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吴亦凡点名,一夜爆红,是种什么体验?
要说当下国内顶流的男明星,吴亦凡,绝对排的上号。
要知道,上一次,某个蹭他热度的表演系学生,仅仅因为疑似恋情,就生生地在热搜上挂了三天。
可即使牵手照和聊天视频都被爆出,连女方也下场回应,却始终不见吴亦凡发声。
但总有例外,上一次,那个让他主动“公开”的女生——
她叫李雪琴。
在被吴亦凡“公开”前,李雪琴是那种你走在街上,随处都能看到,但绝对不会记住的长相。
因为喜欢吴亦凡,李雪琴每到一处拍视频时,总会煞有介事地先跟偶像打招呼,直到她在清华大学校门前发出了这条视频:
“吴亦凡,你好,我现在来到了清华大学,你看这校门多白。”
没想到,吴亦凡竟然录了条视频回应:
“李雪琴,你好,别管我在哪,你看这灯,多亮!”
被吴亦凡在视频中cue到的李雪琴,就这么一夜间“红”了。
李雪琴身上的标签很多:追星锦鲤、抖音网红,以及北大毕业、从纽约大学休学回国,创业者。
不得不说,每个都够吸引,但组合起来又显得无法自洽,甚至有些冲突。
昨天,在搜狐视频播出的都市女性情感观察真人秀——《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第三季第五集里,那个被丁丁张送回家的女孩,换成了李雪琴。
(图片:《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第三季第五集)
虽然李雪琴一直以“逗趣”知名,但抱着看乐呵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因为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每天都在逗别人笑的姑娘,原来有这么多的不快乐。
北大网红
关于李雪琴身上的“北大”标签,丁丁张毫不讳言:
我对她对本人没有偏见,但我对这种形态有偏见。
很好理解,你读了那么多书,上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你明明可以玩的很高级,但你却选择用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去“讨好”大家。
本来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却成为一位被造星的人,意义在哪里?是不是一种堕落?
这,应该也是很多人心中都有的疑问。
可李雪琴说,如果名利双收和酷,只能选一样的话,那我选择酷一点。
不探求太深奥的意义,在这个时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得酷一点。
(图:《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第三季第五集)
节目里,初次见面,李雪琴就带着观察者丁丁张,在经常去的网吧里,打了一场英雄联盟;
她对丁丁张说:没关系,反正你来不来我们都会输。
享受这个过程本身的快乐,远比努力的结果对她更重要得多。
在《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第三季的这一期中,让人刷新认知的还有很多。
比如创业的她,像很多“北漂”一样,跟朋友合租;
明明是知名网红,融资几百万,可一到点外卖的时候,还是常常为点多少钱的套餐而纠结万分,甚至为了省钱,只点菜,自己在家焖饭;
这样的李雪琴,可不就是普通人嘛!
何况,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不过是“幸运”,不过是“红了一点”。
她觉得,自己只是被更多人知道了,但没有代表的东西,很难说,也并没有底气“红”下去。
面对最有争议的“北大网红”标签,她也毫无包袱,直接称北大为“海淀区人民公园”,也常常因为忘带校友证进不了校门;
面对质疑,她说的一句话很扎心:
我希望大家是因为我这个人而喜欢我,而不是因为我背后的东西。
(图:《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第三季第五集)
不快乐的李学琴
几乎所有的喜剧演员,私底下都不苟言笑。
以生产快乐为内容的博主,李雪琴,也并不真的像她表现的那么快乐。
她和丁丁张有段有意思的对话:
我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但我没办法定义什么才是变好。
所以,当人们能在她的视频中找到快乐,她就会觉得很快乐。
因为这让她觉得,自己对这个社会产生了价值。
但在丁丁张看来,李雪琴过于放大了自己的责任,把许多沉重的东西扛在身上。
很多人的选择,都是顺势而为的,就好比,你上了一列车,因为很多人跟随你,所以你不得不加足马力。
(图:《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第三季第五集)
“红了一点”的李雪琴,接了许多并不喜欢的工作,为了这些,她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整个人也充满了负面情绪。
原本并不怎么在乎别人怎么说的她,开始越来越小心翼翼,她在乎别人在视频下的评价,但自己又不会怼回去。
所有的东西,她都放在心里。
聚光灯外,李雪琴第一次坦承:我很痛苦。
(图:《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第三季第五集)
“我的内心很多需要发泄的情绪,但我又不敢伤害别人,我就只能反噬自己。”
是的,你没看错。
这个因为cue吴亦凡火起来的女孩,是深度讨好型人格。
曾是“讨好型人格”的蒋方舟,说过这样一段话:
“被人喜欢,它有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你会发现,这个被人喜欢的自己,经常会覆盖一个真实的自己。”
习惯了在交际中“讨好”的人,从来都不会表达真实的情绪。他们不发脾气,不去争吵,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不高兴。
到最后,最痛苦的反而是自己。
就拿李雪琴来说,最严重的时候,她得了抑郁症,甚至“试图结束生命”。
可即便如此,她也从不愿表露任何一点负面情绪,因为她希望,在大众眼里,自己始终是“快乐”的代号。
其实,在女神的后台读者留言里,也有很多被 “讨好型人格”绑架的经历:
有网购时自己看评论看尺码看说明,能不找客服就不找客服的顾客,就算买回来后不满意,也不会去退货,反而告诉自己:忍忍就算了;
有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家还要帮朋友们翻译各种论文的英语老师,虽然很累很难受,可每次吐槽完还是要去翻译;
有高中时借钱给别人,别人不还,自己也不好意思去要,反而自己去借钱买车票的女孩;
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李雪琴,是蒋方舟,也可能是你,是我,是身边的某个普通人。
曾看过关于李雪琴的一段采访:
她说,之所以喜欢吴亦凡,是喜欢他身上的那种纯粹。因为他是那种一看,就是被保护得很好,没啥烦恼,也没啥坏心眼的一个小孩儿。
从小被保护很好的人,往往无法理解痛苦的人为什么痛苦。
但李雪琴不是,因为家庭问题,她被倒逼着长大。表面上,她看起来十分好脾气,甚至当被骂丑时,还能笑着自我调侃。
可她其实是在找认同感,所以当她看到有人说她哗众取宠时,她的内心就会痛苦。而关于痛苦的根源,她又看得足够透彻:自己的目标和当下的行为,无法自洽。
她想成为的是一种人,但又被期望成为另一种人。
但凡事忌“过”。
如果说,适度的讨好是生存必需,那过度讨好,把自己放在卑微位置上的讨好,最易迷失自我。
在女神看来,讨好型人格,并不是病,而是我们心理行为的“保护色”:
谁能过得顺心遂意呢?
谁又不是一边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一边在随和的面具下失去自我呢?
(图:《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第三季第五集)
也许,几乎每人都有过“讨好型人格”,但最大的区别是,有些人走出来了,而有些人情愿被困其中。
“讨好型人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明知道自己属于这一类,却情愿活成别人期望的样子。
人生一场,曲终人散,你对得起所有人,却唯独对不起自己。
试想,如果连对生命愤怒的勇气都没有,又怎能享受这一生呢?
李雪琴,生而为人,请不必抱歉。请你快乐。
作者:怪诞女神,野生情感咨询师,时而温情,时而沙雕,偶尔严肃,偶尔毒舌,长的好看还爱逗你开心。首发:怪诞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