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比知识还多》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比知识还多》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6 20:4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比知识还多》经典读后感10篇

  《比知识还多》是一本由汪凯 / 爱德华・德・波诺 / 王以著作,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7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知识还多》读后感(一):如何创建自己思维体系

  一直都想寻求一种可以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或者思维框架,直到读完这本书,确信这就是我需要训练方法。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这个讲起来就有些年头了,且容我翻翻脑海记录,那是参加第一份工作时候,遇到的第一个我的直接领导——部门经理。因为当时是做现场质量控制的,加上工厂刚刚建立,生产经常不正常,现场各种的质量事件频发,然而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当时的经理,只需要短短的一两分钟就能想到一套很棒的原因解释或者解决方案,经常把我这个初入职场的新手震得心悦诚服,恨不得五体投地的膜拜,慢慢的我发现,他这种状况是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方法或者说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框架的,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将突发事件一归类,然后放入他的思维框架内,稍加思索,即可出方法。那时就在想什么时候,我才可以像他一样,有一套完美的思维框架,思维方式呢?然后就开始关注于一些些思维方式,及思维方法的书籍无奈,国内的这类书籍太水,内容实在是看不下去,国外的又离我实际生活教育背景等有太大的隔阂,直到遇到这本书,越看,越喜欢,越觉得很棒,就这样先读完了一遍,这本书真的是值得静下心来细细研究,待我读第二遍时,写出更加晚上的读书笔记及读书心得

  《比知识还多》读后感(二):Notes:没事儿练练脑子

  很不错的一本训练思维的方法,值得推荐。仅仅看我写的notes可能真的无法看到这本书的精髓,推荐购买。

  零. 思维方法的概括总结高度精辟!

  a. 方向引导法,利用方向来做思维的引导。

  . 识别法,通过观察来发现事物特征,再进行判断过程

  c. 间接注意法,把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来进行观察。

  d. 隔离法,把一个对象从大量的思考中隔离出来,进行单独思考。

  f. 框架法,给思维提供一个框架

  g. 过程模型法,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些过程,建立过程模型。

  第一部分. 拓展你的思维的十个工具

  1. 对待想法(PMI):检查事物的优点缺点兴趣点。

  2. 考虑所有因素 (CAF):尽可能广泛考虑所有因素。

  3. 规则(Rules):基本目的和规则。

  4. 后果(C&S):考虑直接的、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后果。

  5. 目标(AGO):找出并定义目标。

  6. 计划(Planning):基本的性质和相关的过程。

  7. 优先考虑的事情(FIP):选择不同的可能性和备选方案,按照优先顺序排开。

  8. 可性能和选择(APC):产生新的方案和选择。

  9. 决定(Decisions):不同的方法。

  10. 其他人的观点(OPV):暂时放下自己的观点,考虑其他人的观点。

  第二部分:组织你的思维的十个工具

  1. 辨认(Recognise):有意识的识别某个情况

  2. 分析(Analyse):把情况分解开来,以便思考。

  3. 对比(Compare):通过对比来检查相同点和不同点。

  4. 挑选(Select):有意识的寻找满足要求答案

  5. 寻找其他方法,探索其他途径

  6. 开始(Start):第一步做什么?

  7. 组织(Organise):组织解决问题的方式。

  8. 集中(Focus):考虑情况的不同方面

  9. 巩固(Consolidate):目前取得了什么进展,总结已经完成的任务和未完成的任务。

  10. 结论(Conclusion):得出明确的结论,没有结论也是一种结论。

  第三部分:与他人思考交互的十个工具

  1. 研究双方的观点(EBS):同时考虑双方的观点。

  2. 证据-类型:辩论中提出证据的类型,区分事实和观点。

  3. 证据-价值:评估每个证据的价值。

  4. 证据-结构:证据是不是独立的。

  5. 相同点、对立点、不相关点 (ADI):增加支持观点的证据,去掉不支持观点的证据。

  6. 正确-说明法:说明概念含义,参照法:参考事实、权威感觉

  7. 正确- 命名法:使用名字标签和分类。判断法:使用一个价值词汇或者价值判断,来直接表明某事是好的还是坏的。

  8. 错误-夸张:对事情错误地概括,包括数量的错误。遗漏:仅仅把情况建立在部分情况和证据上。

  9. 错误- 误解:错误的理解偏见固执的想法,片面的理解。

  10. 结果评价辩论中得到的东西

  第四部分:创造性思考的十个工具

  1. 是、否和PO:PO是一种未经过判断的创造性观点。

  2. 跳板:创造性的运用某一想法,利用这个想法来创造新的理念

  3. 随机输入:通过引入不相关的词来激发新的思维。

  4. 挑战概念:对概念的唯一性进行挑战,发现新的模式

  5. 主要观点:检查占统治地位的主要观点,为了激发创造性,必须摆脱这些观点的束缚

  6. 定义问题:对问题进行界定。

  7. 剔除缺点:从想法中找出缺点,并去掉他们。

  8. 合并:考虑表面上没有联系的观点的性质,用融合和合并的方法来创造新想法。

  9. 要求:理解要求。

  10. 评价:某个想法完全满足要求吗?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第五部分:信息和感觉方面的十个思考工具

