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父母的态度,是你最真实的人品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
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
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
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孟子有言:“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是不懂父母恩。
善待父母,不仅是人一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01父母,是我们的根
父母是自己的根,不孝顺父母,自己就成为枯树。
正如老舍先生所言:“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何等的寂寥和悲伤。
2013年7月,岳云鹏跟随德云社在德国站演出中,突然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由于远在他乡,不能赶回去,他只能强忍悲痛登台献艺。
演出结束后,师父郭德纲在现场话锋一转,说爱徒岳云鹏突闻丧父,仍坚持演出。
说完,岳云鹏强压的情绪再也堵不住,如同泄洪的闸门,崩溃,难受,当场抹泪痛哭。
这种失去至亲的无言之痛,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偏离了方向的航船,没有了根的枯树,再也没有了依靠。
正如费玉清在宣布退出娱乐圈时所说的:
“当父母都去世后,我顿失了人生的归属,没有了他们的关注和分享,绚丽的舞台让我感到孤独,掌声也填补不了我的失落,去到任何演出地点都让我触景生情。”
毕淑敏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我们总以为时间很多,却忘记了世事无常。
不管活得多枝繁叶茂,都不要忘记埋在底下的根,要及时尽孝。
02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最遗憾的事,莫过于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相信很多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希望功成名就时,衣锦还乡刻,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岁月无情,时光飞逝,很多人记忆里的健壮,早已佝偻。
在父母这里,从来就没有来日方长这一说。
我们来看看一道极其残忍的亲情计算题:
工作后仅有34%的人每年能回家陪伴父母超过30天
20%的人陪伴时间不足30天
24%的人陪伴时间仅有7至9天
而22%的人陪伴父母的时间竟然不到7天
所以,赶在还能尽孝的时候,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
也许是一桌家常便饭,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一个小时的陪伴。
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要在来得及的时光里,尽情陪伴。
03对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
父母爱乃大爱,父母情为真情。
“孝顺”是自古以来我们评价一个人素质的标准,更是我们交朋结友的参照。
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生活中,很多失败者会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到父母的身上,认为他们害了自己的一生,心中仇恨入骨,更谈不上“孝顺”二字。
纵使父母不完美,可生养之恩,总大过一耳光的仇。
羊尚有跪乳之恩,鸦也有反哺之义。
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会孝敬,他的人品能好到哪里去呢?
所以不孝之人大都心里缺少阳光与温暖,对社会不满,对人情冷漠,对美好的事物不感动,戾气很重。
而一个懂孝道的人,再丑再穷,也会受人待见,因为这样的人,人品一定端正,心地一定善良,一生必定幸福!
04曾英姿飒爽的父母,高大的身影正日渐佝偻;
曾意气风发的父母,在我们面前正变得小心翼翼;
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
父母,就老了......
人生短暂,为人父母也是有期限的,别在等待中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生为子女,我们不应该光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而站在原地无能为力。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愿你铭记,父母不会错过你的前半生,也请你,不要错过父母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