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原创绘本中,哪些作品拥有独特的创造力?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中国原创绘本中,哪些作品拥有独特的创造力?

2019-11-30 10:00:27 作者:杨司奇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阅读:载入中…

中国原创绘本中,哪些作品拥有独特的创造力?

  千禧年之后的近二十年,是中国绘本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对绘本的不了解到对绘本的重视,在这十几年里,人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2010年前后,中国原创绘本迅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作品问世。这其中,有哪些独具特色、富有创造力的原创绘本呢?书评君特意邀请儿童阅读推广人李一慢、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推荐了他们眼中的好绘本。

  整理 | 新京报记者 杨司奇

| 李一慢推荐 |

  《企鹅冰书:哪里才是我的家?》

  作者:金皆竑、林珊/文 刘昊/绘

  版本:企鹅兰登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8年5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在这本绘本里,形式发挥了巨大的叙事作用。它的有趣之处在于,书刚拿到的时候,是本无字书,必须先把它放在冰箱里冰冻15-25分钟,内容才会显现。只是,随着温度升高,刚开始颜色饱满、开心生活在南极的企鹅一家又会慢慢消失,直到最后页面全白。

  这一过程隐喻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南极冰川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通过将温变油墨应用在书籍设计中,模拟冰川融化的现实环境危机,孩子可以亲眼看到、摸到冰川的融化,互动感和代入感很强。

  《翼娃子》 

  作者:刘洵 文/图

  版本:明天出版社 2017年11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这是原创绘本中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作者聚焦于翼娃子一天平淡而琐碎的时光,描绘了来自农村的翼娃子一家人在都市的异乡生活,以淡而有味的文字和图画展现了当下普通中国人忙碌艰辛又充满温情的日常生活。尤其特别的是,这本绘本展现了中国父亲们的独特形象,他们默默地辛劳着,常常隐于人后。在全书的画面中,只有封面上展现了父亲的正脸,其余皆是背影,这或许是作者的无意识,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无意识。

  《公主怎么挖鼻屎》

  作者:李卓颖

  版本:明天出版社 2016年3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欸?公主也会挖鼻屎吗?公主是怎么挖鼻屎的?她会把鼻屎吃进肚子里,抹在墙上?还是弹得远远的,让别人都发现不了?挖鼻屎这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在这本绘本里以一种幽默顽皮的方式得到了回答。这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绘本的主人公是一群小动物们,面对这个问题,小动物们好奇极了,它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最后,它们穿过树林,来到宫殿,偷偷爬上公主的窗台一瞧,结果发现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而孩子们也在哈哈大笑中,学会了好的卫生习惯,以及真诚。

  《大个子叔叔的野兽岛》

  作者:白冰/著、[伊朗]阿明哈桑·谢里夫/绘

  版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8年1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怎样让小孩子理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法则?怎样给他们讲述动植物食物链之间的相生相克?这似乎是件很费头脑的事情。不过这个绘本却巧妙地将道理用故事讲了出来。

  故事里的大个子叔叔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他买了一座美丽的小岛,想在岛上种植许多美丽的东西。为了尽快除掉荒草,他把兔子引到了岛上。可是兔子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他又不得不依次引进了黄鼠狼、大灰狼、大老虎。后来问题越解决越多,大个子叔叔实在招架不住,只好落荒而逃,美梦变成了噩梦。

  《呀!》 

  作者:杨思帆

  版本:魔法象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这是一本萌萌的吃货绘本,不仅开心地吃,吃完之后,还可以变身。“青豆我爱吃,啊呜!面条我爱吃,啊呜!西瓜我爱吃,啊呜!”……可吃完以后,毛毛虫的身体却变成了青豆串,刺猬的刺变成了面条,蛇的斑点变成了西瓜籽……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一场变形游戏,能够让孩子在吃的同时认识许多小动物,既能玩又能学。

  《妹妹的大南瓜》

  作者:九儿 文/图

  版本:连环画出版社2012年12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这本书讲的是中国东北农村的兔子兄妹比赛种南瓜的故事。兔子妹妹的南瓜秧因为浇太多水而发黄,哥哥为了不让妹妹难过,偷偷将自己的南瓜秧和妹妹交换,并和弟弟保守了这个小秘密。最后“妹妹的南瓜秧”果然结出了最大的南瓜。可是怎么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家呢?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隐藏了许多丰富温馨的小细节。比如从开始便出场的老鼠家族,随着兔子一家故事的进行,也呈现了它们的喜怒哀乐。还有就是北方农村里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大栅栏、土坯房、格子窗、大酱缸、菜园子、衣绳上鲜艳的大花被子,这些小细节构成了这本书的氛围和生命。

  | 王志庚推荐 |

  《团圆》

  作者:余丽琼/文 朱成梁/图

  版本:明天出版社 2008年2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团圆》讲的是过年的故事。没有夸饰的言辞,没有多余的意绪,都是自然朴素的人物和故事。小主人公毛毛的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只有过年时才回家。毛毛在汤圆里吃到了代表幸运的硬币,她把硬币揣在身上,当爸爸离家时送给了爸爸,期待为他带来好运。她对爸爸说:“下次回来,我们还把它包在汤圆里噢。”读完这个故事,谁的心中不会升起一种动人的感触呢?

