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罗》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奥赛罗》是一部由奥逊·威尔斯执导,Micheál MacLiammóir / 罗伯托·库特 / 奥逊·威尔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赛罗》精选点评:
●制作上的毛病太明显了,几处ADR的使用惨不忍睹,部分剪辑也显得杂乱无章,还好镜头和表演方面没有掉线,但是跟威尔斯其它作品比起来差距比较明显。
●很小时看过,第一次知道人有灵魂,明白人做了坏事会遭受报应。
●居然让我想起了雷诺阿。威尔斯的技术好厉害,他本身就是做戏剧出身,我想他改编得也有足够魄力,纷繁华丽的对白压得我喘不过气。
●一如既往的奥式华丽。1952年能有这样的电影以及改编莎翁作品如此实在不容易。
●魅力基本都来自于莎翁。虽然威尔斯的镜头像他所有的影片一样具有张力,不过坦白说这种风格并不十分适合诠释莎翁的作品
●对于重复的使用:一、当奥塞罗从伊拉古那里听到妻子和凯西奥睡在一起,一组重复的,略有变化的奥塞罗穿过门框的镜头。二、奥塞罗自杀后,摄像机仰视、跟拍奥塞罗,配合大面积斑驳的屋顶,造成眩晕的感觉。重复三次,然后接一个旋转空镜。以上两次重复都起到了投射奥塞罗情绪波动的作用。
●动摇,因为内心的不够强大。与其说是他的愚蠢,不如说是他的自卑。
●开场nice。
●上半部分很好找,下半部分找死我
●总的来说,奥逊威尔斯是一个技术型的创作者: 影片惊人的表现主义美术,大量仰拍与倾斜画面,有限的成本催生的疯狂的剪辑填补了人物与情感的缺憾; 背叛与反目是其作品中贯穿始终的母题.
《奥赛罗》观后感(一):远离谗言,更需内心强大
看片中,一直讨厌与伊阿古的奸诈谗言,导致男女主角看似浪漫而冲破一切枷锁的爱情被毁双双死亡。
看完后,反思是奥赛罗的性格缺陷、自卑轻信致其战场上战无不胜的英雄止步于生活中暗枪,苔丝狄蒙娜更是单纯地将人生全部绑在爱情婚姻上,一有风吹草动便岌岌可危。人生的道路上无法阻止身边的小人、耳边的谗言,但坚持独立思维,不以别人的思维模式为定势才能主宰自己。
得力于莎翁的悲剧经典,对白很有诗意,场面也颇为壮观。
《奥赛罗》观后感(二):嫉妒真是可怕
我对奥赛罗这部剧没有了解,本来想盲看电影,结果看了前20分钟实在没忍住去了解了一下剧情背景才接着看完。电影的紧张窒息感,在黑白画面下尤为压迫,再加上莎翁对白,对于没看过奥赛罗的我来说实在有些难以承受。
始终觉得这是一部特别的莎翁剧,没有那么多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而是对罪恶欲望的描绘,相比较于其他莎翁剧有一种特别的黑暗魅力。
伊阿古,一切邪恶欲念的化身,在剧中仿佛就是魔鬼的化身,鄙视一切美好的感情,让嫉妒吞噬自己的心灵并且用嫉妒去毒害他人。但这么恶毒的人剧里所有的角色却都拿他当世间顶诚实的人,为什么呢?我觉得是因为他可以洞悉人们内心的嫉妒欲望,而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邪恶的想法,他与邪恶为友所以知晓所有人的邪恶。依据对方最渴求的东西来达到操控对方感情的目的。
奥赛罗,英勇善战的将军,但内心却始终有自卑的情结。苔丝狄蒙娜不仅是他爱情的对象,还是他融入威尼斯,融入白人社会的心理寄托。当爱情破灭,幻想也被打破,他只能迎来自我灭亡。
我真的爱这部剧的打光和镜头画面,威尔逊天才毋庸置疑。演员方面,苔丝狄蒙娜就是木头美人,我真的没有认出来奥赛罗是威尔逊,还以为真的找了黑人演。伊阿古是我觉得最出彩的角色了。
电影太短是我最遗憾的一点了,但这样的同时也使这部电影显得精悍,毫无冗杂。好多情节都没有拍出来显得剧情发展过快,缺少人物心理描写让人物性格魅力丧失了不少,但还是要赞。
《奥赛罗》观后感(三):【283】《奥赛罗》——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奥赛罗》 The Tragedy of 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 年代:1952年 / 国家:美国、意大利、法国、摩洛哥 / 导演:奥森·威尔斯 / 主演:奥森·威尔斯、米歇尔·麦克兰
1、就是一出家庭悲剧!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奥赛罗》应该算是被提及率最低的一部。根莎翁其他的作品差不多,它讲的也是一出因误会和隔阂导致的家庭悲剧。奥赛罗和他的妻子苔丝狄蒙娜都成了嫉妒的牺牲品,而全剧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对人类劣根性的直接描写,以及作为反面人物的依阿贡因私欲而实施挑拨离间的计策。它以紧张的形式讲述一段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对奥赛罗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无法抑制的悲伤。
2、拮据的产物!
