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只小猪》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三只小猪》经典观后感集

2020-02-05 22:25: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只小猪》经典观后感集

  《三只小猪》是一部由伯特·吉列特执导,比利·布莱彻 / 品托·考维格 / Dorothy Compton主演的一部动画 / 歌舞 / 家庭 / 喜剧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只小猪》精选点评:

  ●从小学到大的故事。

  ●懒是不对的,勤劳才能战胜大灰狼

  ●后来,第一只小猪成了父母官,草菅猪命。第二只小猪成了开发商,靠豆腐渣工程发了横财。第三只小猪……被拆迁了……

  ●早期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现在看来不出色了,但配乐不错。

  ●为什么我看到的英文名字是Three Little Wolves?

  ●小时候的童话故事。音乐简直太棒了,和画面搭配得天衣无缝,1933年就有如此制作水平,真是相当值得佩服和学习啊!话说,在美国动画里,老狼为什么总是穿得像个倒霉的乞丐呢?有误解大众的嫌疑。另外,两只懒惰的小猪简直太欠了。

  ●1933年的。话说看三只小猪动起来还真是不习惯啊。。都是看文字描述的或者是漫画 ps最后一只砖头房子的小猪钢琴也是砖头做的~~

  ●Piggy piggy what you gonna do make them come to you?

  ●命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活着,不自大,勿轻浮,莫贪恋,忌独活。

  ●获1934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迪士尼出品,8分钟。这是一部非常有趣非常出色的动画片,值得强烈推荐。在这部影片中,角色的行为动机并不明显,但是角色动作的表现却极为有趣,算得上所有动画电影中的经典鼻祖。这部动画片也是三十年代电影极为少有的直接指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的电影。

  《三只小猪》观后感(一):1933年,能做到什么

  这是1933年的!!!怎么回事,音乐,故事编剧都是一流,真的是1933年的!!!

  画面方面,1933年就出彩色的电影是一个奇迹。

  细节方面,仔细看,最后一幅画面,mother是一只母猪,而father居然一堆香肠,也是有恶搞呢

  音乐方面,迪斯尼一贯的钢琴实力再一次体现,欢快有趣

  编剧方面,剧情短暂毫不拖沓

  现在的我们

  是不是跟前两只小猪一样呢

  《三只小猪》观后感(二):大灰狼走了?

  1934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篇 第三只猪房间里挂着Father Mother的照片。Father的照片竟然是香肠和火腿。普遍认为只是迪士尼恶搞,总觉得有隐喻,但探索很久还是没能有一个合理解释。33年还在美国大萧条期间,灰狼象征的便是大萧条,三只小猪象征浮躁轻视、勤恳踏实的两种人。片子在当时被看作抵御经济危机的精神支柱。 但放到现代意义又变得不同。一部分人认为要像第三只小猪一样努力工作买房。一部分人认为,要像前两只小猪一样work life balance。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大灰狼”已经不在了,who's afraid of big bad wolf。

  《三只小猪》观后感(三):东方有三个和尚 西方有三只小猪

  三只小猪是一个英国的童话故事,跟我们的三个小和尚一样,是教导人们不要偷懒,做人要踏踏实实的。

  三只小猪被迪士尼改编为动画短片,1933年5月27日在美国上映,并且获得了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

  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三只小猪分别用稻草,树枝和砖头盖房子,在大灰狼来的时候稻草和树枝盖的房子不堪一击,用稻草和树枝盖房的小猪差点被大灰狼抓住,最后逃到砖头房子里才抵御住了大灰狼的袭击。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在美国的大萧条时期却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歌曲《谁会害怕那大灰狼》成为鼓舞人民战胜大萧条的武器。

  在大的灾难面前,没有比辛勤劳作并且最后有所收获更能鼓舞人们的了。人们在三只小猪中看到了希望,只要勤勤恳恳所有的困难都会解决。就像大灰狼一样,最后只能逃窜掉。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杨柳色( yangliu_se )

  欢迎扫码关注

杨柳色

  《三只小猪》观后感(四):简单地码一下:关于改编与隐喻

  《三只小猪》的文字版有包括中、法、英、美、日、韩的多重版本,跟一开始英国作家雅各布斯稍显暴力血腥的结局(前两只小猪被吃了)相比,在一次次的改编下,朝着更加轻喜剧的方向发展了,也更加便于人去理解和接受。而迪士尼所展现的动画版《三只小猪》更是将这种合家欢的感觉发挥到了极致。相信大部分的人跟我一样都是怀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一边听着活泼的插曲跟着哼,一边看着迪士尼动画中招牌式的夸张动作,比如大灰狼吹塌草房子时,比如两只小猪撅着屁股轻盈一跃缩到床底下,都会会心一笑。

