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摇滚英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摇滚英雄》观后感10篇

2018-05-08 21: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摇滚英雄》观后感10篇

  《摇滚英雄》是一部由谭华执导,秦昊 / 李梦 / 刘雅瑟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音乐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摇滚英雄》观后感(一):真摇滚是演不出来的。。。

  先说说影片的几个槽点吧。。。

  1.男主角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长相差距也太大了吧。怎么20年后帅了那么多,都说弹吉他男生很帅,但是也不是这种帅法吧。

  2.我觉得主唱很明显不太会唱歌啊,他唱歌的嗓音明显是在用嗓子唱,并且不会用气,高音全部都没爆发出来,作为拍大电影的,你们好歹你找个唱歌好点的,酒吧里一抓一堆啊。

  3.中年大叔只是从侧面说他是昔日的rock star,可是电影从头到尾都没安排他秀一下自己才华。应该给他一个机会,比如突然间抱着吉他冲上台去和乐手们即兴一下之类的的,我估计秦昊是不会吉他不会唱歌吧。。。

  但是话说回来亮点也是有的。

  最主要就是难得导演找的乐队成员真的是搞乐队的,相对于《重返二十岁》鹿晗在那里假弹,电影里的乐队确实是在真弹。而且底下的群演们,很专业,一看就是真正的爱听摇滚的。其实摇滚这东西真的说不好,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真正会弹吉他的,举手投足感觉是随着音乐律动在摇晃身体,给人一种代入感,而假的演员就是投不进去。。。

  其实觉得影片再二十年前的部分拍的真的挺好的,既映射了中国摇滚圈的真实故事,又能引起青春共鸣。而现实部分太扯淡了。。。哪里摇滚了。。。哪里英雄了。。是不是从侧面告诉我们摇滚英雄们只存在二十年前。。。

  《摇滚英雄》观后感(二):《摇滚英雄》:摇滚和撒尿,走肾时代

  文/田金双

  “走肾时代”是我自己编造的一个词汇。这个词汇,看似直白,看似粗糙,实则意尤未尽,意味伸长。譬如,中国20摇滚成长史本就是典型的走肾时代,这个时代容纳了太多有关青春爱情的成长记录

  在中国摇滚史上,曾经出现过太多的英雄,之所谓,前有崔健,后有唐朝、黑豹、魔岩三杰,如今曾经辉煌一时的摇滚不再,摇滚精神渐去渐远,余下的只有经过商业包装的摇滚外套。值此,摇滚青春片《摇滚英雄》恰如其份地斜剌杀出。可以说,影片中的摇滚青年武为身上有着摇滚人太多的精神隐喻。

  相比其他影片,中国摇滚青春电影《摇滚英雄》更像一部与摇滚有关的青春、爱情或者成长记录片。影片中,年过四十的摇滚人历经孤独、辉煌、堕落、厌世和酗酒闹事扣被捕入狱,出狱后,武为的生活中出现一个十九岁情窦初开的女孩春晓。春晓的突然闯入,让武为的记忆再次回到十十年前那段自由不羁、爱恨交织的热血青春,或者说曾经热火朝开的走肾时代。

  影片中,处处弥漫着晃动不安镜头,这亦隐喻着青春和梦想动荡不安,或者说内心的不安份。同样,这点在王家卫的影片中曾有过大量的运用,只不过,王家卫的影片更多诗意忧伤格调,而《摇滚英难》仿佛更注重写实。在影片中,有过不止一次喝酒的镜头,在影片有关摇滚的精神表达里,酒、情欲似乎某种精神隐喻。

  在影片中,当武为和朋友街头偶遇李爱后,几个人静静在聚在李爱表姐那个类似洗头房的小房里对头瓶子喝酒。而武为和梦乐队夸大惊摇滚乐坛后,因为错综复杂男女关系,梦乐队几个成员彼此坐在一起喝酒,而后表情无感地大打出手,在啤酒破碎声音中,鲜血漫无边际长发,武为目光迷乱地在街头奔走。那一年秋天,面对爱情与梦想的双重抉择,有人离开,有人死去,梦幻破碎,爱情覆灭,青春终结,摇滚不再。

  提到摇滚,老崔这个名字绝对不能错过,在《摇滚英雄》中,男女主人公武为和李爱的对话也在随着老崔的名字开始的。而后,武为李爱沿着火车车轨吟唱起崔健的老歌,岁月渐去渐远。而后,当武为和梦乐队如日中天之前,几个人跑到野外拍照,静静地赤膊上阵一字排开集体撒尿。这种镜头,很抒情,很直白,不加掩饰,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韩寒《后会无期》中撒尿的镜头,亦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老崔和臧天朔等人主演的《北京杂种》。只不过,在《北京杂种》中,众人醉酒后当街撒尿,而后醉意大发,话不投机在泥水和尿水中互相贴身肉搏大打出手。

