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1000字

2020-01-12 23: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1000字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本由<美>马克·吐温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一):自由无畏童年心底珍宝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经典小说享誉全球记得初中时读过书虫速读版,也读过小说完整版,自由、勇敢、冒险,小男孩汤姆的故事孩子带来快乐,今天重读,也能从中得到许多启示,让人回想起童年纯真美好时光回忆起孩子天真可爱的思想。 汤姆由于父母离异,被寄养在波莉姨妈,汤姆是个叛逆淘气的孩子,他讨厌宗教清规戒律厌恶学校管束压制,汤姆和自己的好多朋友,一起闯祸冒险。有一天,汤姆和最好的朋友哈克去墓地玩,目睹了正在发生杀人案,汤姆和哈克害怕凶手报复选择了逃往荒做“海盗”,他们的家人和小镇居民以为他们被淹死了,为他们举办葬礼,他俩躲在教堂钟楼上偷听自己的葬礼,虽然害怕但还是勇敢地站出来指认了真正的凶手,避免无辜的人受伤害。这一壮举,让小镇居民有了对孩子失而复得感受,他们调皮举动自然就没有人追究了。在这之后,汤姆和他喜欢小女孩贝基在岩洞里迷路了,汤姆机智勇敢,挺过了三天三夜饥寒交迫恐惧危险生活,最终脱险,而要伤害他们的坏人乔伊也受到应有的惩罚,被饿死在山洞里。故事的最后,汤姆和哈克找到了宝藏。他们成了勇敢无双智慧过人又赢得财富的小英雄

  《汤姆·索亚历险记》饱含马克·吐温对当时社会观察批判内心深处细腻情感作者人生理想,对种族、宗教、财富和教育态度在其中都有鲜明表达,汤姆·索亚是一类理想化儿童缩影,他们顽皮天真,没有被世俗污染,叛逆捣蛋,但具有很强的正义感和善良的内。马克·吐温的小说真实描绘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本质。不论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对人性人生的思索与批判,他都像骑着扫把女巫一样自由洒脱他的幽默就是他飞翔魔法。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大人的世界,一个是孩子的世界,在他的书中,孩子的世界是纯真而真实的,大人的世界是虚伪荒谬的,孩子反抗大人势所必然。在大人眼里,汤姆的好朋友哈克是大家避之不及的存在,他的父亲酒鬼,他是个没人管教的“游手好闲无法无天、又下流、又没教养”的坏孩子,但在孩子们的眼中,哈克自由自在,不必学习学校乏味课程,不用参加教堂难以忍受布道。父母和社会给予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孩子内心真正想要的,马克·吐温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无疑是惊世骇俗的,难怪这本书出版后,受到了当时社会主流的抵制。

  早年丧父,不得不辛苦工作的马克·吐温塑造了一系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儿童形象也许是他内心渴望投射,哪个孩子不想来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哪个成人怀念大胆无畏,缀满瑰丽想象的童年?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二):以小见大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河水使用表示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术语。从他的取名艺术上就可以彰显出他的风格特点和思想主题。以看不见的刀将帷幔划开,展现生活的真实面目

  所以被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极度的批判,对低下工人给予关怀,为他们打抱不平,极具正义感。

  这正是受他的童年经历影响,自小家境贫寒,父亲早亡,流落街头,吃尽苦。不幸的童年经历对于之后的身心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汤姆索亚历险记》正是马克吐温以南北战争为时代背景,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原型写出的一本聪明伶俐,可而又勇敢的汤姆索亚勇敢探险的长篇故事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8.7<美>马克·吐温 / 2019 / 中出版集团

  本书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好朋友哈克贝利亲眼目睹了一场杀人案件作为一个小孩子面对这种血腥的场面需要强大心灵承受杀人犯有没有发现第三者的存在也不得而知,为了保证自身安全

