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精选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由[美]海莲·汉芙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0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精选点评:
●谁不想像海莲一样来一次英国文学的朝圣之旅呢!
●读不太下去
●多么可爱的海莲啊,你是怎么做到把平凡的日子过的那么有趣,生机盎然~你是很喜欢自己的生活状态吧,真是羡慕~天呐,当年为什么给《查令十字街84号》只打了三颗星,想再去温故一下~
●她的脚终于踏上了那个心心念念城市的土地,曾经有过他的地方。如今在这个人人都爱海莲的城市里,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再多热闹,再多拥趸,那也只是落寞,孤寂的另一面,有些遗憾无法言说……或者也不需言说……
●这本书中,充斥着伦敦玫瑰园的花香、奶油草莓的香甜气息和马提尼混合杜松子酒的馥郁香气。
●“我开始走回楼下,心中想着一个人,现在已经死了。我和他通了这么多年的信。楼梯下到一半,我把手放在橡木扶手上,默默地对他说,‘怎么样,弗兰克?我终于到了这里。’”
●海莲心心念念的伦敦之旅,终于实现了。可是故人已不在,再重返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时候,除了怀念,更多的是伤感。买书与卖书之间的缘分,成全了这一次的旅行,虽然弗兰克没能陪伴在侧,但热情的上校、埃娜夫妇以及诺拉等英国朋友都与海莲共度了一段美妙的时光。这是一次美丽的圆梦之旅,也是海莲与查令十字街84号的一次告别之旅,依然让人为之动容!
●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打四星五星,个人觉得就是一部自带光环的游记。
● “在漫长的七百年中,他们从没漏过一个夜晚。”
●读这本书的乐趣在于把五十年前的文艺女青年和现在的做对比,衣着简单,大挎包,见笔(网)友,爱笔记本,手头不宽裕但是有点钱就马上去旅行。。。时光在变,文艺之心不变呀。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一):存在究竟是什么
“飞机离开跑道——突然,好像一切都消失了:布鲁姆斯伯里街、摄政公园、罗素广场和拉特兰门。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切都不是真的。甚至所有的人也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一切都是想象,他们全是幻影。”
是的!好真实的感受。一次次的让我去想,存在究竟是什么,时间究竟是什么。如果我没有留下印记,什么证明我来过?为什么期盼了好久的触感三分钟之前还在而现在不复存在?
六分,没有看过第一本,需要去看一下,也许我会对这本书有重新的认识。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二):终于踏上伦敦......
十年前读那本书信集,为海莲和弗兰克的书信友谊感动,十年后,它的续集《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中文版也刊印了,在书店看到的那刻心里小小激动了下。
其实,我已经记不得当时海莲与弗兰克书信往来的具体内容了,只是感动于一份维持二十年的书信情谊,真真印证了木心的那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觉得特别珍贵。
这次的续集是海莲踏上伦敦之旅的日记,延续一贯的细腻、柔和、平淡又带点幽默俏皮的风格。上飞机前的忐忑,入住后的舒一口气,因为下雨没法完成行程的懊恼,见到明星邀请自己共餐的受宠若惊,一个美国老太可爱的形象跃然呈现,亲切,平凡,如同我们身边的“阿姨”。
只是此时踏上这心心念念半辈子的伦敦时,弗兰克已经过世了,马克思和科恩书店已经关闭了,走在书店的木质楼梯时,不知道海莲的内心该多感伤呢。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三):《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
