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奇迹地图》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奇迹地图》的读后感10篇

2019-09-22 23: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奇迹地图》的读后感10篇

  《奇迹地图》是一本由(英)卡斯珀‧亨德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36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奇迹地图》读后感(一):【品•鉴】如灿烂星河构筑这幅地图

  先夸一波封面装帧,是确实很漂亮了。

  到手的实感第一反应也是好看!虽然听起来非常之肤浅,但是好的封面设计也是一本好书吸引读者的一部分。更加上非常体贴的页边注释,给我这样看到注释标号就想要立刻去文章后面找到具体详情的人立即可得的快乐。当然了,这也契合了本书有不少需要标注特色,属于因材施编。

  名为奇迹地图,作者出发点却并非由壮观江河湖海或是人造奇观开篇,而是选择类比七大奇迹的方式展开了一幅别样画卷

  未完待补。

  《奇迹地图》读后感(二):奇迹体验之旅

  这本书叫做《奇迹地图》。此奇迹并不特指日常说的那些:比如长城、兵马俑金字塔。而是生活中日复日年复年,很多时候被忽略的那些奇迹。 印在封皮写的话打动了我: "你从未正确感受过这个世界, 直到海水在你的血管流动, 直到你以夜空为衣, 而满天星辰点缀成你的冠冕。" 机缘巧合,刚看完书,就彻彻底底体会了把身体创造的奇迹。 因为眼睛不适医生,初步检查有些问题,就开始系统检查。医生用种神奇药水散开我的瞳孔方便光学仪器检测。过去一直以为,人在死后瞳孔才会散开。 滴下散瞳药水15分钟后,我的瞳孔由正常的2mm毫米扩大至8mm。8mm瞳孔是完全散开的状态,这样才能让医生经由仪器看到我眼底详细状况。 一阵阵明晃晃的光点照过来,检查了好一阵子,结束以后,我才意识自己很怕光、也看不清眼前的东西,甚至得让老公来接我回家。 因为瞳孔散开,强烈阳光下晃得睁不开眼,只能闭眼任由老公搀扶着下楼上车回家。 这时意识到人类2mm的瞳孔直径,这配置是多么精妙市面流行的美瞳产品,若真能放大瞳孔,并不会更美,只能徒添痛苦。瞳孔2mm是多么舒适,被人工放大后的怕光、视野不清以及持续疼痛。 本书就是作者敏锐地捕捉着处处散发着的奇迹:环境中、生命里、人际中…… 他从光线写到生命的基因,再讲到心脏特别,以及人类大脑,和我们的自我认知。身边点滴处洋溢着的,都是奇迹的力量!比如我这些天经历的对光和人体器官深刻的认知。 因为一直感兴趣

  人从哪里来?

  再到哪里去?

  是什么塑造了人的特征

  ……

  这类话题,所以看了很多基因医学方面的书,也对这本《奇迹地图》很感兴趣,再加上这些天在医院的检查经历,更深刻体会到这世界的奇妙记得一本讲基因医学的书说:我们的基因表达出来的不到2%,剩下绝大部分都是冗余。而这些冗余,很可能包裹着在地球46亿年生命演化的过程,这些编码存留着地球的生命密码。 我们的生命被基因表达着,而地球这个环境孕育着我们。出生降世,成长成熟,逐步形成自我认知。 这本书内容比较宽泛,作者旁征博引。书里见到了很多老朋友:像《物种起源》,《科学诞生》,《自私的基因》,《解析彩虹》…… 可能同为记者出道,读过道金斯再来看这本《奇迹地图》,文风有些熟悉,但多了几分诗意,这些诗意让阅读体验好了很多。

  《奇迹地图》读后感(三):【品·鉴】好奇心的背后是“奇迹地图”

  开宗明义,四星推荐。这本书是关于我们每个人和我们所生活世界的科普读物,不仅是对新奇事物追寻,更是对日常生活认真冷静赞美。适合对自己、世界充满好奇心的读者,适合想要知晓日常生活中的玄妙原理和人类发现这些原理之时心情的读者。

“奇迹”与“地图”

  封底说这本书是“一位伟大探险家凭借他的好奇心和热情为我们精心绘制的地图”,刚拿到书时,我还奇怪,这明明是一本科普图书,为什么叫地图呢?