  他们逃到了一个荒岛,在这里他们勇敢的生存下去。但是对于一个一心想要抚养成才的波莉姨母来说是一个打击关心。误以为汤姆索亚已经死去,所以举行了葬礼。

  恰巧被回来的汤姆索亚遇见经历了一段时间情绪沉淀,汤姆索亚帮助莫夫翻案,成功抓捕凶手印第安人

  在过程中,汤姆索亚遇到了一个漂亮美丽善良姑娘——贝基,他是撒切尔法官女儿。汤姆索亚对贝基一见钟情体现了儿童时期异性懵懂和想要接近好感

  哈克贝利虽然是一个“酒鬼”的儿子,生活环境恶劣,但是他从不怨天尤人,依旧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心态。是教育小孩子的正面教材

  但是他的写作风格幽默风趣,从几个小孩子探险和活动中表达出对儿童的教育观,对宗教,教育,财富的鄙夷和批判。不得不佩服马克吐温的笔力和写作水平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三):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这本书,讲述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童为了摆脱枯燥无味功课、虚伪的教条呆板的生活环境,经历了种种离奇的冒险,试图改变自身的处境,最终收获成长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汤姆·索亚的形象被塑造得很丰满高大——

  他有理想、有抱负,也有烦恼,是孩子们的领导者长辈眼中十足的“熊孩子”;

  他叛逆,强盗是他心目劫富济贫好汉

  他顽皮,在主日学校,他不断制造恶作剧麻烦多多,是老师眼中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

  他机智,周末被姨妈罚刷墙,竟用只言片语就让伙伴自愿为他代劳,且自动奉上谢礼;

  他正直,去墓地探险时目睹一起凶杀案,在无辜者即将遇难时,他选择了站出来指证真凶

  他勇敢,郊游时在山洞中迷路,他不仅救了自己和“小女友”贝琪,还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宝藏。 相较于汤姆,他的朋友哈克·费恩则不那么好命了。一个出身卑微的小流浪汉,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几乎没有人正眼瞧他;爱逃避现实,从不愿承担责任不谙世事,常常说“傻话”。与英雄式的汤姆相比,他更像个单纯的孩子:不那么聪明、不那么勇敢、不那么受人欢迎,却那么鲜活真实、那么熟悉亲切。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常能找到儿时某个伙伴的影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哈克才是本书中塑造得最最成功的角色。 小说在颂扬孩子们勇敢、善良、真诚同时,也在细微处批驳着当时社会上虚伪、软弱唯利是图污浊风气。如在撒切尔法官一家到访乡村的集会上,每个人都在“卖弄”,在炫耀自己:法官端坐在台上望着全场,面带庄严微笑,陶醉于高高在上优越感中;乡绅们争着与大人物亲近,听着台下羡慕的窃窃私语,“就像听见音乐一般心情舒畅”;校长教师、甚至图书管理员,都“一副官样”,到处发号施令,给予指导,显示自己也享有某种“权威”;小姑娘小伙子们亦不甘示弱劲头十足地胡闹,渴望以此显得“特别出众”……上至贵宾,下至顽童,寥寥数笔间,社会各阶层可笑嘴脸跃然纸上。 抛开学术层面政治层面的一切,这本小说给我最深的触动,其实是充斥在字里行间的,那种异常温暖奇妙的熟悉感。读着一串串天真幼稚捉弄人的小把戏,我常常浮想联翩自然而然回忆起若干年前某段相似的经历,不知不觉中,嘴角便挂了一抹会心的微笑。 他也曾异想天开幻想自己与仙人结伴,乘着云雾周游世界; 他也曾盼望忽然生病,可以不用上学,过个自由自在的一天; 他也曾紧闭双眼,双手合十祈祷睁眼后作业本被全部填满; 他也曾傻傻地对着满天繁星,许愿和小伙伴们一辈子不分开…… 那些单纯美好的过往,一转眼都已如飞絮散,我却在汤姆、希德、贝琪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故事中,重拾了那段回不去的童年。其实,儿时的那份童真甜美,并没有随着时间逝去,只是沉睡于我心底一处柔软角落,在等待着那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时候,慢慢苏醒。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四):读孩子,也读大人——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以自己的故乡舞台,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蓝本创作的一部经典儿童长篇小说。