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读后感精选

2020-02-10 23:14: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读后感精选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是一本由[英] 乔纳森·沃尔夫(Jonathan Wolff)著作中信出版集团 · 新思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精选点评

  ●极度友好导论书 不带私货 层层深入

  ●希望能像书前写的那样,离开稀里糊涂无知,走进见多识广需要面对的困惑

  ●新书单get√

  ●终于有新版了!作者依托2500多年的政治思想史提炼出了政治哲学的几个核心主题,层层递进地依次考察思想家们对自然状态国家民主自由正义论证见证人殚精竭虑地在“战争状态”之外寻找规范性的原则,来为财产权力权利和自由的分配提供最佳的理由,以期确保“共同”的生活。这是一本真意义上的“导论”,教科书上那些教条式的结论重新弄得不那么稳固了,将它们放到一个辩论动态语境中去,利用书中提供的思考路径引导读者对每个主题给出自己观点然也可能正像作者所说,在读完之后仍旧困惑,但是,“从稀里糊涂的知到见多识广后的困惑,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我们一定不要低估”。

  ●有機會要結合書中提到的原著再讀一次(將是個非常大的工程

  ●被圈粉啦|・ω・`)

  ●很好的入门

  ●这本《政治哲学》在我的推荐序列里,是属于超五星推荐的,也就是“读书人都应该买一本/读一读”的级别,一本能极大提升认知能力思辨能力的哲学知识普及书。

  ●没觉得有那么好啊。

  ●补标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读后感(一):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的任务理解民主的含义以及民主的价值。因此政治哲学的出发点就是替民主与自由做辩护,所以那些帝王统治之术是不可与之混为一谈的,此外政治和政治哲学也是存在明显差异,政治带有实质性操作,它包含着驭人之术、管理之道甚至是诡辩之谋略等一系列技巧,而政治哲学属于理想化概念问题,它包含着人类对民主与美好制度向往探索,它是一门不断进步和不断需要人接受反驳实践与探索、思考与批判的一门学科,在这一过程中,任何说法都是存有质疑的,任何存在都要接受验证的,政治是属于以往和当下的,而政治哲学是属于未来的。它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利益得失,无论你承认与否,我们都是生活在某种政治体制之下,我们所需要的以及我们所排斥的,我们思考的以及我们向往的,都涉及到了我们对政治哲学的理解,我们也许从来没有思考过一问题,但是我们的沉默已经代替了我们反对态度,我们是默许这一事实的存在的,无论现状多么令人反感。想清楚这一问题对我们读这本书来说是很有必要性的。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政治哲学入门书籍,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语句,非常有助于我们对这一学科的理解,作者分别对自然状态,证成国,自由平等、财产分配和正义这几个颇受质疑的要素做了充足的阐述,这中间包含了霍布斯、洛克、卢梭、密尔、诺齐克、罗尔斯等很多历代哲学家的观点,但是作者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结论,直到现在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整个社会,作者著此书的目的不在于把一种意见强加于我们,而是帮助我们提供一些有助于形成自己观点的材料,就像作者所说,可能读了这本书之后,仍然和以前一样迷惑,但是从稀里糊涂的无知到见多识广的困惑,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我们一定不要低估。我们也需要在自己头脑中建立一种意识:现有的国家为什么会存在,它存在的意义何在以及它存在所面临的问题。建立这种意识一是帮助我们理解国家的意义,二是帮助我们培养思辨认知能力,前者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现状,后者则有助于我们思考现状背后的本质原因。 最好的民主就是全民参与,这种参与不仅仅是体现在全民动员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包含意识形态上的探索,在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中,也就是在缔造通往自由与民主的康庄大道上,历史从未缺席,迟到的是人类的愚钝!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读后感(二):笔记

  1、罗尔斯提出自由原则,建立了假想契约论的模型,规定原初状态下的各方被假定拥有一种“弱的善理论”,人们知道他们想要“基本益品”(自由、机会、财富、自尊的社会基础等)。而且他们宁愿要更多而非更少的基本益品,而且会采取理性的最有效的手段来达到其目的。他们也不妒忌别人,因此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好运而感到愤愤不平。最后,他们是相互冷淡的(mutually disinterested),对其他任何人处境的好坏都不感兴趣。

  原初状态下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性别和种族、能力与优势、善观念和理倾向,因此人们会赞同“自由原则”,即每个人都要享有一系列平等而广泛的基本自由。用这种状态来推定规范社会原则。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群体,因此要选择最广泛的平等自由。

