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09-03 23: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精选10篇

  《孔子,人生苦旅》是一本由陈舞雩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019-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一):来,见一见“活生生”的孔子和他的弟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确认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按年代顺序来排名,打头的就是中国的孔子,其他还有亚里士多德、阿奎纳、哥白尼、培根、牛顿、伏尔泰、达尔文、康德。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深远影响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孔子的仕途虽然并不顺利,但他在教育方面却颇具开创性。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很多。《史记·孔子世家》这样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出名的有子路、颜回、子贡、冉有、宰予、子夏、子张、曾参等。“孔门七十二贤”既是孔子思想和学说坚定追随者实践者,也是儒学积极传播者。

  孔子曾经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回到鲁国后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也是后人与孔子“面对面交流”最好的途径。除《论语》外,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也有很传神描述

  但是让今人无论是读《论语》还是《史记·孔子世家》无疑还是多少存在一些天然障碍的。《论语》虽然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但事实上,每一条语录的背后,也都隐含着一个个故事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一个个鲜活形象

  也正是基于这些《论语》以及《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中的记载,掌阅签约作家陈舞雩创作了《孔子,人生不苦旅》这本书,把更为丰满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特别活动以一种生动活泼形态展示出来。虽然作者竭尽全力以一种轻松笔调呈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活动,但他却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讲述历史”,还加上了一些自己思考感悟

  书封上的推荐语中说,“本书认真严谨地讲述了孔子‘不严肃’的一生”。“认真严谨”是必须的;但“不严肃”却实实在在是一种自谦了——孔子在世的时候就没有想着要高高在上,虽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也依然极具亲和性。《论语》中就记载了孔子曾经很坦然地提起过自己小时候地位的“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的坦率诚实等等“可爱”之处也正在于此。

  孔子在世时一生就颇为坎坷,后世中的“孔子”也是这样:曾经被尊奉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但在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中也曾遭到批判。但无论如何,孔子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人物。司马迁曾经如是评价:“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非常客观实在。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二):不一样的孔子

  说到孔子,大家并不陌生,他的头衔很多,在世时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后世统治者也尊他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因思想影响古今中外,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能够较为集中地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观念、教育原则等,许多人读《论语》会觉得孔子是学识广博,思想深邃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并不太好理解。那么,陈舞雩的《孔子,人生不苦旅》则是一本集趣味知识一体的,能够让人很好理解孔子思想的书,书的封面写着“本书认真严谨讲述了孔子不严肃的一生”,其实,读完之后会发现,这本书还是很严肃的,并且结合现实提出了一些新奇有趣观点。 书中写了孔子及几个弟子的一生,从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见闻表现孔子的思想,作者以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来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原来孔子也会有如此可爱,如此亲和的一面事实上,孔子在外虽有圣人之名,但归根到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作为普通人的可爱一面被光环所掩盖了,在名声面前,这些并没有那么重要

  在书中印象深刻的是孔子向老子问礼,他们的思想是不同的,追求也是不同的,一个追求入世,一个追求出世,但无论是哪种思想,我们都无法简单地用对错评判,只能说,两人的思想相差甚远,但想达到心中理想,都必须经过长度跋涉才有可能实现。 老子与孔子,一个适应现实,一个改变现实,孔子并没有因为老子的话改变自己的初心,依然坚持着,哪怕道路坎坷,哪怕头破血流,哪怕孤独漫长,当然,他也迷茫过,在陈蔡之间,孔子和弟子因为战争被围困在山坳里,他终于向自己最亲近的弟子问出了“为什么我们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是我错了吗?”这样的问题。 最终,孔子没有再继续周游列国,结束了14年的苦旅,回到了家乡,致力于教育和编纂典籍家人与弟子的相继离世也将他摧垮了,73岁的孔子与世长辞,将自己一生的功过留与后人去评说。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三):创造你想要的世界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

  人,从出生地第一声啼哭开始,便开始了我们的人生之旅。人生,呱呱坠地既然是从啼哭开始,人们自然理解并且认同人生是一趟苦旅。这趟旅程,谁也无法替代你自己去完成。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要靠自己走完这趟旅程。我们寻常人羡慕王侯将相的精彩人生,却未必知道他们的人生旅程究竟经历了多少风浪

  《孔子,人生不苦旅》一书共分为十一个章节,作者用幽默轻松的语调向读者们讲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每个章节的小故事深入显出,非常有趣。孔子算一个出生是平民窟的贵族,八岁开始上学,既是平民又是贵族,自然是有点尴尬的存在。平民仰望他、敬畏他,而真正的贵族却又瞧不起他。原本他也可以安分无为的度过一生,但碌碌无为并不等同于平淡是真,而他不愿意过碌碌无为的一生,不愿意蹉跎岁月,他要用自己的手,重新创造一个他理想的世界。

  从曲阜城里第一家私立学校开始,他开始了他追逐梦想的旅程。有教无类是他的教学理念,谁规定贵族就一定是君子,而平民就一定是小人传闻孔子有弟子三千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他们都无一例外尊敬着这位老师——孔子。