  只不过,如果说崔健参演的《北京杂种》反映的是中国摇滚老炮的奋斗史和辛酸打拼经历的话,《摇滚英雄》更像中国新后代摇滚人与青春岁月有关的吐槽史。而这,亦是有关中国摇滚岁月走肾式的精神诠释

  不是吗?细数摇滚和撒尿,两者同为走肾,只不过,前者,阳气上升,抵达喉咙,冲天一吼,不吐不快;后者,阳气外泄,抵达丹里,顺势而下,一泄千里,势不可挡。所以,在与中国摇滚史有关的走肾岁月里,有人尽兴地活着,有人悲伤地倒开,而之于影片中的武为,从曾经一时的武断行事到梦幻碎碎爱情覆灭后的无所作为,似乎距离《摇滚英雄》中影射的窦唯相去甚远。且不管影片是有意无意的影射还是精神怀旧还是集体讨伐,在中国摇滚老炮和铁托中,窦唯都是一个拥有着自己原则不妥协不断推出作品的音乐人,而之于影片中那个拥有摇滚身份的武为,遭遇李梦和姜茜内心掀起波澜之后,事隔多年,除了邂逅自己身份不详的亲人春晓外,一切,似乎都刚刚开始……

  而之于中国摇滚,摇兮滚兮,不能摇不你就滚!经过数不清摸爬滚打跌跌撞撞之后,中国的摇滚精神就这样在“走肾时代”中图有虚名。而留下的,只有怀旧,或空空荡荡。

  《摇滚英雄》观后感(三):重温摇滚乐的长发时代

  看过了很多青春片,其中也有一些以吉他和摇滚乐为核心元素,同样在都市黑暗角落里轰鸣起满载梦想的乐曲,在街头巷尾游荡,在蓝天白云下呐喊,同样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头来却老大徒伤悲的伤感人生,不过《摇滚英雄》还是给到了不一样感受,看这一群长发飘扬却眼神清晰少年相信很多人的思绪都会拉回到那个狂躁的、我们仍然分不清是真实还是梦幻却注定要在中国音乐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九十年代,来吧,放下手机,重温那个只有大汉显只有磁带的摇滚乐的长发年代。

  《摇滚英雄》是一部很有想法的电影,标名为摇滚英雄,其实讲述的不是一位摇滚巨星的成功史,而是一位摇滚少年的失败史,不取成功的案例,而取其失败的典型,无异对摇滚乐是持反思态度的,至少是冷静的。

  影片一上来就是双线交错进行,一条线索就在当下,落泊摇滚明星武为被放出监牢,回到家中遇到一位不请自来的少女,两人在失意人生阶段中擦出了一点苦命相连的小花火,而女孩儿似乎还隐藏着一个秘密。另一条线索则回到92年,年轻的武为背着吉他在铁道边遇见了李爱,一文不名的武为和梦乐队后来在李爱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而就在接近成功的时候,无情的现实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心态,有人劈腿出轨,有人另有图谋,有人执意孤行,有人愤然而起,梦想,在现实的无情打击下,变得支离破碎

  刚开场的时候,因为人物设定原因,一度以为这部电影描写的就是窦唯、王菲的故事,而片中人物的基本关系也有几分相似,但看了不久,就发现,确实是有所借鉴,但不仅限于窦唯一个人的故事,武为包括梦乐队,以及其他几个疑似人物,都和原型有明显的区别,应该是结合了很多摇滚人的经历,全新创作的故事,切不可对号入座,尤其是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这绝对是一部纯粹的剧情片。

  摇滚是什么,怎样才算是摇滚英雄。影片没有答案,但对于现实,主创编剧还是相当有情怀的,年轻时代长发飘飘的武为,除了一个音乐梦一无所有,而中年时代沉迷醉乡的武为,就连这个音乐梦也没有了,音乐梦毁了他的一生,而他却无怨无悔,这大概就是导演所要表达的英雄的定义,为了摇滚而牺牲青春的一代人,武为和凋零的梦乐队才是英雄,而不是真的崔健唐朝黑豹或者是窦唯。

  李梦很美,也很梦幻,她饰演的李爱从跑龙套的演员到影后,为爱情肝胆相照令人感动。奏昊自然不用说颓废摇滚人非常走心入戏,后来则调节气氛,大夏天穿着大皮衣带小女友公园的戏非常有趣,还复温了一下《推拿》的盲人戏,是个大笑点,刘雅瑟也很好。

