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道风物·闽南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地道风物·闽南经典读后感10篇

2019-12-17 23: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地道风物·闽南经典读后感10篇

  《地道风物·闽南》是一本由范亚昆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地道风物·闽南》读后感(一):“野路子”的闽南

  《闽南》从采写到铺市已经过去了半年,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虽不是家乡,但闽南对我来说是特别的,时隔一年再回闽南,坐在花现的店里聊天,恍惚中,甚至生出一种情怯之感。曾做过很多在地内容,第一次跳出来再看,觉得之前有太多不了解,怯也是觉得有太多不了解不深入。从学者渔民手艺人,生长在这片土地人和外来的人的描摹行为中,从他者的角度看到了它的样子

  作为一个独特文化地理单元,闽南在“长期的边缘游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特质”。对我来说,闽南令人着迷,大概是因为千百年来,“大传统与小传统在此互动”,你会发现交融之中,时不时透露着一股子野劲,蓬勃混杂,但又源源不断,这些都体现生活民俗饮食等一些日常中。

  现在能让我想起来的瞬间,一是坐在糖水店里聊厦门,KX形容厦门是一只被撬开的蚌壳,再也拢不回去了;还有王公诞辰个人站在白礁慈济宫前看村民抬神游村后的仪式火光炸裂,鞭炮源源不断地被村子里的男人扔进火池里,身心皆震。

  (还有一些一直存在手机里的照片

  《地道风物·闽南》读后感(二):生在北方,爱在南方

  一个北方姑娘爱上了南方!

  记得大二那年一个人乘坐24小时硬座前往山海关去看海!那时,胆子大,欲望强,想要干的事是难不到我的!再后来大学毕业一心想到外面的世界闯荡,2012年12月全然不顾家反对毅然决定北上青岛潍坊闯荡。那时心里有一片属于我的天地,天大地大没有我心大。

  记得初到潍坊的那天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大雪,雪很厚已经到膝盖,整个城市笼罩在大雪之中,潍坊被称为风筝之都,只要天气好,广场随处可见大人追着小孩拽着风筝线绕圈跑,到了夜晚灯火通明,街道高楼耸立,从未见过的繁华一饱眼福

  2013年五一去了青岛的海边,像课本里说的那样大海是没边际的,一望无际海水是淡淡的咸,有沙滩,有渔民,有海浪,有游客,也听过许多关于海的故事但每一个故事大同小异

  记得2012年从广州飞来一批小哥哥,人长得帅,广东话听起来超级搞笑,北方大雪纷飞,南方艳阳高照;北方羽绒服裹的严实,南方长裙依然飘飘;北方围着火炉寸步不离,南方海边嬉戏玩水;北方顿顿饺子馒头,南方顿顿米饭配炒菜........

  突然就很想到南方走一走,在北方呆了将近两年,各种面食尝遍之后,突然对北方这个城市有种莫名其妙逃离感,心与这个城市似乎没有刚来的那份窃喜向往了更远的南方,向往那里一年四季如春,向往那海水的味道,向往那操着一口南方方言地方

  几经反转,来到南方,果然一来就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地方。一年四季可以穿自已喜欢的长裙,怎么吃也不胖,因为自然减肥很容易瘦;还有各种好玩的地方。 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厦门鼓浪屿,那是个浪漫的地方,有很多情侣约会的地方,你情我侬,丝丝情意,柔绵不断。

  记得《地道风物》里是这样形容厦门的“像个稚嫩未成年少女”。

  当然比起北方的海,我更喜欢厦门的海;干净清爽洒脱活泼,像一个风中奔跑的少女。 厦门是个值得居住的城市,气候舒适人文精致情调

  初到鼓浪屿岛上的时候,被入眼的西式生活所吸引,在鼓浪屿街头随处可见写生的人。建筑是那种很西式化的洋房,每户的围墙旁都种着各种适合且非常让人留恋植物。街道干净,到处都有绘画写生,弹唱的人。