  看了目录,心里多多少少有了些谱——全书篇章结构是有意识编排的,逻辑上逐渐推进而又相互联结,就如同地图一样经纬交织

  再看了全书,更觉得“地图”一词自有精妙之处。

  第一章讲光,作者回溯人类对光的认识史,又去寻找“光告诉我们”的那些事,从抬头可见的星光黑暗的奇迹黑洞,从彩虹到宇宙

  第二章讲生命,浩渺宇宙,茫茫太阳系,万千的运转之后,细胞出现了……作者不由人类个体的孕育,而是从由宇宙及人类,视野之宏大伟阔,让人惊艳

  第三章是心脏,第四章是大脑,作为生命、身体的重要部件,是如何工作的。还有人类对自身肉体的认识是如何发展的。

  第五章,进入到了意识领域,讲自我的萌发,以简单笔触讲述人类精神的种种。

  第六章讲世界,拥有自我和无比好奇的人类探索世界的历程

  第七章,作者卡斯珀·亨德森描绘了一个皆有可能的世界,鼓动着我们发动自我,探寻广阔世界里更丰富多样的可能性,追寻和发掘更鲜活的生活。

  作者笔端,不止人类这一群体是生命,这七种奇迹皆是生命。

  在另一个层面上,我们从光出发,历经这被作者认为是奇迹的这七个篇章,了解了生命图谱和人类在自我精神领域的探索,人类在各个领域无止境开拓疆土,正是在描绘地图。

细微处用心

  为了让读者更方便地接受,书中对关键词语加粗,并在旁边做了边注,唯恐读者不解。也借由此,《奇迹地图》甚至夹杂了一些别样的推理意味。作者写作此书,让隐藏在生活背后后的科学知识能够更广泛的传播。书中很多字词句表述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书中正文时不时有加黑字体和边注很大程度解决了这些问题,加黑内容多种多样

  有指定意义的日常词句表达,如73页的“聆听”,作者和译者在边注中介绍了聆听宇宙声音时的电磁波和声波的转化

  有对加黑字词的简介和对某一知识的边界拓展,如176页的“神经元学说”,作者在边注中介绍了神经元学说的几种主要观点,如237页的“环绕着”,作者在边注中介绍了“环绕着”这一词汇在赫里福德地图中表现地球是圆的或是平的这一形象的意涵。

  有对词汇的文学性拓展,如180页的“小鼠”,作者出乎意料地引用了惠特曼的话——一只小鼠的这一奇迹足以使亿万个不信宗教愕然震惊

  …………

  凡此种种,作者用心可见一斑

最后

  不得不说,这本书并不易读。这从内容中也能看出,即便作者文笔尚好,在行文中也时不时穿插些冷幽默,全书更是他基于个人情感对他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足够简单的描述,但对陌生的读者来说,仍是稍稍有些科学说教意味了。反过来讲,如果没有科学的意味,全篇都是嘻嘻哈哈的文字,恐怕也难称得上是一本好的科普书了。

  就像书勒口处写的:这是一份鼓舞人心指南激励我们重新发现世界。

  朋友们,拿起书,冲鸭~~

  《奇迹地图》读后感(四):【品·鉴】奇迹,方寸之内的平常事物

  小时候,我一度很喜欢从窗外投射进家里的光斑,我会循着光斑去找光的投射路线。在这些光线里面,我能把空气中纷纷扬扬灰尘颗粒看得很清楚。有时候,我故意把手伸过去,轻轻扇动,那些灰尘颗粒会像小精灵一样随之起舞。

  如果是你,看到从窗外 投映到墙上的光斑,会想到什么呢?

