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死》经典影评1000字
《爱与死》是一部由伍迪·艾伦执导,伍迪·艾伦 / 黛安·基顿 / 费奥多尔·阿特金主演的一部喜剧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与死》精选点评:
●【A-】怎么说呢,你永远无法拒绝这个小老头。一边是精打细算的高级文人资本主义性爱笑话,一边又是混杂着文学、影像、歌剧的戏谑与致敬,外加“爱与死”的极尽哲思。用最黑色淫荡的欢笑去高度概括人间世最为深刻的道理,这应该就是我爱伍迪艾伦的全部理由了。最后与死神共舞的那一段彻底把电影拉到了一个全新的审视高度,喜爱程度再加一星。
●荒诞无厘头
●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同时戏谑俄国文豪和伯格曼
●8/10。上帝许若死缓只延期一小时。男主欣赏歌剧和伯爵夫人调情、决斗前求婚的独白用特写表现,全景对比军营里走错正步、弄歪刀枪、钻进炮筒等洋相,突显人物滑稽样貌。搞笑的是战场上有啦啦队和卖零食,夫妻生活穷得糕点吃雪做的。戏仿[战舰波将金号]中眼镜男、石狮子蒙太奇和[假面]女人的脸交替出现。
●某些俄国名作戏仿!?
●女主角说:爱就是遭罪,为了避免遭罪,就不要去爱,但是这样一来又会因为没有爱而遭罪,因此,爱是遭罪,不爱也是遭罪,遭罪就是遭罪。为了幸福就要去爱,要幸福于是就要遭罪,可是一遭罪又不觉得幸福。因此,要想不幸福就必须去爱,或因爱遭罪,或因太多的幸福遭罪。这概括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战场上的羊群+打破第四面墙+默片元素,老头的片越往前看反而能看到越多的惊喜,同时个人风格强烈的表演也不落下风,星爷早期的表演应该是模仿他吧。
●伯格曼都快被黑出翔 伍迪艾伦居然说了凡动刀者必死在刀下 能看出这个时候他对宗教 道德还是有兴趣讨论一二
●“爱是遭罪,不爱也是遭罪,遭罪就是遭罪。”//七八十年代的伍迪艾伦也太好笑了 简直是个行走的吐槽机 从东到西自南向北把欧洲大陆玩了个遍//当说话者的表情一本正经地足够让人信服时不管他们说什么听的人都会相信的//其实也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关于爱与死的讨论 毕竟上帝是个混蛋 死亡也不会糟过和保险推销员待上整晚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 如果做爱次数降到每八个月一次以下的话 就应该检查下是哪里出问题了(。
●台词碉堡了,伍迪是把无厘头喜剧和哲学思辨进行电影艺术创作上结合的第一人。对于爱,伍迪更多的是调侃,就是针对爱以及其衍生物的各种不信任,对于死,我绝对相信这货是比“特雷斯基”餐馆的鸡肉更糟的。
《爱与死》影评(一):总的感觉的是比较乱
怪异并且混乱,差不多是伍迪艾伦的一贯风格,但感觉这部是有点过头,所以没太看进去。
喜欢片子里的几段俄罗斯味道,特别是两个哥哥出场时跳的舞,但伍迪艾伦太不俄罗斯了,这可能是觉得乱的原因。
《爱与死》影评(二):woody最有趣的片
他那样热爱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致哪部片子里不拿他开涮就没有更多乐趣。从《爱与死》到《赛末点》,他从一个喋喋不休的索尔贝娄变成一个沉默的老人,戏拟沦为模仿, 不奇怪,这就是伍迪艾伦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方式。
《爱与死》影评(三):简单感想~
深陷于woody这种极度悲观虚无的讽刺荒诞的喜剧里
爱与死 伍迪常用的两个主题 完美的体现在这个戏剧化的故事里 Sonja在爱与不爱之间徘徊却几乎没有幸福过 村里人用舞蹈庆祝节日 Boris却与死神共舞着走向死亡 爱是遭罪不爱也是遭罪 死也不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少开支的途径
或许爱与死一样 人们最终都会因一项从未犯过的罪行而被处死 被爱折磨
伍迪用90分钟表达的对爱与死的看法 又怎能用只言片语讲清楚 不过能清楚的感受到那种空洞的空虚
伍迪和黛安的那段好棒 看到片头的Woody Allen Diane Keaton就知道不会差
《爱与死》影评(四):《愛與死 Love and Death》 觀後感
1.感覺Woody Allen是亂拍的,想到什麼拍什麼。
2.這幾天下來一直在看Woody Allen的片,感覺我好像每天都跟林澤豫朝夕相處,甚至大學四年來都沒這麼親密過一樣,看完會不其然聯想到林澤豫是一個超會接吻的人,然後感覺毛毛的,真的長太像了(當然才華也像哈)。
3.深深覺得我人生的確需要多一點幽默感,就算我人生沒有悲觀,我需要多一點幽默感來改變我人生的固執跟古板,當然還有脾氣。
4.影片最後在跑字幕的時候,我聽到了後面有一個女生跟他的女友人說了一句話:『噢!Boris是Woody Allen演的喔!原來我們剛剛看的是Woody Allen的電影喔?』我非常有理由相信他是故意的。可是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我認為這是這部影片最精彩也最諷刺的結尾。
這就是我的總結。
《爱与死》影评(五):一点观后感
伍迪艾伦致力于将自己的文学作品和思考影像化!这一次他将视野投入到了19世纪伟大的俄国文学上。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拿破仑形象的另类展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名和形象,俄国文学对混乱爱情关系的展现,罪与罚、灵与肉的思辩。
令人称绝的是,一个二十世纪生活在纽约的犹太人,居然不仅深谙19世纪俄国文学,而且通过人物场景对话,真实再现了19世纪俄国文学对俄国历史人物思想的展现,几乎是原滋原味的。
此外对于伯格曼的处处致敬,尤其最后跟随死神跳舞,就致敬了《第七封印》;女主角与朋友致敬了《呼喊与细语》!等。
黛安基顿太美了,简直像一副精致的油画,并且她几乎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喜剧女演员,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颜艺又好,她很能掌握好伍迪艾伦的喜剧节奏,不夸张,轻描淡写,却让人忍俊不禁!或许只有伍迪艾伦发现她的喜剧天分,她和伍迪艾伦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