  《宝儿》

  作者:心怡/改编、蔡皋/图

  版本:明天出版社 2008年7月

  (暂无购书链接)

  这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贾儿》改编而成的作品。在蒲松龄的故事里,男孩贾儿的母亲被狐狸缠身,神志失常,于是贾儿立定主意除掉狐狸,他佯装游戏,实则精心准备,可惜第一次只砍掉了狐狸的尾巴。后来他又乔装成狐狸仆人,将毒酒送进了狐妖腹中,最终解救了母亲。这是一个关于勇敢的故事。而在两位作者的笔下,贾儿则化身宝儿,成为了一个现代生活中的小小男子汉。

  《谁咬了我的大饼》

  作者:徐志江 文/图

  版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8月

  (暂无购书链接)

  这又是一个关于吃的故事,同时是充满悬念的破案故事,而且破案这件事比“吃”更重要。小猪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得睡着了,醒来一看,咦,谁咬了一口大饼?小猪决心弄个清楚,可是小鸟、兔子、狐狸等许多小动物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吃饼凶手”。究竟是谁咬了大饼呢?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设悬、释悬,故事勾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而跟随小猪一起破案的紧张感也激发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喜爱。

  《三十六个字》

  作者:阿达 绘  版本:连环画出版社2015年11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学习认字,是孩子从小必修的启蒙课,但面对如今数量庞大的汉字,孩子们学起来往往会有吃力之感。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由一笔一画组成的方块汉字,背后其实蕴藏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呢?首先需要让孩子意识到的是,文字不只是工具,而是探索世界、交流情感的方式。

  所以《三十六个字》从扉页开始,就单独提出一个“象”字,帮助孩子观察文字和事物的关系,进入正文后,三十六个象形字迎面而来,作者阿达以亦图亦文的方式讲述了一段曲折有爱的冒险故事,记住了这个故事,三十六个字也就记在了心间。

  《恐龙快递》

  作者:董亚楠

  版本:小活字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4年11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很多小孩子都对恐龙有着极大兴趣,但它们似乎永远消逝在了遥远的过去。不过在这本名为《恐龙快递》的绘本里,远古的恐龙却被“快递”到了现在。

  这本书的作者耗时数年,搜集整理、学习研究了有关恐龙的各种资料,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方式,辅以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形式,最终完成了这个来自恐龙世界的神奇包裹。孩子通过这个包裹和恐龙相遇的那一刻,获得的喜悦绝不仅仅来自发现。喜欢恐龙和喜欢古埃及、喜欢科幻、喜欢任何一件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的事物一样,是回归本心。

  《好神奇的小石头》

  作者:左伟

  版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年3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这是一本洞洞书,它讲的是一块神奇小石头的“变形记”,它不停地转身,不停地变幻角度和颜色,变成各种各样、色彩缤纷不同的事物,一会儿成了黄色的大鸭梨、一会儿又成了咖啡色的小刺猬,还有绿色的青蛙、橙色的蘑菇、白色的企鹅、蓝色的鲸鱼、红色的热气球,每翻一页都有不同的惊喜。对于打开孩子的好奇心,这场有趣的变形记里蕴含了无数的神奇与奥妙。

  本文原载于2019年11月3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5版。整理:杨司奇 。编辑:张进 榕小崧;校对:翟永军 ;薛京宁。未经出版社和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11月3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1-B12版

  「主题」B01 | 中国原创绘本与创造力

  「主题」B02 | 不管什么主题,绘本的结尾要给孩子出口(上)

  「主题」B03 | 不管什么主题,绘本的结尾要给孩子出口(下)

  「主题」B04 | 我思故我在哪儿?

  「主题」B05 | 原创好绘本的创造力

  「思想」B06 | 散论拉塞尔·柯克 两部译著的得与失(上)

  「思想」B07 | 散论拉塞尔·柯克 两部译著的得与失(下)

  「文学」B08 | 从《同名人》到《低地》 裘帕·拉希莉的小说“奥德赛”(上)

  「文学」B09 | 从《同名人》到《低地》 裘帕·拉希莉的小说“奥德赛”(下)

  「观察」B10 | 透视自媒体乱象,避开“人人皆为记者”的陷阱

  「书情」B11 | 《魔术师时代》等四本

  「访谈」B12 | 黄孝阳 人要摆脱天性的奴役,就要有对美德的追求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茨威格精选集》折上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