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别让“面包”成了你逃避“理想”的借口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别让“面包”成了你逃避“理想”的借口

2020-01-20 18:01:28 作者:曹怀宁 来源: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阅读:载入中…

别让“面包”成了你逃避“理想”的借口

  有人问我,可以离开物质空谈精神吗?如果没有物质保障,人还会想要追求精神的富足吗?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管子·牧民》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在没有物质保障的前提下还会想要追求精神的富足,这不是不可能,我们常会看到一些穷困潦倒的画家、作家,在物质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创作出惊世之作。但这样的人是非常少的,就绝大部分人来说,吃饱穿暖后,人们才会有余力去思考精神层面上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必要求自己不管物质只追求精神,但马斯洛在研究需求层次理论时发现,当下一层追求满足了百分之四十左右时,上一层需求就会出现。如果在上层需求已经产生的情况下压抑它,拼命去发展、满足下层需求,要求自己非要达到某一标准才能追求上层精神需求,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因噎废食,背后的心理动力可能是对自己无力、无能达成自身需要的恐惧感。

  要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做事容易思考难,去问一句“这该怎么办”容易,但要回答自己“我该怎么办”却很难。精神追求相比物质追求要抽象得多,也要求更大程度上的对自我、对生活、世界运行规律的认识。当人们在潜意识中感觉到自身的认识和能力可能不太足以支撑起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时,这种恐慌感就可能促使我们去寻找回避的理由,而常见的理由便是“还未实现财务自由,谈什么精神追求!”

  所以,我们要注意提醒自己把握中庸之道,既不要空谈精神荒废具体事物,也不要将物质当成了逃避的理由。当真正踏上了精神之路,对于内心的滋养便会产生,补足物质满足所不及的空虚地带。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三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七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