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帮父母远离谣言?试试这6个简单方法
在微信的家人群,总有些亲戚常常分享保健养生文章,这些内容你一看就是谣言,但是碍着面子不好明说。那该怎么正确辟谣呢?
著名科普作家、「得到」作者卓克老师,在《2020知识春晚》上,专门给你简单的6个方法,帮父母科学辟谣。
1.辟谣也要分等级,只挑紧急的谣言辟
有些号称吃蔬菜水果就能治三高的东西,虽然是谣言,但危害不大,可以先不辟。而说急性心血管病发作,要吃什么偏方、按什么穴位的谣言,危害就很大了,要首先抓出来帮父母纠正。
2.做一件让父母马上就体会到效果的事
如果先让他们感受到你说的东西确实有效,他们的信任度都会大增。比如“嗑瓜子会上火”,其实让人“感觉上火”的不是瓜子,而是瓜子上带的土,让嗓子不舒服。所以,先把瓜子用水洗一遍,然后焙干后再吃,嗓子就不会不舒服了。
3.跟父母沟通,姿态一定要放低
父母给我们发保健文章,是希望我们身体好。所以我们要先表示自己理解这份心意,放低姿态说:“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心意我领了。不过这篇文章说得不严谨,正确的说法是……”
接着你再拿过父母的手机,偷偷帮他取关那些谣言号,把一些比较优质的公众号“菠萝因子”“丁香医生”“谣言过滤器”等等,帮父母关注。
4.不要费劲讲原理,直接说结论
谣言容易传播,因为逻辑特别简单,而科学原理逻辑复杂,不容易懂。比如为什么人会晕车,用科学原理解释就要牵涉到身体构造、视觉信号等等,太麻烦,不如直接说结论——要想不晕车,别看手机,上车就闭眼。
5. 告诉父母谣言文章的常见特征
给你5条判断标准,任意满足2个,99%就是谣言文章:
① 文章标题里感叹号大于等于2个。
② 标题中有“惊呆,速看,必须转,马上删,转疯了,紧急通知,最高机密”等短语。
③ 标题中有其他符号,比如一个黑圆圈,一个红方框,每个字之间都有一个下划线。
④ 一切涉及日常食物治疗癌症的内容。
⑤ 在作者和专栏名称下一行,出来了用手势,箭头,飞机等符号,让你关注此公众号的。
6.翻翻历史文章
如果说了这么多父母还是有怀疑,那你可以让父母再翻翻这类公众号过往的历史文章,或者传播这类文章的微信群里的文章。当他们发现至少30%的过往文章已经被官方删除时,他们就会相信了。
希望这些办法,能保护你和你的家人真正远离谣言。在这个疫情牵动人心的时候,让我们都不信谣、不传谣,平安度过难关。
除了卓克老师的辟谣清单,我们还把《2020知识春晚》上其他嘉宾的演讲也帮你整理好了全文稿+清单。
全部55位嘉宾的精彩内容,你可以点击下图,一键全部收藏。
最后,送给你一张新春手机壁纸,借这句唐朝吉利话,希望你和家人都能健康安心地度过这个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