  一位博学的英国作者,从厨房墙壁上的光斑开始思考,由此诞生了一本角度独特的科普书籍——《奇迹地图》。

  卡斯珀·亨特森既是作者,也是记者。他的《无法想象之书》获得了罗杰·迪金社会作家奖和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的杰伍德奖,并且入围英国皇家学会的温特科学图书奖。这本《奇迹地图》着眼于身边的事物,除了科学方面的科普,还有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的阐述。让我们从以往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多方面的感受到其中的奇迹。

  “奇迹”是什么?有的是集众人之力造就,比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有的是个人的,比如完成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或是医学上的康复奇迹。有的是来自于大自然,比如奇观异景,或是神秘之地。这些“奇迹”,大多和重大稀少不可思议词语有关

  卡斯珀·亨特森认为“奇迹”的定义一种态度上的转变,对某件事物的关注强到即使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也会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它们。在本书中,作者将目光聚集到简单的时刻和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比如光线、生命,我们都有的心脏、大脑,思考其中的奇迹之处。这些奇迹是如何存在的?又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

  对于奇迹的选择,卡斯珀·亨特森采用了“七大奇迹”的观念,对应书中的七个章节,分别是光、生命、心脏、大脑、自我、世界、未来。在作者运用“演生”原理的情况下,各自独立的“七大奇迹”之间有了关联。光在生命这一现象中起到了作用;自我的生命轨迹中离不开大脑和心脏的运转;世界塑造我们,我们也在塑造世界;过去、现在也影响着未来。

  作为一本科普书籍,《奇迹地图》有别于多数同类书籍的地方在于作者并不局限于科学方面的说明。卡斯珀·亨特森并不一味的盲从科学知识,书中的科普更像是他对好奇事物的一种探索。例如大脑部分,作者从七个方面探讨大脑的奥秘,分别是:大脑的神经元网络,大脑的结构,大脑与地图绘制,大脑的可塑性动植物大脑的神奇之处,脑科学的发展,意识世界。

  在科学知识的科普之外,作者还会从名词起源、事物的历史发展,甚至是文化、艺术、哲学的角度分别对“奇迹”进行阐述。多角度的阐述也让本书在严谨之外少了一些沉闷,多了一丝趣味

  如何运用黑暗诠释光?心脏的跳动中有哪些奇迹?我们的一生会经历哪些奇迹?这些奇迹是怎样改变的?现在的技术会让未来的奇迹有什么变化?未来会发生哪些奇迹?在书中,作者都有一定程度的思考。

我们研究(它们)不是为了知晓未来,而是为了拓宽我们的视野,去明白我们目前的状况既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面前的可能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

  无论是来自周边的奇迹、身体的奇迹,还是世界、未来的奇迹,好奇心让我们对奇迹有更多的理解。这种理解不单是为了增加知识量,开拓视野,更是为了对自我、对世界有更多的认知,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

  《奇迹地图》并不是一本完美的科普书籍,卡斯珀·亨特森的多角度科普固然能让我们在对奇迹有更多的认知,却也不可避免的在某些方面不够深入。即便如此,对我而言,这本书仍旧是意外之喜。最初是被封面吸引,初读惊奇于作者的独特视角。作者让我看到一个人的好奇心能打开一个世界,也让我看到一双从身边平常事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奇迹地图》读后感(五):请不要用微波加热葡萄

  “请不要用微波加热葡萄柚”这句话是书中的一句话,看到这句话之后,我不禁莞尔,止不住的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笑点低。作者在讲到光的波长的时候,提到了微波炉中微波的波长有葡萄柚的直径那么大,然后写了一个括号,说道"请不要用微波加热葡萄柚”。实在是太好笑了。因为他知道,人类的好奇心有多强大。也正是这一份可贵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发现这世界上更多的奇迹。

  所谓奇迹,我们都是如何理解的呢?作者在书中对奇迹的词条介绍是这样的——“令人震惊或深刻赞赏的事物,对某种事物的关注的突然加强。”并列举了从前被托马斯归类的七种奇迹,依次是

  1.在深海热液喷口疯狂繁殖细菌

  2.旋枝天牛,一种生活在含羞草树中的甲虫

  3.痒病病毒

  4.嗅觉受体细胞

  5.白蚁

  6.任何人类儿童

  7.被视为一个生命系统的世界

  而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七种概念,并称之为奇迹的是

  1光

  2生命

  3心脏

  4大脑

  5 自我

  6 世界

  7未来

  乍看之下,是不是过于普通了呢?可是细查之下,你一定会赞叹不已,还有什么比这还要让人惊奇的呢?