  2、诺齐克区分了“即时性正义理论”和“历史性正义理论”。即时性正义理论认为,你可以通过看一种情况的结构来判断这种情况是否正义。如果你认为那种按收入排序的游行队伍所体现的分配,仅从描述情况来看就是正义或非正义的,很可能就是持有即时性理论。但是如果你认为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人们是如何获得其资源的,或者更多地了解资源分配的依据,持有的就是历史性正义理论。

  3、扶持行动有时采取一些优惠的聘用或录取政策,鼓励某些特殊群体申请工作或晋升,目的在于促进职业选择的自由和平等。

  反对者称这种政策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扶持行动计划被认为要纠正歧视,但该计划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在以另外的理由进行歧视。这种反驳很常见,但实际上非常肤浅,任何政策必定都出于某种理由而带有区别对待性。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区别对待都是非正义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扶持行动所包含的区别对待是否可以接受。

  有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认为,扶持行动政策具有一种象征力量。它象征着黑人与女性在大学和各种专业领域是受欢迎的,他们之前遭受排斥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至少就目前而言,如果想要他们做出某种贡献,就必须为他们提供方便,而且不平衡也必须得到矫正。至关重要的是,要打破一种模式,那种模式使得某些机会似乎不对女性和少数族群开放。

  这种观点使得我们可以承认,一个包含扶持行动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世界。作为一种长期的政策,扶持行动是不可取的,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是不正义的。正如扶持行动的批评者所主张的那样,应该根据个人的价值来对待个人。但要是没有一种临时的扶持行动政策,想创造一个不需要扶持行动的世界,即基于个人价值来对待人的世界,就要困难得多。因此,我们应该把扶持行动看作通向一个更正义的世界的过渡政策。

  4、如果说这些结构性因素给有些人造成了压迫,那么它们也为另一些人带来了特权。而那些受益于特权的人很少认为,自己的成功是不公平的结构性特征的结果。比如说有这样一个人,他来自一个稳定的经济与社会背景,受益于良好的教育,他的家庭与商界有密切的联系。假定他生活在发达国家,那个国家具有稳定的法律框架,经济既多元化,又持续增长。在这些条件下努力工作很可能就会获得成功。那些成功人士很可能把自己的成功完全归结为自己的努力工作,而没有注意到要是生活在一种不同的经济与社会背景下,或生活在一个不同的国家,他们就算努力工作也很可能一无所获。对自己的特权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做有限的理解,可能符合特权者的心愿。其他奋力拼搏的人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事情本来的面目。杜波依斯在出版于1903年的《黑人的灵魂》一书中,以比较诗化的语言提出了这种观点。他说:“黑人一生下来就带着面罩,天生就有洞察力。””“面罩”指的就是美国黑人在美国被当作可以忽略的人,在教育、专业性的职业方面受到排斥从而在成功的机会方面也受到排斥。美国白人因而处于两难境地。他们是否承认自己对待美国黑人的做法不正义呢?或者他们是否提出了一套观点来“证成”他们的特权地位呢?比如说,白人工作特别努力,天赋特别高,或者特别受上帝青睐?杜波依斯认为,支配性群体无论是哪一个支配性群体—构建了一套神话,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支配性地位是应得的。但是受压迫群体很容易就能看穿这些神话。因此,压迫导致了“洞察力”。同样的论证也用来指出,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思想里)与女性(在女性主义思想里)比压迫他们的人对社会的不正义更有洞见,而这个论证可以且已经被进一步推而广之。不利地位使一个人可以深深地觉察到不正义。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读后感(三):读书人都该学学政治哲学

  这本《政治哲学》在我的推荐序列里,是属于超五星推荐的,也就是“读书人都应该买一本/读一读”的级别。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新手入门的哲学知识普及书。下面详述一下理由:

  一、为什么要学政治哲学

  大多数人对于哲学的了解,都仅停留在中学课本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那些内容,例如唯物唯心、辩证法之类,但这些只是西方哲学里的一小部分,远远不是全部。很多人也会对哲学以及学哲学的人有一些刻板印象,觉得哲学知识比较艰深,与日常生活没什么关联,而学哲学的人多半是性情古怪。但实际上,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是非常紧密的, 特别是政治哲学,其中的一些核心话题,几乎关系到我们90%以上的公共讨论。