  这是一个慢生活的城市,在这里没有急匆匆赶路的人,大家都很悠闲的散步在街道上,随处都设有喝茶的花园房,惬意轻松,在这里似乎让你忘掉所有的一切,只专心喝茶,品人文风光。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地道风物》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文地理对这个城市有着一分真挚的感情。 文中用大量的图文来讲闽南,让没有到过闽南的人也能深刻彻底认识闽南。

  闽南还有很多人文历史景点更是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电视上看到的福建筒子楼,妈祖庙经过历史洗礼保存至今。想要从历吏角度去了解闽南,《地道风物》是一本不错选择!大量的图文相配,让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即使不看内容光看配图都已经很吸引眼球了。

  从北到南一个深深爱上闽南人的北方姑娘!

  《地道风物·闽南》读后感(三):无常即有常

  对闽南最初的印象,并不来自于书本,也不是电视,而是母亲叙述。早年,由于祖父工作缘故,母亲在闽南生活过一段时间,大约是六岁至十三岁,也就是现代意义童年。后来祖父退休,母亲也就离开了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于是在我年少时,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我介绍闽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她的介绍中,我无数次梦见闽南,于是我对《地道风物闽南》并不陌生,反而很亲切,似乎每阅读一段文字,我都要与尘封记忆中母亲叙述相印证

  向海而生的闽南人,据说是从中原避难而去。在山与海的洗礼下,他们究竟是何样的生存状态,饮食,服饰起居,从某种程度上说游离于中原,是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民族记忆。我们极其迫切地想了解,在遥远荒凉处所先辈们是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满足了最简单的生存,最终在山海之间构筑了文化的自信认同,《地道风物闽南》给了我们一个极其光明答案,从今天这个时点去回头望,那里有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闪烁的是创造激情智慧

  《地道风物闽南》的插图清晰而有骨感古建筑岁月珍藏光华一丝不苟记录下来,更难得的是看那一道道菜肴,发现色食味俱全的同时还冒着热气,甚至说这不适合在我们饥饿的时候去阅读,否则就会更加饥肠辘辘、不知所已。 作为特定的文化概念,闽南对于我们研究人类生存与发展是一个不容错过社会学样本,甚至在海外,我们可以将闽南等同于福建。通常意义的闽南是包括泉州、厦门、漳州,这里的特色不仅仅是骑楼建筑,也不仅仅是妈祖、关帝等民间信仰,更多的是同饮一江水,同食一桌菜。

  或许,中国乃至世界,不会再有一片土地像闽南那样让人魂牵梦绕,旦夕思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闽南,这对于海外游子而言,并非一句空话。从深山里走出的娃子,一步三回首,却总也舍不去的乡愁,爱拼就会赢的品性流淌血液里的,永不干涸,代代相承。当然,我的梦,你的梦,他的梦,只要坚持向前奔跑,就一定会实现。尽管《地道风物闽南》没有刻意强调这种家国情怀,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透过文字的叙述和照片的展示感受到我们的根,并非“无常”,而是“有常”。

  《地道风物·闽南》读后感(四):闽南之地,向海而生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于云南这个地理的概念还很模糊,我只知道云南应该是中国福建一带,读了这本书,我才更明确的知道明南其实是三个城市,厦门,漳州和泉州。而这本《地道风物闽南》所介绍的就是闽南一带的风景,人文,美食事物

  可以说《地道风物》这一套书是中国国家地理原创系列之书,而云南作为中国南方地区,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而闽南地带也是最靠近我国海峡两岸的地方。这本书从名字上看就知道是一本旅游丛书,而且它是根据书名从4个方面描述闽南这个地方,包括闽南地方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道“闽南的历史与建筑,“风“闽南的风俗习惯,“物“美南地区的美食风味。这4个方面组成了这本书。本书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还有很多让我很惊叹图片与照片。