  几位主演都很好,有一种天然的美,现在流行鲜肉霸道总裁,大长腿和马甲线,《摇滚英雄》里面没有这些,只有性感的吉他,冰冷的冬夜炽热酒精,还有一群长发飘飘的少年,到最后都没记住武为和梦乐团演员的名字,但他们真的很帅,瘦弱纯净,柔顺的长发笼罩下有明亮的眼神,他们是新一代的摇滚人,没法彻底还原前辈的狂野,但他们一样因为梦想而锋芒四射。

  《摇滚英雄》观后感(四):摇滚?!英雄?!嗯。。。大型音乐MV

  何谓摇滚?何谓英雄?

  一开始 大叔主角在超市看到前女友上了封面,怒摔杂志,还以为男主混成这德性是女人背叛命运捉弄,以为英雄失意,生不逢时结果看到后来,这简直是no作no die ,爱try就try的典型伪摇滚文艺宣传教育片。哇哈哈哈!

  导演大人,编剧大人,您不是摇滚死忠嘛?倒是解释解释,您眼中的摇滚就只是到处约炮 酗酒滋事 坐穿牢子 兄弟反目 背叛爱人?!主唱大人,你以为你纹个大花膀子大花屁股就是摇滚了?就是英雄了?约炮约出个私生女 十九年没尽过父亲责任就是摇滚?就是英雄了?大腕大老婆为您真是尽心尽力啊,烧钱烧面子,背后不知吃了多大苦头,您特么绿茶婊一勾就空虚寂寞了…兄弟们当年一条心啊,您说往左,大家不往右,结果为了自己要出名,立马翻脸不是人,上了好兄弟喜欢妹子,还干脆一不小心害死好兄弟,您可真是摇滚大英雄呐!大腕大老婆跑了 兄弟反目了 你就没责任了 这时候全是真爱小三绿茶婊的问题了?让你打妹子 还打个怀了你娃子的妹子 你特么还真是英雄啊!

  真是天生好运气全给您遇上了,女人们爱您,女儿爱您,男人们爱您,您怎么还不知足,还没成功,还混成这样!哇哈哈 谁让你作呢!导演说了,摇滚就是想做就做,啊是想作就作…难怪了…

  对比国外摇滚片,虽然我不是摇滚铁粉,但我想那些摇滚巨星们都是有大爱小爱的,爱世界,爱人类,爱人。寻找小糖人里的摇滚英雄,虽然生活落魄,但他的世界观家人孩子幸福,他的音乐一不小心在地球的另一边,拯救了一个苦难国家。弗兰克里的摇滚英雄,坚持自己的理念,他们不求改变世界,但他们感知自然,体验生活,他们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一直追求真理。手拉你里的摇滚,是爱的延续,是信念的延续,是相爱的人间不能分割的情感连接………那些真正的摇滚英雄,Bob Dylan,Jackson, Lennon,The Beatles,Beyond…他们都用他们的大爱影响世界,改变世界。他们的行为有意义的,他们的愤怒,他们的反抗都是为了让世界更好。片中的这位呢?我不明白莫名其妙的暴怒是为了什么,说躁就躁了,说发飙就发飙…大约躁癌晚期,没得救了…

  这三观不正,看得让人五脏不全的片,好意思说是摇滚,还是英雄,真是谢谢您了,帮着大家刷新三观,帮着给不懂摇滚的人抹黑摇滚。一星半,一星给片里的歌,半星给摄影,拍成90分钟大型MV,这两点挺不容易,不客气

  .想到一事,看完这片,一哥们提问跟导演说,他没看懂片里的时空跨度,不明白这是一个故事还是俩故事。哥们儿,我觉得这不赖你,你一定不知道这年头演艺圈流行割个双眼皮,开个眼角,垫个鼻梁,隆个额头,练身腱子肉,时光是把美容刀嘛,混二十个年头不容易啊~

  不喜勿喷,谢谢

  ----------------------(我是一条半年后的分割线)----------------------------

  好吧。。。。。。大约半年前在摇摇晃晃的地铁里,摇摇晃晃的用手机码了一些摇摇晃晃的字 大约就是为了吐槽一下。。。。。。这不,一不小心 过了那么久还被拉出来鞭了尸(o 漏~)

  我不是摇滚死忠(这句话我真的之前有写过吧),也真没研究过摇滚文化、摇滚历史。关于定义的问题,这本来就是个难事,“英雄”是什么呢?见人见智。“摇滚”是什么呢?亦不一定有明确的答案,嗑药甩头是一种,大爱救世也是一种(当然还有种种种,又有被喷的危险)。那些吐槽我举例有问题的朋友,你们就把你们觉得“正确”的摇滚历史和摇滚文化在下面留言好了,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学习

  学习学习(学下面一位朋友的话 重要事情重复三遍)

  嘛。。。让大家学习了“真的摇滚”,不正是你们的伟大无私的摇滚精神嘛?