  而这本《政治哲学》就围绕六个核心议题而展开的,下面我按照章节进行一个基于我自己理解的归纳,前面是章节名,后面是核心词。

  第一章:自然状态——国家

  第二章:证成国家——政府

  第三章:谁应当统治——民主

  第四章:自由的地位——自由

  第五章:财产的分配——公平

  第六章:每个人的正义?每个地方的正义?——身份

  这六个核心议题,太重要太重要了。也许你是一个毫不关心政治的人,也许你在线上线下从来不跟人讨论这些,但几乎没有人能彻底摆脱这六个核心议题。只要你是一个社会人,要过日子,要生活,每天还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新闻热点,那么,这六个议题是根本逃不开的。

  其次,认识和理解这六个核心议题,对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会有巨大的提升。而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往往是人与人之间(除了颜值以外)差异最大的,也是我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可依赖的核心能力。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升不是靠多读书就可以做到的,有些人读的书不少,但依然没什么脑子,他的见识就禁锢在那么一个狭隘的圈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用。在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之后,你对一些公共性话题的认识,也会改善你个人生活工作中的日常选择。

  再说“公共讨论”,它们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无论是微博、微、朋友圈、酒馆、出租车……这样的讨论都经常发生。但很悲哀的是,当下绝大多数的公共讨论都处于“两小儿辩日”的水准,特别是涉及到上面说的六大核心议题的时候。参与者对一些政治通识缺乏基本的了解,而越无知的人越无畏,越信口开河,而说来说去又都是那些老掉牙的套话。这就使得这几年网络空间的戾气越来越重,温和理性的人越来越沉默,不再参与这些讨论(不与傻逼论短长),进一步导致言谈环境劣化、群体意见极化,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对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轻朋友影响最大。近几年“小粉红”的出现,就是这样一个例证。所以,我会向大家“超五星推荐”这本书。虽然中文互联网的言谈环境劣化是一个几乎无可逆转的趋势,但总还是做些力所能及的推荐吧,能影响一个是一个。

  二、科学的哲学入门姿势

  新手学哲学,最大的误区是什么呢?就是选一本按时间序列,从古希腊写到当代哲学的书,比如罗素或梯利的《西方哲学史》,或者从头开始啃原典,先从《理想国》开始。如果这么学哲学,我担保你撑不过柏拉图,顶多到亚里士多德,就可以“从入门到放弃”了……

  哲学思想的发展,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古希腊哲学绝对不比现代哲学简单到哪儿去。还有一些名声震天的大哲学家,比如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他们的思想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什么用吗?说实话,我觉得没什么用,不学也没什么。另外,按照时间序列罗列哲学大家的观点,无法形成一个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两个互相有联系的哲学观点,中间可能隔了几百年、好几个章节。

  而这本《政治哲学》是用六大问题作为载体,把同一个哲学家的观点打散重新组织,用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述。这样,思考、认识的逻辑是一气呵成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没有断裂感。这对于新手来说是非常友好的。你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理论之间的补强作用。比如,罗尔斯的正义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他是怎么论述的,他的理论又有哪些弱点,哪些人对其提出了批评,而批评者的意见和理论又会在哪些方面弥补了罗尔斯的不足。虽然对这些核心问题,本书都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也不可能有),但其阐述过程已经足以让人心满意足了。

  三、其他

  本书的语言很简练、清晰,没有什么啰里啰嗦的地方,逻辑联系很紧密。一本定价48,不到300页的小册子,所含的信息量还是非常丰富的,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导论”的性质了。虽然是一本入门的普及书,但其对哲学观点的梳理对于老手们也非常有益处。

  顺便说一句,本书之前出过一个简体版,也就是吉版的《政治哲学导论》,9.0的评分是实打实的,可见其内容的优异了。

政治哲学导论9.0[英] 乔纳森·沃尔夫 / 2009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思的这一版是最新的英文第三版,跟上一版比,差别在第六章。这章讨论的问题是相对比较新颖,但日益重大的一些问题,比如性别、种族、移民、全球化,我将其归结为“身份”问题。这些问题会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应该会取代前五个(更为基础性的)问题,成为当代最核心,也最有争议的社会议题。我们能否在这些问题上取得共识?我对此表示悲观。

  个人推荐指数:超5星

  修正分(读者朋友可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增减和取舍):

  +1:精准的六大问题,网上撕逼说来说去都是这些。

  +1:能极大提升你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有这种作用的书不多。

  +1:语言简明,例证易懂,理论梳理清晰准确,对新手非常友好。

  - 0.5:本书谈不上趣味性,不要指望能有读林欣浩一样的阅读快感。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读后感(四):政治哲学

  第一章 自然状态

  *霍布斯:

