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光电影院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时光电影院的读后感大全

2020-01-09 23: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光电影院的读后感大全

  《时光电影院》是一本由姚瑶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光电影院》读后感(一):青春秘密

  非常荣幸能读到这本书,读完《时光电影院》这本有很多感受说不出来这本书可以说是她的转折点。青涩到成熟,稳重,感到笔杆非常有力,不像以前一样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她也曾经说过她以前写作没有目的性。写作只为一吐为快,这次却不一样,这一次带动了她的心,没有了那些任性。从书中可以感受出来。对于陌生的东西来说,她必须与物交融,与其发生擦出火花。对,她做到了。 她带我走进了一个院子,把我从压力中是放出来。书中讲述了十个人,相同是是,都在这座院子里,而都是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形式。把青春过滤一遍。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生动的讲着平常事。新颖交错的情节,耐人寻味的情感。其中还有青春的故事。 青春是什么⊙∀⊙?我曾问过大人,也曾问过小孩,大人说:“青春啊,不记得了。”而小孩却说“青春是什么,可以吃吗?”青春摸不透,它没有定义,可以说它不存在。但也有影响,说它存在,又看不见。就是这样虚无缥缈。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划破天宇的流星,虽然绚丽却很短暂;也有人说,青春是一棵常青树,永不凋零。 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砾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能让枯枝长出鲜果,能让沙漠布满森林。大胆的探索,不倦的思考,不停的追求,这就是青春的美丽,青春的魅力,青春的欢乐,青春的本分。这也是各自的青春。青春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它包含的很广。院子里的人都在寻找青春,却始终摸不透,却为了探究,用尽力气。用青春烙下那些不明的秘密记忆,刻下那些无法解释的奇妙现象。 最深刻的还是那石榴树,存在还是不存在,值得思考。她也许是我们生活中的东西,尝尝没什么,其实它存在,并且不凡。读完值得深思。那些意外的举动,特殊的现象。很是影响了我的大脑。每个人都留下了许多秘密和故事。最后人一个一个的都走光了。就留下那座楼,那座‘城’和里面的未知。也许还会有秘密。却不及之前悬念。 最后,书的包装还可以啦,很漂亮。但是纸质有点不好,有影响阅读,哈哈哈。我读书看封面的。

  《时光电影院》读后感(二):此情可待成追忆

  《时光电影院》是姚瑶推出的又一部力作。该书通过90年代东南小城楉城一个电影家属院的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为读者展示书中每个人物的人生故事。全书行文质朴流畅,是一本让人不知不觉就笑出来的书,却又让人从心底觉得柔软甜蜜,还有些紧张和忧伤,在平铺直叙又常常沮丧的生活里,让读者走进楉城,走进每位人物... 全书共分十个章节:第一章节为“16mm的青春”。以第一人称(阿榕)的回忆展开,采用倒叙式手法介绍书中人物所处时代和具体坐标位置,自己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自己的儿时伙伴及自己的成长过程;第二章节为“茱萸”。介绍家属院模范女生茱萸身处问题家庭的生活;第三章节为“路的尽头”,介绍经常生病的阿策的苦难一生;第四章节为“离岛歌”,介绍女生夏果的奋斗历程和千百种人生;第五章节为“秘密”;第六章节为“白皮”;第七章节为“梦中人”;第八章节为“失窃的树枝”;第九章节为“石榴死在冰箱第二层”;第十章节为“最后一场大火”。 通过阅读本书能使我们从书中获得人生成长中的一些有益指导和借鉴。一是同作者一起走进特定坐标--楉城电影院家属院,通过两栋居民楼的菜米油盐酱醋茶,观众生百态,解人间冷暖。二是同作者一起走进楉城学校,看那些既有健康成长、勤奋上进的乖孩子,又有不求上进、离经叛道的差评生。三是勾起读者对童年成长的深切回忆,让人觉得楉城电影院就在我们身边,仿佛我们就是其中一员;四是读者对人生事业的思考。 总而言之,姚瑶,作为一名作家、编剧、独立摄影师。其作品有《天冷就回来》《末日之前没有想念》等。译有《初恋那些事儿》《我和狗狗一起活下来》《像本这样的朋友》。最新推出的《时光电影院》这本书一袭作者的写作风格,文笔清新自然,行文流畅、人物形象鲜明,从故事人物成长历程由浅入深展开,既有矛盾冲突,又有和谐相处。十个故事分别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一本值得推荐阅读的书籍。通过阅读本书,在感受作者文字魅力,品读书中人物成长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年轻”起来,藉由回忆自身儿时“成长”中的哪些不经世事的故事,及那些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找回自己曾经逝去的青春。

