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赳赳说千字文》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赳赳说千字文》读后感100字

2020-02-11 23:46: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赳赳说千字文》读后感100字

  《赳赳说千字文》是一本由胡赳赳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赳赳说千字文》精选点评:

  ●对汉字的起源有深入的介绍,并详解了每个汉字从初始含义到引申义,既学了字,也更好的理解千字文。

  ●认字洗脑,识字醒脑。

  ●认字而不识字,和文盲有什么区别?现在我们对于汉字就处在认而不识的状态,而《赳赳说千字文》带我们回到汉字的源头,从字根意义上,重新梳理、解释、印证汉字的流变,把字中包含的学问、智慧说清楚。读书何须破万卷,你只要掌握这一千个字的来处和去处就够了!

  ●认字而不识字,全民都要补的一堂文字课。书中以《千字文》为范本,从每个字的本义说起,不仅讲解了每个字的诞生、演变,更从考据(科学)、义理(哲学)、辞章(美学)三个重要角度来说字,着重体现出“一字一智慧,字里有乾坤”对生命的伟大影响。读书何须破万卷,只要掌握《千字文》中的一千个字的来处和去处就够了。

  ●每个字都值得重新认识一遍!每个字都发人深省!

  ●作为蒙学教材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深入浅出地解读汉字, 重新发现汉字之美,值得一读

  ●很有意思的一本解字书,甲骨文真是是非常有意思的象形文字。

  ●2019-11 只是一部分 感觉读了之后 应该背的更快吧 今年任务要背下来千字文 继续背

  ●只有120字,还有后续吗?

  《赳赳说千字文》读后感(一):认字洗脑,识字醒脑

  从音频节目一路听过来,深感日进斗金远不如日识一字。读书何须破万卷,只要掌握《千字文》中的一千个字的来处和去处就够了。在拿到纸质书后,不仅可以很方便的查阅,还有机会将之前的笔记进行参照和对比,既补上之前遗漏的部分,又再次加深印象。闲暇之余也会对照的讲给孩子听,哪怕熏一下也是好的。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识字。推荐给更多识字小伙伴~

  《赳赳说千字文》读后感(二):一眼千年

  看完这本书,从甲骨文时代穿越到现代,一个汉字中,传达出千年汉字风韵,这应该是汉语字典的会意版本,重新认识汉字,追溯汉字美感。

  刚刚看到书名感觉没什么意思,尤其是千字文,现在好多人都没读过,貌似已经被时代落下,但作为古时候的启蒙读物,现代人更应该研究,书中还有很多句子是能够在如今得到新知的,不仅适合孩子,仅仅会认字的大人,更应该和孩子一起看。

  《赳赳说千字文》读后感(三):认字不识字,和文盲有什么区别

  文/胡赳赳

  如今,许多人只知道汉字的引申义,不知其本来义。

  一个人有两种意义的故乡:现实世界的,精神领域的。而汉字是我们精神性的故乡,有了这个故乡,人走到哪里都止不住内心的惶惶。

  如果你对汉字没有相当程度的体认和领悟,不知道汉字是一种“根文化”,你就不会有精神上的“文化自信”。既便有,也不能“心安理得”,更遑论 “吾心安处是吾乡”。

  时至今日,许多人只知道汉字的引申义,不知其本来义。所以,要回到汉字源头,从字根意义上,重新梳理、解释、印证汉字的流变。这是清代训诂、小学在当代的应用,其目的不是恢复旧传统,而是温故知新,把字中包含的学问、智慧说清楚。 许多人讲,为什么胡适那一代人写出来的文章有味道,今天的人写文章就失去了味道呢?固然是由于时过境迁,但没法回避的,是我们没有“文字学”的旧学功底,对于文字的运用,只知引申义而不知本来义,只知当今义而不知过去义,故此难以“拉开距离”,而只身陷其中。

  虽然有论者用“粗鄙”来形容目下的文字生态,多少有些偏激,然而实在是莫大的警醒。我们一心要蜕变为现代人,但随着年岁日增,却又深深眷恋那刻骨铭心的传统,并把那条道路叫作“回家”。

  我认为,汉字是一座富矿,其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信息量,而且有开慧的功能存在,特别适合新一代少年人培育精神,增长智慧,明理懂事。

  如今,如何在一个人心惶惶的时代强大一个人自得其乐的能力?