  1. 信息:分析信息并评价其完整性。

  2. 问题:熟练的利用问题,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

  3. 线索:挑选出线索,单独考虑后再综合考虑。

  4. 矛盾:寻找矛盾和错误的结论。

  5. 猜测: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使用猜测。

  6. 信任:可信性。

  7. 现成的观点:老套的说法

  8. 情感和自我:情感对思考的影响

  9. 价值:正确的评价价值,不要试图改变

  10. 简化和澄清:最后归结为哪一点。

  第六部分:关于行动的十个思考工具

  《比知识还多》读后感(三):适合做思维训练的题库

  看这本书是从看《六顶思考帽》开始,接着看了《水平思考》、《首要能力》、《比知识还多》。 《六顶思考帽》和《水平思考》主要是以如何能高效开会为主,实用性强。

  《首要能力》主要也列出了CoRT思维训练题纲,但只将CoRT1拓展的内容进行了列示,其他的没有。《比知识还多》则将6个系列内容全部列示。

  要想通过看书就能提升思考能力,是不太现实的事,但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多角度深度的思考,来训练思考的能力。同时,看看《柔性思维训练》的视频和《批判性思维》还是很有益

  《比知识还多》读后感(四):思维训练的宝典

  我手上这本书,是在2009年买的,看了一部分后,太厚,没看完,前一段时间,对爱德华•德•波诺的热情突然间高涨起来,于是,读完了一系列书籍之后,把这本书找出来读。

  以前读的部分,忘得差不多了,当时不太认真,也没认识到书的重要性,现在回想,好在没有最终错过,好在还是读了。也因此很感激长云,当初是他向我推荐这本书,纸书现在已经不容易买到了。

  用《比知识还多》这个名字,以前我可能不以为然,现在却非常认同。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不断加深,也就更加明白知识的局限性。知识不能解决一切,要解决问题,唯有上升到智慧的高度。当然,关于思维的知识,也是需要掌握的,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说:不是最重要。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模式,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解读都会成为问题。

  当前的教育,重在知识,而不重思维,所以,长年的学习,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我们了解公元前220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并不如去思考为什么会在那年发生大事、这件事情对后世的影响更加重要,然而现行的教育体制,是让我们记住这个年份记住事件,并不需要多做思考,所以,人人脑中有很多知识,面对知识短缺的人,可以投以鄙夷之色,却唯独缺少思考。

  有些知识就是应付考试的,这是它们唯一的用处。

  而思考是对知识的运用,我可以不知道公元前220年发生了什么事,但我可以通过对知识的运用使我的工作拿出成果,使我的生活品质得以提升,使我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使我在碎片时代,仍然保有完整的思考框架。当我看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急于下结论,会围绕着问题去搜集信息,去组织来龙去脉时间线。我可以在遇到选择时,采用CAF工具,考虑所有因素,帮助我进行决策

  这本厚重的书中,列出了六十多种思维工具,每种工具都附有详细案例,可以说是一个思维训练的题库,只是了解每种工具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练习来掌握它们,最终达到熟极而流的地步:熟练地应用这些工具,但又不会被它们局限住。有些工具可以较容易地掌握,而有些就难些,所以适宜的学习方法,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合适的工具,一旦发现了这些工具的威力,也就愿意学习更多。

  事实上,我对这本书重新燃起阅读的兴趣,也是因为《这就是思维》、《超级思考帽》、《六顶思考帽》等书铺垫在前,如果不是被那些薄而精悍的书引进门,也许我对《比知识还多》仍然会有畏难情绪

  即使经受过多年的教育“摧残”,思维已经定型,重新接受训练,仍然不晚,打破僵化低效的思维习惯,重新树立起新的、有活力的、以运用和实效为核心的新思维框架,对于生命来说,其实也是展开新的篇章。

  如能把厚书读薄,把六十余种工具提炼出来、运用自如,然后再补充进很多实用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案例,构筑起自己的坚实思维框架,那么,也就真的是掌握了这本书中的知识,也就真的践行了,“思维是一种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而逐渐被掌握的技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