  就拿光来说,你可能觉得它过于普通,每天太阳升起来,我们就有了光,夜幕降临,我们还能看到月光,看到星光,可光却是我们赖以生存,无法全部参透的一种现象。物理学著名的双缝实验,让人云山雾罩争议了许久,那么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呢?粒子派和波派都振振有词

  圣经说,“上帝说,要有光,便有了光。”当然不对,光只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火光经过漫长距离,跨过了星辰,大海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温暖,让我们看到色彩动物在进化的道路上历经千辛,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眼睛的,人类也同样是经历了这样的进化才能有一双眼睛,区别于那些单细胞的动物。视网膜复杂运作,让我们的大脑重新解读看到的一切。是宇宙创造了光,又让我们璀璨浩瀚如宇宙般复杂的眼睛看到。万物颜色吗?有了光才有了颜色。光,速度非凡,难于收集储存,它穿过万物,无处不在。你注意到它本就是奇迹了吗?

  很多事物的存在方式,都是无声无息的,你却无法理解,比如人,比如你自己——这个宇宙创造的映射,我们都有心脏,有大脑,有血液循环系统,我们行走,我们说话,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我们的意识告诉我们生而平凡,但是有谁能从头到尾,详细讲一讲我们从头到脚这一身精细的运行系统?我们就像一个出厂不带说明书的精密仪器,我们的精密部件坏了,我们都不懂得如何修复。我们的存在如同宇宙一样神秘,和土星环一样璀璨,我们本身就是个奇迹,难以言喻的奇迹。我们永远处于无穷的起点,就像我们处在无限的无知中一样,我们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奇迹。

  那与我们共存的植物和动物呢?它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供养人类吗?当然不是,他们从地球孕育生命的一刻起,便和我们在同一个起点,一起努力进化着,成为今天的模样,深海的珊瑚历经千年,比人类更加长寿,虎鲸被关起来一样会出现精神问题,我们并不是什么物种贵族,我们只是物种中的一员,不断进化中的一员。是我们的祖先发现了火,吃了熟食后,才让我们的大脑有了生长的机遇,才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智慧。我们能做动物做不到的事情,可动物也能做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我们的脑只是在进化过程中恰好选择长在了头上,比如说章鱼,它的脑有三分之一在食道内,三分之二在腕足,所以章鱼能同时用每一条腕足做不同的事情。有没有对那些植物,动物感到敬畏之感?它们生就成为现在的样子,可不是为了好吃——专供人类烹饪成菜肴。它们的每一个细节够匠心独运,充满奇迹,它们和人类一样,努力进化,生存,与地球一起地老天荒,成为大千世界,璀璨夺目,五彩斑斓。

  最后我要说一下,这本书的一些很贴心的部分,一个是贴心的注释,它很好的为我提供了阅读拓展的推荐,还有就是书册边栏的留白,让人可以随时书写,最后我不得不感叹作者的博学,从莱昂纳多科恩到纳博科夫,从卡尔萨根到达芬奇,从希波克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爱丽丝梦游仙境》到《圣经》,乃至中国哲学,诗歌,作者都有所涉猎,让我深为震动,而书的最后,作者还用西班牙语写了一句,“还在继续学习。”我们都该这样,千万别辜负了我们的生命,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寻奇迹的脚步,学习充满魅力的知识吧!