  另外,大约要恭喜本片在如此严厉的电影审查制度下真的上映了!并且评分还不错(恩?过了5分?)也算是国内电影史上尝试性的一步了吧。。。

  《摇滚英雄》观后感(五):《摇滚英雄》:巨石沉湖后的平静

  有人把《摇滚英雄》归位为中国首部摇滚青春片巨制,这种说法显然受到了当下滚滚青春洪流的裹挟。自打80年代摇滚全线侵袭,有关摇滚的中国电影并不少见,涌现过《北京乐与路》《混在北京》《头发乱了》《再见乌托邦》《摇滚多多》和《北京杂种》等一大波摇滚电影。这批电影皆以北京流行乐坛为背景,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看似浪漫缤纷,同时被中国传统文化牵引着的大都会,而在这个文化交媾的都市版图上,一群出由不一,性格各异、但满怀希望与憧憬的年轻人,各自为了心中遥远的梦想,倾尽所有,努力付出,不论结果怎样,这群活在社会边缘的青年人,为着爱情、事业和理想,无悔地燃烧着生命的斑斓与灿烂。这批电影都不可谓不青春,只不过大多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的状态。

  就算在主流影坛,1988年也曾有过一部田壮壮执导的《摇滚青年》。故事讲诉了一个接受了霹雳舞意识和技巧洗礼的青年,自觉不溶于所在单位,即一家舞蹈团,于是离职走上社会。起初他与一家时装公司合作,将现代舞与时装表演合二为一,并大获成功,但是他的精神依旧茫然无措,于是又脱离了时装公司。期间,他经历了女朋友的抛弃,女经理的示好,女广告人甚至以身相许等爱情的风景,然而在纷繁的社会裂变中,他需要什么,他能得到什么?主人公无从知晓,导演也无从知晓,乃至当时一整个八十年代都无从知晓——整个社会和摇滚青年一样,都在裂变中迷茫承受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一切。

  与田壮壮《摇滚青年》的时代映照完全不同,以1994年至2014年为年代背景的《摇滚英雄》更注重个人表达,故事和影像也更加碎片化。《摇滚青年》以一位摇滚天才与影坛天后的爱情为基液,并以热血与疯狂的动态镜像,调制出一杯横跨二十年的青春爱情与摇滚乐鸡尾史。影片主打90年代摇滚青年的青春、激昂、颓废与迷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背叛,导演对故事的时代背景并没有刻意的谄媚或诘问,而是专注聚焦故事中人的状态,在线性的叙事中追求非线性的故事呈现。影片并没有当下媚俗青春片那般的满满台词,也没有大逆光和小清新的画片效果,新锐导演谭华在某种摇滚状态的互动镜像下追求故事的残缺与完整,摇滚的梦幻与神秘,青春的流失以及生命的不可抗逆。

  所谓《摇滚英雄》,其实影片中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英雄,顶多有英雄的壮烈与牺牲。之所以叫《摇滚英雄》,所指应该是摇滚青年内心的图腾。纯粹的追求虽然遭遇了社会的边缘化,但纯粹的东西因曾经的存在而无限美好。当然,纯粹的东西在裂变的时代中也是留不住的,梦想永远是梦想,转瞬即逝如烟散去,给人留下淡淡的、美好而哀伤的记忆。秦昊饰演的天才摇滚青年,不问来处,不讲去踪,曾经激昂而单纯地摇滚着、爱着,当一切逝去,覆水难收,他的中年暴躁中,但见一池清水。当刘雅瑟饰演的女儿二十年后如一颗陌生石子投入,推动涟漪满满抵达彼岸,然后一切归复了恬淡的平静。而整个影片所谓的摇滚,也像巨石沉湖,激荡之后终归平静。