它以欢快笔调讲述了一个聪明、淘气、勇敢、正义而又富有冒险精神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尽管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呵护关爱,但在波丽姨妈的陪伴下,汤姆还是成长为了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调皮的他无心上学,经常偷偷溜出学校,惹出一连串的小麻烦。哈克贝利是汤姆的朋友,一次偶然,两人溜进墓地玩耍,却意外的目睹了一桩谋杀案。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人以为他们被淹死了,没想到调皮的汤姆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吓了大家一跳……之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充满正义感的汤姆终于勇敢地站了出来,指认冷血狂徒。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汤姆没有退缩,不但成功脱险,还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那个曾经在大人眼中一无是处的汤姆,也因为这笔财富一举成名,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关注重视赞扬……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一部儿童文学经典,它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历险故事,更是一群孩子的成长记忆。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能从这些主角或者配角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个爱打架、爱闯祸,爱吹牛、没事撒个小谎的汤姆;那个渴望自由、讨厌束缚的汤姆;那个看似没心没肺,见到自己喜欢女孩也会不知所措、拼命耍宝的汤姆;那个遇到危险,虽然也害怕,但关键时刻仍能不顾自我安危,为维护正义挺身而出的汤姆;那个喜欢冒险与自由,但也有时候会感到孤独迷茫的汤姆,让多少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自己渴望的样子,又让多少大人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除了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汤姆的弟弟希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别人家的孩子,”是许多家长眼中的“完美小孩”。成绩优异听话乖巧,可是我们也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他的自私自利。他不希望汤姆得到姨妈的喜爱,见不得做好事的汤姆受到表扬。我们不知道这是希德的本性使然,还是希德在长期的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成为别人的标杆儿?造成希德自私自利的,究竟是他自己还是周围的家长?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汤姆•索亚历险记》不仅是一部写给儿童的文学经典,也是一部写给家长的教育读物。现实生活中,家长总是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教育法方式呢,一方面“别人家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就如家长们看到的“完美小孩”一样那么完美。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有一个场景,明明是“模范儿童”希德打碎了糖罐,姨妈却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汤姆。即使在得知了事情真相之后,还继续批评汤姆,因为她觉得“管教孩子的时候,决不能认错。”无论是父母,还是教育工作者,生活中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无休止的以“别人家的孩子”来要求自己的孩子,真的能够为孩子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用他特有的幽默风趣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同时还会为“别人家的孩子”拉仇恨,因为他们太优秀了,优秀的让人讨厌,另一方面,那些听惯了赞扬的“完美小孩”,在长期的“光环”的包围下,也有可能变得日趋自私冷漠