  《奇迹地图》读后感(六):【品·鉴】一串珠子

  说实话,对这本书感兴趣,真的是因为封面上的那句话:

  你从未正确感受过这个世界,直到海水在你的血管里流动,直到你以夜空为衣,而满天的星辰点缀成你的冠冕。

  ——托马斯·特拉赫恩

  还没看这本书的内容的时候,我还因为是对几个地方的科普书—毕竟不是叫奇迹地图嘛,但是拿来仔细一看,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是很多事物的串联。光、生命、心脏、大脑、自我、世界、用或然冒险,这就是书中具体的几大章节,同时每个章节里面又有不同的引申和拓展,就像一条线穿起了很多珠子,我想这可能就是这本书书名的由来吧,但是是不是翻译成美丽世界新地图更好呢,只是个人的看法。线上面的珠子都是很璀璨夺目的,就是一个个科普的点。就像讲光先从宇宙的美丽场景到人的眼睛,再到研究彩虹,探究光的本质和形成再到光发出的地方——太阳,对太阳的科普等等,期间就只用了一个线索,连贯出了这么一串科普知识,也看到了作者的写作特点。

  很喜欢这种页边注的方式,方便读者阅读查看,更多的空白也适合读者留下笔记和自己的想法。相对于每页最下面的标注或者都放到每个章节后的附注,这个标注方式很直观、方便。

  除了封面上的句子,没想到这本书里面还蕴含了很多值得抄写下来的好句子。比如这个: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这样的句子不少,至少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如果有有心人用小本本抄写下来,相信会是一本不错的读书笔记。

  从元素到原子到细胞到人们自己,这本书一直是在宏观到微观,甚至是微观到宏观不断切换,就像只有不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百科全书一样,一条透明的线上缀着那么一颗颗珠子,珠子就是各种科普知识,只是按照作者自己的顺序娓娓道来。读这本书真的就像是阅读一本简易浓缩的百科全书,往大了说可以看到宇宙,往小了说可以看到原子分子,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意义所在,包括了各种方面的知识,比较全面。

  奇迹地图,奇迹不也是人类自己嘛。上帝创造人类,人类创造不朽。我们可能才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奇迹的存在。

  这里面关于大脑那一章还提出了防止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的一个思路,值得借鉴。承担责任和学习新技能似乎是在保护我们的大脑,甚至在大脑的某些部分正在退化时,其他部分也在寻找补偿和保持正常运转的方法。如果经常思考问题动动脑筋,主动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我想就可以使老年人更好的预防老年痴呆,人要是一懒惰,这些事情可能就会找上门来。

  透过这本书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认知世界,这也是科普书更高层次的表现,不仅仅科普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世界。

  这本书同时也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心理学等等,很像学科融合,殊途同归,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分开看是个体,合起来看是一个整体,对知识的积累,对自己的理解,也只是惊鸿一瞥,更多的还是要不断探索和学习。

  最后还是说下这本书的封面,书封面上被划分成了7个长条,每一个长条代表不同的主题和领域。同时,这本书也分成了七个章节,正好印证了书封面的七个区域,但是不得不说,这个设计有点败笔,乍一看这个封面花花绿绿,比较缭乱,如果要是设计成PS那种,把这七个领域无边界的融合在一起做成封面,我想那应该是个很惊艳的效果。这本书还有进步的空间,我在搜索书名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的原版,两个封面对比下。

  感谢中信鹦鹉螺送给读者的这串“珠子”

  《奇迹地图》读后感(七):【品·鉴】浪漫的理性,诗意的科学

  书看完好几天了,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写些东西。很想写,但断断续续写了几次,都不得劲儿,只能删掉重来。

封面

  不得不说,封面和封面文案很吸引人。“你从未正确感受过这个世界,直到海水在你的血管里流动,直到你以夜空为衣,而漫天的星辰点缀成你的冠冕。”

  一开始我以为是一本四色图文书,翻开后,密密匝匝的文字让我有点头大。但仔细翻阅之后,我才发现,文字的描述带来的想象,比图片更丰富,它能勾起你关于这些场景的记忆,它可以对应任何一个你能想象到的画面。严谨又诗意,科学又浪漫。