  《摇滚英雄》观后感(六):撞开青春的迷墙

  文/梦见乌鸦

  看本片的片名——《摇滚英雄》,以为是一台演唱会的名字(确实真的有一场叫做“摇滚英雄”的演唱会),就像当年香港红磡的“中国摇滚新势力”那样。但《摇滚英雄》是一部电影,而且很难界定其类型,说其是一部讲述摇滚乐的电影吧,却又不如《迷墙》那般纯粹,只是讲述一段摇滚青年的人生历程,有点类似《天鹅绒金矿》或《几近成名》。但问题又来了,难道本片属于如今烂大街的青春片吗?其实也不然,你更可以将之看作是情感电影,或者是音乐文艺片,当然,特殊一点,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传记片。

  小众人的青春,却是大多数人的故事。

  本片的导演谭华是那种剑走偏锋的导演,之前与水木年华合作过《我是外星人》,他有另一个身份是音乐人,有一个名字叫做“左小岸”,喜欢音乐的朋友应该了解。因此导演和音乐人的双重身份让他拍了这部《摇滚英雄》。或许导演本人不愿意发声,但电影这个故事对大众来说太熟悉《摇滚英雄》以音乐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秦昊饰演的“摇滚天才”与影坛天后之间20多年的爱恨情仇,其故事原型明明就是当年窦唯与王菲的故事。秦昊饰演的颓废青年大叔明明就是前不久亮相地铁的窦唯,而且电影中有窦唯、王菲,有高原,甚至连窦靖童都有,主要角色都在能够凑一桌麻将了。当然《摇滚英雄》并不是在影射,因为他们的故事早已大白于天下,群众各有立场,根本用不着影射,其实本片是在讲述一段大众的故事而已,且原故事实在太常见,但谈摇滚也绕不开窦唯,谈摇滚圈子的人和事也绕不开窦唯和王菲。

  本片为双线叙事,以秦昊饰演的武为人到中年偶遇刘雅瑟的故事为主线,另一条以回忆体的形式的展示武为当年摇滚青年的不羁岁月。两条线索平行叙事,随着故事发展并设计了相互衔接的桥段,电影在疯狂与颓废之间游走,最终还是落回到情感上面。简单而言,电影观感虽不算一气呵成,但每一段情节都有各自的亮点。电影前半部分平心而论在故事走向方面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一条现代线一条回忆线不知二者有什么联系,主题是什么。秦昊线中只是各自颓废和癫狂,少年武为线索中则充斥的喧闹音乐中的肆意张狂。电影前半部分虽然察觉不到故事走向,但每段故事中都有各自的看点,少年时代看精彩音乐秀场,中年时代看秦昊神一般演技。而随着故事走向的潜移默化,两条线索真的交汇在了一起,这里就不剧透了,电影30分钟其实是从深渊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这样的转折有点意外,回忆故事线最后衔接了中年主线的开场,主线故事的结尾转折其实照应了回忆线索,但这两条线是平行叙事,因此电影在结构上玩了一个花样,这样做的缺点是前面稍微模糊,主题含糊不清,但优点在于结尾那一刻的释然。

  时光飞逝,二三十年的光阴,仿佛一挥而过,到了现代,却必须要每个人都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因为曲终梦醒,摇滚的时代也早已翻篇。本片虽说讲述的是一段青春故事,但《摇滚英雄》并不是青春片,而是一部聚集与情感的电影,从爱情到亲情,回味的是那重金属味道的不羁年华,晃动的镜头、声嘶力竭的呐喊是不安暴躁的青春,秦昊不愧是一代戏痴,那个摇滚愤怒的中年的形象演的太好。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电影在情感刻画上有板有眼,尤其是对角色的刻画,电影对年轻版的武为用了大量笔墨进行描写,而秦昊段落则着重发挥其演技能量去诠释一个对光阴和过去充满复杂情绪的中年人,“武为”这个名字有着双重含义,要么“无为”要么“无畏”。电影后半段随着情感的波折,武为终究“无为”。但随着刘雅瑟饰演的春晓出现,人如其名,将“无为”变成了“无畏”。

  特别要提一下刘雅瑟,别看她因《十三棵泡桐》获过表演奖项,但以前对她不感冒,近期也只轧一些无关痛痒的角色。《摇滚英雄》中的春晓是她近期出演戏份最重的一个角色,也是演的最好的一次。因为春晓是个典型的功能性角色,她隐藏的身份在电影临近结尾时揭晓,让观众把握清楚电影的走向,同时也让这个原名颓废的故事充满了希望。谁说摇滚的青春就是疯狂的作死,这是小众的青春,然而确实大多数人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肆无忌惮的疯狂之后,同样会撞开青春的迷墙。

  《摇滚英雄》观后感(七):摇碎了多少人脑花子的滚

  摇滚在音乐爱好者鄙视食物链上绝对是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一边自恃清高地鄙视通俗流行乐,一边又被更加清高的古典乐爱好者坚定不移的地鄙视着。就我自己的音乐喜好来讲,如果有人一副高潮脸的向我推荐爱呀爱呀爱不完一类的流行乐,本鱼一定会捂着胸口,腾出另外一只颤抖的双手指着那人说,“你…究竟…懂不懂…什么才是人类星河中璀璨的…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精神财富?!”

