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没有思想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没有思想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2019-12-20 23: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没有思想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没有思想世界》是一本由[美]富兰克林·福尔(Franklin Foer)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思想的世界》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没有思想的世界》读后感

  富兰克林·佛尔(Franklin Foer)的《没有思想的世界》是一本全景式展现美国巨型技术公司(Big Tech)文化根基的书。 它揭示重要问题,将问题与历史先例联系起来,并提出了一些合理解决方案。 这本书不是完整的或完美的,关于为什么以及如何抑制Big Tech的力量,这本书是有用介绍,尽管从这里到这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应该意识到,Big Tech给我们提供的所有免费内容并不是真正的免费,这超出了我们通过数据出售个人资料范围。 从潜在的后果来看,从当今总统推特执政的奇葩景象就可以窥见一般。

  本书的前半部分使我们快速浏览互联网起源和文化,一半因为翻译缘故,一半因为铺的太开,阅读有些云里雾里。这部分其实是最能体现作者功力,每个公司的文化都追溯得很深,但对于中国的读者却读起来异常辛苦

  本书有一个奇怪遗漏作为新闻从业者的佛尔花了很多时间谈论和批评Facebook,Google(Alphabet)和Amazon。除了在史蒂夫·乔布斯短暂抨击之外,他几乎没有时间谈论苹果公司在第4章结束之前,这似乎只是一个疏忽。然后进入第5章“天国大门守门人”,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苹果被排除在外了。并不是因为作者对公司科技巨兽有着特别喜好(至少他什么都没表达)。这是因为苹果没有像Facebook,Google和Amazon那样威胁他的职业生涯。佛尔是一名记者,他认为这些公司对新闻业发动了轻率的,最终是毁灭性战争

  于是作者的守门人观点——确保公民至少可以在需要获得各种观点,而不是通过算法来解决——有时让人觉得他的批评可能来自他自己迫害感。

  平心而论,作者得这种观点现在在美国国内逐渐获得了关注讨论分拆Big Tech的呼声开始出现在2020年的大选中诸如Elizabeth Warren这样虽然左派但是主流候选人中,对于Big Tech的监管边界仍然是一个非常前沿的话题

  《没有思想的世界》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思想就是争夺阵地--科技与资本阴谋

  本书是一个试读机会得到,也是对此类图书认真阅读的开始。

  作者写书的目的就是揭示现在的社会是没有思想的社会。

  网络科技巨头们在利用免费和快捷传播来侵占各个领域,尤其是文化、思想领域。

  在开始创新之时,科技创业者还是特立独行

  在资本和大佬引诱下,逐渐熟悉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伎俩

  扩充公司的规模后,继续占领更多的领域。

  在更多的领域中继续扩张,扩张之后巩固。

  这一切都是在资本的驱逐下进行的,

  资本不会白白资助任何一项自由而有创新精神项目

  资本的获利企图就会和科技巨头们勾结在一起,

  利用各种算法和人工智能引导人们消费,来改变人们的爱好影响人们的思想。

  最后控制住人们的消费方向,来给予资本高额的回报

  但是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是五光十色享受接触的是志同道合朋友

  消费的是真金白银的时间和金钱

  资本通过科技巨头们的运作,继续制造垃圾思想来填满世界。

  让真正的创新和活跃的思想逐渐消失。

  而人们正在虚幻假象乐此不疲的奔忙,在为科技巨头填补利润

  人们的独立自由的思想也逐渐趋于平淡和跟随,

  而新鲜资讯潮流都是科技巨头们利用技术来挑选的。

  没有人们的质疑与思考,也就没有思想上的碰撞

  世界就是慢慢消失了思想,也被剥夺了思考。

  这可能就是资本与科技勾结的一种隐秘的阴谋模式

  资本与科技巨头没有摧毁思想,只是将思想纳入他们所建立的资本牢笼

  资本牢笼限制了思想的创新,驱赶思想为资本牟利。

  也垄断了世界,让世界回到平庸沉闷的中世纪顽固保守

  只是外表依然披着光鲜亮丽的高科技外衣,有着所谓创新的魔幻世界。

  背影下面就是资本在大口吞噬着世界的资源

  这个阵地由谁来夺回,作者再次呼吁,人的自由思想是尽快摆脱电子世界的控制与蒙蔽。

  数字经济和科技巨头的谎言会被戳破,但更多的唤醒在将来更多人的觉醒。

  《没有思想的世界》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对“庞大”的恐惧和对“机器”的恐惧

  本书作者本职工作编辑,所处行业传统媒体(被迫转型中),自视为知识分子。跟国内的许知远差不多。作者所述科技巨头的威胁总结为两点:对“庞大”的恐惧和对“机器”的恐惧。

  对“庞大”,即垄断巨头的恐惧源自民主社会公民的本能。美国国父为了不让政府变成独揽大权庞然大物制定了三权分立。之后资本主义发展,为了避免公司过于庞大政府又反过来不断限制、拆解大公司,直到二十世纪结束。数据时代降临后原有的监管手段几乎全部失效。科技巨头披着和善的外衣,如传福音般把自己的势力扩散到世界各个角落。然而事实证明价值观经不起自由的检验。108 页赫然写着:

