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地震》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大地震》观后感精选10篇

2019-09-13 23: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地震》观后感精选10篇

  《大地震》是一部由陈静执导,曹卫宇 / 张晞临 / 石文中主演的一部剧情 / 灾难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地震》观后感(一):好故事还是会被平庸导演埋没

  故事本身相当有看头人性,和解,生存至上,剧本对话虽然有些地方比较硬,但是剧本塑造人物也是比较饱满。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很有戏剧性圆形人物,应该归功于真实事件的本身。而电影并没有通过镜头把人物刻画好,矛盾点,没突出,人物关系戏剧性,没突出,只是平淡的叙事。

  首先这通篇白光氛围感极差。镜头的乱用,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跟拍电视剧似的,景别乱用,跟故事的推进,人物的关系,人物的心理毫无关联,只是找个镜头把台词缕下来而已。叙事方式极差,两条线毫无关联,地上人推着一个毫无意义机器,一群群众演员跑来跑去,还有看镜头的,干脆全部剪掉这条线,省下时间好好挖掘地下多好,除了扔条绳子,毫无意义。地下一回忆闪回,这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能不能用心点去叙事,这水平,怕不是摄影师兼职的导演把?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每一个场景都是在叙事,叙事,叙事,这电影拍得跟说明书似的。白瞎了一个好故事。

  《大地震》观后感(二):井下万名矿工遭遇奇迹生还?不看电影都不知道这是真的

  23秒钟的地震,24万人的死亡,发生于1978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几代国人共同的记忆之殇。

  历年来,不断有影视作品,从各种角度记录和重现那场地震,例如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是关注于震后家庭的“余震”,例如唐山籍导演王军执导的《我在天堂等你》,所讲述的是地震对于爱情冲击,而在9月8日于爱奇艺上线的,由陈静执导的《大地震》,则是对地震中的开滦煤矿事件进行梳理和还原。

  在当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地面变成了一片废墟,地下的矿井,也伴随着剧烈震颤变成了人间炼狱。地震来临时,整个开滦煤矿有上万名工人正在地下作业,地下也发生了停电、塌方、透水、缺氧、瓦斯爆炸、矿道变形等一系列严重安全问题,虽然情况严重,但他们却能绝大部分通过自救、互救得以生还,无论是上千人有序升井,还是数名工人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挨过了15天之后获救……整个开滦煤矿,以万分之七的死亡率创造了强震中的奇迹。

  《大地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地震的猛烈,更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不屈的力量坚毅的求生欲望,毕竟,地下的矿道,是距离震源最近的地方。电影将视线聚集于此,是对既往实况的再现,更是对英勇冷静的矿工们的礼赞。《大地震》由曹卫宇、张晞临领衔主演,影片开篇生活依旧,工作继续,一切都和平常的每一天一样形形色色人们,于喜怒哀乐之中,一如平常,但当大震来临之际,却俨然改变了一切,不仅生死只在了一瞬间,而且善恶也闪现于一念间,开滦煤矿的奋斗奇迹,与其说是生机一线的偶然,不如说这是群策群力人定胜天必然

  有关开滦煤矿生还奇迹的相关记载,偶有见诸书纸报端,比如曾出版《唐山警示录》的唐山籍作家张庆洲,在他的《幸存者说:唐山警示录续篇》中,就详细解说了开滦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而地震的亲历者钱钢所著的《唐山大地震》,对此也有客观描述。这些都是有关当年的唐山大地震相当详实生动的记载。将这些文字叙述转化影像呈现,是当今艺术作者责任义务,但也是艰难和痛苦创作过程,毕竟,无论是历史考据,还是情境再现,都是一件相当复杂的过程。

  由此再来看影片《大地震》,片中的人物和故事,固然有其艺术化的加工解构,但为了更真实的还原历史事件,影片的创作者,在前期制作过程中就投入大量物力,不仅探访了事件的亲历者,更为还原真实矿下环境,斥资搭建矿井置景,搭棚面积一万两千平方米,购买煤四十余吨、钢材二十余吨、木材超一千立方米,可见制作之用心。在细节方面,片方更将原开滦煤矿的老旧机械运至拍摄现场,即使是暖壶、脸盆等细节生活道具,都无一例外地做到真实还原,全面保证电影质感

