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从不乱插队,也不乱扔垃圾?这方法我们学不来
最近,有一个问题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为何日本人从不乱插队,也不乱扔垃圾?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个社会现象:
相信大家经常都会看到,诸如中国人乱插队、乱扔垃圾等类似新闻,很多人对此也感到相当困惑,为何这样的新闻总发生在中国人身上?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开始去世界各地消费。尤其是一些中国大妈,不论是欧洲、澳洲还是美国街头,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拎着大包小包的中国游客,现在已经成为国外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偏见
同时,一些国家不断对中国人的素质、人格提出质疑或批判,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当地人谩骂、驱逐中国游客的现象。
当然,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不排有部分素质低下的国人,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当地民众和媒体对中国人的偏见。
比如:日本的很多电视台在报道有关中国游客的内容时,关注的不是中国人的消费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作用,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了中国人素质低下这个点上。
电视台为了博得本国民众的共鸣,提高电视台收视率,会在报道中故意放大中国人素质低下的一面,并截取不同的类似片段增加他们观点的说服力,以此引起本国民众对中国人的反感情绪。电视台的这种做法无疑是令人相当气愤的。
那么,一向喜欢以高素质自居的日本人,真实素质到底如何呢?
明治时期,日本经济发展迅猛,日本人便自持高人一等,以贵族身份前往欧洲等多个国家的高档社区旅行或定居。
在旅行的过程中,他们会疯狂购买各种高端货物,无论是有着“浪漫之都”之称的巴黎,还是有着“绅士之都”的英国伦敦,都能随处可见日本人的身影,他们恨不得将所有的高端货物都买回家去。
那时候,在很多欧洲人眼中,日本社会就是典型的暴发户,他们内心对日本人是相当反感和轻视的。
公共场合秩序和公共卫生
有人认为,日本在公共场合秩序、公共卫生、国民素质等某些方面,的确比中国的情况好很多。就这几个方面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的确做得比中国好。
但是,如果有居心叵测之人以诋毁我国形象为目的,故意贬低中国人素质时,我们就不得不追溯日本国民素质发展的历史。
明治时期,日本在公共秩序方面并不算好,甚至可以说非常糟糕。他们在等公共电车时,是从不排队的。为了能抢到座位,推搡谩骂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的时候,人们在公共场合因秩序混乱搞得伤痕累累,场面非常混乱。对作为维持秩序的程序员来说,这就令他们非常头疼。他们在维护秩序时,不仅无人听从,有时还会对他们进行殴打。在电车行驶时,还有人会往车里扔垃圾和酒瓶。
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日本街头堪比垃圾场,垃圾可以说随处可见。环保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的速度,根本就赶不上人们制造和扔垃圾的速度。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成为了日本国民素质提升、公共场合变干净的一个契机。为了维护本国的颜面和形象。日本开始整治破坏公共环境和公共秩序的现象,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一旦有人做出了乱扔垃圾、破坏公共秩序等行为,就会受到惩罚。
这些惩罚包括收监、罚钱。更奇葩的是,如果看到有人插队、不排队时,警方有权力用警棍对这些人进行驱赶和棒打。这种整治方法中国学不来,也不可能实施,或许只有日本人才想得出这种方式。
日本社会就在这样夹杂暴力和惩罚的治理下,逐渐变得井然有序,街道也慢慢变得干净了。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自我贬低。所谓社会道德阶段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同时也是群体智慧、群体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部分国人在素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也需要正视并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