的玩具》是一篇欲扬先抑的作品,几乎五分之四的篇幅都在诉说自己不幸的童年,只是在最后的只言片语中突出了父亲之于我生命的意义。“父亲在野外忙,母亲在家里忙,剩下的只有老祖母,她给我讲故事、唱村歌”“我也常到外面去玩,但总是自己一个人,街上的孩子们都不和我一块远”早年,李广田对父爱的缺失是耿耿于怀的,比起母亲的慈爱,仿佛我不是父亲的孩子,而是十足的陌生人。若说没有恨,那只能是自欺欺人,但是李广田却在后来的日子里渐渐地恨不起来了,因为他懂得了人间的爱未必都写在脸上,而应该印在心中。

  与其说《我们的父亲》是回忆童年、思考人生,不如说在分享父爱,传递亲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生命的历程中,父亲关注的不仅是儿孙的衣食住行,还有儿孙心灵深处的美与恶、苦与乐。书中的父亲无一例外地从苦难碾碎的阅历中,筛出饱满的种子,植入儿孙的生命中,毫不保留地予以给养和呵护,培育着儿孙心灵深处一片开阔的精神高原。是啊,生而为人,生而为儿孙,我们多么渴望把自己的小手永远地放在父亲的大手里真切的感受那厚重的父爱呀!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四):父爱如山,静默无语。

《我们的父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亲。

  关于父亲的文字,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朱自清的《背影》吧,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有流传一个笑话,就是拿《背影》里的文字来和朋友开玩笑,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虽然拿来调侃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好笑,但是对于父亲一词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含义还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是,我们的父亲都有些不太会表达,更习惯用行动来证明他对我们的爱。

  看到这本《我们的父亲》,也是因为想看一看,那些作者的父亲,又是怎样的,父亲是怎样潜移默化,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而不仅仅只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文字包括父亲有关的事物,如父亲的疾病、饲养的猫、羊,种植的树木,信件、财产,行走的脚步声,被父亲体罚,父亲犯下的错误,和父亲离世时,作者的心酸滋味,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几乎囊括了和父亲在一起可能会发生的大多数情节,而让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陈忠实老是写的《父亲的树》。

《我们的父亲》

  陈忠实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最擅长的也是农活,很会种树,靠着种树供养了两个孩子上学,其中一个就是陈忠实,如果真的有什么能让人摆脱现状,改变命运,实现梦想,那就一定是读书了吧,父亲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长大,到了孩子能有所作为孝敬父母,准备修新房的时候,父亲却患上了重病,而父亲去世前说,把他种的椿树砍了做窗户吧,我这里能感受到,作者心痛的无以复加,没有说好或者不好,只是心里感念着,那是父亲留给他的活物,就只剩下这一棵椿树了,看到这里我眼泪像是被触发了开关,不要钱得往外流。

《我们的父亲》

  我们能陪伴父母的时间,其实一直都是在倒数计时,身在其中的时候不觉得,总认为还有时间,还有机会,让我们去陪伴,让我们去尽孝,可是你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会先来。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这件事情,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并不新鲜,我们羞于表达感情,耻于说爱,好像哪怕不说,对方都会懂得,但是其实,如果能亲口说的话,能让父母开心的话,多说几遍,又为什么不呢。

《我们的父亲》

  父母在,我们的生命方知来处,心底永远安定,虽然心里明白,总会有这么一天的,只是希望那一天,晚一点,再晚一点到来。

  ——END。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五):同样的父亲,不同的内容

  在《我们的父亲》一书中说:父亲是一本书。对于儿女来说,父亲是我们必读书。世上书万卷,其他的书都可以不读,但父亲这本书非读不可。

  看到这句话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说父亲是一本书,那么这本书的书名叫做父亲,但翻开的内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一样。有的父亲是沉默但爱的深沉的,有的父亲是暴戾但爱的浅薄的,有的父亲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担不起责任的,有的父亲是专制而蛮横的。。。。。