  ——自然状态下:无政府,人与人能力几无差别,而自然资源有限。

  ——个人理性:

  个体为了争夺利益(有限的资源)、获取安全(防止被人干掉)和名声(证明自己牛逼)会采用一切措施来获取个人幸福(felicity,即不断满足欲望)。

  ——集体理性:每个人都遵守自然法,和平相处。

  ——结果:公地悲剧,个人理性战胜集体理性。自然状态下沦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洛克:

  ——自然状态下:自由(自然法意义下的道德自由)、平等(反君权神授)、受自然法约束(保护、帮助他人是义务)+自然资源充足(因为货币的出现而变得稀缺)+可强制执行的有效道德法则(人们联合起来对抗恶棍)

  +资源越来越稀缺+在自然法的解释上存在分歧——>冲突

  *卢梭:

  ——自然状态下:自我保护+人有同情之心、怜悯之心(double kill: 杀人后还要忍受自责的煎熬)

  +欲求少(自保的前提下不与人争利)+好独居(不喜好名声)+短视(不会思考未来是否安全)

  ——转变:人口增加——>创新(制造工具+合作,克服资源稀缺)——>私有财产出现——>政府出现(保护富人私产)

  *无政府主义:

  ——人性本善+人具有高度的合作性+通过舆论而非政府对个人施加控制

  ——问题:如果人性如果本善的话为什么会产生国家?

  *结论

  ——鉴于自然状态下人类的生活存在种种不便,政府的存在是必要的。

  第二章 为国家正名

  *国家

  定义:它维持着对合法的强制或对武力的垄断;它为其领土范围内的每个人提供保护。

  *证成的目标

  其领土范围内的每个人都有道德义务遵守其法律与指令

  *社会契约(自愿、普遍的同意)

  ——自愿的义务

  投票(弃权的人是否自愿同意?)、公职人员、入籍的公民

  ——默示的同意

  洛克:只要占有或享用了任何政府的任何一部分土地,就因此表达了他的默示的同意。

  卢梭:只有在一个“自由的”国家,居住才构成同意。

  ——假想的同意

  倾向性的同意,是一种弱解释。例如,我从没有说过鸭子是两条腿,但是在我心中一直默认这是事实。

  ——再论无政府主义

  在社会契约论的框架下,无政府主义者有不服从政府的权利。任何关于法律问题是否正当的问题全都基于私人道德判断。

  *功利主义

  ——基本观点:在任何情况下,道德上正确的行为都是那种可能产生最大功利(幸福最大化)总量的行为。

  ——直接功利:短期的利己;间接功利:遵守法律,防止公地悲剧

  ——国家的合法性:当且仅当国家与其他可行的竞争性安排相比促进了更多的人类幸福时,才是正当的。

  ——缺陷: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替罪羊)。

  *公平原则

  ——基本观点:任何从国家那里得到好处的人都有一种公平义务服从其法律。(源于哈特)

  ——诺齐克《无、国与乌》:没有主动要求的利益不能创设任何回报的义务。(但是问题是我们无法区分哪些利益是为人所主动接受的利益,而无政府主义者似乎可以通过拒绝接受利益而避免承担服从国家的义务)

  *结论

  ——虽然以上三种理论都存在某些缺陷,但在现实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承认,居住于其领土范围内的人可以完全逃脱政治义务。相反,国家会对所有人强制执行法律,即使有时候国家的行动本身就是不合法的。

  第三章 谁应该统治?

  *民主理论内部的两种张力

  ——“多数派统治”还是要“考虑个人”

  ——代议制民主还是直接民主

  *反民主的柏拉图

  ——技艺类比:统治像医疗、航海一样是一种技能。

  ——护卫者问题:无法限制护卫者

  ——知识与利益:如何知道什么是公共利益?民主投票并不一定能够知道公共利益。吸烟的人可能投票反对在公共场合吸烟,因为他们认为不应该影响别人;不吸烟的人可能投票支持吸烟,因为他们觉得每个人有做选择的自由。

  ——投票与共同善:投票可能是基于个人偏好或者共同善。基于偏好则民主是了解人们倾向最好的方式,但如果是基于公共善的话乌合之众显然没有专家专业。

  ——民主的价值(以上为支持民主的工具性理由,此乃民主的自身价值):自由和平等。

  *卢梭与公意

  ——自由与平等

  卢梭的政体多大程度上体现平等?