  但是摇滚乐不一样。

  在20多岁的年龄,柴老爷子,莫扎扎,瓦小纳,请恕我依然对摇滚保有一腔热滚滚火辣辣的狗血,哦不热血。

  但是我今天不是想说这个。

  今天早上包场看了个早场电影——《摇滚英雄》——用我能想到的最最舒服的姿势。整场举着双手摇头晃脑尖叫吹口哨真一个没落下,这也缓解了电影手持摄影给我造成的恶心头晕心悸乏力…

  妈的,看完整个人就不好了。

  我开始想到一些人。

  一些,为了所谓的青春,所谓的疯狂,把鲜嫩欲滴的生命献给骨肉皮事业的姑娘们。

  Groupie骨肉皮(果儿)是一群追求和明星(可以是影星,歌星,作家等)发生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是肉体,少数情况为精神上的)的人(一般为追星族)的总称。

  外界对于骨肉皮这个群体的判断一般是,没脑子,不检点,幼稚又淫乱,荷包紧但是裤带松。总之评价和失足差不多。

  但是本鱼认为,这样的评价有失偏颇。事实上,果儿们通常都会有的共同特点是,天真,单纯,敢爱敢恨,重精神不重物质,爱一个人必须往死里爱。

  不过,没脑子倒是真的。

  这么说来,果儿群体里面应该有很多都是双鱼座。

  以前一初中同学,从那会儿开始就是很多摇滚乐队的乐迷,涅槃枪花这些个乐队就是我从她那里听说的。我就记得她给我聊这些时候眼里快要溢出来的火彩。内心叛逆,但是人本身可单纯可温暖了,笑容明媚的如同秋日西斜的暖阳,绝壁一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妹砸。你说这得有多拧巴。如果没有趟这浑水,估计能明媚到现在。但是哪儿能啊?这辈子可就青春一次呢,青春=叛逆=做点爹妈老师不让做的,脑子里这个计算题一做就踏上了果儿的不归路。

  你要问了,然后呢?抱歉,我所知道的不多。只知道这姑娘从高中以后就变了个人,有了一些经历,眼里的秋水变成了死水。我宁愿相信她只是硬拗出来的,内心依然小女孩,依然对周遭的世界充满善意,依然保持对万物的热情,依然相信爱情。

  但愿那些美好善良的姑娘,在花样作死的道路上趟了一阵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希望果儿姑娘们能在25岁之前把想尝的尝遍,25岁之后请干正事,为的是30岁的时候有饭吃有衣服穿,有资本去体验之后的年岁阶段更多更丰沛的美好事物。

  至于乐手们,30岁都还没弄出的动静儿来,依然靠做梦和睡姑娘来意淫自己的青春的人,就让他们玩儿蛋去吧。

  《摇滚英雄》观后感(八):摇滚青春 心潮澎湃

  自《致青春》开始,青春题材影片在影院百映不衰,而且部部都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票房喜人,《摇滚英雄》是一部有关摇滚人的青春影片,摇滚乐盛行于90年代,崔健、窦唯、唐朝是那个年代摇滚乐的杰出代表,秦昊饰演的武为,曾经的摇滚小青年组乐队、出唱片、成为那时喜爱摇滚的年轻偶像。然而随着摇滚乐的逐渐没落,大批的摇滚音乐人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他们的摇滚青春仍然值得追忆,每每聆听照样心潮澎湃。

  《摇滚英雄》的剧情很简单,一个摇滚歌手武为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曾经的摇滚青年,放荡不羁因为摇滚乐而结识两个女人,为了心中那个摇滚的梦想,追随与舍弃、执着与失去使人纠结,让梦想迷茫。摇滚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革命,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因此像崔健这样的摇滚乐领导者被视为那个时代的偶像,它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青春是不羁的,追忆青春是感慨的,摇滚青春更是如此。因为青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生命的动力所在。青春是天边划过的流星,短暂而华丽;青春易逝,唯一怀念。而青春的源动力里更有着爱情和梦想,正如影片中所说的几位主人公年少时的追求与向往,爱情与梦想,鼓舞着他们在放声歌唱中,奔向人生的未来旅途。尽管,在追寻与追求的过程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泪水伤痛,但留给每个人的记忆是永恒的是美丽的。