拍摄《奥赛罗》时,奥森·威尔斯的经费极为紧张,他决定真实取景,但是由于场地转换频繁,往往一个地方的戏还没拍完就得转场到下一个地方。这也导致了演员的服装和道具无法一致,就连胶片的规格都不统一。于是奥森便在后期制作上下功夫,让场景的转换看起来更自然。因此,我们在影片中常会看到演员没有张嘴但是却在说台词的情况。
3、普通观众看不懂!
影片在色彩和用光方面可谓精妙,让人物有如雕塑一般的面孔,同时还融合了油画、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艺术性极高。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增加了观众的理解难度。上映之后遭到如潮恶评,毕竟观众习惯了劳伦斯·奥利弗的莎翁电影,对于奥森的创新大多不想恭维。不过影片在90年代重新上映,总算还给它应有的待遇。
《奥赛罗》观后感(四):《奥赛罗(The Tragedy of 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羡慕嫉妒恨【第5届戛纳电影节金鸭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9/the-tragedy-of-othello-moor-of-venice5.html
The Tragedy of 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 (1952)
本片获得1952年第5届戛纳电影节金鸭奖。
本片是根据莎士比亚的一出悲剧拍摄的,依照我写《哈姆雷特》的方法,就不写剧情了,将维基百科上的剧情复制过来。
黑人将军奥赛罗与美丽善良的苔丝狄蒙娜相爱而秘密成婚。身份尊贵的贵族苔丝狄蒙娜从奥赛罗坎坷的奋斗史中看见奥赛罗内心深处的高贵,决定不顾父亲的禁令委身相随。但在同一时间,旗官伊阿古因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位被奥赛罗给了凯西奥,又妒忌凯西奥能被赏赐,所以他决意用奸计同时谋害奥赛罗与凯西奥来作出报复。 他设计使凯西奥触犯军纪被撤职,又鼓动苔丝狄蒙娜去求情。他利用了奥赛罗的妒忌,以巧妙的暗示和诬蔑中伤的手段使奥赛罗怀疑爱妻与凯西奥有私情。伊阿古假装自己是为了奥赛罗好,而不断暗示奥赛罗的妻子苔丝狄蒙娜不贞。“恶魔往往用神圣的外表,引诱世人干最恶的罪行。”他工于心计,暗指苔丝狄蒙娜跟凯西奥有不轨之情,却又立即伪装光明的天使:“我承认我有坏毛病,我秉性多疑,常常会无中生有错怪人家……如果丈夫不爱妻子,明知被妻子欺骗,也还是幸福的,最活受罪的,就是深爱妻子,却对妻子满腹怀疑……天阿,保佑我们不要妒忌吧……。”一天,苔丝狄蒙娜不小心遗忘了一条奥赛罗赠送的手帕,被伊阿古放到凯西奥房里,便成了加害苔丝狄蒙娜的罪名,苔丝狄蒙娜不贞的证据。奥赛罗被妒火煎熬,认定妻子不贞,将她亲手掐死。伊阿古的妻子随即揭发了这个阴谋,奥赛罗痛悔不已,拔剑自杀,倒在苔丝狄蒙娜的尸体上。
通过剧情可见,本片讲述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一个男人因为“羡慕嫉妒恨”谋害另一个男人和他深爱的女人的故事,非常无趣。虽然影片表现了人类的私欲、嫉妒、仇恨、盲目与冲动等等劣根,但还是一部没有丝毫看点的故事。因为这些劣根,在很多部电影中都表现过了,并不新鲜。即使在十七世纪上演的时候,也不会有观众喜欢如此俗套的故事。真不知道这样乏味平庸的戏剧如何流传下来的。因此,同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它,比起《哈姆雷特》差太多了。
影片主题没有优点,电影拍摄上也非常单调,单调的让我睡了好几回。本片从技术角度来说,基本没有独特之处,就是按部就班的讲述着故事:开始如何、后来如何,最后又如何,相信能将本片看完的人并不多,因为它没有什么吸引人的看点。虽然影片中几个取景比较炫目,比如奥赛罗的偷听、苔丝狄蒙的死亡,可是这些依然改变不了电影平庸的性质。这方面还是拿它与同为莎翁名剧的《哈姆雷特》相比较,后者要强上百倍,至少看《哈姆雷特》时没让我睡太长时间!
