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年读了200本书,但我感觉没有半点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年读了200本书,但我感觉没有半点用

2019-09-25 12:00:20 作者:怀左 怀左同学 怀左同 来源:怀左同学 阅读:载入中…

一年读了200本书,但我感觉没有半点用

  星标并回复福利

  送你一套年轻人专属资源

  你怎么看待?

  25

  2019.9

  y: 怀左

  文/怀左

  前两天,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他去年的时候参加了一个阅读活动,提倡一天读一本书。他说虽然自己还是个大学生,但很久没有这种拼命学习激情了,所以从去年读到现在,大约一年的时间中,读了200多本书。

  看了他的描述,我觉得还是蛮厉害的。因为我离开学校后,虽然每天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读书,但现在的我,一年也读不了二百本书。

  他接着说:“学长,我本来以为读这么多书之后我就可以变得很厉害,可以靠副业赚钱但现在看来,好像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我现在都想放弃读书了!

  我没想到他会这样说,从他的话中,我能看到焦虑巨大失望。本来满怀期望去做一件事,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可以实现更多目的,但做成之后,突然发现好像什么都没有。

  就像父母允诺我们,你这次考试考好的话,我就给你买个最新款的手机结果你拼命考了第一名,父母却说:“要什么手机!有了手机还能好好学习呢?我给你再报个辅导班吧。”

  理想现实不对等,会引发我们的焦虑。

  努力之后没结果,会导致我们的失望。

  关于读书无用,这样的反馈我还收到很多。因为我自己经常读书,也会在自己朋友圈推荐一些书,想着自己留个纪念同时给爱读书的人推荐一些好书

  但有一天,一位微信好友还和我说:“读书有什么意义呢?读书能让你成功吗?能让你变得有钱吗?百无一用是书生!”

  我没有回复他,因为每个人看待书的视角一样,同样,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同时,这些反馈还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

  读书,到底怎么样做,才能有用”?

  01 营销浪潮之下的读书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倡导成功学的人开始大谈读书。所以一些本来很焦虑且没什么主见的人,被洗脑之后,自然而然地将成功和读书联系了起来,觉得读书之后就会变得有钱,甚至倡导一天一本书,或者一天三五本书。

  讲道理,读书确实很好,因为我们生活中垃圾信息和二手知识实在太多,你直接去读好书,读经典,可以让你直接了解一手的并且是信息增量很大的好的知识。

  很多成功人士都读书,但并不是说只要你去读书,就一定可以获得你想要的成功。这个道理,就像成功人士都吃饭,但并不是说你去吃饭,就可以和他们一样成功。

  就我的读书经验来看,一直有读书习惯的人,他们往往有自己的口味节奏,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也知道自己如何去读书。

  而那些哄哄闹闹每天吵着读书学习的人,一般都是之前没有读书习惯,被别人的广告“读书=成功”一引导,就闹着要一天读一本,甚至一天读一三本的人。

  急功近利的背后,就是人心中的焦虑,那么在当下社会中,大家最焦虑的问题,大多数还是因为缺钱。

  所以这个时候,当别人将“多读书”和“能赚钱”挂钩时,很多人就相信了,然后开始囤书,翻书,看不懂也当看过了,为了数量每天秀自己又多读了一本书。

  有一天有个人说他三个小时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并且在网上嘲笑那些看不懂的人时。

  我问他:“想问一下丽贝卡为什么会吃土呢?我想请教一下。”

  结果他回复我:“丽贝卡是谁,是一个明星

  从那之后,当我再遇到有人说“我一年读了几百本书,但我感觉没有半点用”这类问题的时候。我就想说:“我一年吃了一千多顿饭,但我也没有变成功”来回复他。

  生活不是你爸妈,不会因为你赶驴式地做了一些事情,就必须得奖励你另外一些东西

  02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多读书是好事,但读书的目的不是读书,而是为了获得知识,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或者建立属于我们的思维方式

  本质上来讲,读书是一种可以增加知识、培养思维、提升我们能力的手段。这样的手段还有很多种,读书只是里面的一种。

  并不是说读书越多的人就一定越厉害,他也可能读成了书呆子。什么样的人是真厉害呢,就是那些坚持读书还在坚持运用知识的人,而不是窝着只读书但从来不实践的人。

  读《三国演义》时,有一个人物叫马谡,他也是诸葛亮的学生,就是“挥泪斩马谡”中的主角。他读书很多,但让他去守街亭时,他却只按兵法行事,不联系实际,结果被曹魏的军队打败,自己也丢了性命