  真实的事件,极力的还原,终于将曾经的开滦煤矿大救援,搬上了银幕。当然,开滦煤矿,只是一个统称,当年位于唐山的开滦矿务局下辖七座煤矿,分别是:赵各庄矿、唐家庄矿、范各庄矿、林西矿、吕家坨矿、马家沟矿、唐山矿。七座煤矿,上万工人,每一座煤矿在震时所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但矿下的工人们,却表现出了极其一致冷静、互助、有序,人与人之间无私关爱帮助,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大概这就是万名矿工奇迹生还的奥秘吧!

  那些常年处于阴暗矿井之下的工人们,却给了我们最多的温暖和阳光

  因此,看电影《大地震》,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激励,是我们的关注,更是我们的敬意,在距离唐山大地震之后四十余年的今天,再次通过影片回望曾经,依然让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大地震永远过去了,但震中的矿工们的带给我们的震撼,却历经数十载,经年不息。或许,没有《大地震》这部影片,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曾有开滦煤矿这个可歌可敬的奇迹般的事件。

  《大地震》观后感(三):服了这个处女座剧组,电影把这些细节精准还原

  看到电影《大地震》上线,感到一丝好奇。之前有多部以唐山大地震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国外地震的电影更多,感觉再创作很难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这部作品又会以怎样的切入点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共振呢?

  看完之后彻底服气了,《大地震》的品质不遑多让,在方方面面都有十足的诚意,不但对得起观众,对于电影制片方来说,在下面几个方面也堪称是优秀范本,下面说一下这部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是《大地震》找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讲一个让人意外的故事。以往的作品多呈现地震后地面群众面对的困境,沿着这个逻辑很难写出有新鲜感的故事。《大地震》找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将镜头对准地震发生时震源最近的的大地深处,一群在地下数百米的矿工们在迷宫般的巷道寻找逃生的出口。这是之前从未有过视角,看完电影才知道,原来当时是有震亡率低至万分之七的矿下求生传奇

  其次,《大地震》有非常扎实的剧本,又一次证明了好剧本电影成功基础。电影用矿工们身处绝境艰难求生让剧情自始至终如一根紧绷的弦,编剧和导演牢牢抓住这一点,其他所有的一切都为这根弦服务,因此砍掉了很多旁枝末节,于是,无论是节奏感把握还是逃生过程中一次次迎来的希望,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在地下瓦斯浓度增长氧气稀薄的情况下,也将电影场景中的窒息感成功传递出来,直到大家从小立井脱困才松了一口气

  第三点是我想重点说的,电影的制作足够用心且扎实,这方面也是保证电影能够成功的关键,只有场景和细节到位才会让观众有代入感

  先说场景,为了有真实质感剧组没有用绿幕糊弄,而是选择斥资搭建矿洞,电影第一场戏就是工人们在井下作业的场景,闭塞的矿洞里,头顶吊着一盏盏昏黄的矿灯,一边是矿车轨道,墙上排布着多条管道电缆,置景组不但完整复刻了矿洞里的每一个细节,还很仔细的做旧,看起来没有一丝破绽

  更困难的是,电影里不止这一处场景,地震后,矿工们在迷宫般的巷道里四处寻找生机,凡是走过的巷道,镜头所及都把场景布置的同样出色,甚至正在使用的巷道和电影后废弃的矿洞还能看出来区别,真的太不容易了。其实在昏暗的井下环境,剧组是可以利用灯光来尽量缩小电影的景别,减轻置景的复杂性,但《大地震》没这么做,电影中出现画面,每一帧都经得住推敲。而除了矿洞主场景外,地面上的场景也不少,比如煤矿的招牌办公室的布置,工人下井乘坐的罐笼,还有地震后的废墟等等也都非常到位。

