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 | 踏 秋
2019-10-10 10:16:16
作者:四季美文 四季美文 四
来源:四季美文
阅读:载入中…
◆ ◆ ◆ ◆ ◆ 踏 秋
作者:诗意人生 主播:莹秋
宋人李元膺在其《洞仙歌》中说:“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对此,我突然觉得深有同感,尤其是早春时那一片一片的明黄,所给予人的触动,远远胜过那一树树开得火辣、绽得奔放的桃红李白。而踏秋,则恰恰相反,我自以为,真正的踏秋不应该是赶早,而应该是延迟,一直延迟到暮秋,延迟到当枫叶染霜、银杏果落尽的时候。我想,那个时候的秋才最有韵味。秋,本来就应该有个秋的样子,要到一半缤纷一半萧疏时才让人觉得像个秋。同时,还要配以秋的薄寒,瑟瑟的秋风吹着,才会使踏秋的氛围显得更庄重些,这样人们也才能更容易抓住秋的神韵。我到底还是着急了些,每年的秋事似乎都是从头忙到尾,没有重点,抓不住主线,就像一个不善读书的学生,一本书风风火火读到最后,留于脑际的仿佛只剩一幅朦胧的写意。昨日,也就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我突发奇想,其实,这也是我一贯的毛病,好像每次心血来潮都没有征兆,而这次自然也不例外,抓着假期的尾巴,匆匆奔向颐和广场,去赏览那片等待我的秋色。紫荆还是老样子,春日里那串串紫红结下的夹果还一如既往地沉默在暗无天日的绿荫下,一副苍老而成熟的筋骨;坡上的桃李亦是秋风画扇,曾经的下自成蹊,也早已青苔平铺,那树百紫千红的绚烂,如今也只是睹树思花。那圃开得执着的月季花还在不负韶华地舒枝展叶、招蜂引蝶,一点残红,为秋平添了一分细微的艳丽;那片梦中的银杏林下,依然有俯身捡拾白果的老妪和孩童,杏黄色的银杏果敷一层淡淡的白霜,很是诱人。踏秋,说实话,这片银杏林是我每年不可或缺的必游之地。初次邂逅这处景致,是在几年前的一个暮秋。清楚地记得那天天气晴好,阳光清澈得几乎可以穿透每一片叶脉,整个银杏林如燃烧了一般透亮。如此,这个神秘的童话世界,就这样鲁莽地闯入了我的眉眼,恒久地住进了我的梦中。那一树一树的金黄连接成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通透玲珑。纤巧的叶,枯而不衰,或落地成堆,或摇曳枝头,皆给人一种醉秋的惬意。在那样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无论是坐是躺还是漫步其中,都无悔于荏苒岁月。以后的每年秋天,我都会来这里踏秋,可是,总因来得太早或过迟,没能恰逢其时地捕得那年的神韵。而这求之而不得的念想,就像小时候,母亲做的手擀面,那股葱花麻油的扑鼻香,尽管一直记忆犹新,却始终迈不过季节的门槛。今年又如往昔,因怕错过了秋,我来得还是早了些。银杏林还没有做好准备,漫山的乔木灌丛,也还依然披绿戴翠,全是一副浓郁葳蕤的模样。我不知道,等再过几道北风之后,等满林的银杏叶被阳光漂洗成金黄时,是否会有一个无法诠释的心灵感应,招引着我匆匆赶去再踏一场梦中的秋——诗意人生,实名:曹会兰。中小学一级教师,县优秀教研员,《清丰》杂志社编委会成员。喜欢将烟火日常赋予清泉流水般意境,觉得如此,既不失其真,亦不失其味。目前,已有多篇散文发表在《教育时报》、《作文周刊(教师版)》、《濮阳日报(教育周刊)》及《清丰》杂志上。)莹秋,《一线文学》网站主编,《美刊之声》等平台主编,《四季美文》等多家平台主播,一个温婉舒雅的女子,教育行业,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中国语言表演教程教师,多年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工作,出版《清风夜语》等文集。荔枝电台 FM1504764莹秋之声。图片:可园影像©太平洋摄影部落本文系文友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版权信息主编
投稿发送到 或直接加主编微信
转载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主编删除
往期精彩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却是一生的高贵
心灵的换位!(太透彻了)
让人舒服,是一种顶级的智慧与软实力
你只负责好好做人,上天自有安排
于丹被北师大免职!跌落“神坛”全因这两件事,人人都要警醒!
异性友谊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鲁迅的文章逐渐从教科书里剔除了?
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情绪,就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新华社怒斥:全世界只有中国房子有公摊面积!简直是伤天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