  《汤姆•索亚历险记》真是一本有趣的读物。汤姆打的那些无伤大雅的小架,完成姨妈布置任务时耍的那些小聪明,课堂上的小小的恶作剧,在喜欢的女孩面前的那份激动忐忑,甚至为了喜欢的女孩说的一些违心的话,忧愁孤独时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勇敢担当、敢于冒险、永不放弃的精神,都深深吸引着我们,成为童年记忆里一到永恒风景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五):如初少年

  早就知道《汤姆·索亚历险记》,但一直没看过。直到带着娃一起看电影《天降奇兵》,给他解释里面的人物都出自于各小说,就说到了汤姆。他已经看完了《海底两万里》,我们就给他选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以往一样,在每本书阅读前,我会先去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最著名的代表作,看上去是写给孩子看的,却适合所有大人和孩子,好吧,起码是所有曾经是孩子的大人和孩子。 书里的主人公汤姆不是一个乖小孩,他有很多缺点,却熠熠生辉。调皮、淘气,不爱上学,喜欢玩,打闹,恶作剧,虚荣,经常惹出无数的麻烦,还热爱冒险。但在他身上,看似没救了,却又闪烁着智慧和善良的光芒。 他因为淘气,被收养他的姨妈处罚刷墙。刷墙当然是一个枯燥又辛苦的工作,然后他动起了脑筋。“要想让一个大人或者小孩对某件事情产生渴望,只要把那件事情变得来之不易。”于是在他的引诱下,村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来刷了墙,不但发自内心地卖力,还拿出自己的宝物和汤姆交换刷墙的机会。他很轻松地就超额完成了任务,还变成了一个富有的孩子。 当他富有,他用自己的资产和同学又交换来学校里背诵经文的票。是啊,他不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孩子,背不下来整本《圣经》,可是他又很想获奖,成为全校瞩目的焦点。他用他的脑子找出了学校奖励的漏洞。他走了捷径,但他并没有违反学校的规则。 当他和流浪小孩哈利贝利·费恩一起去墓园玩耍,意外遇上盗墓,并亲眼目睹了一桩谋杀案。孩子的世界很小,他们为了自保,两个人立下誓言,发誓绝不对外说出去。然后一个叫“良心”的东西一直在找他们,最后汤姆冒着自认的生命危险还是在法庭上说出了真相。 在学校里听不进课,又不能在家,还时刻生活在杀人凶手的阴影下,干脆他结集了另外两个有相同想法的小伙伴一起离家出走。去历险,当想象中的海盗。自由啊,快活啊,除了吃就是尽情地玩。当他们过上了想象中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却想家了。他们自己又回来了。 去鬼屋,发现了宝藏。去山洞,带着喜欢的女孩一起,偷看到了坏人。迷路了,又成功把姑娘带出来,还获得了大笔财富。 《汤姆·索亚历险记》看似写了一个坏小孩的历险,其实何尝不是写所有孩子的童年。我看到他在书里上蹿下跳,想到了我自己的童年。 玩,想自在地不受约束地玩,装病逃课,和大人斗智斗勇(常常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外有人天外有人),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痴迷于离家出走,妄想走天涯。古今中外的孩子,童年都大同小异,然而看似不那么乖的孩子,自由生长,反而没有长歪。因为生命里有“爱”有“家”有“温情”,所有的冒险最终都败给了对家的想念和渴望。 看似离经叛道,却乐观、自信、勇敢。他是让人头疼,然而他的优点一直在闪光。 汤姆是自由的。经历过数次冒险、得到了数次瞩目之后,他明:要先成为像样的家伙,才能当更好的强盗。他劝自己的小伙伴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然后再为以后图谋。 汤姆身上的自由和天真,最终没有荒废童年。他儿童的天性没有被压抑,却让他成为了更好的孩子。 《小王子》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把童年摊开给所有曾经是孩子的大人看,让大家回望自己的童年,想起曾经的自己,并理解现在的孩子。它把眼花缭乱的童年写给孩子看,告诉他们顽劣并不羞耻,让他们找到共鸣。世界复杂又立体,唯有心智成长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爱,正直和善良,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它是孩子们生在世上的堡垒,是退路,也是武器。 读了汤姆的故事,让那些忘记自己曾是孩子的大人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见怪不怪,不必像九斤老太一样去哀叹“一代不如一代”,也让孩子更好地认同自己,安然长大。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六):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例如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等。

  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便是这本《汤姆·索亚历险记》了。

  说来好笑,这本书在马克·吐温生前并不算畅销,但在百年后的今天,它却成为了马克·吐温的作品中最具知名度的一本。

  不得不让人感慨,这世界风云真是变幻莫测啊。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个小说名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关于探险的故事。

  但同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探险小说不一样的是,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叫汤姆·索亚小男孩。

  这是本少年向的冒险小说。

  说到少年向,可能很多朋友就会担心自己已经过了可以称之为少年的年纪了,所以会不会不太适合阅读这样类型的书籍了呢?

  当然不是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本面向全年龄的书籍,它老少咸宜。

  网上曾经一度很流行这样一句话——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觉得《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这样一本可以让人重回少年时代的书。

  正如编者所言,这是一本献给所有的孩子和曾经是孩子的大人们的书。

  如果非要拿《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同其他书做一个比较的话,我觉得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小王子》。

  但是相比《小王子》那种富有诗意的语言,蕴含哲理的对话,以及隐晦的说教意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遣词造句明显更贴近生活,它富有生活的气息,显得更接地气。

  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在这个名叫汤姆·索亚的男孩子身上,我们可以清晰的找到自己的影子。

  书中有一些关于“封建迷信”的描写,说是念一些咒语以后就可以起到治疗疣子、聚集弹珠的作用。

  多么像是我们小时候大人教育我们的,屋里打伞会长不高、玩火会尿床、吃西瓜籽肚子里会长西瓜、撒谎会长不高/鼻子变长/天打五雷轰呀?