  同样的人物,还有纸上谈兵的赵括先生

  到现在,我自己也出了两本书,自从我出了书之后,我就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有价值

  就像当年金圣叹先生评水浒的时候,也不是每一条评论都好。因为有些评论可能是他吃饭的时候写的,有些可能是他一边上厕所一边读水浒的时候想到的。

  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知道,有了知识并不代表你的学习能力强,也不代表你的思考能力强,爱因斯坦说过“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是底层的,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联系、输出,并且将知识建立成系统。就像造房子,你只有砖瓦不行的,还需要材料组合建构,才能慢慢造出房屋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也要多实践。

  读书的实践手段非常多,最简单的,就是思考和写感悟。举个例子,比如你读《三国演义》时,读到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然后走到哪里也宣传自己是刘皇叔的名号。如果你只是说,刘备这个人只喜欢装,那就留在表层了。他为什么一定要宣传刘皇叔的名号呢?

  你思考一下,其实一方面是为了找阵营,因为大汉当时虽然衰微,但还未亡,有很多人还是心向大汉的;另一方面从广告学的角度来看,刘皇叔这个名号,自带流量,直接帮刘备做了很好的宣传。

  看《西游记》时,为什么最后孙悟空得了斗战胜佛,猪八戒是净坛使者,而看起来很和善,同时又一直挑着担的沙和尚却只得了金身罗汉呢。要知道罗汉的地位比较低的,被公认的老好人沙僧最后得到的奖励却最低,为什么?

  如果你认真读书,并且思考后会发现,沙僧其实心机很重,很多时候他都不愿意发力,能当和事佬就当和事佬,凡事差不多就行,反正前面有师傅大师兄和二师兄顶着。如来不傻啊,早看出来了,所以给了沙僧金身罗汉,指明他心不纯,还需要历练

  那有了这样的小思考,其实比单纯读书多了一层实践,如果你还想再多一层的实践,那就去写作,将你的小思考写成小感悟。

  这样的练习刚开始会感觉很吃力,不容易,但时间久了之后就形成习惯了,看到新内容就会自然而然地思考一番,你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03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到现在我越来越发现,我们真的应该要学着脱离一些社会的约定俗成

  当你小时候老师问你未来想做什么,你说你想做科学家。但是当你高中的时候,老师问想当科学家的还有多少人,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了。

  这里面的原因是:你小的时候,相信自己可以,因为那个时候没人告诉你不行。

  后来你慢慢长大,想做的事情,身边人一直告诉你:你不行。时间久了之后,你就真觉得不行,然后放弃了。

  所以,大家试着想一想,在你成长的路上,你究竟是有多少事情,是被别人说服后,然后不做的?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先试着自己去分析一下,不要急着去听反对者的声音,因为他们已经适应社会环境了。社会也会在你的面前竖起一道恒定屏障。你会担心偏离社会规范,因为不遵守社会规范会得到双倍惩罚

  但是如果你想做成很多事情,你确实需要采取不寻常方法,可能这个方法并不会被每个人都接受

  因为你追求的东西越卓越,就越需要突破社会教化束缚

  同样的,换过来说,就读书这个问题,你也应该去培养自己的主见和辨别能力。

  为什么你的认知经常会被媒体吊着走?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媒体往往喜欢利用我们的不安全感恐惧感来抢夺我们的注意力

  媒体和营销通过渲染你穷、焦虑、无能挣扎,然后再反过来一说,你通过做哪些事情可以实现逆袭、暴富、走向人生巅峰,接着就能吸引一大批人。

  人性懒惰的,而且我们非常喜欢简答的想法,喜欢用一个单一答案去看待世界我们倾向于觉得所有的问题都有单一的原因,我们只需要解决这个原因,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什么,这就是人类的单一视角本能。 

  所以很多人也会很容易相信读书就可以成功,炒股就能成功,做某某事就能成功,他们不去思考更复杂更立体的原因,而喜欢抓一个答案,然后在单一维度上去发力。

  事实是:所有的成功,都是系统性,都是立体式的。

  所以,比起单纯地拼读书的数量,我们还应该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底层认知能力。

  【小结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第一,读书很好,但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提升思考能力的手段,它不是最终的目的;

  第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要总被别人吊着走。

-精彩回顾-

  我太累了。

  一个女生最好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睡前一定要吻我!”:生活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作者介绍-

  怀左,文艺硕士简书签约作者,新媒体写作讲师,一个爱读书的普通人新书《你越强大,世界越公平》正在热销中。个人

  读书 | 行动 | 成长

  喜欢的话,记得帮我们点下“在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