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保守秘密的人都短命,这竟然是真的?
来源 | 壹心理
主播 | 烨磊
文字版
“我有个事情不知道该不该说?你能帮我保密吗?”
听到这一句话,通常我可是拒绝的,因为俗语说得好呀——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我们都没办法100%确定自己不会泄露别人的秘密。既然如此,今天就来聊一聊这秘密隐含的心理学原理。
1、秘密到底有多少种?
秘密之所以能成为秘密,通常都具备这几个特点:其一,你没有告诉过别人的消息;其二,比人没有说出去的秘密;其三,全世界都知道,唯独你不知道的秘密。
因此,假如你知道的秘密说给越多的人听,或者你的秘密被人共享了越多,你的小伙伴阵营就会越大。
2、为什么秘密如此受欢迎?
之所以分享秘密有那么多人热衷,这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大家都很享受被信任的感觉。
例如你听到你朋友告诉你:这件事情我已经藏了20多年了,现在我只给你一个人。那你心里一定觉得“我一定对你很重要,你才如此信任我!”
第二个原因,我们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八卦基因,所以愿意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得到更多外界的信息。所以知道别人越多的机密,自己的信息反而越安全。
再者,听到秘密的人心里还会想,我一定是受欢迎的,所以才会有人和我交心,愿意分享ta最私密的事情。也就是说,分享秘密这件事情,让大家很乐意接受自己高情商的人设。
最后,乐于分享秘密还有着幸灾乐祸的心理,尤其是秘密是别人的负面消息的时候,自己难免会有点小激动,同时对比自己,给自己一些自我肯定。
3、密友聚会你缺席,你就会被当话题
歌词也有唱“姐妹们的聚会好Happy,说来说去永远说不到你,谁不在场就拿她当话题。”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八卦的基因是与生俱来的,朋友之间谈论不在场的第三者的八卦,首先带来的肯定是快乐。
其次在有新朋友或者陌生人的场合之下,谈论一个不在场的共同朋友的秘密,是最容易增进感情,甚至是获得好处的。
4、灵魂拷问:为什么我们那么难保密?
根据心理研究,泄密首先是一个自救的行为。“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也就是说,守秘密的人往往有着更高的死亡风险。
而且保密是会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的,这是心理学界的某种共识。
保密者可能因为守密的压力过大,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出现问题,变得猜疑,甚至影响正常社交,或者出现强迫症的行为。
还有一点很重要,有的时候保密者的泄密行为还真的不受自己的意识控制。
研究发现,越是不让说,就算给了封口费,秘密越容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泄露出去。一旦秘密泄露了之后,泄密行为会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会让人兴奋且飘飘欲仙。
5、哪些人更容易成为告密者呢?
心理学曾经研究过,尽责性弱、同理心弱的人往往容易成为告密者;而有依附心理的人更容易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泄密。
相对来说,自恋狂、反社会人格以及表演型人格,也就是戏精更容易背叛承诺,乐意八卦别人甚至造谣。
6、怎样才能不泄密,又不用憋伤自己呢?
这时候,咱们就要记住这三点“不听 不看 不说”,直接切断传播源。
真的憋不住了,你可以找一个物件,一处私密且无人的地方(不可以找人哦!),然后说出来;最后,运动可是万能的,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释放保密的压力和焦虑哦!
新版的《三分钟心理学》音频现已在喜马拉雅FM APP全面上线,小伙伴们可以在喜马拉雅FM上搜索“三分钟心理学”,即可收听最新以及以往的全部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