  书中25为作者对自己父亲的解读,让我感受到了同一个世界,不同的父亲。有人说,这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父母,我总是不能认同。觉得这是道德的绑架,世上的事,都没有绝对之说。为什么,父母对你的爱总是能这样绝对的被大众接受。

  当原生家庭这个词慢慢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很多人开始去审视自己的家庭。

  今天中午,我们三个女孩子一起吃饭,不记得是因为什么原因,谈及到了原生家庭这个话题,她说,她和她姐姐自从长大成人离家之后,都不愿再回到家里。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吵架,他父亲担心女孩子到外面也不安全,她和她姐姐基本都是被豢养的,专制,争吵,日复一日的压抑生活,伴随着她的成长。

  她说她的父亲总是欺负母亲,以至于她害怕和异性接触,恐惧母亲的命运在自己身上轮回。她愿意一辈子不结婚,也不愿意重复母亲的人生。

  这是一本名叫父亲的书,书写的一个篇章吧。

  再来说说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那种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是家里生了三个女儿之后盼来的儿子,如珠如宝一般。后来又来了个弟弟,他又成了别嫌弃的那一个。于他的父母处,他曾经被宠爱,后又被漠视。但他是孝顺的。妻子掌管着经济大权,但他总会这里藏着私房钱,那里藏着私房钱,然后给自己的父母去用。

  家里都知道,妈妈曾经当过笑话讲给我们听。这是我在他身上看到的难得的优秀的品质。

  我很烦他。不喜欢他。小时候和母亲总是吵架,动手相互打,还打我。我很怕他。我总是躲着他。慢慢长大,我知道家里里里外外都是母亲说了算,我就越发亲近母亲。父亲情绪不稳定,我不知道自己说的那一句话就会惹他不开心了。我总不愿意见他。

  我以为所有的家庭都是这样的。慢慢长大了,我就懂了,不是的。我曾经非常羡慕,羡慕那些性格稳定,温柔的父亲。羡慕和谐相处的家庭,羡慕欢声笑语的对着父亲撒娇的同学或者朋友。

  我曾经也在心里无数次的问,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灵,上帝这一类的,我想请他们告诉我,为什么我的父亲是这样呢?那些电视剧里,小说里的父亲都是幻想出来的吗?

  这是一个生病了,给儿子献血都不愿意的父亲。他说他怕疼。

  我北漂之后,很少回家。后来,我知道父亲出去工作了。我基本从来不主动给他打电话,每次和母亲通话时,她会偶尔和我说说父亲,我也从来不搭话。我总会和人谈及我的母亲,但对父亲闭口不谈,以至于很多人以为我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

  去年,我买房的时候,母亲给了我15万。他说,这是你父亲在武汉工作,做保安,每天晚上值夜班,三四年的钱,都在这里。他说让我给你。

  我不要。15万,我一年就可以挣回来。我才不用他的钱。他从小不想着养育我,如今我能自力更生了,也不指望他养。

  母亲说,你父亲做了一辈子的老小孩,但他出去打工是为了给你准备嫁妆。母亲说,当时让我父亲出去找工作,我父亲不愿意,游手好闲了一辈子,被妻子养了一辈子,才不愿意辛苦。母亲说,儿子结婚了,还有女儿要嫁。到时候拿不出来嫁妆来,要怎么办?

  父亲是知道我不喜欢他的。我表现的那么明显。

  他是想挽回的吧。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他去了,一去,就是三年,1000多个夜晚的彻夜无眠,现在还在继续。

