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侠》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红侠》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01-18 22:54: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侠》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红侠》是一部由文逸民执导,范雪朋 / 文逸民 / 朱少泉主演的一部武侠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侠》观后感(一):还行

  不同视角叙述同一事件,交叉蒙太奇,多线叙事(有一段甚至四线并行,丝毫不乱,现在一些导演都做不好的事,1929年的前辈居然如此熟练)……对当时的好莱坞电影不太了解,只知道卓别林,不过就算有效法西方的原因,学成这样已经很牛逼了,剪辑也很流畅,把一个故事完整的讲好了。用嘴巴特写配上字幕,是默片时代又一个营造声音感的手段,学到了。 在那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桑村百姓的遭遇或许就是全国农民的缩影,红侠最后杀死军阀因此也不是简单的报私仇了。早期武侠片,的确是有“武”也有“侠” ,还有一些社会责任感的。 只是村民对待军阀的态度还是一大槽点,人家那么糟蹋你们,草菅人命,把邻居的女儿送给军阀,你们居然还觉得“与有荣焉”……这是一种怎样的英雄观?芸姑的表哥在剧情里的作用有点弱,感觉他和富家女没什么“患难姻缘”…他和她家的关系好像也就是搀着谢家老母在河边边哭边走而已吧?

  另外,觉得导演完全可以在将军强抢民女那一段,穿插一点白猿老人训练红侠的镜头,免得让人觉得后面红侠突然飞出来登场太过突兀,也可以多点特效招徕观众。

  《红侠》观后感(二):看来写了还是应该发一发。

  片子没有看完,大概记了几个印象深刻的地方。

  关于“不祥之兆”,充满灵性的一个镜头,如果去掉字幕卡处理成暗喻,放在今天也很出色。中国传统的说法和凶吉征兆那么多呀,想想我们可以用的真是很多。

  叙事结构。多角度叙事,多线叙事,当时头脑里蹦出一个词:后现代电影(当然我并非说它各方面都像)。然后就吃了一惊,这可是1929年的电影。并非精心安排,结构也并不完整(就我看的部分看来),但当时的创造力真是叫人吃惊。

  场面调度,惊人地成熟。出来的构图太美,美得不像任何我看过的中国片子。女体和匪徒的包围,营造着糜烂又压抑的氛围。我该说是索多玛的一百二十天和圣女贞德的审判的结合么,哈哈。姑娘被土匪困在画面中央,简直就是圣女贞德被教徒困在画面中央。说到布列松的话,演员即模特这话,难道不正是说的这些裸女和土匪们么。

  看到红侠的时候,只看过(并且是紧接着看了)它和西厢记这两部中国早期电影的我脑袋里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似乎强抢民女是当时电影的必备要素,似乎强抢民女是当时最受欢迎的题材,似乎强抢民女是大众(也就是袁老师所说男性群体,特别是文人群体为主的创作者及观众)欲望的唯一投射。20年代已有如此露骨的情色表演,男主角瞪着发红的双眼张着止不住口水的嘴巴就登上了屏幕,强抢民女可真是用一大群汉子来抢,赤裸裸地抢,一点也不要什么侧面表现,镜头就直挺挺地立在那里带着人们看。顿觉,中华民族真是一个民风彪悍的民族。

  然而红侠又是一个表现女侠的片子,与西厢记依靠男性救赎不同,女性选择了自我救赎,百度了一下导演文逸民的片子,大多都关注女性,不乏独立、有能力的女性角色,大概他是区别于那些将女人看作附属品或是意淫对象的男性的。

  《红侠》观后感(三):默片时代的武侠江湖

  说到默片时期的武侠代表作,明星公司的《火烧红莲寺》自然名列前茅。无论是其万人空巷,三年连拍十八部的传闻,还是被国民党下令封杀而闹的风风雨雨,都代表了这部电影当时无可比拟的社会影响力。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们已经无法看到这部惊世之作的真貌。而对于这部并不太出名的《红侠》,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都是为了管中窥豹,试图接近百年前武侠默片叱诧风云的年代。

