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观点】所谓的潇洒,无非是放下
推么推头条原创签约写手:熹鲲
有人说:
世上千苦万苦莫若两苦:
看不开,放不下。
这两苦都是心苦,无药可救。
那么,所谓的潇洒人生,
我们究竟要放下一些什么?
我们究竟该怎样才能做到放下?
且听推么推慢慢道来:
1放下不合适的圈子硕士同学珊子,毕业后进了北京的一家大型出版公司。
有一次领导要部门几个年轻同事合作出一份企划方案,同部门的颖儿当着领导的面答应得很痛快,可转头就刷到理财页面,开始心不在焉。
珊子觉得这样肯定完成不了领导的任务,就和其他几个同事说了她的想法。同事却说:不要出风头,车到山前必有路。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他们部门一贯的风格。
大半年过去了,珊子发现自己一无所获,心思全用在了与集体的团结一致上。
在学校学到的那点技能早已黔驴技穷,混了大半年却没有汲取到一丁半点实用的职场能力,跳槽难度真不小。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处在什么样的集体中,你就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
贾平凹有句话说:
你的朋友圈代表了你的审美和生活层次,不愿跳出舒适圈的人,你的人生会在安逸中和别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终于在第11个月结束时,珊子痛下决心,跳出那个安逸的单位,开始尝试做了一名新媒体小编。三年后的现在,她成了多平台签约作者,还是两个中号平台的主编。
著名的社交理论认为:
你的水平,就是与你最亲近的5个朋友的平均水平。
想强大,就不能流连于酒肉之间;想卓越,就得看齐卓越的人才。毕竟,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
当你的社交姿势正确,整个人都会变得神采奕奕。
圈子对了,才能遇见气质相投的贵人,向上进阶的道路才能更加顺畅。
2放下他人的眼光三年前,“我在洪洞(山西的一个地名)修壁画”的话题曾一度火爆网络。
该话题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古典文化熏陶中长大的山西姑娘郭佳。出生于1988年的她,长得如清水出芙蓉,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不管不顾父母的反对,选择填报了最冷的专业—文物修复。
毕业季,班里大多数同学纷纷走向“有前途”的好岗位工作,郭佳逆势而为,返回家乡山西,来到洪洞的寺内开始壁画修复。
有网友说:修复文物这种慢工细活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关键这么公益的事情,谁愿意做?
一天下来,她的脖子和手臂都酸得不能动。
但郭佳说:壁画就像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而自己用心去修复壁画,就是自己的生命跟壁画生命的一个碰撞,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
放下他人的眼光,才能看清自己的真实诉求。郭佳从刚成年开始,就清楚自己要什么,从不把别人的眼光视作自己行动的标准。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过“镜像自我”的概念,就是说个体把别人当作镜子进行自我感知,到最后,我们却努力地活成别人眼中的风景。
放下别人眼光的过程,就是打破镜像自我的过程。期间,我们要做到尊重真我,聆听内心的声音,然后将内心的力量向外辐射。
最终决定我们自身价值的不是外界的眼光,而是我们赋予自身这段经历的意义。
别人的眼光,并不值钱,主见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3放下不堪的过往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一个案例。
有个孤儿,先后被三户家庭收养:第一户收养了他的5岁到8岁,后来人家有了自己的儿子,便把他送人,无论怎么央求,就是不收留他,甚至棍棒赶他走;
第二户收养了他的8岁到13岁,最终还是被养父母送了人,原因是他们收养了自己亲戚家的一个儿子,多少有点血缘关系,比他这个外人强;
第三户人家只养了他一年,因为不愿意供他上学,便将他赶出了家门。
才14岁的他,沦落为街头流浪儿。吃剩饭剩菜为生,睡在商场门口,经常被人拳打脚踢。
6年后,他谋得一份水泥工的工作,有了固定收入,开始自考学习,后来越走越高,直到开公司做老板,房子、车子接踵而至。
他将曾经抚养过他的三对父母邀请进他的大房子住,清楚他经历的助理非常不解:
难道你已经忘记了他们虐待你抛弃你的事实吗?
他说,这些年我早已放下了那段不堪的过去,所以才能开阔地过好日子。如果没有他们,我很难活到今天。不是吗?
杨绛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一念放下过去,心间瞬间自在许多。
卸掉过去的不堪,就是放下不必要的心结,唯如此,才能放松心境,轻松优雅地前行。
当故事走到结尾,终究要放下,与其晚放下,不如早放下。
4放下才能重新拥有俄国有一个伟大的作家叫屠格涅夫,他写过一篇闻名于世的小说《罗亭》,在小说中有一句名言:
只有旧的叶子落下来了,新的叶子才会长起来。
世界上许多事情也是如此,你只有放下了过去,才能重新拥有未来。
朋友跟我说:许多事情压得他气喘吁吁,是时候尝试着卸掉了。
负重太多,影响前行。放不下,才是对人生最大的贬值。
当我们紧握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打开双手,世界尽在手中。
因此,放下不是失去,恰恰是拥有的开始。
学会放下,人生终得圆满。END推么推原创写手|熹崐编辑|琪 鹅统稿|薛笨笨审稿|阿图如是说*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推么推往期回顾 ▼点“在看”,和朋友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