  这么赞的场景让我特别留意了一下片尾字幕,果然置景是电影人最多的部门,竟然超过40人!这个数字甚至比很多大银幕电影的人数还要多。

  再说下道具。我在东北的矿区长大,家里有亲戚邻居就是矿工,上小学时候,甚至和几个同学钻进过黑漆漆的井口,还在矿工们的澡堂子里玩水。所以对下井工人的穿着用具熟悉,而电影中呈现的那些细节,和我记忆中的别无二致

  比较典型的就是矿工们穿的工作服,还有头盔和头顶的矿灯,应该是从煤矿借回来的吧?唐山大地震发生在70年代,电影中出现的生活用品也非常有时代特征,比如张晞临从怀里掏出的半新不旧的铝饭盒架子上的搪瓷茶缸,甚至房间里吊着的风扇和墙上的五角星,都非常到位,电影还用一些生活细节来强化矿工形象,比如有一个镜头是矿工们上来后在浴池里洗澡,给了矿工们双脚的一个特写,能清晰看到污水流淌下来,还有周科长偷走大家的食物后啃大葱的镜头,特别亲切。在大片当道的当下,再大的特效也很难打动观众,反倒是这些细节的呈现,才考验剧组工作人员基本功,也是检验创作态度标尺,《大地震》做的太棒了。

  还有灯光。《大地震》在矿洞里拍摄,比一般的夜戏更困难,对灯光是非常大的考验,因为灯光决定了电影的氛围。地震后煤矿停电,矿洞里的照明没有了,但是观众要能看清楚矿洞里的环境,也要看清演员们的脸,只靠他们头顶的矿灯肯定没法拍,但灯光组偏偏又把场景里的灯光营造的很自然,在矿灯的明暗交错中、在真实的场景中,观众能得到身临其境观感,跟着这群矿工,为冒顶、透水而紧张,为瓦斯浓度高而窒息,并在最后看到蓝天欣慰放松

  写到这里,倍感制作精良的《大地震》值得更多的观众看到。这部电影还能带给其他作品一点启示,那就是制作班底拿出足够的诚意,就能激发出演员们足够的潜力。《大地震》从置景、道具到每一处小细节,都还原出真实的井下作业,对于演员们来说,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就会有相应的表演,曹卫宇、张晞临、石文中等演员都有很出色的表现,如果不熟悉,还真会以为他们就是下井工人呢。

  《大地震》观后感(四):戏骨集结《大地震》,曹卫宇、张晞临演绎患难真情

  跟《唐山大地震》一样,陈静导演的《大地震》讲述的也是1976年唐山那段几代人的记忆之殇,但是在《大地震》这部电影里,他却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讲述一批被困在煤矿井下的矿工们,在面对地震、塌方等多重困境,尤其是被困在地底几百米深处,缺食少水,甚至连最基本的氧气都不一定能保证的情况下,他们勇敢自救,做到死亡率仅有万分之七的生命奇迹故事。

  应该就是这样极端环境下的真实事改编同时又有着极端挑战人性的剧本呈现,所以作为一部正能量网络电影,《大地震》依然吸引了曹卫宇、张晞临、石文中、马浩博、侯传杲等众多戏骨的加盟,把这个悲壮同时又饱含深情的故事,演绎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戏骨曹卫宇在片中饰演矿区长张鹏举,未过门媳妇家的弟弟矿生因为贪功冒进被困在了井下,他几度拒绝主任要求,一定要救出小舅子,这里表现的是他作为一个男人担当。而在救出矿生之后,却也勾出几个月之前,为了保住大家的命,他不得不把生死未卜的准岳父封在巷道里的往事,带着愧疚救赎的心,鹏举必须带领大家安全走出地下!为了更多人的生,必要时,只能牺牲个别人的生命。这种两难的抉择,随时出现在矿工们的生活中

  同时要指出一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认知平和处事会有特定的方式,不能用新时代的标准衡量过往时代的某些做法。之所以先特别强调这一点,就是因为张晞临在片中饰演的革委会主任范纲就是这样一个,在刚出场时,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甚至有点让人讨厌,但是最后却通过自己实际行动让人见识到那个时代人的血性和真情。