  除了这部《红侠》外,中国现存最早的武侠片段还有《劫后缘》的一段。对比这两部电影,其在武打风格上存在一定的类似,即通过快动作而产生的恍惚错觉,营造武打的氛围。除了最后一段,芸姑化作轻烟,然后在天上腾飞起来。电影中并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怪力奇侠。就连主角们几次从屋后的窗户跑,也都是抓着绳子或旁边的管道滑下来(也显示的结尾芸姑腾飞很奇怪)。而据资料和现有的剧照显示,《火烧红莲寺》中是存在特异功能的,如剑光斗法、口吐飞剑、掌心发雷等炫酷画面,这部电影当时也是被人称作 “武侠神怪片” 。如果说《劫后缘》《红侠》还只是技术不成熟的试水制作,那么《火烧红莲寺》无疑更虚拟化程度更高,提升了幻想在画面的实现程度,丰富了实现形式。《火烧红莲寺》引爆上海影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相对于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劳工之爱情》,《红侠》的镜头最明显的是出现摇镜头,如电影开头,从路的一方扫视围墙超过180度到另一方芸姑的家,还有俯拍兵马急行时的摇镜头表现了人数众多。此外,电影中恶寇的衣着 、老巢还有衣着暴露的比基尼女郎,其实倒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陆90版《封神榜》。

  从1925年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女侠李飞飞》到现在近百年时光已经逝去,武侠电影浮浮沉沉,历经多次高潮低谷,始终在中国影坛显示着极强的生命力和文化根基。归根到底,是中国文化式的超能力情结吧!如今,2018年可以说得上是古装与武侠片低潮中的一个阶段,期待电影人能发掘它新的魅力。

  《红侠》观后感(四):男权的慰藉与裸露的身体:鸳鸯蝴蝶派的武侠化

  1929年出品,这是国内可以找到的最为古老的无声武侠片,显然电影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已经超越了文本本身……电影的字幕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结合,按照学者张真的研究结论,这是有力的推动了白话运动,只是被新旧两派都否认了意义,事实上,最为大众文化的电影,显然推动白话运动的力度功效要强于精英文学……影片中最为香艳的就是土匪窝肆意颓靡的女性,她们身着暴露,类似今天的比基尼,于是这构成了奇观,也是噱头,满足了观众的看的欲望,是典型的视觉消费,她们和片中的两个女性构成了二元对立,显然,她们迷失于文本,似乎她们接受了命运放荡如此,却没有被电影本身所关照,毕竟她们也是受害者,因此,电影的女性视角显然浅薄的很……电影中的年代不详,服装怪异,这是有意的模糊时代,为了通过审查,但不过怎么说,孤岛时期,电影人总是有些反抗情节的,这权当是是外来列强的想象吧……有意思的,又是女性,她成为了满足观众拯救的想象,只是当她身份发生了转移,从受害者变成侠客,她也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不再叫芸姑,她的装扮是男性的,而且不可能与表哥在一起,她要回归自己放逐的空间,从此远离现实空间,这便是电影对女侠客的刻画,多么的残酷,她们要担负起解救的重任,还要放弃自己的一切,感情和姓名乃至性别……电影的手法可以说非常有味道,诡术摄影、叠化、大场面的拍摄都是很有开创性的……作为一部鸳鸯蝴蝶派的变装电影,结局让我想起了张恨水的啼笑姻缘,因为女二号是被强盗玷污了的,然而女主角救了她,就像啼笑姻缘设计的那样,仿佛是啼笑姻缘的更武侠版,女孩失贞,但男主角原谅了他,他们走在了一起,这和啼笑姻缘的三角构成是多么相似,相比较当时人们的观念,这个设计都是前卫的,因为后来的很多电影呈现的观念都是倒退的,失贞的女主角,哪怕不是自己的过错,也要遭到惩罚……剧中多次出入阁楼窗户的拍摄,让人看得有些厌烦,这无非是要表达长镜头,代表着真功夫,当然这是替身……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红侠显然已经仙化,动不动就是一股青烟,而白猿老人却没那么大本身,这是很吊诡的,因为师父怎么不如徒弟呢,显然,一切重任都降临在了女主角身上,就像啼笑姻缘的女孩子,内功好,筷子入墙,即便描绘的老爸多牛,最后拯救一切的,还得是她……经过后来查询,据说张恨水的小说写作是1930年,总之不管谁对谁的影响,这种互文是已然存在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