  1933年正值美国遭遇可怕的经济危机,《三只小猪》的横空出世为大萧条时期恐慌的人民带来了希望与勇气,因为……起码三只小猪中还是有一只小猪是聪明而且勤劳的,脚踏实地地工作,最终建立起了结实的房子,不仅抵御了大灰狼的攻击,而且给予了对方漂亮的反击。大灰狼当然是指的大萧条困境,而三只小猪则隐喻了当下时代的两种人,或者浮躁轻视,或者勤恳踏实,而勤恳踏实当然是更好的选择。

  这种有隐喻的动画片在特定的时代总是会博得更多眼球的。美国人民把这部动画片当作抵御经济危机的精神支柱,影片插曲《谁害怕大灰狼》也被看做民族精神的赞美诗和对抗经济大萧条的战斗口号,这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的歌顺利成为当年歌曲排行榜第一名。罗斯福总统也借该片向全国人民发表讲话:“无所畏惧,除了畏惧本身。”以此来鼓舞大家坚强面对眼前的困境。【出自《世界动画电影大师》】

  从音乐方面来看,器乐演奏的部分和人声演唱的部分同样出色,两者完美融合。主题曲《谁害怕大灰狼》节拍欢快、节奏鲜明、歌词有趣,可以说是十分有儿童感了。

  从美术方面来看,自1928年《蒸汽船威利》开始延续的迪士尼式作画风格已经日益成型,比如鲜明的线条感跟明显的预备动作等等,这一点在1932年迪士尼的《花与树》里面也十分突出。大灰狼在吹第三个房子的时候,脸色由黄变蓝变紫,松气时又慢慢变回黄色,这种后来常用的手法也似乎是最早在这里初现端倪吧。

  《三只小猪》观后感(五):这么经典居然没人评价……

  (宁做司马懿,绝不为杨修)

  居然让我找到了一块可以写字的地方……

  儿时的经典,二十年后重温,好似遇见旧情人,悲喜交加,感触颇多。

  谁说美国人不懂文化,诙谐的儿童动画,辉映着“物竞天泽,适者生存”

  的永恒规律,这社会一圈一圈的风水轮流转,惟有这规律是不变的。

  三只小猪就是这社会上的三种人。

  盖草屋的猪(后面简称:草猪)——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人,凡事不肯花心思,做事粗制滥造,得过且过。

  盖木屋的猪(后面简称:木猪)——庸庸碌碌,事倍功半的大多数人,马马虎虎,有小聪明,却无大智慧。

  盖石屋的猪(后面简称:石猪)——目光长远,又肯吃苦耐劳的人,爱憎分明,不娇纵,胸襟广阔。

  当然这不过是粗略的分类,社会比林子大,高矮胖瘦,不一而足。

  故事梗概:(简单提一下)

  三只小猪造房子。草猪木猪因为造的房子简单很快便完成了工作,于是开始唱歌跳舞,歌词是#◎%※×(谁会怕狼之类的),还去到正在造房的石猪那嘲笑他,不懂得享受生活。石猪继续自己的工作,草猪木猪继续作乐。直到狼来了……地球人都知道后面的故事,不赘述了。

  很多时候,嘴巴里叫着嚷着的那些人都是缺乏真材实料的,他们吹嘘自大,只是因为他们内心虚空,深究起来便是自卑感作祟。而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心胸必然宽广,目光必定长远,遇上实际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不会虚伪的矫柔造作,爱憎分明,该出手时决不手下留情(注意最后那只狼的惨象)

  其实,最可悲的便是木猪这样的人,活的最辛苦,上不足,下有余。上不与其同流,下便与其合污,到底是拖垮了自己。话又说回来,这木猪样的,时间也花了,小聪明也有,只是有些小小的人格障碍(没有绝对健康的人格),何苦来哉?到不如,加一把劲,成为强者。又或者干脆放下负担,好好地做一回草猪,爱干吗干吗,生活由我不由天。

  然而,木猪仍旧是木猪,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也仍旧是这样,没有人想要改变,又或者一如神经症般,强迫与反强迫并存。

  叫嚣了半天,无疑也是小木猪一头,希望天底下的木猪越来越少。共勉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