  公意:正确的政策是那种在同等程度上有利于所有公民的政策;在试图确定任何具体问题上的公意是什么时,所有公民(女性除外)都有平等的发言权。

  卢梭的政体多大程度上体现自由?

  思想自由受到限制。根据公意而行动,我们才能被说成是自由的。

  ——对卢梭的激烈批评

  对公意的批评:在当代社会(与高度平等的社会相对),很多问题上不太可能存在一种同等程度上有利于所有人的政策。

  对卢梭对待少数派观点的方式的批评:强迫他们成为自由的。

  批评自由等于服从:少数派的观点并没有成为法律,如果说这样的强迫使你“自由”,或者说迫使你服从为自己制定的法律,这件事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参与式民主:(只有当我们在所有领域中都参与了影响我们生活的决定时,我们才是真正自由的)

  个人参与政治讨论和决策应该有更大的空间。

  个人的决定不应该限定于立法,也许所有的公民都应该参与决定最重要的行政性的具体行为。

  参与式民主的限制:

  1)全面参与效率低下。

  2)谁来设定议程?

  3)我们是否应改为了广泛参与投票而放弃所看重的其他事情?

  *代议制民主

  密尔认为政府的目的在于:1)让公民得到“提高”;管理公共事务。代议制民主相比参与是民主能够更高效地管理公共事务。

  ——保护少数派:限制政府活动的合法领域。

  第四章 自由的地位

  *密尔论自由

  ——一条简单的原则:只有当一个人可能会伤害到另一个人时,你才能限制其行动而不至于不正当。

  ——一个例证:思想自由。在所有的情形下,人类都会因为表达与当前正统观念相反的观点而受益。(新观点是正确的;新观点是错误的;二者都是部分正确的)

  *证成自由原则

  ——自由、权利与功利。关注“以权利为基础的利益”

  ——个性与进步。自由并非总是带来进步,但是进步唯一可靠和恒久的源泉是自由。因为:

  1)个人与其他任何人相比,更有可能看到什么东西会使自己幸福。

  2)从长远看,自己选择会导致更好的决定,因为在选择的过程中能发展人类的选择能力。

  3)允许人们从事“生活实验”,人类进步可以得到最好的实现。(模仿别人成功的实验,但是如果人类不准备学习,这种生活实验的展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自由作为一种内在的善。

  *自由主义的问题

  ——毒药、酗酒与有伤风化。自由与传统相冲突。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的批评。自由主义提倡的权利强化了市民社会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对抗倾向。是人类解放的阻碍。

  ——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如果说密尔的消极定义导致了孤立与梳离,那么社群主义者的积极定义则以自由之名导致了压制。

  第五章 财产的分配

  *分配正义问题

  ——自由和财产

  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

  罗尔斯:福利自由主义

  *财产与市场

  ——洛克论财产:渗入劳动论、增值论等

  ——自由市场:高效,但是容易带来负外部性的后果(环境污染)而缺少正外部性产品的供给(公共服务)

  ——反对市场的论据:

  1)导致经济危机。

  2)因为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而浪费了工人的潜能。

  3)资本主义在自由市场中剥削工人。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一种假象的契约:无知之幕下的正义原则

  ——选择正义原则

  1.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享有一整套最为广发且相同的基本自由,但这些基本自由要与所有人类似的一套自由相容。

  2.社会与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被安排得:符合处于最不利地位者的最大利益;与职位和地位相联系,这些职位与地位在公平的机会平等条件下是向所有人开放的。

  ——选择小中取大原则的理由

  *罗尔斯及其批评者

  ——罗尔斯的原初状态是一种偏向于商业性、个人主义的社会组织,忽视了非商业性、群体性的益品(罗尔斯眼中的益品:自由、机会、收入、财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罗尔斯希望立约各方不知道自己的天资与社会性财富,但是对于人们不应该获得源自于人们才智运用的利益这种说法,很多人反对。

  ——诺齐克反驳:差别原则允许不平等的自由,这与自由原则相冲突。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读后感(五):摘抄

  政治哲学

  乔纳森·沃尔夫

  导论

  标注 (黄色) - 位置 120

  一旦我们反思这些问题,困惑就出现了。是否有很好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一个人应该比另一个人拥有更多的财产?对我的自由是否存在正当的限制?政治权力与经济上的成功应该是何种关系?在有的国家,很少人能够掌握政治权力,除非他们已经很富裕。而在有的国家,那些取得了政治权力的人很快就富裕起来了。但是,拥有财富与享有政治权力之间是否应该存在某种联系呢?