  在我的印象里代表福建厦门这一带的最有特色的是土楼,因为曾经去过厦门,参观过土楼,所以对于土楼的建筑印象深刻。而且这一种风格的建筑也只有在福建闽南这一带才有的。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我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里面女主角的家,所住的房子原型就是福建的土楼。福建的泉州也聚集各种各样的剧种,其中不少也是泉州独有的,这也是闽南一带的特色。而闽南的乌龙茶,海鲜水果等等,又是他们的一大特色。聚集了这些“地道风物“,这本书把闽南更形象生动地带到了我的面前。

  我出生生长都在江南一带,而闽南虽然也算是南方,但向海而生,又比我们更靠近赤道。所以他的风俗和我们完全不同。从这本书里我不仅仅能看到美景,美食,美物,还能体会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这些内容在我看来都是十分有趣的。闽南的三个地方我只去过一个厦门,当然匆匆了几天我并不能有深刻体会,而读完这本书却是对闽南的一切更加的熟知了。我觉得如果要去这个地方之前,可以先看一看这个地方的相关书籍,了解之后再去用眼睛看,用身体感受的话,能有不一样体验。 而作为《地道风物》系列的丛书,还有好多本,文字加上优美的照片,让我对这些城市心生向往。我很希望把这些系列丛书都读完,很多地方我没有去过,有时候看过书就像去过的这个地方一样。把这些地方的美景美食美物都记在了心中。或许有一天我会去遍这些地方,实现环游中国的梦想

  《地道风物·闽南》读后感(五):更大的世界,更多的可能

  关于闽南的书籍我看过不少,以前看过一套丛书,名字叫做《厦门社科丛书闽南文化系列》。这个星期看了一本更有意思的书籍,名字叫做《地道风物·闽南》。

  要说两者的不同之处,有三点。

  第一:丛书内容详细,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看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不静下心来就不能明白书中的意思,因为文字比较晦涩,阅读进程缓慢

  但这本书,不算太厚,里面有大量的图片,因为是中国国家地理原创的MOOK系列,所以里面的图片全都是构图精美高清大图,看着很过瘾。看文字累了就去看看图片,简单翻翻就看完了,读的很轻松。我是在通勤路上读书的,花了三天时间,把这本书看够遍。

  第二:丛书内容过于详细,把文化这一块全部介绍地明明白白,但其他方面涉及的内容很少,不能满足我这种想了解更多闽南生活的人。

  但这本书就很适合,里面的内容很丰富,虽然每一部分都没有很深入地探究,包括起源、发展、现状等,但完全能够满足我的需求。这本书里面包含闽南的精神文化:爱拼才会赢。还有介绍闽当地的古建筑、当地独特的吃食

  第三:丛书比较贵,但如果不做研究,完全没有必要买丛书,里面的内容我们普通人根本用不到,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看其他有意思的书籍。

  但本书就没那么贵,一般价格。里面的内容也比较烦浅显,我看完了就被我大侄子拿去看了,他今年才12岁,一个人拿着书在沙发上看的津津有味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设计很好的一点在于把书按照“地、道、风、物”分为4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介绍。其实以前也看过介绍其他地方的书籍,就没有本书的设计这么巧妙

  如果是我写一个地方,那估计会先从吃的开始,毕竟很少有人可以抵制美食的诱惑。接下来,就会写一些有名的旅游圣地,因为大部分人想了解一个地方是因为要去那里待上一段时间。再往后,就写一些风俗人情,包括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地势风貌,他们的业余生活。从这种贴近生活的对比上,我们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看这种书籍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足不出户开拓人的眼界,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地道风物·闽南》读后感(六):闽南之美

  中国是大河文明的代表,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发展有关,中国古代是中央集权的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有其封闭性,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独特的大河文明。而西方则是海洋文明,主要代表国家是希腊,首先是靠近海,他们与海洋打交道,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在古时候,人们对于海的描述并不多,对海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因为海是辽阔的、未知的、存在风险的。但是,闽南地区的人们却依靠海洋繁衍生息,也正因为这个,中国古代的海洋文明才不至缺失