  《时光电影院》读后感(三):青春走了,记忆永在。

  青春是一杯沉醉的酒,历久弥香;青春是一阵温暖风,温柔清爽;青春是一场淅沥的雨,轻轻诉说,青春是一卷读过的书,缓缓记录。青春是人们心底最美好的篇章,也是人们最期待的回望。

  《时光电影院》是80后水瓶座青年作家姚瑶的最新短篇小说集,这个敢于直抒胸臆,叙写青春的年轻姑娘把对青春的记忆和青春里对于未来的畅想,通过一个个看似独立却又藕断丝连的故事统统展现出来,带读者回忆青春,思索青春。

  小说集写的是小时候发生在电影大院的“小朋友们”之间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成长故事,有青春迷茫的冲动,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有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有不愿提起的而是糗事,种种种种,展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青春,一个个实在的故事,仿佛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作者的自序中曾经写到:“电影大院窗口里的每一个人对我而言都是陌生人,我在书写他们的时候就好像是等待他们各自点亮窗口的灯,而我拿着望远镜,站在远处,透过那个不大的窗口,窥探屋内人的一举一动,就这样写下这个大院里截然不同的许多人,并且在写完他们的时候还会自言自语地感叹,原来还有这样的人啊。”

  作者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观察者,而对于读者我而言,却深感是故事当中的经历人,见证者,甚至可以是主人公。作者仿佛经历了属于我和伙伴的青春,知道曾经的青春故事,跟着作者的文字,我甚至可以说是重走了一边自己的童年、青年时代。

  无论是电影放映员的儿子阿榕因为Diana的美貌与优异成绩而暗恋,并因此立志拍出自己的影片,却因为不小心发生的糗事而躲避Diana,甚至是当成童年耻辱,还是茱萸因为自己的优秀被Diana的光芒所遮蔽进而憎恨Diana甚至希望她消失,进而在Diana发生事情的时候避而不谈,充满了童年幼稚的小心思……这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自己童年的胶片在回放,相信在这本书中,读者都能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回忆起自己青春时候的故事。

  姚瑶,作为一名作家、编剧、独立摄影师。作品一关了其清新自然,毫不矫揉造作的写作风格,每个角色都跃然纸上,犹如一个个立体的形象,绘声绘色的演绎着曾经的青春故事。

  有一段青春,留作永恒。剪一段时光,放在最美的段落。

  青春走了,记忆永在。

  《时光电影院》读后感(四):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文/***

  春节返乡,与旧同学聚会。她问我,你还记得阿庞吗?我说记得记得。阿庞会笑的眼睛,圆圆的酒窝,即刻浮现在我眼前。她说,阿庞死了,乳腺癌,去年在美国,刚刚生下小孩。啊?我的惊呼软蹋蹋的,毫无力度。那个我六岁时就认识的女孩,去美国读医学博士后,我们就再没见过。怎知永别来得这么早。

  是姚瑶的短篇小说集《时光电影院》,将我从混沌的无望中解救出来。读着书中的故事,心里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电影大院“吧?每个人身边都有过一群围前围后的小伙伴; 每个人也都有过厌恶的同学;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为了迎接青春的落幕感。

  虽然姚瑶在自序里说,“电影大院窗口里的每一个人对我而言都是陌生人,我在书写他们的时候就好像是等待他们各自点亮窗口的灯,而我拿着望远镜,站在远处,透过那个不大的窗口,窥探屋内人的一举一动,就这样写下这个大院里截然不同的许多人,并且在写完他们的时候还会自言自语地感叹,原来还有这样的人啊。“

  可作为读者,我与姚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之于我,书中人物是熟悉的陌生人。跟着他们,我又走过了一遍青春。那么熟悉的心痛,那么热烈的眼泪,在小说中又重新翻滚而来。书中的十个故事,便是十个人物小传。他们都来自电影大院住宅楼的各家各户,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场。

  《16mm的青春》里电影放映师的儿子阿榕,因为暗恋女生Diana而考取了电影学院,立志要拍摄出一套青春的胶片。《茱萸》里的茱萸是Diana的死敌。我们的青春里,大概都有一个同性的假想敌吧?有时是嫉妒,有时是厌恶。《路的尽头》里的阿策,是个天生体弱多病,处处受人照顾的孩子。但他不仅做了恶少腿仔的跟班,还窥得了茱萸和Diana的秘密。接下来的《离岛歌》、《秘密》、《白皮》等,让小恭、白皮、蚊子、小雄这些孩子们各就其位,裹挟着各自的青春,说出彼此心中的秘密。