尽管科技公司都在宣扬自由主义价值观,但它们也都渴望进入威权国家市场,在那里,向政权妥协是做生意必然代价。脸书已经证明,高尚情操并不妨碍配合审查

  对“机器”的恐惧源自传知识分子人性消失的担忧。当机器以惊人效率前进,人类被拖拽着变得扭曲起来。以写作为例,当所有人都在炮制自媒体标题党一般的文章,以实时点击率优化目标时,还有多少空间留给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作者。机器拥有最高的瞬时效率,但是一味的效率崇拜就是在放弃人性。就像砸钱可以搞定很多事,但绝不可能证明黎曼猜想。那需要的是个人付出苦心孤诣皓首穷经努力,与瞬时的效率无关。

  最后例行说下翻译。看介绍译者是北大物理系毕业校友,然而给人感觉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译文很喜欢用古词,比如 127 页“两造”。对一些科技名词的翻译又是错的。41页原文推测是 AGI,被翻译成“普遍人工智能”。应为“通用人工智能”。125页 Chartbeat 被翻译成“战胜图表”。虽然这是一个产品取名新造的单词,没有严格对错,但是原词中的 beat 显然源于 Heartbeat,因为这个产品是提供实时图表数据显示的。“战胜”取错义了。

  《没有思想的世界》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对于科技和未知的恐惧

  科技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吃太过保常温,为了追求更加舒适和方便的生活,我们用仅有的大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称其为文明。在电影僵尸世界大战》里面,有一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就是专门在形势一片大好时,专职提出反对意见的人,“第十三人”,或者在本书里,富兰克林 福尔称为的某种意义上的“守门人”。

  有反对意见是一个文明发展的基石,虽然这块石头硌脚,但有利于行走,让我们注意脚下,不至于忘乎所以。历史的每一次发展和前进,都能看见不少这样的事件或者人物,这些被后世尊称为“英雄”或者“先知”、“圣人”的人,不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将之贯彻的执行力。在当时万马齐喑或万世跪拜的时刻,能洞察未来,为迷雾指航。

  福尔想当这样的先驱者,至少在书中他是这样大声疾呼的,不管他是出于被害者角度,还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他提出了这个时代不同声音,对于科技。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所写的一样:科技巨头对独立思考的威胁。他所大声谴责的正是我们习以为常,日常歌颂天天崇拜的科技巨头。

  这些巨头对我们的生活毋庸置疑带来了方便,亚马逊让书籍更加便宜和随处可得,谷歌让知识所搜即所得,脸书让远在天涯的朋友回到身边。非但如此,这些公司还创造了一系列现代偶像,在硅谷车库里,只要你有自由的思想有努力的目标有创新的想法,就能成功。他们灌输了一大批年轻人为之奋斗,即便不向着努力,也不会在一边安心用着他们的产品,一边质疑这些产品,除非没有网络。

  但,这真的是完美无缺的么?作者就根据各大公司以及他们不为大多数人知的项目,为我们提出问题。我们在使用这些产品的同时,也被这些产品所控制,还帮着他们数钱。我们的隐私被每一条搜索记录,我们的消费习惯被每一推送支配我们的思想定制化的新闻带地越来越偏激。更为让人担心的是,我们变得一无所知,被潜移默化温水青蛙

  这些巨头从各条记录收集出发,以平台集中为工具,用数据分析为我们做出指导,让我们无处遁形。如果当年的隐士满意当局,可以逃离到终南山,而现在,即便你想逃离,它都会给你推荐终南山的哪一个山头更符合你的品味身体健康。我们最后是被数据支配,还是数据最后的决策者,这个界限已经变得模糊

  机器人定律中有一条设定的是,机器人永远不得伤害人类。这是基于我们看的到的实体机器人,但如果这个机器人是我们佩戴的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机,是智能家电,而他们也并没有伤害,而只是支配我们,这样的未来,我们是该欢喜还是担忧呢?

  《没有思想的世界》读后感(五):未来可期 然仍需忧患

  书刚拿到手就集中地读完了。从书名就不难看出作者具有十分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对于三大垄断企业——谷歌、亚马逊和脸书的企业案例分析表现出当下我们距离富有活力智识生活已然遥远。令人读罢也不禁陷入了思考之中。