  如何培养自己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精神定力 —一个人自己待不待得住?会不会无聊时就坐卧不安?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

  其实,汉字里一直就根植着强壮中国人精神的“灵丹妙药”和洞察万事万物本性的大智慧。比如“德者得也”,告诉你道德的含义首先是你要“自得”;要“自得”,首先要“自律”。因为,道德是不能去“律他”的,要“自律自得”,自己受用,自己做到,别人才能心悦诚服,此之谓“教化”。所以说,“一字一智慧,字中有乾坤”。

  ——《赳赳说千字文》前言

  《赳赳说千字文》读后感(四):作者胡赳赳的一些文学常识分享

  一、甲骨文的发现(1899),使文字学“有据可考”,也更改了许慎《说文解字》的一些“望文生义”,他未见战国前的字。但《说文 解字》的价值仍然巨大,我认为至少80% 是对的、有益的。

  二、不要误认为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 期),甲骨文已经是成熟文字。但没有更早的信据,所以,只能从甲骨文开始讲。专家推测七千多年前的贾湖刻符(现发现约 17 例)或 是文字雏形。

  三、甲骨文只是官方文件,记载礼仪占卜。同期毛笔竹简已经发明出来了,但实物不存。同期应还有简书及其他材料书写的文字。

  四、倾向于推测,甲骨文之前,文字和语言也是“满天星斗” 的。一个社会的统一,形成了文字的一统。

  五、先秦统一亦如此。六国文字不存,秦文成为一统,制篆定隶。

  六、汉代的“今文学”即秦文所袭;“古文学”即六国文字所袭。 《孔子家语》倾向于非伪书,而是六国文字所载的“古文学”。

  七、文字是在“祭”和“战”中交错形成的,安居则祭,不安则 战。故文字起源于祭战者为多。文字是迫于交流需要产生的,难于闲 情逸致中产生。

  八、鲁迅之《门外闲谈》,大谈文字来历,其中有三昧。须详加发明。

  九、简化字非一无是处,要公正看待。文字用则活,不用则死, 妙用则神。

  十、唐兰谓形声字初起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社会,因卜辞中地名、姓名中女字旁为多,如炎帝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而 “舅甥”则为男。此说可信。

  十一、象形文字到形声文字为一巨变,由画字到写字,同时文字可以规模化。

  十二、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字的“穿 插”和建筑、家具的“榫卯”结构,以及人情世故中重视“关系”的文化是一致的。

  十三、六书可以变为三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 借概念易混淆、交相驳杂,不能总括,难有定论。学有余力,可涉其旨。

  十四、宜将文字看作一个生命体,有福寿夭病。如此方能解大惑。

  十五、宜将文字看作一个全息的认知。一字一智慧,字中有乾坤。由字而文,由文而人,如此方是中国式的人文精神和人格保养。

  《赳赳说千字文》读后感(五):以眼认字 以心识字 ——读 《胡赳赳说“千字文”》有感

  文 / 崔普卿

  通常的看法,《千字文》是一本启蒙读物。其实,《千字文》是一部伟大的经典。它历史悠久,是1500多年前,帝王之家供皇子学习的启蒙读物。传说,是皇帝为了让皇子读书,让作者将当时所有书浓缩为一千字。它内容丰富,可概要简述为四部分:生我之前的天地先人;我生之后的做人准则;我生之后的社会面目和我如何为人处世。所以,现在《千字文》被认为是“中国社会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问世最早,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蒙学教材。”

  遥想80多年前,我读村小时,就曾在一位私熟先生指导下,读过《千字文》。自然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难有甚解。前些年赋闲后,先是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听了钱文忠教授关于《千字文》的讲解,接着又购得一套《钱文忠解读千字文》,仔细看了一遍。帮助我对《千字文》这部经典之作加深了理解和领悟。

  近日,购得一本《胡赳赳说“千字文”》,读罢,更加深刻的认识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博大精深,从而领悟到“以眼认字,以心识字” 和“为人不识千字文,便称英雄也枉然” 的真谛和寓意。这本《胡赳赳说“千字文”》,分为考据、义理和辞章。即考证每字的来源和变迁,义理就是哲学对一个字的字义,辞章则可看作是美学,古人在诗词典章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个字的。以此围绕一个字的考据、义理和辞章,并穿插各种知识、历史典故,从而讲透每个字的来龙去脉,让人重新认识了中国汉字之美,真可谓一字一智慧,字里有乾坤。中国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啊!

  仅以《千字文》开篇首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举例。天,本义人的头顶。地,本义生殖,生生不息。玄,本义编草绳。黄,土地的颜色。宇,本义屋檐。宙,无穷无尽的时间、房屋、最近的地方。洪,本义洪水。荒,无人的沼泽地。全句的意思是:创世之初,天和地呈现的颜色分别是黑色和黄色的,整个宇宙在时间和空间的开端呈现一片洪水汪洋的感觉。

  《千字文》全文250句,每四字一句,四句一组,两组一韵。前后贯通,互不重复。由此,读完《胡赳赳说“千字文”》全文,犹如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字学”辅导课,增知益脑,获益非浅。

  原文链接:http://m.sohu.com/a/309479008_100144884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