  国家

  标注 (黄色) - 位置 781

  在判定如何最好地证成国家( state)之前,我们最好先弄清楚国家是什么。我们通过历史和当代政治知道,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国家。或许大多数读到这些文字的人生活在现代自由民主制下。还有的人生活在仁慈的或暴虐的独裁制下,这种独裁制可能建立在军事统治、世袭君主、政党或其他什么东西的基础之上。

  标注 (黄色) - 位置 792

  国家显然拥有或者至少声称拥有政治权力。我们已经看到,洛克把政治权力界定为制定法律并惩罚不服从法律者的权利。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 Weber, 1864—1920)提出了一个类似的观点,如果用更加耸人听闻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在一定领土范围内垄断了合法的( legitimate)武力。在

  标注 (黄色) - 位置 800

  因此,人们经常主张,国家有两个根本特征:第一,它维持着对合法的强制或武力的垄断;第二,它为其领土范围内的每个人提供保护。这

  社会契约

  标注 (黄色) - 位置 843

  让我们用 “自愿主义 ”这个术语来指前面提到的洛克所捍卫的观点:凌驾于我之上的政治权力只有通过我的自愿行为才能创造出来。他人不会拥有凌驾于我之上的政治权力,除非我已经授予他们这种权力。

  标注 (黄色) - 位置 854

  换句话说,在洛克看来,即便国家确实符合我的利益,这也并不能推出国家就是正当的。

  功利主义

  标注 (黄色) - 位置 1017

  臣民应该服从国王只要可能造成的损害小于反抗可能造成的损害。

  标注 (黄色) - 位置 1059

  这或许就是边沁自己的真实观点: “就(人民)整体而言,当服从符合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有义务服从。[2]将这段话扩展一下,就可以提出以下几点: 1.当且仅当一种法律与其他法律(或没有法律)相比,促进了更多的人类幸福时,这种法律才应该获得通过。 2.法律应该因为是法律而得到服从(也会因为不服从意味着惩罚而得到服从),而且只有为了避免灾难,才能违反法律。 3.法律如果不能发挥恰当的功利主义功能,就应该被废除或被取代。

  标注 (黄色) - 位置 1080

  替罪羊反驳是这样的。假定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罪案,可能是一次恐怖主义袭击,在爆炸中有数人丧生,多人受伤。在这种情况下,警察面临巨大的压力要找到行凶者。民众一般来说都会寻求报仇,并想要确保类似的袭击不再发生。如果罪犯被绳之以法,总体幸福当然会得到实现。但是功利主义的反对者注意到,如果被民众相信有罪的人被逮捕并被判了刑,总体福利也可以得到提升。只要他们看上去像嫌疑人,有口音,样子也像恐怖分子,等等,那么至少,复仇的要求就可以得到满足,而且我们都可以高枕无忧了(即便我们高枕无忧只是由于我们的错误信念)。当然,苦了那些无辜者。但是下述说法似乎也是有道理的:民众幸福的增加(或痛苦的减少)将超过无辜者的痛苦,从而使得从功利主义角度来看,这种迫害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有人说,功利主义具有这样一个后果:惩罚无辜可以在道德上是正确的。其他类似例子可以信手拈来,比如功利主义可以用来证成奴隶制。

  标注 (黄色) - 位置 1109

  间接功利主义论证的成功对于捍卫功利主义来说似乎至关重要。如果功利主义理论可以容纳一种权利理论,比如不受迫害的权利,那么很多对功利主义的常见反驳都会烟消云散。至

  公平原则

  标注 (黄色) - 位置 1132

  在这个世界的大部分地方,你如果竟然鼓吹政治关系完全建立在自愿同意或相互承诺的基础之上,而你的朋友又没有因为你提出了这种荒唐主张而及时把你当作精神病人关起来,当地的行政长官一定会立即监禁你,认为你在煽动人民不服从。[1]

  引言

  标注 (黄色) - 位置 1250

  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在他们那短促的自由时刻里,他们运用自由的那种方式也断然会使得他们丧失自由。[1]

  标注 (黄色) - 位置 1257

  有人说,民主就是一种“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民享政府是指政府为了其公民而存在,而非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而存在。用边沁的话说,民主的政府“以符合被统治者利益的方式”统治。