  姚瑶是个“好裁缝”,手里有一杆精巧的缝衣针。她早已构思好了所有人的站位,看似支离破碎的片断,在她穿针引线之下,慢慢地愈合,贴合成一片青春图景。如果我有一支灵巧的画笔,我一定将大院里南北两栋楼四十八户人家的窗户画出来,让男女老少从各自的窗口探出头来,挥挥手,便成了好朋友。

  读这本书,我没有一点疏离感。反而像发现了自己的青春,即便重新来过,仍然会是那个慌慌张张在路边守望的少年。就像姚瑶说的,“长大不是细水长流。是忽然之间。”青春的确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容说对了。

  转载请豆邮联系

  《时光电影院》读后感(五):《时光电影院》:青春的相对论

  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跟同班同学一起放学回家,几个男同学,凑在一起不是足球就是吹牛。突然,有人看见前面走着的一个我们邻班的同学,“嘿,看他穿的那双黄鞋,真够得瑟的,我们去揍他一顿吧。”

  于是我们就去揍了他一顿。

  那时候打架是日常,那场架打得也没什么“特别”,也没有什么后果。但到今天,每次看到街上有人穿黄色运动鞋,我就会想起那天的那场架,想起自己那时候的生活。

  青春是个很难界定的东西,我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有没有资格“怀念青春”,我怀念的那段时光是不是就是“青春”。反正,它结束了。整日游荡、随心所欲的日子结束了,日子变得周整而温吞,以至于平淡无奇的意象都能牵连出一大串回忆。

  姚瑶的《时光电影院》里的青春,显然要比我那段迷恋于如何打发时光,以至于错误不断的时光精致不少,但在这个短篇连作集里,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有关错误与遗憾的书写。青春是无畏的,但也是无知的。因为无知无畏,所以很多事情变得容易。但这种莽撞的容易,却往往意味着伤害。伤害了别人不自知,对自己的伤害也不愿察觉。所以偶尔,青春也会变成一部恐怖片,直到有人发觉,人不能“总干太容易的事”,魔咒才能解除。

  青春偶尔是一部残酷物语,但它更多还是幻想的,幻想现实的可能,也幻想未来的自己。芥川龙之介说,“年少时的忧郁是对整个宇宙的傲慢”,因为整个宇宙的现实也无法匹配少年人无数绝美的幻象。但另一方面,宇宙所提供的坚实,却让少年的幻想有所依凭。就像书中双胞胎哥哥幻想自己可以独占所有宠爱,到头来却发现既然相伴相生,就无法舍弃脱离;就像重病的阿策在路的尽头看到的那棵不存在的石榴树,他没能真的看到,可他终究能够看到;就像蚊子和小雄一起看的那场不存在的电影,昭示了未来的痛苦与幸福始终形影不离。也许偶尔,幻想的浪漫也可以延续到紧绷的成人世界中,在密不透风的空虚中,送来关怀与释然。

  当青春兀自消逝,幸存的人总会与它和解。这不是什么老生常谈的“人总要向前看”,而是那段回不去的光阴,一如我们在空间上的故乡,是我们在时光刻度上的出身之所。青春时的痛形塑了我们的模样,而青春后的伤已然与成长无关。“一个人走上神坛太难太漫长,可掉下来太快也太简单”。当所有人都只能看到那个在颠沛流离中起起伏伏的你的身影,你总要有所依凭,才能记得自己如何一步步走来,又该如何继续。该如何从容出走,又该如何自在归来。

  但说到底,在《时光电影院》里,青春是一部老式的胶片电影,没有人知道尘封的实体介质里藏着怎样的故事,但当大幕拉起,放映机启动,所有人记忆里的青春便会以最美好的方式默默流淌。没有必要计较怀念青春的人是否戴着玫瑰色的眼镜,眼前的美好,是岁月洗礼后的他们应得的奖赏。

  青春是留不住的,留不住的便会刻进记忆的时光里。留不住的有美好,有懵懂,也有莽撞无礼。但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与空间的转化意味着巨大的能量,当青春的情景移步到时光当中,带来的不仅仅是多愁善感、触景伤情。它也意味着人生的能量,或许可以一生享用,让残酷的变温柔,让幻想的成为慈悲。