  第一次知道泉州,是在初中历史课本上,知道它的商业贸易很繁华。古代在泉州港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因为刺桐树,古时候称为“刺桐港”,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的闻名除自身的贸易繁荣外,还得益于马可·波罗,因为他的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让无数西方人对泉州港充满了期待,都想看看“市并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是何等繁华景象

  当初想和同学去厦门玩,所以查了许多福建的资料啥的,发现闽南地区的文化是极其丰富的,呈现多元化特点。无论是民俗、建筑还是美食、艺术,都有其特别之处。

  首先是闽南人,说到闽南人,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那首歌——《爱拼才会赢》,这不仅仅是一首歌,更象征着闽南人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的精神。向海而生的他们,对于未知有一种探索和征服,他们就是在未知中生长起来,在未知中生存下来的。海洋,让他们生存,也铸就了他们的性格,形成独特的文化。

  其次,要说的就是闽南的文化习俗。与西方的海神波塞冬相似,对于闽南人来说,海神就是妈祖,妈祖是他们心中的航海女神,在出海之前,要向她祈求航海之旅的平安和顺利。但是她与西方的海神又是不同的,西方的海神性格偏人性,而在中国,神总是被塑造成一种完美的形象,因此,妈祖是集善良、无私、慈爱于一体的完美女神。除妈祖外,闽南人信仰的神还有很多,大多是与海有关的。

  最后,作为一个吃货,最感兴趣的是美食。海蛎煎、土笋冻、四果汤、满煎糕等都是极其美味有当地特色的食物,尤其是土笋冻,外地游客一定要去尝尝。

  闽南的独特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化,经济、文化、艺术都很发达繁荣,要领略闽南之美,一定要自己去看看。

  《地道风物·闽南》读后感(七):地道风物——别样闽南

  以前对闽南这个词的记忆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在阅读完这本《地道风物·闽南》后对闽南又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才知道闽南这一地理概念包含了福建的三个城市:厦门、漳州、泉州。而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闽南三地的风土人情,让读者可以借助本书走进闽南,以点及面,成为了解福建的一个窗口。

  本书是中国国家地理原创Mook系列中的闽南专篇,在古中国由于大山、海洋的隔绝,中央政府往往把这块地作为官员贬谪之地,来自四处各地的贬谪官员也同样带来了内地风土人情,与本地构成了一个别样的地道风物。除此以外,由于闽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又为中国敞开了一个对外沟通的窗口,海洋深处那些影响了世界进程的风由此而入,进而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反过来作为中国沿海的开放口岸向外输出的瓷器,茶叶等有影响着世界人民的生活习惯。

  初看本书的书名就知道,他是一部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旅游指南书,打开本书的目录,你会发现他根据书名从4个方面来描述闽南这个地方,包括了“地”、“道”、“风”、“物”四篇。“地”指闽南地方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道”指闽南的历史与建筑,“风”指闽南的风俗习惯,“物”则是指闽南地区的美食风味。由这4部分组成了这本书《地道风物》是本书在构成上更加立体。

  书里讲了许多有趣的内容,特别适合想去泉州、厦门游玩的人们,书中详细介绍了泉州西街、漳州古城,南靖土楼等比较有地方特色和代表的景点。在“物”篇里介绍的最具闽南特色的德化白瓷、糕仔、果脯、乌龙茶等这些地方风物可以极大满足旅游达人及其老饕们的“口舌”。本书在创作过程中,为了契合文章内容特地配上生动活泼的漫画及色彩艳丽的实拍插图,可谓之图文并茂,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觉的枯燥乏味。

  就如封面所书“地·地生万物;道·道法自然;风·风化成典;物·物华天宝”,本书实在的表现出了闽南地道的风土人情,也向人们展示了闽南人民务实耐劳、勇于冒险的性格。

  阅读完这本书后,心里不由得对闽南心向往之,国家地理尽早的完成系列丛书的出版工作!