根据我的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优秀之处在于对白,可是本片糟糕透顶的中文字幕,让我失去了欣赏莎士比亚华丽辞藻的机会。真是暴殄天物啊!这么好的对白,竟然没有比较完美的中文翻译,这让不懂英语的我如何欣赏?所以,本片唯一的优点也因为糟糕的字幕给毁了。换句话说,这部电影白看了,我只是了解了剧情、看了画面、知道了电影好坏而已,莎士比亚出色的文采根本没有欣赏到。以后有好的字幕,必须再看一遍。
本片演员的表演无话可说,都是尽职演出。男主角是鼎鼎有名的Orson Welles,不过在这部电影中他没有任何出彩之处,只是演好了一个没脑子的男人。女主角Suzanne Cloutier很漂亮,典型的欧美标准金发美女,不过红过。其他人就没什么印象了,即使扮演反派的配角Micheál MacLiammóir也是如此。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本身并不出色的电影,而且非常差的字幕让欣赏本片的唯一乐趣——对白——消失殆尽。因此,看这部电影纯粹是浪费时间。
uzanne Cloutier
序列:0929
奥赛罗.Tragedy.Of.Othello-The.Moor.of.Venice.1952.D9.MiniSD-TLF
2012-09-22
《奥赛罗》观后感(五):奥逊•威尔斯作品《奥赛罗》观后座谈会纪要
奥逊•威尔斯作品《奥赛罗》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上午10: 40—11:05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奥逊•威尔斯作品《奥赛罗》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金爱武、罗顺英、蔡玲、倪江、倪江、许沙丽、陈黎华、黄秀美、张群学、钱宏根、吴婉琴、闻号、范大茵、高月建、陈杏生、池云飞(观影者:马以乐、刘新颖、刘跃芳、赵炳泉、祝惠琴、马燕鸣、陈健萍、张征辉、王月芬、郝玉霞、周莲芝、黄善民、孙凤凤、李晓鸣、朱英、段林妹、张培佐等)
记 录:蔡 玲
主持人:范达明
50年代奥逊•威尔斯美国版本的《奥赛罗》与苏联版本的《奥赛罗》
范达明:《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它被搬上银幕的版本有很多。今天看的以奥逊•威尔斯集编、导、演一身的影片,是1952年美国版本,是威尔斯37岁拍摄的,距他1941年成名作《公民凯恩》11年之后——因为美国片在50-70年代前半叶的新中国,是一概禁止公映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观众不太知道有这部影片。大概在1958年我不到12岁时,曾看过国内正式公映的苏联1955年版本的《奥赛罗》,是尤特凯维奇编剧兼总导演,著名电影艺术家邦达尔丘克主演,是一部彩色影片,也属上译经典国配,其中,女主角苔丝狄蒙娜是由英年早逝的著名配音女演员姚念贻译配。高博、程之、胡庆汉分别为奥赛罗、伊阿古与凯西奥配音。这部苏联影片小时候在上海衡山电影院看后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影片的说明书还一直珍藏着;记得片中苔丝狄蒙娜还唱有插曲《杨柳歌》,抒发她蒙受冤屈后哀怨与悲伤的心情,此歌在“文革”期间被人们私下传抄,我还学唱过。奥逊•威尔斯的这部影片在藏有影碟后也就看了开头,今天是第一次看完。影片黑白摄影的光影处理,一些环境气氛的营造,还是很有特色的,包括男女主角的表演。影片的悲剧结局,不像莎翁另一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设置,是带有某种偶然性——恰好是送信人因瘟疫流行被隔离而未能及时把信件送达罗密欧那里造成他对朱丽叶之“死”的误会,而是建立在比较根本性的男女之间种族差异的基础上的。
《奥赛罗》悲剧的根源与奥赛罗本人的性格弱点
金爱武:我觉得奥赛罗的悲剧,就是他本人对于妻子爱得太深,又不幸中了小人的谗言的结果。在杀了妻子之前,他完全没有想到他这是被人算计的。
罗顺英:最近我一直在看莎翁的作品。知道这里有这部影片放映,我就过来。这是我第一次来影吧。《奥赛罗》是莎翁的著名悲剧。奥赛罗在战场上是英雄,在家庭生活中却是个低能儿。在处理家庭问题中,他也显得没有自信。