  《时光电影院》读后感(六):浅谈《时光电影院》

  《时光电影院》是作家姚瑶写的一本短篇小说集。下面我来说说我的阅读感受。

  《时光电影院》虽然作者在自序中定义为短篇小说集,但我觉得应该算是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时光电影院》写了发生在儿时生活在同一个电影院“大院”的小朋友们之间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故事。说是短篇小说是因为每篇故事都有各自的开端结尾、起承转合,都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说本书又像是长篇小说,是因为书中十个篇章的故事都不是各自独立的,都有人物、情节上或多或少的关联。

  以我有限的阅读经验来看,文学作品大都源于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作者本身生活的缩影。具体到《时光电影院》这本书里,我感觉作者处于对摄影技术的熟识与热爱将“胶片”元素引入了她的小说,比如《16mm的青春》,作者将主人公之间的青春与爱意浓缩在了那卷最终也没能送出去的用透明胶带黏合在一起的胶片里了,并将随着他们的青春一并化作灰烬。作者写得很有浪漫主义色彩,很唯美。感觉整本书的故事都是作者仔细观察过生活后写就的,故事应该就发生在作者的周围,但故事的发展可能不全像书中写的那样曲折丰满、紧凑集中。

  《时光电影院》是一本写青春的书,书里记叙的青春有的如春风般含蓄妩媚,有的如夏花般明艳灿烂,有的如秋雨般冷酷残忍,有的如冬雪般厚积薄发,各式各样的青春有各不相同的动人景象。人生只有一次,青春注定没有重头来过的机会,我们的青春可能没有书中主人公们那般轰轰烈烈、丰富多彩。个人感觉青春无论是什么样的都无所谓,只要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就是最好的,就是无怨无悔的。

  关于《时光电影院》的排版印刷,个人有点建议需要提一下。个人感觉字太小了,给朋友看了下也有同感。书的文字太小了,比行距还小,看得有点儿费劲儿。大一点儿的行间距、大一点儿的页边距可以让文章显得更有调调,这有点儿类似于国画的留白,可以理解。但还是忍不住吐槽正文字太小了,希望本书再版的时候能够做适当的调整。

  这就是我读《时光电影院》的一些感受,与各位书友就分享这么多吧~

  《时光电影院》读后感(七):在楉城,成长是一段不会远离纯真的缓慢过程

  最好看的女生叫Diana。

  好看到什么程度呢?

  她用微笑代替“再见”,于是不说再见就成了楉城电影大院的孩子们默认的正确道别方式。

  因为她足够好看,所以她的一颦一笑,无论够不够礼貌,是不是真的符合逻辑,都被孩子们当做标准。

  没有人去追问到底是谁第一个将Diana当做好看的标准,也没有人真的在意Diana是不是心甘情愿成为这样一种标准,但总有一些女生,曾幻想取代Diana成为这样一种标准。

  如果这种幻想,可以被称之为“秘密”,那么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建立在秘密之上的故事。

  第一个秘密: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天赋

  Diana会玩弄火焰,阿策会画地图,茱萸会拍照片,夏果可以在水中唱歌,阿榕能记住许许多多的电影故事和人物名字……在楉城,每个人都有一种天赋。

  很多年前,阿榕妄想用废弃的胶卷和透明胶带拼出一部可以播放的电影,他把秘密藏在这部电影里,却在电影里意外看到了Diana的结局。

  少年因为有了秘密,而拥有了长大的时间节点。

  后来,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们长大了,各自拥有了长大的时间节点,有人成为了不想成为的大人,有人如愿以偿逃离楉城,有人与青梅竹马的邻居结婚成家,却不约而同地想起他们的少年时代——在每一天都疯狂想长大的年纪里,努力疯长的他们,似乎都没有经历过远离纯真的缓慢过程。

  身负天赋,背负秘密,这群孩子从没有过纯真,因为没有纯真,他们仿佛体会不到与自己剥离的成长快感,只好自私而冷漠地拼命构建属于自己的秘密,却忘记楉城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小城。

  所以,归根结底,在楉城,所有人的命运早已被书写,好的,坏的,平淡的,激烈的,最终都会殊途同归,没有人能躲得开时光的劫。

  最后一个秘密:石榴树落地生根的地方

  “木字旁加一个若有若无的若,是石榴树的意思”。

  楉城的“楉”,是石榴树的意思,奇怪的是,楉城没有石榴树。多年以后,楉城电影大院最小的孩子施恋意外得知关于石榴树的秘密。

  从石榴树落地生根的远方,她将人生中永远无法丢掉的垃圾带回楉城。

  就像那些成长的痕迹,冷漠的,疏离的,甚至的自私的,每一步,都始终无法真的被摒弃。

  从这一点来说,姚瑶这一次的书写,不再是剖析和挖掘自身,她第一次构筑了一群人的成长世界,一点一点搭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楉城。