总体上还是比较喜欢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海莲的个性,还有她在伦敦收获的友情也让人感动,这也加深了离别时的悲情色彩。
不过,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The Duchess of Bloomsbury Street》直译过来应该是“布鲁姆斯伯里街上的女公爵”,这应该是来自六月二十二日一篇最后海莲对自己的戏称。
其实这本书并没有太多海莲对马克斯与科恩二手书店的缅怀或者流连,她在伦敦的将近一个月里,可能只去过查令十字街84号两次,且都是为了采访或者公事,而非个人行为。她这次伦敦之行,更多的是寻找她想象中的伦敦的样子,这是为伦敦而来的伦敦之行,并不是为了查令十字街84号。正如书的扉页所写:“献给伦敦市民”,并没有说“献给查令十字街84号”或者“献给弗兰克”。
所以,个人觉得总体而言,书名译为《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有蹭热点的“嫌疑”哈~~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四):迷路在没有他的伦敦
《查令十字街》的电影里,一开始就有这么一段对话。坐在飞机上的海莲·汉芙对旁边的伦敦当地人说,她第一次到伦敦。这个圆滚滚的伦敦人看着她手上的地图说:“有没有地图都一样,你都是会迷路的。”
当然她不用担心迷路,有很多读者粉丝争着要做她的向导,排着队约她吃饭。Frank的妻子女儿也在殷勤地招待她。可是读这本书,再也没有上一本惬意。上一本书里,Frank总是知道她要什么书。而这本书里,乱糟糟的那么多人,热情洋溢地,却没人能明白她了。他们带着她到处逛,各种名胜、各种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可是总归不是让她舒适的地方,她甚至只想躲进浴缸里休息一下。
风景没有对错,只不过是陪她看风景的人,无法与她产生共鸣,才让风景显得暗淡无趣。她不想劳心劳力地去融入他们的情绪,他们一厢情愿地分享他们的喜好。这样的相处成了劳累的应酬。
果然,有地图,也还是迷路了。心里不清楚该往哪儿去的时候,哪里都是迷失的方向。这个地方,因为Frank将伦敦的魅力具象了,Frank即伦敦。拜访一座没有了Frank的伦敦城,她到不了目的地。
像我这样的一个人,可以去别的地方生活,却不愿意去别的地方旅游。旅游之于我们是过客的漂泊,奔波与劳累,内心总摆脱不了一种怅然,无所适从。日落时分,一颗想要休憩的心就会觉得不安。但是,如果是要在那里安家,再远,再陌生也不会惶恐。居所,就是我心中的地图,有居所就不怕。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五):一直生猛下去吧!
《查令十字街》因为电影火爆了第二次,为啥说第二次,因为这原本就是一本“爆书”。
在我心里,海莲汉芙跟山本文绪一样,都是那种非常狡黠的女人,她们都很擅长“生活”,把生活里的一些琐碎写的如此迷人且有趣,她们那治愈且充满好奇心的文字,总是让人忍俊不禁,有种被治愈的感觉。这是一种生猛感,那种活力,不是年纪赐予的,也不是金钱能买到的,那是与生俱来的生猛感!
很多人都被《查令十字街》里男女主的那种感情所感动,理所当然的认为男女之间那种暧昧一定是爱情,这是绝大的错误,也是对作者的轻视。
海莲汉芙本人的魅力远超过弗兰克,而这种魅力更多的体现在了这本《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里,此时的弗兰克已经去世,海莲汉芙本人终于踏上了英国这块土地,充满了古典魅力的土地。
她是多么有趣的灵魂啊,不管是怀念故人时的心理活动,还是拿着三明治考虑要不要喂狗狗时的内心小活动,她已经用文字证明了她才是本书的灵魂。一颗热爱生活的灵魂,哪怕是身处贫困艰辛,依然有办法让生活熠熠生辉。
海莲汉芙在英国遇见了那么多人,每个人都在她的笔下充满了独特的魅力,非常古板却尊重她诡异想法的上校,甚至连牧羊犬都尤其可爱生动起来。
我喜欢这个女人,她或许不美丽,或许不聪明,但是她拥有一颗真正有趣的灵魂,她很幸运,在有生之年可以遇见她的知己弗兰克,我们也很幸运,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她的文字遇见她,遇见她的生猛。
愿我自己能跟她一样,如此热爱生命中所赐予的一切,愿我自己也能生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