  《摇滚英雄》里当然有那个时代的摇滚爱情,90年代爱情也一样有欢笑有泪水当然也有遗憾,这可能与80后、90后在面对爱情观念方面出现的差距。武为爱李爱,却处处表现出“爱在心头口难开”的处境中,而最终却于另外的女人有了女儿。而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爱就是要大声说出来”这就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无疑,电影对于青春来说是一种激情;摇滚对于时代来说,是一种释放;英雄对于人生来说是一张个性的张扬。在人生中,青春岁月是最难以忘怀的,而且在这期间所经历的事,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时光,比如恋爱、比如事业、比如一段情、比如某句话,都会深深地印在心灵的轨迹中。青春逝去,暮然回首,了一惆怅,摇滚激情,心潮澎湃。

  从《致青春》到《左耳》再到《摇滚英雄》今年的中国影市,关于青春的影片很多,其共性就是让观影者透过各类“青春”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看到了那个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他们经历过青涩年华带来的激情;经历过残酷社会的风吹雨打;经历过理想破灭的失落;经历过勇往直前的拼搏,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其实《摇滚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今年青春题材电影的一个总结,也唤起一代人对青春的回顾。

  《摇滚英雄》观后感(九):摇滚骚年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

  如果说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引爆了人们的青春怀旧情绪,那么赵薇导演的《致青春》则让内地电影人看到了青春片的希望。自此之后,《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时代》等打着青春旗号的电影无一不是票房大卖。今年的五一档《左耳》、《何以笙箫默》两部青春片继续领跑票房,青春片显然成了屡试不爽的票房救命稻草,青春片几乎占据所有档期,且高潮迭起话题不断。

  不论是为爱而生的青春,还是为理想而活的青春,或是对现实青春的写照,还有那虚无飘渺的青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而有一种青春却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历的青春,那就是摇滚骚年们的热血青春。近几年摇滚题材电影很多,从水木年华的《怒放2013》到崔健的《蓝色骨头》,从陈翔的《热血男人帮》到梦乐团的《摇滚英雄》,这些摇滚题材的影片都是向致敬中国摇滚乐手的,而即将在5月末上映的《摇滚英雄》则是中国首部摇滚青春片巨制,呈现横跨二十年激动人心的青春情爱和摇滚乐成长史。

  1986年“中国摇滚之父”崔健的《一无所有》开启中国摇滚时代。1990年代初,摇滚乐在中国大陆达到流行高潮,号称魔岩摇滚三杰时期。魔岩三杰为窦唯、张楚、何勇。在中国摇滚乐历史上,崔健、窦唯、郑钧、许巍、汪峰让摇滚进入主流视野,摇滚乐在中国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于是也就成就了《摇滚英雄》这部影片。影片就像摇滚人的一次大聚会,除了崔健这样教父级别的摇滚人对影片给予很大的帮助外,新生代摇滚乐队们更是鼎力支持,影片由梦乐团领衔主演,逃跑计划、旅行团、瘦人乐队以及谭维维倾情助演 。

  昨天有幸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影片展映看到了《摇滚英雄》的点映,影片汇集了励志追梦、青春爱情、中年感怀等元素,也算是一次创新,还是蛮不错的。影片讲述了横跨20年青春爱情故事,以20年前摇滚天才武为与天后李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90后少女春晓和70后摇滚歌手武为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为切入点,呈现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青春蜕变,或是极度美好,或是极度痛伤,或是血脉贲张,或是感人肺腑,影片将90年代摇滚人张狂的青春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部青春片,对80后、90后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对70后更是有着共同的青春记忆、摇滚记忆,对于电影市场主力有着强大号招力。影片最吸引我还是影片的爱情故事,武为是一个玩摇滚的穷小子,摇滚乐在当时并没有多大的市场,而演戏的李爱却凭借一戏成功进军香港(PS两位主角所影射的明星人物大家都懂得的),在武为最为穷困的时候,李爱为了他倾尽所有,而聚少离多的他们距离越来越远,心也越来越远,再加上姜茜的主动上门,武为没有任何愧疚感的背叛了李爱。

  看完这个爱情故事, 真心觉得《摇滚英雄》这个片名充满了讽刺的意味,一个男人靠女友上位,然后劈腿兄弟女人,还要理直气壮的抛弃女友,武为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呢?这是20年前的武为,而20年后的武为更加混蛋,看到李爱和别的男人结婚生子,武为不知是后悔还是愧疚或是怨恨,开始酗酒撒酒疯,活得十分颓废,甚至还进了劳教所。直到90后女孩春晓的出现,让武为的生活开始有了些许改变,两人的故事,前半部分一直以为是在看韩剧的爱情故事,而后半部却发生惊天的逆转,原来我们看的是《爸爸去哪儿》,导演如此设置了两代人的感情纠葛十分巧妙。