  不同于之前的长篇小说《天冷就回来》,她似乎在数年的书写中,发现了故事的秘密,“那些身上故事越多的人,就越容易用一个一个故事将周围的人凝聚起来。故事最好曲折离奇,悲惨狼狈,在一遍遍的讲述中说与听的人都变得牢不可分”。

  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是整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人,十个故事,十个秘密,十个长大的节点,曾教过他们的老师老去了。当他们再相聚,缺席的人没有遗憾,Diana先说了“再见”。

  连石榴树都可以在远方落地生根,故事却只能在发生的地方结束,一代人的青春结束了,会不会有另一群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长大,就是下一代人的事情了。

  从这一点来说,姚瑶落笔的霸道残忍,倒是一点也没变。

  也正是因着这一点任性,她的下一个故事,才值得被期待。

  《时光电影院》读后感(八):是青春呀

  这本书配民谣一起食用真是再好不过了。姚瑶就像是一个民谣歌者,没有多么炸裂的舞台效果,没有多么高超的歌唱技巧,就那样把自己的笔化作一把破木吉他,静静地唱着普通人的故事。她所谱写出的《时光电影院》,没有起伏的高音,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就那么轻轻柔柔地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这算是一本披着奇幻外衣的关于青春的故事吧,奇幻元素的出现并不突兀,反而给这些看似平常的故事注入了一股活力。毕竟,奇思妙想不就是青春的样子吗? 你是不是也曾幻想过像东君一样拥有了一本预言书,还纠结于要按照预言避开它所说的灾难事故平平静静地长大,还是非要亲身测试一下预言的结果?亦或者幻想过自己其实是隐藏多年的魔法师,可以像Diana一样擦亮一根火柴说声“再见”就可以从烈焰中飞出一只火蝴蝶,带着自己的遗憾也好回忆也罢飞向遥遥夜空?也或者曾梦见自己和床头心爱的娃娃一起聊天喝茶快乐美妆? 但其中也不完全被不真实的奇妙现象所占据。就像在《16mm的青春》里所写的“在阿榕的记忆里,那是一场很大的火,伴随着烟,但他们却说,那只是燃烧的几张作业纸。”人,是不会把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事情,原封不动地全盘接受下来的。他们会被所处的那个时间点的经验、思考、妄想、好恶、知识、感知,以及各种各样的感性因素所左右,从而使得从眼睛及耳朵里进来的信息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所以阿榕记忆里的大火那燃烧的并不只是作业纸,而是他心中最最美好的Diana被舆论这场大火给吞没了。

  而剥落掉奇幻而真假难辨的秘密记忆,你也会在故事里发现很多真实。 每个人都一生中总会遇到像Diana一样很受家长喜欢,仿佛集一切美好于一身的“别人家的孩子”吧;也会曾经像茱萸一样有那么一点点嫉妒过身边的谁吧;或许也像阿榕一样把喜欢悄悄憋在心底,每次和喜欢的人相处就会在心里每个小地方都绽放一朵朵小烟花,然后噼里啪啦地炸开吧;大概也见证过小雄和蚊子这样一路从开裆裤到婚纱西服的青梅竹马吧……

  这一切的一切不只是楉城时光电影大院的不论哪一辈孩子们的青春,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希望这首安静的青春之谣能唱进你心里。

  《时光电影院》读后感(九):自序-碎片群岛

  2017年的新年伊始,我在工作用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张潦草的图,图的中间是个四四方方(其实歪歪斜斜)的建筑,屋顶写着“楉城电影院”几个大字,两边分立两栋住宅楼,图上还有一排很抽象的凤凰木,后来那些住宅楼的窗口被我写上了一个又一个名字,住进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的主角。

  这就是“时光电影院”这个系列短篇的开端,只是在写下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这十个故事除了陪伴我走过了四个季节十二个月份,还最终成为了我写作上的一条分水岭,等我亲手锁上“楉城电影院”的大门时,再回过头,发现自己已经在山的这一边。