  标注 (黄色) - 位置 1277

  民主理论内部的张力之一存在于两种民主观念之间,一种观念视民主为一种奉行“多数派统治”(rule )的制度,而另一种观念则认为民主要“考虑个人”。如果一个人在抗议时说“我认为这个国家应该是一个民主国家”,她通常的意思是她认为自己遭受了某种不公平的对待。比如,也许因为要修一条路,她的家要被强制性征购;也许不远处规划了一个新机场,或者她的孩子要去当地的公立学校读书却被拒绝。无论具体的细节是什么,抱怨的依据都是,一个人的利益或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而这被说成是不民主。

  标注 (黄色) - 位置 1309

  在另一个层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关于投票程序的争论,这些争论可能更为精细复杂,但不是基本的争论。很多欧洲国家长期争论一个问题,即他们究竟是应该采取一种比例代表制(在这种制度下,代表的人数与总选票成比例,欧洲议会选举采用的就是这种制度),还是应该像英国那样,在每一个选区都采取简单多数制。这样的争论当然非常重要,而且制度的选择具有深远的后果。比

  反民主的柏拉图

  标注 (黄色) - 位置 1448

  鉴于此,所谓的民主是一种表达个人利益或偏好的方式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有些人会投票支持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有些人则把自己的偏好或利益放在一边,而基于道德的立场去投票。我们永远也无法确定是什么因素在驱使选民投票,事实上,他们可能自己也不确定。

  卢梭与公意

  标注 (黄色) - 位置 1564

  那么法律是如何制定的呢?卢梭主张: “唯有当人民集合起来的时候,主权者才能行动。[7]这正是卢梭的制度与当代民主国家的制度之间的差异所在。因为法律不是在议会中制定的,而是在人民大会上制定的。正是在这样的集会上,公意得以发现:

  标注 (黄色) - 位置 1607

  对此,卢梭的主要回应是建议,要么不应该有政党或派系,要么应该有很多,这种情形非常不同于我们今天这种以政党为基础的民主制。

  标注 (黄色) - 位置 1677

  答案就在于,卢梭所持的自由观是后来以赛亚 ·伯林所谓的 “积极 ”自由观。我们将在第四章更详细地考察这个观念,不过这种自由观的基本立场是,自由不仅关乎能够遵循自己的欲望且不受他人约束(一种 “消极的 ”观念),它还要求做出某些行为。通

  标注 (黄色) - 位置 1700

  第二种批评意见认为,卢梭对待持少数派观点者的方式让人难以苟同。持不同意见者将 “被强迫成为自由的 ”。那些最初认可公民宗教原则后来又不遵守的人要被处死。在国家紧密团结在一起这种背景下,持不同意见是一种犯罪,而犯罪就是叛国。如果多数派对公意的看法始终是正确的,而持不同意见者要么是错误的,要么是反社会的,那么这种说法或许还勉强可以得到辩护。但是如果不存在公意,那么这个观点在多种意义上都令人胆寒。

  标注 (黄色) - 位置 1705

  第三种批评意见并不接受把自由等同于服从,哪怕是服从你为自己制定的法律。或

  标注 (黄色) - 位置 1723

  卢梭的批评者指出,广泛的政治争论不是衰败的征兆,恰恰相反,它对民主政治的运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东西。而且,在票数上失利的少数派没有义务改变自己对何为正确的看法。一般而言,我们希望他们遵守法律,但是他们可以继续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他们的感受特别强烈,也可以鼓动变革。或许公民的不服从( disobedience)也可以基于民主的理由而得到证成。如

  代议制民主

  标注 (黄色) - 位置 1848

  穆勒主张,专制制度导致消极被动,因为它塑造出来的民族无须了解或学习国家事务。这不仅影响个人,也会影响国家的繁荣。 “让一个人不能为国家做任何事情,他就不会关心国家。[2]而如果臣民主动了解各种信息且主动学习,并对国家事务具有积极的兴趣,他们就不会长期满足于自己的屈从状态。

  标注 (黄色) - 位置 1869

  穆勒会承认,代议制民主有可能实现不了其目的。但是他热衷于提出一种可以做得更好的制度。尤其是,他强调,一定要教育公民,好让他们了解公民身份( citizenship)。而公民教育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参与公共事务。

  穆勒论自由

  标注 (黄色) - 位置 2075

  对穆勒来说,要注意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个观点不受欢迎并不能构成压制它的理由: “

  标注 (黄色) - 位置 2132

  一个意见是否有用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意见,它如同那个意见一样是可以争辩、可以讨论,也需要讨论的。要想判定一个意见错误,就像要判定它有害一样,都需要一个万无一失的意见判定人。[11]

