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读后感大全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由[美]海莲·汉芙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0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精选点评:
●海莲终于还是去了英国,看看她以前书信来往的马克斯和科恩书店,还有英国各种朋友们带她到各地游玩。最喜欢的章节竟然是海莲去考文特的演员教堂看戏剧皇后埃伦特里的骨灰,却意外看到了费雯丽的牌匾而泪流满面。书的结尾,海莲回美国了,我竟然也不舍她在英国的小旅行,当你离开一切都变得不真实了,好像一切都是幻影。
●丽芙终于去了伦敦,这是她写的日记集,对这个城市的感触、往昔的追忆。
●她终于去了伦敦,还是那个可爱的她
●仿佛是伦敦游流水账。
●如果不是前作,这本真的无意义
●她的脚终于踏上了那个心心念念城市的土地,曾经有过他的地方。如今在这个人人都爱海莲的城市里,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再多热闹,再多拥趸,那也只是落寞,孤寂的另一面,有些遗憾无法言说……或者也不需言说……
●“我开始走回楼下,心中想着一个人,现在已经死了。我和他通了这么多年的信。楼梯下到一半,我把手放在橡木扶手上,默默地对他说,‘怎么样,弗兰克?我终于到了这里。’”
●读这本书的乐趣在于把五十年前的文艺女青年和现在的做对比,衣着简单,大挎包,见笔(网)友,爱笔记本,手头不宽裕但是有点钱就马上去旅行。。。时光在变,文艺之心不变呀。
●很喜欢这本书,字里行间弥漫着玫瑰香气,我太想吃那个奶油草莓了,最好用P.B.先生准备的吃牡蛎的勺子。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书信体,续集是日记体,倒也有趣。海莲•汉芙与马克斯与科恩书店1949年到1969年之间一直购书通信,可惜海莲还没来到英国,原书店主管弗兰克•德尔就因病去世,这次海莲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查令十字街84号,与那些多年通信的信友终于得以见面,让《查令十字街84号》中的遗憾得以稍稍弥补,本书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海莲在英国这几个星期的朝圣之旅,参观各种伦敦名胜,拜访她喜欢的作家的故居,依然是温馨诙谐的笔调,读来倒也有趣。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一):伦敦,好久不见
个人喜欢这本书超过查令十字街84号,虽然从查令十字街84号里长达数十年的书信往来中能对作者海莲爱书、热情、好心善良的性格一窥端倪,但本书作为海莲的日记,能够更直接地表达她的性格与观点。通过她的描述,一段令她魂牵梦绕的伦敦趣味旅行在眼前徐徐展开。不论是对七十年代跨大陆旅行的担忧,还是终于来到伦敦见到查令十字街84号时的复杂情绪,在海莲笔下都显得趣味十足,通过她的叙述,伦敦永远的阴雨天也显得色彩斑斓、吵闹而生机勃勃,就像她的纽约中央公园。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二):存在究竟是什么
“飞机离开跑道——突然,好像一切都消失了:布鲁姆斯伯里街、摄政公园、罗素广场和拉特兰门。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切都不是真的。甚至所有的人也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一切都是想象,他们全是幻影。”
是的!好真实的感受。一次次的让我去想,存在究竟是什么,时间究竟是什么。如果我没有留下印记,什么证明我来过?为什么期盼了好久的触感三分钟之前还在而现在不复存在?
六分,没有看过第一本,需要去看一下,也许我会对这本书有重新的认识。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三):读书人的欢愉
我喜欢海莲·汉芙的文字,也正是因为她的纯真、善良,不做作会自嘲,爱读书又有些许痴,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查令十字街84号,是海莲踏上伦敦土地的前缘。时隔二十年,书店人去楼空,书架落满灰尘,海莲也已经55岁。
除了必要的采访、拍照、出席仪式,海莲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游览伦敦。有时有朋友陪伴,有时一个人摸索着乱逛。
海莲终身未婚,可是她一点都不孤独,因为她的脑海中有无数个有趣的灵魂在跟她交流。当她在画廊凝视一幅幅肖像,就好像和一个个老朋友迎面而遇;当她走在哈特菲尔德宫的花园,好像和伊丽莎白一世一起漫步;在旅游团蜂拥而至的圣保罗大教堂,在一处人迹罕至的侧廊,与她的约翰·邓恩相遇。
这,就是读书人的欢愉,穿越古今,寻觅心中所爱。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四):终于踏上伦敦......
十年前读那本书信集,为海莲和弗兰克的书信友谊感动,十年后,它的续集《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中文版也刊印了,在书店看到的那刻心里小小激动了下。
其实,我已经记不得当时海莲与弗兰克书信往来的具体内容了,只是感动于一份维持二十年的书信情谊,真真印证了木心的那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觉得特别珍贵。
这次的续集是海莲踏上伦敦之旅的日记,延续一贯的细腻、柔和、平淡又带点幽默俏皮的风格。上飞机前的忐忑,入住后的舒一口气,因为下雨没法完成行程的懊恼,见到明星邀请自己共餐的受宠若惊,一个美国老太可爱的形象跃然呈现,亲切,平凡,如同我们身边的“阿姨”。
只是此时踏上这心心念念半辈子的伦敦时,弗兰克已经过世了,马克思和科恩书店已经关闭了,走在书店的木质楼梯时,不知道海莲的内心该多感伤呢。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五):《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
总体上还是比较喜欢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海莲的个性,还有她在伦敦收获的友情也让人感动,这也加深了离别时的悲情色彩。
不过,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The Duchess of Bloomsbury Street》直译过来应该是“布鲁姆斯伯里街上的女公爵”,这应该是来自六月二十二日一篇最后海莲对自己的戏称。
其实这本书并没有太多海莲对马克斯与科恩二手书店的缅怀或者流连,她在伦敦的将近一个月里,可能只去过查令十字街84号两次,且都是为了采访或者公事,而非个人行为。她这次伦敦之行,更多的是寻找她想象中的伦敦的样子,这是为伦敦而来的伦敦之行,并不是为了查令十字街84号。正如书的扉页所写:“献给伦敦市民”,并没有说“献给查令十字街84号”或者“献给弗兰克”。
所以,个人觉得总体而言,书名译为《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有蹭热点的“嫌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