范达明:我觉得你说奥赛罗的“没有自信”,击中了要害。在莎翁原著包括苏联1955年版《奥赛罗》中,都有奥赛罗对着水井照看自己倒影的情节,他见了后自言自语说:“也许因为我生得黑丑,缺少绅士们温柔风雅的谈吐……所以她才会背叛我”。这就说明,在朱丽叶洁白如玉的肤色面前,奥赛罗对于自己作为摩尔人的黑色皮肤,在深层心理上还是存在很大自卑感的。事实上,伊阿古的造谣生事,也正是利用了他身上的这个性格弱点。
远离小人谗言,更需自己内心强大
蔡 玲:影片得力于莎翁的悲剧经典,对白很有诗意,场面也颇为壮观。看片中,我一直讨厌那个奸诈谗言的伊阿古,是他,导致了男女主人公看似浪漫而冲破一切枷锁的爱情的被毁,也是他,最终导致了他们双双的死亡。看完后,我反思的是奥赛罗的性格缺陷,他的自卑、轻信,致使这样一个战场上战无不胜的英雄竟止步于生活中的暗枪;苔丝狄蒙娜更是单纯地将人生的全部绑在了爱情与婚姻上,一有风吹草动,它们便岌岌可危了。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可能无法阻止身边的小人、耳边的谗言,但如果能坚持独立思维,不以别人的思维模式为定势,那么自己的命运就能由自己来主宰了。对于小人的谗言,我们仅是远离它还不够,更需自己内心强大,才能有效地抵制它。
倪 江:奥赛罗无疑是轻易受骗上当的典型(记录不详)。
许沙丽:伊阿古是社会上那些小人的典型,小人的妒忌,是引发这个悲剧的重要动因。
影片是真理与邪恶的斗争,是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的经典
陈黎华:影片是真理与邪恶的斗争。伊阿古是邪恶的化身,而伊阿古的老婆——爱米利亚,当她醒悟过来的时候,她成为了真理的代言人,勇敢地揭发了他丈夫的谎言,最终大义凛然地倒在丈夫的剑下。
黄秀美:(记录缺漏)。
张群学:(记录缺漏)。
钱宏根:影片是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的经典(记录不详)。
吴婉琴:看电影对我来说,首当其冲的是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生活。这部电影最后的结局很是悲惨。它多多少少也告诉我们,在你的周围有形形式式的人:同学,朋友,同事,领导者有他的下属,当那些向你敬酒、敬言,在你面前阿谀逢承、指指点点某人某人的不是时,请头脑清醒,睁大双眼,不要一时冲动,要等冷静下来时好好分析一下,要给人机会听一听别人的解释之后再下定论!凡事不要盲目轻信他人,相信这样可以减少误会,不上当受骗,不让悲剧发生!
夫妻之间的沟通从来应该是双方的、相互的
闻号:这个悲剧,是建立在副将之间的权力争斗基础上的。而具体表达的是爱情悲剧。奥赛罗性格刚烈,但是在家庭生活上很不成熟。夫妻之间到后来一直难以沟通(记录不详)。
范达明;夫妻之间的沟通从来应该是双方的、相互的。而从奥赛罗最初介绍自己如何与苔丝狄蒙娜建立感情并赢得她的爱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与苔丝狄蒙娜在婚前还是有沟通的,但却主要是在苔丝狄蒙娜方面,是她如何对于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伟岸英雄的理解与欣赏上面,而这其实仅是一个方面。在奥赛罗这个方面,他其实并未对苔丝狄蒙娜这方面的情感与努力有更深的设身处地的认识与理解。或许是他们的爱情来得来快也太容易了,让他们放松了去考虑他们爱情的最初成功是处于怎样险恶的环境里的情况。经伊阿古的挑拨离间,当奥赛罗对于妻子与凯西欧的关系已颇多怀疑的情况下,苔丝狄蒙娜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丈夫求情,要他为凯西欧复职。我们观众在下面看到此情此景时,都在为苔丝狄蒙娜捏一把汗,为她着急。这里,可见苔丝狄蒙娜对于丈夫的信任,包括对于在丈夫眼里的自己的自信,也说明苔丝狄蒙娜对他们婚姻表面的成功放松了警惕。因为说实在的,苔丝狄蒙娜后来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在丈夫心目中已完全失信了。苔丝狄蒙娜被误解得越深,实际上也越表明了他们夫妻之间原有的沟通还是表面的、浅显的,同时也更衬托出了苔丝狄蒙娜内心的纯洁与无邪。莎翁这个戏剧的悲剧性的经典性,或者它的悲剧的思想意义,应该也正在这里,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去加以挖掘。
2014年1月14整理,1月16-17日修订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