右侧是内封,也透着浪漫和神秘

  这是一本关于奇迹的地图,更是一位伟大的探险家诚挚的好奇心和热情。这种好奇心和热情,能让你发现,在你我身边的奇迹。作者将光、生命、心脏、大脑、自我、世界和未来列为七大“奇迹”,并为它们赋予了极度浪漫的解说——“彩虹和星星”“30亿次跳动”“在祈祷的边缘”……每一个都让我感到心动。虽然它是浪漫的,但丝毫不影响作者用其丰富的知识,从历史、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它们进行更深入的描述。这是真实的、丰盛的、令人惊叹的,能让人自省的。

  试想一下,一本科普书,不枯燥乏味,不晦涩难懂,反倒让你了解知识的同时,展示了生活中细枝末节的美好,岂不妙哉。

内页

  【我们寻求外部的奇迹,并把它们保留再我们的内心。】

  前一段时间同事疯狂追星,她解释,“看什么星星,看他就是银河与宇宙。”我个人觉得这和托马斯·布朗的这句“我们寻求外部的奇迹,并把它们保留再我们的内心。”有某种契合。

  书中关于光的描述,有一句,让我觉得作者很可爱,也看到了他在引言里提到的好奇心和倔强。“我们不应该把颜色当成形容词,而应该把它们当作副词,应当这样组织句子:我匆忙地(hurriedly)吃着,笨拙地(gracelessly)走着,在晴朗地日子里,我蓝蓝地(bluely)看到了天空!”这仿佛是一首诗。书中有很多类似的描述,让人惊奇并不得不称赞!

  【我的好奇心致力于追求幸福,没有位置留给害怕。】

  人是从哪一刻开始变老的呢?不是长第一根白头发,不是长第一条皱纹,而是从失去好奇心开始。我偶尔会想,是旺盛的好奇心让人幸福,还是幸福的人总是对生活充满好奇心。不过真的,如果抱持好奇心,害怕就不会跑来。生活如此,生命亦如此。

  “太阳出来了,我看着我手指上的戒指。一个熟悉的事实浮现在脑海中,但更多的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个想法:我周围的一切,包括那枚戒指上的黄金,都是在数十亿年前的恒星和超新星中形成的,如果我们足够聪明,足够慷慨,那么在我消失后,我们仍将继续在无尽的美丽中游戏。”

  这是我对生命的美好向往。我每一天醒来,床头柜上朋友送我的油画,总带给我同样的感受。这是关于生命的吟颂,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是瞬息万变的,也是隽永恒久的。

  【没人知道(自然)怎么回事这样的。】

  我很喜欢第五章中“早晨——孩童期”“中午——成年期”“晚上——老年期”的划分。每一个阶段,我们所追求的物质是不一样的,从而所追求的自我也是不一样的。但特别神奇的是,尽管我们所认知的自我不同,但自然却是在一脉相承地“变化”。这种自然,包括植物、动物、人类,但又不仅仅是这些。

  我特别小的时候,姥姥家有三幅巨大的地图——一幅中国地图,一幅世界地图,一幅陕西地图。大人们总用小树枝或者戒尺指着地图上某一个点说,以后长大了一定要去这里上大学,那里去工作,最后,一定要环游世界。“一些地图试图描绘在梦中发现的地方,而不是哪些在土地上或天空中能观察到的地方。”现在想来,小时候的那几幅地图,大人们描述时,其实是在描述自己的梦。但也没人知道,这些梦是怎么回事儿,就好比,没人知道现在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

内页

  除了以上,我还特别喜欢目录前的那一页的那段话:他买了一张巨大的航海图,上面干干净净的没有一寸土,船员们发现他们全能看懂,他们的欢喜真是难以形容。

  我不知道你看到这句话有什么感受,我看到这句话时,想起了高考考英语的那个下午:风扇扇呼呼吹得眼睛疼,监考老师帮忙关了风扇,我答完客观题后,不知怎么的睡了一觉,睁眼的时候外面刮过一阵风,教室墙上得钟表显示还有半个小时交卷,我写完作文,检查了一遍卷子,刚刚把笔放下,铃声响起。后来成绩出来,英语考了134分,是所有科目里成绩最好的。我的欢喜,也真是难以形容。

  看完后,我不仅看到了“地图的奇迹”,还看到了“生活的小奇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