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逼人来》影评100字
《富贵逼人来》是一部由哈尔·阿什贝执导,彼得·塞勒斯 / 雪莉·麦克雷恩 / 茂文·道格拉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富贵逼人来》精选点评:
●演员们(尤其男主角)的作用在本片中可以用化腐朽为神奇来形容~ 赞! 另:讲好一个故事,比讲一个好故事要重要10倍~足以让30年后的很多导演、编剧、演员一头撞死的电影~
●本片获第52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并获最佳男主角提名。此片本可评5星,而且中文片名翻译达到了信、达、雅的最高标准。只是片尾主人公在水上行走哪个情节破坏了这一切。本是讽刺上流社会的虚伪、丑恶和做作的,却因这个片尾变成了讽刺观众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这种戏虐和嘲讽的手法一点都不高明,至少没打动我。既然不肯搞成彻底荒诞,就别把所有人都当傻瓜。
●大师遗作,对电视文化和政治现实的讽刺。
●看似荒诞的故事背后,提醒着我们生活在多么浮华的世界,太多的烦恼纠葛束缚着我们,心如止水的人生是最幸福的。彼得塞勒斯的遗作,为我们献出完美的表演~
●1. 编剧这是多高明的讽刺啊,对富人,政界、新闻界等“高尚”人群,不动声色的进行了嘲讽。2. 男主演技好。
●Peter Sellers的NG场面出现在影片结尾,那场戏恰好是男主角Chance躺在病床上演的。一年后,Sellers便因为心脏病去世了。
●life is a state of mind
●开头十分钟,绷着,完全被唬住了,Peter Sellers一大堆人灵魂附体啊。后面转向大路货掉价。结尾又略微起了点儿。
●没有滑向乏味枯燥或狂妄自大的任何一端的冷笑话,而且把一个古怪自负的概念推动成喜剧的情感,感觉还是远好于讽刺闹剧的思想。结尾的闭幕镜头趣味十足,有一些给海德格尔存在概念写批注的意思.
《富贵逼人来》影评(一):心中苦笑的喜剧
大师级的经典之作,借助黑色幽默,平淡而略显冗余的叙事手法,深刻讽刺了当时乃至现今仍然适用的社会及政治体制。喜剧能如此“感人“至深实在令人侧目。强力推荐!尤其适合淡定,观察细微的同学。和一些爱幻想的同学。
《富贵逼人来》影评(二):讽刺啊
主角是一名头脑简单的老园丁,他整天以看电视度日,在长期累积之下,他的整个思想行为和世界观已完全电视化。偶然间他在别人面前“秀"了一下他的广博知识,竟然技惊四座,甚至还因此当上了政客倚重的智囊。 Chance走出房子开始世界冒险时,背景音乐响起了查拉图斯的现代变奏。现代的百万英镑式的自欺欺人。Wonderful! 但是,这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剧,是一个美丽的杂糅,Life is a state of mind
《富贵逼人来》影评(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刚开始都是一样的,慢慢长大后,相差就很远了。
大部分如我一般,成了庸人了。所以,常常自扰了。
没有机心竟然是无敌的,说老实话,我被震到了。 脑子闪过很多词:无招胜有招了,大道至简了,物极必反了。。。
我们做事都是有来由的,大多为利而来,所谓经济学的基石;主人公周围哪个不是绝顶聪明,极富机心?遇到他,个个醍醐灌顶,得到升华。到底是聪明一点好呢还是质朴一点好?真是头痛呀!
那一天学会放下名利,从心所欲,我想可能会像主人公一样吧:平和自在,无惧无忧,看见天地的大美!
《富贵逼人来》影评(四):一个笑匠的墓志铭
有两个问题:
1. 为什么一个喜剧大师选择在这部电影中收起所有的表情和肢体,反而选择了沉静的表演?
2. 为什么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会选择拍个看上去像政治讽刺剧的戏?
在经过所有的表演洗礼后,喜剧大师都会回归原初,用清澈的初级功夫来演绎高难度的情境。可以参考卓别林的《舞台春秋》和周星驰的《食神》。
我理解这部戏是Peter Sellers的自传,内心根本是个园丁,却莫名遭受了社会强加给他的赞誉,而Peter,仅仅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
喜剧的最高境界就是笑着流泪,这部喜剧可以被列为颠覆作品的原因是,笑着时那滴眼泪始终蓄在眼眶中,没有滴下。
《富贵逼人来》影评(五):泪下
看到Melvyn Douglas苍老的面庞,听到他沙哑的声音,不禁快要泪下。你还记得那个握住嘉宝的手的男人么,那个发誓如果不能去俄罗斯跟尼洛奇卡在一起就把所有苏联特派员全部用糖衣炮弹腐化的男人。那个在天使里被黛德丽赞美说:灰色的眼睛,棕色的头发、迷人的微笑的男人。他78岁的时候,竟苍老如此了。
我要赞美这部戏,如此不露声色的嘲讽,难得一见。剧本很优秀,不过写剧本的波兰人科辛斯基一辈子就写过这一部电影剧本,获得了当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编剧。这也是彼得塞勒斯的遗作,粉红豹大人的幽默是非常冷的方式,看了很久才感觉到他在搞笑。
虽然没笑出来,但这真是了不起的片子,反智主义,灭了阿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