  标注 (黄色) - 位置 2154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考虑了两种情形:新观点是正确的,新观点是错误的。在两种情形下,允许观点被表达都有益无害。还有第三种情形,在那种情形下,这一点甚至更加显而易见,也就是争论的双方都是部分正确。这也是最为常见的情形。真理最终要想显现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允许争论的各方充分而自由地讨论。因此,穆勒得出结论说,在所有情形下,人类都会因为表达与当前正统观念相反的观点而受益,因而绝没有任何理由支持审查制度。

  证成自由原则

  标注 (黄色) - 位置 2362

  穆勒声称:“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幸福首要且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12]在这里,穆勒想提出好几个观点,如果结合一种批评来看这些观点或许会有帮助,这种批评是由穆勒最早且比较出色的批评者詹姆斯 · 斯蒂芬( James Fitzjames Stephen , 1829—1894 )在 1873 年出版的《自由 · 平等 · 博爱》 [13] 一书中提出来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2372

  第一条理由,他主张,即便人们确实会搞错,但个人与其他任何人相比,仍然更有可能正确地看到什么东西会使自己幸福。毕

  自由主义的问题

  标注 (黄色) - 位置 2526

  要求政治解放就是要求获得平等的权利。就宗教解放而言,在一个获得了解放的国家,其法律既不为宗教设置任何障碍,也不赋予宗教任何特权。对

  每个人的正义?

  标注 (黄色) - 位置 3494

  在这个问题上,女性主义者有时觉得自己处在一种两难境地。如果声称女性的需要不同于男性,并进一步主张这样的需要导致了一些特殊的要求,这样的说法有时会被当作软弱的表现,或者被认为是诡辩术( special pleading ),只谈于己有利的情况,这等于承认女性较为逊色。结果,有些女性主义者想要否认女性需要自己独特的权利。

  标注 (黄色) - 位置 3497

  然而,没有理由认为,承认男女有别就意味着女性更软弱或较为逊色。但是,我们往往都这样理解这种立场。男性也有特殊的需要,比如,和女性相比,男性总体而言每天要摄入更多的卡路里。但是这从来没有被认为是男性比女性逊色的标志。如果非要说标志着什么,那就是标志着力量以及应该得到更多的食物。承认一个群体有特殊的需要,这本身并不是说他们就更软弱。而拒绝承认女性具有特殊需要,尤其是与其生理结构相关的那些特殊需要,可能会导致女性处于劣势地位。比如,我们很难忽视一个事实:是女性生孩子而非男性。这一事实导致了特殊的需要,从而也导致了女性对特殊权利的需求。

  标注 (黄色) - 位置 3548

  然而,包括一些自称 “自由主义者 ”的人在内,很多人都强烈反对扶持行动计划。他们经常反驳说,这种政策是自相矛盾的。毕竟,扶持行动计划被认为要纠正歧视,但该计划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在以另外的理由进行歧视。这种反驳很常见,但实际上非常肤浅。任何政策必定都出于某种理由而带有区别对待性。比如说,大学聘用委员会应该区别对待( discriminate)学术造诣高的学者和应届毕业生。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区别对待都是非正义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扶持行动所包含的区别对待是否可以接受。

  标注 (黄色) - 位置 3552

  为什么不可接受呢?令人反感的歧视可以界定为 “基于不相干的理由做出选择 ”。

  标注 (黄色) - 位置 3587

  最后这两种观点的巨大优势在于,它们使我们可以承认,一个包含扶持行动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世界。作为一种长期的政策,扶持行动是不可欲的,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是不正义的。正如扶持行动的批评者所主张的那样,应该根据个人的价值来对待人。但要是没有一种临时的扶持行动政策,想创造一个不需要扶持行动的世界,即基于个人价值来对待人的世界,就要困难得多。因此,我们应该把扶持行动看作通向一个更正义的世界的过渡政策。

  第六章

  标注 (黄色) - 位置 4177

  J.Mansbridge and Susan Moller Okin,“Feminism”,in A Companion to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eds Robert E.Goodin and Philip Pettit(Oxford:Blackwell,1993)。

  标注 (黄色) - 位置 4186

  A.Kourany,James P.Sterba,and Rosemarie Tong (eds),Feminist Philosophies (Hemel Hempstead:Harvester Wheatsheaf,1993); Tuana and Rosemarie Tone (eds),Feminism and Philosophy (Boulder,CO:Westview Press,1995); Cudd and Robin Andreasen (eds),Feminist Theory:A Philosophical Anthology (Oxford:WileyBlackwell,2004)。 Moller Okin的 in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9)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