  不管武为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我们只能说武为是一个有故事的老男孩,李爱对他可以付出一切,姜茜能为他独自己生孩子,虽然他辜负了两个深爱他的女人,但这种事情永远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儿。这就是青春阿,为了爱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看影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一直都在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买单。一个有故事的老男孩能的动我,也许因为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文艺青年的气质吧。

  《摇滚英雄》观后感(十):玩音乐的不归路

  对于大多数七零后、八零后男人而言,摇滚音乐应该是不少人的共同回忆。当年资讯不发达,可以拿来娱乐消遣的东西太少,像我这样的小孩听烦了爱来爱去的流行音乐,突然有一天听到摇滚,看到几个人在台上各司其职,用吉他、贝司和架子鼓组成一个名叫“乐队”的玩意,心里非常憧憬——所以决定自己搞一个。那时候要弄这么一件事,在别人眼里还是挺神圣的,毕竟大家都在埋头苦读,为着高考发愁,我们这群人却在那里不务正业,研究音乐,完全一副大无畏的样子。

  后来玩乐队这件事,渐渐地没那么神圣了。其实在大多数人尤其是家长眼里,除了读书之外的事,都不是正经事。既然不是正经事,也就得不了家里的支持,好不容易凑够钱买了吉他和贝司,架子鼓又买不起;最后七拼八凑凑齐了,乐队在哪排练又是个问题,敲鼓动静太大,占的地方又多,家里排练没指望,只能到处找地儿。而且,为了把买乐器的钱赚回来,我们也只能去酒吧里给人打工,每天从晚上9点唱到深夜,有时候凌晨一、两点才收工,为的就是挣每天的200块钱。注意,不是一个人200,而是乐队5个人加起来200块钱。

  所以,摇滚乐队这件事,神圣感被丧失殆尽,后来高考后乐队的成员各奔天涯,乐队也就无疾而终。十年过去了,这些事都成了回忆,但对摇滚音乐的喜好却保留了下来,看电影时,这类音乐题材尤其是乐队故事的,也成为了我观影的一个喜好。

  看《摇滚英雄》时,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罗启锐和张婉婷执导的《北京乐与路》。其实“英雄”这个词是很容易给人提气的,尽管那时候真没几个人把我们当英雄——反正不务正业了,也没人觉得玩音乐有前途。所以看到《摇滚英雄》里颓废的秦昊,总觉得如果当年自己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可能也跟他差不多,境遇只会差不会好。

  《摇滚英雄》的电影里用了一个时间点,是1994年。90年代初那几年,是华语摇滚最辉煌的时候,魔岩带着中国火出现了,带着唐朝、张楚、何勇和窦唯,震撼了许多人,包括我在内。1994年12月17日,他们几位在香港红磡举办了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彻底把华语摇滚推向了前无古人的境地。

  但就像电影里所遭遇的那些种种事情一样,1994年,大家都以为这是华语摇滚崛起的开始,却没想到就此结束。后来这二十年里软绵绵的情歌、无病呻吟的口水歌和各种动词打次的网络神曲风靡大江南北,摇滚却越来越边缘化,乐队也很难登上大雅之堂,只有穿皮裤的汪峰还在以摇滚的名义在舞台上问大家梦想是什么。于是这个时候再看《摇滚英雄》里秦昊颓废的中年模样,有那么一点讽刺感呼之欲出。

  我还是挺喜欢秦昊的,之前在《怒放青春》里,他已经演绎了一回摇滚歌手,范儿是非常正的,堪称整部电影里最大的亮点(主要还是潘粤明实在不像扮演他年轻时候的小男生的样子)。这次在《摇滚英雄》里,秦昊担正了男主角,把这个关于摇滚和青春的故事,又一次的呈现出来。

  对于大部分有理想有抱负的音乐人而言,在中国,尤其是当下的中国,玩音乐真的是一条不归路。《摇滚英雄》里的男主角人生已经足够精彩,足够戏剧化,戏剧化到进监狱的地方,但我们的人生通常不会是这样。平凡的过有平凡的好,为理想而生活,虽然很过瘾,但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理想,或者在前往理想的路上一直停滞不前,那自己也会受到很大的折磨。

  那也是一种痛苦。

  :推荐电影里出现的音乐,都是这几年不错的独立乐队的作品,值得一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