  张晞临老师已经不是第一次饰演这种角色了,就在不久之前,大热剧集《破冰行动》里,他饰演的公安局马云波就是这样从一开始就背负着原罪,在最后时刻用生命去挽回自己尊严警察形象。而且,张老师的形象先天有一定欺骗性,憨厚朴实,但是眼珠一转起来,又容易呈现出狡黠,所以由他饰演范纲这种角色简直在适合不过了。

  但是这一次,他还是拿捏住了其中分寸,把这个满嘴阶级、开会的主任形象塑造得很有些不同。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比如妻子美丽给他的那饭盒饺子,刚拿到时,略有些嘚瑟,一旦被困井下,立刻以身作则,第一个拿出来跟矿工们分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舍身点炮前,他从衣兜里掏出最后一个饺子,塞进嘴里,品味着,仍然不忘嫌弃是“韭菜馅”的,更把这个好男人,要面子,关键时刻却不怂的形象给点了出来。

  《大地震》这部电影表现的恰恰是在生死之间,矿工们的患难真情,大概就是这种极端环境下的真实情感,吸引了曹卫宇、张晞临、石文中以及饰演老矿长的侯传杲等众多戏骨参演,而他们的演出,也让这种情感更加具象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大地震》观后感(五):眼泪收割机,《大地震》万分之七的奇迹背后,真相虐心

  困境面前,人性的尊严与底线会因为生死而一再抉择、突破,也正因如此,情感在极端环境下也越发显得强烈,电影《大地震》以唐山大地震真实发生的矿下逃生事件为原型,抒写了一段勇气与智慧成就的传奇经历,万余名矿工被困矿井之下,最终以奇迹般万分之七的震亡率来化解这场危机,而奇迹背后的情感真相,注定收割无数热泪

  《大地震》由陈静执导,曹卫宇、张晞临、石文中、马浩博等联袂主演,影片以众人营救被困工人赵矿生为故事切入,讲述了身份与性格各异的众人步入矿井,却在救人之后遭遇了当年那场浩大无比的地震,就此被困其中的故事。地上和地下,无数人都在为营救和自救展开斗天斗地的行动,男人和女人,自私与无畏,怯懦与贪婪,在此时各自张扬,如何逃出生天,成为牵动所有人的情感线索。

  张鹏举是救援最果决积极的那个人,除了他和赵矿生的姐姐赵美丽正在热恋,还有他作为三代矿业子弟的责任感。所以,当他得知赵矿生被困,即使所有人放弃,他依然拼尽全力将矿生从煤缝里抠了出来。男人奋不顾身的热血之举,足够让人眼睛一热,而在矿洞里对着矿生的大哭,更是男人的深情至极。

  另有隐情的事故真相被撞破,让逃生陡转变得复杂起来,对张鹏举不依不饶的诘问,对承认是自己下了命令的范纲叱喝,俱是赵矿生的赤子一怒,带着悲摧人心的震撼。影片以情感的悬疑,去砥砺成长的剧痛,这个害怕黑暗,在死亡面前颤抖的大男孩,对父亲的温暖记忆,就此成为他成长的基底,工人情怀的延续,再次让人垂泪。

  范纲并非从一开始就有让人信服的力量,打官腔说官话,就连分秒必争的生死营救,也要先开个会,这是一个游离在群体之外的角色,但他还是在困境面前展现出身为领导者的带头作用,掉落山体缝隙时想要解开绳索让秀才尤自有独自逃生,以及在最后舍身点燃炸药,成就了人物拯救集体的大爱,也让观众有了信服与悲伤的力量。

  与之相对,则是范纲妻子王美丽的戏份,这个女人出场是带着女性的温柔的,一盒韭菜馅饺子塞进范纲怀里,让这个老男人喜笑颜开,但她的泼辣同样令人侧目,所以冲进办公室挠了给自己老公唱戏的赵美丽,一个女人的爱都在这举止之间。也因此在她读完丈夫的遗书之后跳井殉情才让人更加的悲痛,“不刷牙不洗脚就钻被窝的臭男人谁稀罕”写照了她多年的深情,而这种决然的殉情,注定要引观众垂下又一捧眼泪。