  我依然喜欢不起来他。

  我时常想,如果他能好一点,我也许不会是现在这个我。父亲的角色,有多么的重要,而之余我的影响,又是多么的重要,他永不会懂。

  在和母亲的电话里,她提及到的那个父亲是在慢慢的成长的。母亲说,他越来越懂事了。

  看到别人家的闺女出嫁了,他打电话给母亲,让母亲联系我。那是想我了。母亲说,他都哭了,问母亲,什么时候他能嫁女儿。

  在我生日的时候,他会拾掇母亲给我打电话,母亲说你怎么不自己打,他说,我和她说不了几句话,现在她脾气大,我说的不和她心意,她就挂我电话。我不想惹她不高兴。

  母亲在北京陪我,父亲居然给她生活费,说是女儿一个人在外面这么多年,挣的都是辛苦钱,不要花女儿的钱,生活费啥的我给你。

  我总给母亲买东西,大到首饰,小到垃圾袋都往家里买,父亲对母亲说,女儿怎么从来不给我买东西。

  大概,我是个爱记仇的人吧。我满腹的委屈和怨恨都是倾诉在这一个人身上的。我受了委屈,我就想,如果我父亲不是这样的人,我还会这样受委屈吗?

  不敢任性的活着,因为无所依靠,无所凭仗。

  所以,心里总是对他怨恨,我生命中,前半生最重要的男性,让我活着丝毫的没有底气。

  我一路艰辛跋涉,从不敢懈怠放松,是因为我站在荒原孤野,那个本给给我遮风防雨的人,让我失望了太多次,再不敢期盼,不敢张望,不敢回头。

  这就是我的父亲。

  也许有一天,我终于敢于去和一个异性组建家庭,成为母亲之后,能体会他一二吧。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六):《我们的父亲》读后感|厚重如山,深沉如海

  以前看过一句话

  如果你觉得生活很开心,很简单

  那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生活的重担

  于我而言,这个人就是父亲

  小时候盼着长大

  这样就不用听父亲的话

  他的话是权威

  全家都不能违背

  现在只希望变小

  这样父亲就不会变老

  我还能亲着他

  张口闭口喊爸爸

  记忆深处的他

  梳着中分,一丝不苟

  时常把我放在肩头

  任我揪乱他的短发

  不像现在的他

  留着板寸,弯腰驼背

  即使仔细了看

  也难找到几根黑头发

  友情是一帮人

  欢欢闹闹建立起来的

  亲情是一个人

  在落寞时刻最想体会到的

  大雨磅礴的下午

  最适合一个人静静品味温情

  拿起一本书

  让文字穿过岁月

  熠熠生辉

  细细流淌

  问起关于父亲的文章

  大多数人都回答朱自清的“背影”

  但其实还有好多名家都写过自己的父亲

  《我们的父亲》这本书选取了24位名家的25篇文章

  包括我最喜欢的鲁迅写的“父亲的病”

  陈忠实写的“父亲的树”

  以及陈忠实的儿子陈海力写的“我的父亲陈忠实”

  作家写自己

  读者看自身

  尽管这些名家写的都是自己的父亲

  但我常常会看到我爸的影子

  大约天下的父亲都是这个样子

  当儿子时只顾自己

  当老子时只顾孩子

  对于亲情

  我常常不会表达 像极了我爸

  有时候

  尽管心里思绪万千

  嘴上也不会说什么

  我爸的教育理念就是

  打到听话为止

  但我长这么大

  他打我的次数屈指可数

  打完之后

  我妈埋怨他

  他总说

  我自己的孩子

  我还能下狠手?

  我也不清楚

  算不算狠手

  我就知道挺疼的

  我还知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尽管他严厉的时候居多

  但他宠我的时候

  我感觉自己要化了

  有人说

  父母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

  家教也是一代代完善的

  为人父母

  都是从新手开始

  甚至没有新手教学

  就上岗了

  尽管这样

  他依然是我的独一无二

  举世无双的好爸爸

  愿我一生平安

  护我一世安好

  我爱你

  老爸

  在这篇文章里

  我想悄悄告诉你

  有些话,我不敢当着我爸面说

  因为他是一个蛮横的人

  喜欢所有事情都自己处理

  不麻烦周围的人

  有些情,我不好意思表达

  因为他是一个沉默的人

  总是悄悄为我做了许多

  却又怕我知道

  有些事,我不好宽慰他

  因为他的心承载了太多

  我怕多说几句

  他就哭了

  有些人,我永远不会反驳

  因为我知道他那样的人

  不管做什么

  都是为了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