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过去了,全世界依然会为这个风尘女子鼓掌
提到风尘女子,也许大多数人脑中都会出现一个场景: 酒池肉林快活乡,纸醉金迷脂粉阵。 青楼之中浓妆艳抹的女子,手执一把琵琶,咿呀咿呀地向狎客唱着艳曲。或是手捧一杯烈酒,游走于香闺红账前。世人对她们的理解难逃于薄情寡义。再怎么貌美也不过得到一句红颜祸水,再怎么富有诗书也抵不过身份的卑微。 但这世间仍有杜十娘这样的痴情女,也有柳如是如此才貌双全重气节的才女,甘愿以身殉国。 而在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笔下,讲的是另一个“青楼女子”的传奇。
一辆马车,一个社会的缩影初读《羊脂球》时,原以为这是一篇写物的故事。
《羊脂球》,2018
但细细读完,才知“羊脂球”原来与羊脂及球都无半分关系,这只是一个风尘女子的绰号罢了。 为何要将一位女性称为“羊脂球”? 在小说开篇之际,作者就做了解释:她是以妙年发胖著名的,于是便得了个和身材相符的诨号叫“羊脂球”。 矮矮的身材,满身各部分全是滚圆的,胖得像是肥膘。手指头儿全是丰满之至的,简直像一串短短的香肠似的。皮肤是光润且绷紧了的,胸部丰满得像要从胸脯里跳出来。这个故事,正是要从她身上开始说起。 普法战争爆发时,马车上载着十个人,一起逃往法军占领区。这些人身份各异,有伯爵、商人、贵妇、修女,还有羊脂球——她是个沦落风尘的女子,从事着令人不耻和唾弃的职业。
在这次的逃亡中,她也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处处遭受白眼与嘲讽。
莫泊桑为何将这样一个身份低下的的风尘女性和一群达官显贵安排在一个故事中?
这样地位悬殊的人因为不得已的原因聚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他们对待彼此的态度简直就是一副浓缩的社会世相。
先来看看羊脂球遭受的两次侮辱:
因为被困在路上无法准时到达餐馆。
饥肠辘辘的一车人中,只有这个为人所不屑的羊脂球带了应急食物。
当羊脂球不计前嫌地请大家享用她的食物时,一车人并没有能战胜生理上的饥饿。
他们一反之前对羊脂球的冷嘲热讽,纷纷接受了她的食物。
在此刻,高贵的妇女与圣洁的修女都因接受一个“低贱女人”的吃食,而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傲慢与偏见。
在真实的生理反应前,他们扯下了自己高级的遮羞布。
他们口中的底线与尊严在欲望面前不值一提,或许不如说是一种欺骗自我的装饰品。
而这样的装饰,也在那辆马车上被一一舍弃。
当然,食物危机只是让所有人都走上了舞台。
随后而来的旅馆事件,才更淋漓尽致地将每个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暴露无遗。
在旅馆中,一个士兵要求羊脂球陪夜才肯放行。
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但这些同车的乘客为了一己私利逼她为所有人做出牺牲。
就在羊脂球被迫妥协后的第二天,那些前一晚还苦苦哀求她的乘客们却换了一副嘴脸,疏远了她。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拓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但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俨然成了这场自由狂欢下的牺牲品。
被极致放大的人性一场战争最可怕的是什么?
死亡?伤残?贫困?亦或是饥饿?
莫泊桑正是通过这部短篇小说告诉我们,战争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道德的破碎。
羊脂球的身份,是一个低贱的女性。
她一向以出卖肉体为生,对她而言,本可以无所顾忌地接受所有意图,但她却在某次情况下拒绝了他人。
理由只是:她害怕自己所在的交易地点会有敌兵,自己所做的事倘若被他人发现后,国家和民族将会被耻笑。
商女也知亡国恨,心中自在的,仍是国家民族的尊严。
再看看马车内的其他几位上层人物,当他们认为羊脂球有利用价值时,她便是盾牌、是替罪羊;
当羊脂球再无利用价值时,便可不屑地一脚踢开。
或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靠真情或是利益相维系。
但后者却犹如一只狡黠无形的野兽,无时无刻地教人贪婪。
就像严歌苓在《金陵十三衩》中所认为的,“战争会把一种人变成另外一种人,一些人会去当叛徒,一些人突然变成了烈士。”
也就是说在每个人内心里,你的善恶一开始是不知道的。
直到最后一个极端事件发生了,你就突然变成了一个你从来没有想象的人。
战争,即是这场人性的考验点。
羊脂球在最后掉下眼泪的一瞬间,我内心无比的酸楚。
莫泊桑曾参加过普法战争,后来又从事过政府小职员,所以对于社会的小人物,他自有自己的描摹之道。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可以说是对马车内的贵族最好的概括了。
他们生活富足,却无法掩盖内心的丑陋。
他们瞧不起羊脂球的身份,却又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得不利用羊脂球。
或许这些贵族即是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他们眼里,做人做事只要满足于自身的利益与仕途,都可去做。
道德与良知或许也存在,但于他们而言,都只是成就个人的工具和手段。
莫泊桑拿起手中的笔,用锋利的笔尖触痛了我们内心对道德拷问的底线。
短短5天的马车之旅,就已将人性至暗处的阴暗全部呈现出来。
人间有黑暗,但仍有光在闪耀读完《羊脂球》,或许她们的时代早已过去,但人性的阴暗却没有消散。
各种丑陋的社会现象,仍然在给人们敲着警钟,伟大的作品是超越时代和国界的。
对假丑恶的展现,也是对真善美的向往。
羊脂球今后的命运该如何?她又会迎来怎样的一份选择。
莫泊桑没有给我们答案。
但他在文中写到,“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当我读着羊脂球的悲剧时,心中都会想起那些身在沼泽却心向远方的人。
末了,莫泊桑只写了,“羊脂球一直在哭泣,有时在两节曲调之间的间隙,会传来她没忍住的一声呜咽。”
读到这里,不免想到羊脂球是否会后悔当初的抉择。
也或许她今后仍会面对不公、愤怒,甚至无言的绝望。
但我想,或许未来她会学会抵抗,在黑暗的处境之中冲出一道光来。
而身为众人之中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唯一可做的,或许是哪怕身处的环境再黑暗和寒冷,也要尽力给他们点亮一盏灯。
作者:栎树,现当代文学硕士,阅读不歇,创作不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3秒加星标,天天遇见麦家陪你读书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人生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