  或许从计算机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有人在担心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直到今天科技发展如此迅猛,大有势不可挡之势,并且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包裹地球村的形成,人们之间看似越来越亲密无间,国家界线在网络世界里几乎已经透明化,通过推特、脸书和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放佛整个世界尽在手指跳跃之间。当然,其中的“隐患”也就随之而来了:人们真的是在社交软件平台上自由自在分享自己的生活吗、参与到整个社会的运转中吗?事实很明显,并不是。从美国来说,脸书带有引导性的推送功能每天不知道要对多少人起作用,在不自觉的转发点赞中,人们的思想日益趋同化,喜欢东西越来越像,接收信息越来越有倾向性,正如在本书中所说的,美国大选的“民主环节”甚至也被有意识地操控了;从本国的视角来看,要举的例子典型的就是淘宝了,网络购物的便捷被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到,但是却出现了越来越多如下对话:“今天淘宝又给我推荐XX东西了,但是我并没有搜索过,可能只是在最近的聊天中和朋友提到过”“我也出现过这种情况”细思恐极,后背一凉。这里且不谈及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只是大数据加上算法的结合就够人琢磨半天了,通过漫天的数据分析,可以精确地分析每一个人的购物偏好,从而推荐类似商品刺激消费,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仅在网购方面婚恋网站运动赛事、投票大选尽在掌握之中,再说明白一点,通过分析个人的行为模式可以推测出其心理活动,进而对于脑海中的想法展开攻势,就像马斯克把特斯拉送上天之后还野心勃勃准备开发人类大脑智能项目,在惊叹于科技巨头们的超前想法之外,内心还是有隐隐的担心的,如果该项目一旦成功,那么人类的伦理道德究竟该如何界定?人类智慧真的会进阶到更高的层次吗?这些问题始终会盘旋在我们头上,早早晚晚要思考。

  作者的提醒并非空穴来风全民刷屏的时代,似乎及其已经全面入侵了人类的生活,从此,专注和创造力面临着空前的威胁。数字乌托邦的时代依然来临,通过垄断化的分配模式,科技大佬们已经系统性地将书面文字货币化和低俗化,当我们点击开亚马逊的网站,拿起配套的Kindle读书时,背后掩藏着赤裸裸的经济真相,企业的互相竞争之态一览无余。不仅是书籍、在人类情感交流的领域也是危机四伏,如果非要在机器和人们自身选择的话,毫无疑问我的答案是后者,就像肉体这台精密的“机器”都还没有被完全研究和开发,算法、数据、机器学习还是显得太过于稚嫩

  《没有思想的世界》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没有思想的世界到底是什么世界

  《没有思想的世界》这书,副标题是《科技巨头对独立思考的威胁》,我不能肯定这一正一副标题的翻译,是否完全准确,同时这个题目似乎有点过大,通常不是十多万字的一本书所能涵盖,说清楚的。因为某种原因,我不得不对那种“宏大叙事”保持警惕,而且不管你有多么充足理由,摆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派头,像对于这种问题的“思考”,也实在是有点太“许知远”了。

  这书的作者富兰克林福尔,依照书中的介绍,早年是《新共和》杂志的精神领袖与副主编,后来因为批评亚马逊而遭利益集团开队,这直接导致《新共和》三分之二的编辑集体辞职。也就是说,按一般的想法和逻辑,福尔老师跟亚马逊是有私怨的,所以这书中不免带有个人的情绪。

  说实话,我不知道《新共和》杂志,即使读了这本书后,我对于福尔与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硅谷公司之间的争端,也很难说完全了解。因为以中国人的传统,以及思维方式来看,表面的争端与实质上的,可能不是一回事,当然这也是典型的文化差异。而这种私怨与公愤,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来说,更“喜闻乐见”的,是某个个人,在受到大公司的不公正待遇后,在网上,特别是社交媒体上揭露“事实与真相”,引发大V转发,从而或多或少的引起舆论关注,既而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解决,当然过程中也难免会有谣言,删帖等“常规操作”的存在。而这种情况,即使被针对或谴责的大公司就是大科技公司本司,但社交媒体本身,扮演的还是相对来说正面的形象,因为对于弱势一方,除此之外,实在是无路可走,也没有别的发声渠道。

  与之相比,像福尔先生这样,能把私怨尽可能上升到公理的学术层面,还能写出来出版,甚至荣登《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与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年度影响力书籍,这似乎早就超出了国情所能涵盖与想象的范畴。

  除了福尔最讨厌的亚马逊之外,还有脸书与谷歌,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的准则在福尔的笔下,似乎只存在于超级英雄的漫画世界里,或者只是在像《硅谷》这样的喜剧里,而在现实中,能力越大,威胁也就越大。而在国内,与谷歌最对应的无疑是百度,据说谷歌之前的企业文化,最出名的一句话是不作恶,但显然,百度没有照搬这句话,在国内的舆论中,百度有更让人关注,担忧与愤慨的地方,那些已经足够吸引大众的眼球与注意力,以至于福尔所希望影响大众警惕与担忧的那些方面,关于数据隐私安全,注意力与行为控制,还有垄断等问题,和围绕百度所发生的那些,好像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虽然《没有思想的世界》这书,不管从形式与内容上,都不是太接中国的地气儿,但并不是这些观点没有用,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只有中国的问题才是问题,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或者另一个时间维度里,问题有时不是一个一个解决的,还有些时候,甚至就如同跳高一样,当一个高度你始终跳不过去时,换一个更高的高度试试看,没准你能够一跃而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