  《地道风物·闽南》读后感(八):带你领略闽南风貌之美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提起闽南,我脑海里便马上想起这句歌词。小时候看了一部电视剧《妈祖》,那应该是我了解闽南的开始。后来因为妈妈喜欢听闽南的歌曲,我耳濡目染之下对闽南也抱有很大的好感。再加上在内陆长大的我,对海边总是有着很大的向往,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这本《地道风物·闽南》,让暂时没法去往闽南的我,可以提前通过文字一睹闽南风貌。

  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想要了解一个新的地区时,我最先想要了解的是各种建筑物。比如北京的故宫,四合院,胡同;安徽的徽州古楼等等。所以在翻开这本《地道风物·闽南》的时候,我是先跳着看了建筑物这一篇。闽南建筑有着独特的明确的辨识性,只要有闽南建筑,就可发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闽南建筑有以下几大特点:1.大量运用红砖,朱红色墙壁给人明显而强烈的闽南印象。2.屋顶喜作曲脊,曲面特别明显。越是高级的寺庙或士绅宅第,屋脊起翘越明显。屋瓦有朱色和青色两种,屋脊却少用瓦。彩绘,泥塑,镶瓷或陶片剪贴,都由工匠判断制作。3.梁架与斗拱。这两个均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点的构造,发挥缓冲与悬挑的作用,彰显力学美感4.善于用石。闽南盛产优质的花岗石,墙角,石窗,门楣,皆可用石雕成,不仅精美而且坚固。

  在接下来详述的八个具体建筑物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二宜楼。初看到这幅图的瞬间,我就想起了《大鱼海棠》中的客家古楼。每家都有各自的出入口与天井,但内圈走廊也有门洞相通。兼具合族而居强化向心的优势,也有私密安静的好处。闽南建筑的建筑风格习俗承继悠久的传统。为了提高建筑工艺水平,会举办“对场”,邀请两组匠师各作一边,使其竟艺。

  有同学在福建读书,经常向我们分享福建的风景,美食。读了这本书才算是真的被闽南迷上了,无论是闽南建筑物,人文知识,还是民俗文化,传统历史,都深深吸引着我。这本书详细的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精美绝伦的闽南画卷,为我这个内陆孩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娓娓道来闽南的风貌之美,其中讲解的地道美食,旅游特色景点都让我垂涎不已,最后的海鲜大会简直让我挪不开眼睛,大饱眼福

  闽南人向海而生,乐观豁达是他们的处世态度;生命无常,那么习惯成“有常”便好。强烈的宗乡观念让他们相互扶持,共渡难关。无论我身在何方,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根。

  《地道风物·闽南》读后感(九):吃货看闽南《地道风物·闽南》

  作为一个吃货品尝每一座城市的特色食物好吃与否便是评鉴一个城市的最低标准,民以食为天,一个城市的食物是否好吃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只有吃得好才能最低程度的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情况。

  人文艺术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的体现,它与吃文化不同,是在吃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另一个领域的文化,也就是说在保证人民的温饱没有问题的情况下,精神文明才有能力去发展,如果连温饱都成问题,人民又怎么会有心思发展精神文明呢?不要觉得吃货的世界太狭隘,这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标准。

  闽南是一个临海的城市,这里的山区密集,除了出海几乎无路可走,以我们中原人的角度看闽南,大抵逃不开三个特点:边缘、偏僻、生存艰难。

  但是在闽南人的眼里,大海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对他们而言是大海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尽管大海是无情的,但是他们依旧值得闽南人用生命去开拓。

  闽南背山面海,接触最多的便是漫无边际的海洋,浅海滩涂是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这里建有福建最大的食盐(载体盐)生产基地,我们平时吃的食盐大多是从这里运载出去的。

  闽南还有岛上渔港、海洋农场、滩涂红树林、火山海岛,这些都是闽南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出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景。