  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玩的罗宾汉和绿林好汉的游戏,又多么像是我们小时候披着床单玩的角色扮演,幻想着自己是传说中的仙女亦或是童话故事里的王子与骑士。

  打弹珠、过家家、两军对决、拉钩上吊……这一切的一切都把我们从当下的时光中拉到久违的童年岁月里去,那时的天空很蓝、阳光下的笑脸是那样的纯粹而真挚。

  我们曾经对彼此发过誓,说永不分离,一辈子都在一起。

  那时候的一切承诺都是发自肺腑、出于真心,只是那个时候的我们,还不明白永远究竟代表着什么。

  汤姆·索亚的童年过的实在是比我们的童年要刺激得多。

  为了治疗疣子,他夜晚同朋友来到了墓地,在这里他遇见了掘墓现场以及一场真正的谋杀。

  亲眼见到这一切的小朋友们被吓得惊慌失措,拔腿就跑。

  他们怕被报复,于是立下了誓言,永远不将这件事情告诉别人。

  可是,他们却发现镇民与警方都抓错了人。

  波特是被陷害的,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

  指证他的人撒了谎。

  大人们都教导他们,撒谎的人会被天打雷劈。

  可是他们等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听见雷声。

  怎么会这样,这个人一定是同魔鬼做了交易!

  他们变得更加害怕了。

  他们不仅是害怕说出真相,对方会打击报复,他们还害怕这个将灵魂出卖给恶魔的人。

  一个问题深深的困扰着他们,究竟该不该将真相和盘托出呢?

  为此,他们的良心每一天都在遭受着谴责。

  终于有一天,他们下定了决心,做出了一个决定。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七):喜欢冒险是孩子的天性,顽皮的孩子也能成为英雄

  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伟大作家,1865年因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一举成名,成为闻名世界的幽默大师。他一生著述颇丰,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吐温从小生长在密西西比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他的著作也多半取材于那里的童年生活,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也是如此。

  《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认为是马克·吐温一生当中最重要、最成功的作品,描写的是少年汤姆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冒险的故事。故事的许多情节都是根据马克·吐温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他在序言中写道:这本书里所描绘的冒险故事大多都实有其事,其中的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的是我儿时伙伴们的故事。

  小说写作的社会背景是美国的十九世纪中期。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孤儿,具有淘气男孩子身上所有的特点,顽皮、叛逆却又天真、勇敢,跟随着姨妈生活,姨妈虽然对他十分严厉,但内心深处十分疼爱他,严厉地对待他也只是希望他能够早日成才。一天深夜,汤姆与好朋友哈克贝里去墓地玩耍,却不巧目击了一桩杀人案。他们害怕极了,逃跑到了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两个孩子鼓起勇气,出现在家人为他们准备的“葬礼”上。他们克服恐惧,站出来指认了真正的凶手。之后,汤姆和女朋友在岩洞里迷了路,他们发现杀人犯也被饿死在山洞,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凭借机智和勇敢成功脱险后的汤姆和哈克贝里一起发现了宝藏,成了村子里的英雄。

  人们常说:谁拥有了灿烂的童年,谁就拥有了世界。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聪明好动,足智多谋,富有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在大人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鬼心眼儿多,可在孩子们看来,他却是一个聪明、勇敢正直,乐观的榜样。

  马克·吐温在塑造汤姆的时候,对景物和人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致人微、为故事情节作了很好的铺垫,充分表现了儿童时期所特有的欢乐、恐惧、追求刺激的特点,对儿童天真、活泼、自由的性格作了非常细致的描写。汤姆不受束缚的形象与勇敢的特性,使其风靡了整个世界,代表了人们对自由的追求。

  汤姆的恶作剧和冒险活动分别跟两个环境有关:圣彼得村和密西西比河,这使它们之间形成有意味的对比。圣彼得村充满着成人社会的保守、虚伪和清规戒律。主日学校把孩子们训练成循规蹈矩的服从者。汤姆在村里的种种恶作剧,表面上是顽劣与淘气,实质上隐含了马克·吐温对弥漫于圣彼得村保守的清教传统的议刺和批判。相反,村外的密西西比河承载了更多的野性与自由,无论是逃学当海盗,还是探寻大盗的宝藏,都与这条大河息息相关。不过,作为一个典型的成长故事,在圣彼得村和密西西比河之间,汤姆注定要经历一个从逃逸到回归的旅程。