  山那一边的我,从学生时代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到如今已经写了十年。我从没有清楚地审视过自己的写作,因为我的写作没有任何目的性,只是想要写小说,能够被一些人读到,喜欢或厌恶都是一种奇迹,都让我高兴,所以我顺理成章地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写下去。而等我用十年时间翻过这条分水岭,才忽然看清楚,过去的十年,我全都是凭着本能在写,语言也好,故事也好,人物也好,我把自己七零八落地拆解开来,小心翼翼又暗流汹涌地塞进自己写出的每一个字里,我写我熟悉的一切,写我偏爱的一切,以及对这一切的浅薄体会,这其实如同站在山尖向空荡荡的山谷喊话,不管天也不管地,只管表达自己,只管一吐为快,向一个充满迷雾与喧哗的世界索要所谓的“理解”。所以,我从未觉得写作的辛苦,因为一切都太过自发,水到渠成,我并没有真正在为此努力。

  写作《时光电影院》的过程,却和从前所有的写作经验都不相同,我准备好所有原料打开烹饪用的炉火时,发现所有的原料都是我不熟悉的,是陌生的,这种感觉对我来说很新鲜,同时也很莫名其妙,我这是在干吗?

  电影大院窗口里的每一个人对我而言都是陌生人,我在书写他们的时候就好像是等待他们自己点亮窗口的灯,而我拿着望远镜,站在远处,透过那个不大的窗口,窥探屋内人的一举一动,就这样写下了这个大院里截然不同的许多人,并且在写完他们的时候还会自言自语地感叹,原来还有这样的人啊。如果说曾经我在书写那些虚构人物时,是让他们替我开口,替我迈步,他们会说什么会做什么我都了然于胸,因为那可能是我会说会做的事情,而在这个电影大院里,我却是不断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她我会怎么想,像一个演员,不断说服自己变成自己扮演的角色,用另一个人的眼睛去看周遭,用另一个人的头脑来思考。这一刻我意识到我闭上了嘴巴,不再冲着空旷的山谷呐喊,我在不知不觉间竖起了耳朵,聆听谷中村落里的那些声音,我不再索要理解,我正在给与理解。意识到这一点的那一天,我正对着镜子刷牙,思考小说情节,我忽然停下挥舞牙刷的手,对镜子里的自己说,你在写与从前不一样的东西,你知不知道。

  这座电影院需要的还不仅仅是“理解”,它需要很多我从未给过别人的东西,可我却像中了咒语,亦步亦趋,它需要山,我就造一座山,它需要岛,我就填起一座岛,它需要神话的支撑我就编上一段神话,它需要脱离地面画一个悬浮的梦境,那我就做出一个梦境,当然也有提供不了恨不能算了的时候,这种时候怎么办呢,只好靠读诗来解决焦虑,再靠一些突如其来的梦提供原材料。很有意思是不是,在写这个系列短篇期间,我做了大量特别的梦,并且在醒过来时都能清清楚楚地记得,有些被我留在了这些故事里。无论是谁让我做了这些梦,我都要郑重感谢他。

  有好几次,深夜写完其中的某一篇,觉得头痛疲乏,累到坐在地毯上大哭,哭完有一种深深的踏实,没有人知道,这一切对我来说有多重要,我终于从自己小小的身体里跳了出去,甩着大步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我好像是真的在写小说了。

  此刻再去看我写下的这些小人儿,他们每个人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缺陷,我曾担心他们太古怪,不够可爱,甚至招人厌烦,而他们身上的这些问题,大概永远也得不到解答,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就是着迷于这些充满弱点的人物身上永远无解也无法妥协的问题才会写出他们的故事,而我们又有谁归根到底不是在同自己的处境苦战呢?

  这些充满缺陷的个体连缀在一起,就像地图上的碎片连缀成漂浮汪洋之上的群岛,而我摇摇晃晃地在岛屿间来回跳跃,既然已经来到了山的这一边,再越过海洋又何妨呢,即便那是又一个十年之后。

  姚瑶 2018年7月,于北京

  【题外话】

  我从不愿意一本正经同人谈论写作,辛苦不辛苦的,迷茫不迷茫的,无论有什么心得或是牢骚,都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想写便写就是了,写完了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我可以开心也可以忘记,而后我们还有很多值得谈论的话题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谈论。在这个序里,我好像第一次假正经地回想了一下写小说的十年,不太符合我什么都不太想认真的生活基调,下不为例。

  我知道这样一本书,会有人喜欢它,也会有人厌恶它,可它是我扶着腰椎间盘突出的老腰生出来的孩子,我还是要宠爱它一下嘿嘿。

  新年快乐,阅读愉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