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井中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井中

2019-09-24 21:00:53 作者:散文网 散文网 散文网 来源:散文网 阅读:载入中…

井中

  (一)

  我在井中,看着那片熟悉的天空

  多年以来,我觉得它那么的恢宏。

  偶尔离井,却发现了更多的心动。

  与此同时,我掉进了更大的井中。

  (二)

  每个人的眼前,至少有一口井,而眼眶是最小最近的井,也是最大最浅的井。

  我们所见天空的大小,既与井的大小成正比,又与井的深浅成反比。

  井里的视线、视距终究有限,当井深到一定程度,我们将什么也看不见。

  想看见大大的天空,井口必须得大,我们离井口还得近,越近天空越大。

  (三)

  原来,我以为喜欢一样东西是天生的。

  很多时候,你吃一样菜,第一口觉得喜欢,后面接着喜欢;读一本书,第一页觉得好看,多半读完都好看;看见一个女孩,第一眼觉得漂亮,一直觉得漂亮……

  后来,我感到喜好也许不是天生的。

  我讨厌过香椿、黄花菜,喜欢鲜肉甚于腊肉,抱怨过老吃辣椒炒茄子。离开家乡几年,香椿、黄花菜变可口了,家乡正宗的腊肉好吃了,辣椒炒茄子不腻了。我们都在回忆着妈妈的味道甚至是外婆菜。一直讨厌的也有,吃到每天都哭的红薯实在无法让我调动回忆去喜欢。

  一九九九年工作以后,常和朋友聚餐吃饭,我发现,在海南文昌,不论是别人请我,还是我请别人,点的最好最贵的菜通常有我不喜欢的白切文昌鸡、清蒸螃蟹,如果不吃,就只能吃青菜,太亏。于是强迫自己吃,安慰着自己味道还行。不到半年,我喜欢上了吃白切文昌鸡、清蒸螃蟹。小孩子开始大多不喜欢吃辣吃苦,在父母的逼迫或带动下,后来很多人也吃得津津有味。

  童年翻过上百本连环画,此后一直喜欢有留白的故事。三年级接触了第一本长篇小说《童林传》,武侠小说成了至今不变的爱好。自从看了《萍踪侠影》,金古梁的书就百看不厌。也为一个人而喜欢诗和散文。

  在异性的审美方面,父辈对子女有着明显影响。如感觉脸型、体态的美丑,父子、母女常常有惊人一致或者完全相反的看法,子女或顺从、或叛逆父母。国与国之间对美丑的看法也常常有着明显区别,非洲、印度有些美女在有些国人眼中实在不怎么样。

  我们已经接触过的所有和能够接触到的一切,围成了一口井,影响着我们的感知,制约着我们的判断,决定着我们的成长。

  (四)

  东方古典之美,美在意境

  赋有意境,诗有意境,词有意境,元曲有意境,散文有意境,小说有意境。有意境便成妙文,便出名句,便耐品味。

  便是其它艺术,绘画须有意境,音乐须有意境,雕塑须有意境,建筑须有意境,园林山水更要意境。意境悠妙者,总让人流连忘返,可痴之迷之,可玩之赏之,可悲之喜之,可三月不知肉味。

  这意境,源于民族性格的含蓄,长于象形文字的韵味,壮于千年诗歌的吟诵,及至影响了中国绘画、中国音乐、中国雕塑、中国建筑。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长大的画家,难以画出顶尖的油画。在西方文化氛围中长大的画家,难以画出顶尖的中国画。有志完美结合中国画和油画者,须得对中国与西方古典文化各浸淫至少十年。在这个出名要趁早的时代,恐怕很难有人这样去积累、去沉淀。

  中国有高山流水,有二泉印月,却没有谱过顶尖的交响乐,以后多半也谱不出来。高山流水宜于知音互赏,宜于独赏慢品,实在不宜如交响乐一般公开演奏、聚众共赏。当然它们都需要听者静心细品。中国文人多在亭台阁榭舫唱和,西方文人多在大剧院、大舞台推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我们挖了一口文化的井,让文化布满了井壁。在挖深益难的情况下,试图挖一条通往另一口文化之井的通道,甚而试图将两口井合并成一口更大更深的文化之井。

  (五)

  有人宣称,给教育以最大的自由。

  小孩子怎么自由选择他们的课本?他们看的每一本书都是别人选给他们的,不接触这一类,就会接触那一类。

  每一本书都是一口小小的井。一旦接触了它,接受或反对都是一种倾向。

  不管怎么宣扬自由选择、不设方向,没有色彩就是一种色彩,没有倾向就是一种倾向,没有主义就是一种主义。

  教材一本本被确定,小孩子就被划定了接触的边界,框出了自由的范围。

  教育,本来就是一场把孩子拉向己方井里不可退让的战争。

  西方贬责我们的教材,实质是幻想我们在我们的教育中抛弃我们的文明,幻想我们用他们的文明去教化我们的孩子,幻想我们拉着我们的孩子跳进他们的井里。

  (六)

  井的限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可以利用井窥原理。望远镜就是。我们用管子,科学搭配凹凸透镜,本来限制我们视线、视距的管子就成了扩大视野、拉远视距的仪器。我们在井里窥视世界,制造特殊的井用以窥探世界。

  扩大井口也可以扩大视野。我们多看看一些书的小井,多经历一些事的小井,多和别人交流一些观点的小井,再来拼拼图,我们井口的天空将变得大得多。

  偏见、歧视会让井越来越深,让人难以看到或看清别人井口的天空。偏见、歧视越少,则让人在井里升得越高。我们想看得更广、望得更远,就应该少点偏见、歧视。

  (七)

  我们学到的一切终究有限,我们看见的一切终究有限,我们接触的一切终究有限。

  我们都在自己的井底走来走去,以为自己拥有整个天空。

  我们嘲笑别人坐井观天,不知道自己其实也在坐井观天。

  我们用自己所见否定别人,又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否定。

  我们都活在井中,无一例外。

  (2019年8月14日于广东云浮初稿,8月15日修改)

  (秋梦悄醉,1978年生于江西九江瑞昌的大山深处,工作之余喜胡想,坚持怎么想就怎么写,写真实感受,侃生活自娱自乐,论社会舍利舍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井中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