  闽南的传统文化与我们大抵相似,闽南人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无论是“官方认证”的观音、如来,还是居于一隅的地方俗神,都是他们供奉的对象。酬神谢恩,民间狂欢,便成为闽南的一大特色传统文化的体现。丰富多样的神庙仪式、酬神活动,充分地体现了闽南民间文化的狂欢本质。

  南宋朱熹曾为泉州开元寺寺门撰写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却只是闽南地区宗教信仰的冰水一角,可见闽南人对神明的信仰已经生活化,成为闽南民众日常生活的精神格局。

  说到日常生活就该聊一下闽南人的手艺了,闽南山区优质的瓷土——高岭土,让这里的民窑烧制出独特的“中国白”,成为行销海外的热门货。木偶头、金葱绣、妆糕人、纸扎、醮灯、更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尤物。

  闽南的枇杷、甘蔗、凤梨、杧果、番石榴、番薯粥、沙茶面、朱古力煮燕麦、咖喱牛排、海鲜大餐让我看的移不开眼,各种闽南小吃或甜、或鲜、或丰厚,拼凑出闽南人被山海塑造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

  如果你现在问我想去那里旅游观光,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我想去闽南”,我想去那里看看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去那里享受山林与海洋的馈赠,去闽南体验地道风物带给我的震撼。

  《地道风物·闽南》读后感(十):想去闽南啦

  文/妖儿童“闽南”一词出在汉文典籍里,最早见于唐代韩愈,唐代的闽南,很可能指代整个福建,当下我们说的“闽南”,政区上指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地级市。

  对于生长在北方的孩子,总想去祖国的南方走走看,一直也心生向往南方的高山流水,去看看壮阔的大海,观一观美丽的海上日出,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本书集合了很多关于闽南的内容,像为我们打开一扇窗,从各个方面为我们细致地展现了当地的风景,人文环境,历史影响,民俗文化,并且配有精美的图片,看着就非常想亲自去一趟那里。

  书里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光地理上展现了一些闽南独特风貌,也为我们解读了闽南在中国历史上不同凡响的位置,让读者明白这个沿海区域对内陆的经济影响,展现许多不同于内陆的地方,如画卷一般,让我们了解闽南人的生活和记忆。

  同时还引经据典,作者应该参考了大量史料内容,很多内容都能以历史为依据来呈现讲解,了解到的不止是现在的闽南,还有许多相关的历史知识。

  曾经有机会去过一次福建,那里临海的气候透着湿气,皮肤很舒服,给我的印象深刻的还有当地的海货,种类繁多,新鲜可口,还去了大屿山露营过,那里的风景秀美,渔民朴实,做得海鲜大餐丰富可口。

  还有美丽的厦门,因为属于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厦门的旅游景点也很多,有海上花园鼓浪屿,有清新文艺沙坡尾,有爱国华侨陈嘉庚故居,有美丽七彩环岛路等等。这些地方都该一一走过一趟才好。

  《地道风物•闽南》书里还讲了许多有趣的内容,特别适合想去闽南那边玩的人们了解,像哪里最“闽南”,泉州西街,漳州古城,南靖土楼等等比较有地方特色和代表的景点。以及最闽南的好物介绍,最好吃的糕仔,果脯,好喝的四果汤,很棒的乌龙茶,还有复古情怀的水泥老花砖等等。

  书里提及的这方面内容我都比较喜欢看,感觉很贴近生活,而且《地道风物•闽南》这本书里许多内容还配了形象生动的漫画,可谓图文并茂,一些标志景点也有照片,给了读者很直观的阅读体验。

  看完 《地道风物•闽南》这本书,我不光是想去闽南那边到处看看走走,感觉也涨了不少知识,有助于不在那里长大的人能全方位了解了那片土地,很多内容我也感觉很新奇,也是第一次有了这样深度全面的了解,不禁感叹一方水土一方人。

  所以啊,有时间,我一定要再次去闽南走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