  在这场《大地震》中,每个人都在困境面前书写了自己的情感立场,每一次抉择,都带来一次流泪的冲动,说这部影片“好哭”最恰当不过,但眼泪并没有让影片因悲伤而情绪低落,反而因为冲破绝境显得更为激昂,影片的最后,张鹏举和赵美丽对着范纲夫妻的遗像结婚,终于让人泪崩,这场纪念,和范纲在矿洞中为集体牺牲小我的大爱形成呼应,揭示了万分之七奇迹背后的真相——正是因为有人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更多人生存的机会。

  大国大爱带来的感动,足以照亮生命最灰暗的全程,而人性的温暖,正在生活的细节之处,一点点开出花来,走过最黑暗的矿洞,我们泪流满面,但却见洞口希望的温暖。

  《大地震》观后感(六):看电影《大地震》哭到泪干,万分之七的奇迹背后,会是这样虐心

  有些回忆,不堪回首,像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的那一场地震,欣欣向荣的唐山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二十多万同胞被夺走了生命,给活下来的亲人留下了深深的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刚刚在爱奇艺上线的《大地震》再次把这段往事搬上了屏幕,与以往同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同,不是一味的营造影像的冲击,而是根据真实事件进行改编,以一群矿工在地下积极自救的故事,在黑暗之中闪现了人性的光芒。

  曹卫宇、张晞临、石文中、马浩博等一系列实力派演员纷纷化身为铁骨铮铮的矿工,在充满危险和磨难的地下,矿坑透水、瓦斯泄露、地层坍塌的情况下,上演了一幕幕真实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果是正打算要观影的朋友,记得一定要提前准备好纸巾,因为从影片一开场,地震倒地时前一天,年轻的矿工赵矿生发生事故,他的准姐夫张鹏举,矿长范纲带领矿友们下井救人开始,催泪弹就一颗接一颗的接连炸开。

  催人泪下的情节太多,从各个角度展现人性中最珍贵的闪光点,无论是之前张鹏举拒绝放弃救援,不惜拼上自己也要把未婚妻的弟弟挖出来,还是之后“秀才”尤自有以一己单薄躯,榨干所有潜力把范纲拉出地缝,矿工们面对艰险环境中肝胆相照,同进同退互相鼓励的场景,这些泪点让观众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所动容,流出的是荡气回肠的热泪。

  在赵矿生无论如何都要把父亲的遗体背出来,而张鹏举为当年的故事而陷入自责,这些情节则是源自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虐力十足,演活了矿工们的特殊工作属性与生存环境,表现出这些钢铁硬汉为了建设家园,不断做出的牺牲与抉择。包括范纲在最后时刻吃了一个饺子,然后点火爆破,诀别亲人,牺牲自己,这一刻,人性就像被点燃的炸药一样,体现了不可战胜的品质。

  与地下同样紧张而且更加虐心,地面上范纲的妻子王美丽,张鹏举的未婚妻,以及老矿长不顾一切的转动通风设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对亲人的救援,同样也演绎得真实感人,当她们倾尽所有力量,一分毫一的转动风轮,让人忍不住想擦干眼泪,也上去帮上一把。

  直到最后,王美丽读着遗书跳入井中殉情,张鹏举的婚礼上,证婚人是两张遗像,估计大家全都忍不住会泪如雨下,脑海中还会回响起范纲豪迈的话语:“干革命就得有人流血牺牲,该谁牺牲就谁牺牲。”张晞临的表演至情至性,刚劲十足,入木三分。

  这就是众志成城,这就是生死相依,正是由这些活生生的人物用勇气和智慧,制造了生命的奇迹。在大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伤亡率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百分之五十,而在井下,数万名矿工像张鹏举、范纲、尤自有、赵矿生一样,与死神作战,展开大规模的自救互救,实现了万分之七的伤亡。

  现在整整四十三年过去了,感谢有《大地震》这样的良心电影能够还原当年的故事,让我们可以用泪水为逝者哀悼、致敬,然而和生者一起传递这份生存的意志和力量,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可以活得更加亲密,更加勇敢,以无畏的姿态活出当下的精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