  作品中场面的描写清新自然,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语言对白生动幽默,整部作品给人以明快、轻松愉悦之感。可爱的汤姆活泼好动,聪明而勇敢,正义而又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他充满梦想,并为之坚持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他在自己的种种经历中心理和性格都得到了锻炼,走向成熟。他从一开始跟女朋友赌气,发展到最后在山洞中对她呵护倍至;从开始因为胆怯而不敢作证,到最后勇敢地挺身而出,替波特洗去不白之冤;从不理解姨妈而愤然出走,到最终为姨妈的伤心而担心。可以说,汤姆探险的历程,也是一个少年逐步走向性格成熟的心理过程。

  然而,汤姆·索亚的回归并不合马克·吐温愤世嫉俗的胃口,他追求的是永远的逃逸。他许诺:“不久的将来,我要描写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让他亲口述说他一生流浪的经验。”八年后,他兑现了诺言,《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出版了。那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靠残羹冷炙果腹的孤儿哈克贝利,和汤姆分享了强盗的财宝之后,被村里文雅的寡妇道格拉斯收养。当他觉得自己要被村里那套文明规范闷死的时候,他决心回到密西西比河,乘上木筏继续流浪。因此,无论是从空间上还是主题的深度上,哈克贝利·芬的历险都远远超出了狭小闭塞的圣彼得村,超越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孩童世界的纯洁来反衬成人现实的复杂虚伪。比如有一次,汤姆又闯祸了,姨妈为了避免自己宠坏了姐姐唯一的血脉,避免让汤姆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就故意惩罚他,要汤姆周末将家里的墙壁重新用油漆刷一下,并告诉他,不允许找别人帮忙。刚开始那会儿,汤姆还干得比较认真,但猛烈的阳光晒得他像蔫了的茄子似的,于是,汤姆就又开始想他的鬼点子了。他想拿东西跟吉姆交换,让吉姆帮自己刷油漆,可是姨妈的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汤姆又想到了新的绝招,故意在小伙伴面前表现刷墙是如此的有趣好玩,这一举动成功地引诱了其他小伙伴,很多人心甘情愿来与其交换东西。这个情节设置得非常精心,让人忍俊不禁。马克吐温特意加入了成人思想的刻画,连汤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自己那样做就会使大家跟着这样做的原因,反正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简单的描写和成人心理的刻画,让人看到了更深的社会暗指,也让人体会到了孩童世界的纯真。

  《汤姆·索亚历险记》在简单的刻画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寓意,在讽刺和批判中也赞赏了人性里纯真美好的一面。这也是这部作品能够经过时间的洗礼,依旧在当今社会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同时,它也给了现代社会发展一定的启示和价值,它让我们明白人性中那种纯真、率真、勇敢的美好,不能被金钱蒙蔽双眼,更不要做贪欲的傀儡。

  正如马克·吐温自己所说的,不能一味逗乐,要有更高的理想。这部作品带有浪漫的色彩,鼓励人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对于他们的稍带有野趣的童真不要过多地指责,要给他们自由,并适时地正确引导,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

  汤姆的冒险精神与渴望自由的特性征服了每一代读者的心。马克·吐温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每一位孩子想要拥有的童年,汤姆的顽童形象与社会上的成人的虚伪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对孩童时期无拘无束、自由浪漫生活的追忆。

  人们在孩童时期的世界是纯真与自由的,但当步入成人的世界时,他们必须要面对来自社会的不满与束缚,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读者通过孩子的目光,重新审视了当时社会上的虚伪与贪婪,使社会上的阴暗更加直观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汤姆的顽童形象与社会上的虚伪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背景,使其与文中人物产生深切的共鸣。

  这不仅是给儿童的作品,而且是给现代生活中成人的一份积极、乐观、充满童趣的礼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