  当孔子来到洛邑学习,他遇到了老子。老子作为岁月静好,无为而治代言人,告诉这个意气风发年轻人学会放弃。可是孔子是积极的入世者,他要打造的是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理想世界。也许前方荆棘密布,也许前方看不到方向,但他宁愿孤独的前行,也不愿意庸俗的附和。这一切,终究是他一个人旅途。他从鲁国出发,怀揣着理想,一路上寻找理解并支持他梦想的“知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的旅程,只属于他自己。独行,并没有带给他所梦想的一切。当他迟疑怀疑自己的判断时,他的弟子们反而给了他最温暖安慰。他终究是要回到鲁国去的,学生们各自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他自己也有自己的事情需要他去完成。晚年的他,沉迷编修《诗》、《书》《礼》、《易》、《春秋》,他按照自己喜欢方式活了一生。他大概不会想到他离开之后,他被尊为万世师表,被一代君王祭奠。人其实没那么复杂,活着,便按照自己的心愿生活,无论结果怎样,付出过,努力过就好。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四):原来你是这样的孔子

  说起孔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在学生时期就会背《论语》里面的诗,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你真的了解孔子吗?这本《孔子,人生不苦旅》就会让你更加了解孔子和他的徒弟,让你知道他们有趣的灵魂与有趣的生活。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仁义礼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在晚年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其实这本书中也提到过上面的内容,但书中大部分呈现的却不仅仅是百度就能知道的。在你的印象里孔子是这样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在书中,孔子的形象就与前面大相径庭了,你看到的会是你意想不到的一面:当孔子对于自己的志向有所觉醒的时候,他心里想的则是:原来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当然在他的那个时期不会说出像这样的话,这就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你哈哈大笑同时,让你明白其中的深意。作者灵活巧妙运用了现在的语言特点,让这本书更加的贴近现在的说话方式,更加的幽默,更加深刻地去认识、了解孔子严肃的一面和幽默的另一面。其实这本书并不是都在叙述孔子的故事,在介绍孔子的弟子的同时也突出了孔子的性情远大追求。作者用这些幽默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个有趣的灵魂,一个个意义深远的历史故事。

  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也是最心疼地方就是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了十三年,在这期间,有惊吓惊喜、希望、失落、质疑、质朴忠实,在那么一段时间,他们一行人处于饥饿劳累极端,所以在这样的处境中让孔子处于迷茫的状态,总是在质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他的弟子也对他的做法有所质疑,但最后他们都想通了:这是一场背负着希望与悲伤的放逐,不论多么疲惫厌倦,他们都不会向现实低头,就算遍体鳞伤,也要在漫无边际黑暗中寻找遗失已久的光亮

  看完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了一件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洞悉了世界残酷本质后,知道了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利欲熏心,只有纯粹人才一往无前,就是因为他们有着最为纯粹的心才能做到问心无愧

  所以,还有梦想的人啊,请昂起头,怀着一颗纯粹的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进。最后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这样既幽默又有哲理的书,让我们能够了解不一样的孔子。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五):走此一遭,当真不枉

  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孔子再合适不过了,如今,全国中小学生课本几乎都是“孔子文学”,他的思想传递给一代代国民,成为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精神文明,提到孔子,想必鲜少有人会持批判态度,多数都是争抢的吹起彩虹屁。孔子的一生经历丰富,若谁有幸能拿到孔子的人生剧本,那可真是一种沉浸式体验了。

  传说孔子有三千多个弟子,这些弟子中有贵族、有农民、有商人、有工匠……他都对他们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弟子的身份特殊而有所区别对待,在孔子的眼里,这些人都是他的学生。孔子的名声远近驰名,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有人想是否他选弟子的门槛很高,其实不然,孔子的学费只是几斤肉干,并且只要弟子想学,他就会认真教导。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的年龄比他大,地位也比他高,但是都非常尊敬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所言,自是有理,所以才受到推崇

  如果说孔子作为一名职业教师一直从事职教生涯的话,那么他的人生其实并不需要被后世拿来做文章,正是他的一种远大理想,让他开始周游列国,这才有了那些传奇的经典佳话。他这一路历经千辛万苦,也堪称“九九八十一难”了,被拒绝、被嘲笑、被辱骂,但是他都没有放弃,他带着自身的思想理念走访了一个个地方,他不是在贩卖他的思想,他只是在传达。这漫漫长路,有些弟子离开了,而有些弟子还和孔子在坚持着。后来,孔子总结心得,在官场失意之后又开启了新的征程,而这次,他身边的弟子已经屈指可数,他苍老的在世间游荡,仍为了而立之年愿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是孔子对自身的期望,我想,他用另一种方式做到了。

  在所有人的眼里,这场旅途终归是痛苦的,可是为何这本书要叫做《孔子,人生不苦旅》呢?也许作者并不是想要传达形式意义上的“不苦旅”,而是通过这种强烈对比,来告诉世人,世界上最苦的旅程,也不过如此了。

  孔子的思想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时代留了下来,不管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还是“知行合一”,如今的中华依旧需要他。

  他的名字叫孔子,字仲尼。他来世间走此一遭,当真不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