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踪》经典影评集
《大失踪》是一部由科斯塔-加夫拉斯执导,杰克·莱蒙 / 茜茜·斯派塞克 / 梅勒妮·梅隆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失踪》精选点评:
●《大失踪》的核心是政治惊悚电影,悬疑气氛充足,却穿着一件现实主义审美的外套,所以尽管它的画面震撼,也完全在统一的掌控之下,但并不适合那些试图从中攫取商业片快感的观众。令人震惊的画面,静中带动的节奏,《大失踪》的风格带有新浪潮电影式的锐利和不同凡响,让人刮目相看。
●奥利弗·斯通式好看。剧作和视听上都太保守,即使铸就经典调度的场景已经搭建好了。回家路上一直在想,现代政治的归宿好像只剩下四种人,键盘侠、犬儒、尼采主义者和新闻记者式的真理主义者。而绝大多数政治电影又只能在最后一类里做文章,因为它是四类人里唯一的乐天派。
●白色恐怖,个人在国家机器面前那么的微不足道。
●政治动乱中的亲情故事
●惊心动魄
●不愧是好莱坞比之前好几部金棕获奖的骗子好多了。。。片子也挺感人的。。展现了不一样的父亲和美国的亲情关系
●政治永遠是最黑喑的東西,它可以將人類的醜陋和可怕發揮到極致,但最可悲的是我們每個人也不能夠擺脫,我們每天的生活也被它所左右,即使我們極想置身事外,但我們總是無能為力地被捲入這個旋渦之中--閃回,角色反差(女主和男主父親),超現實視角(大街上奔馳的馬,伏在處決室天花板的屍體)。
●有的电影一如《1984》一样具有穿越时空的现实意义。值得一看。昨日之事,相较如今,有何区别?
●【B】剧本好,片子拍的太四平八稳了,闪回揭开谜案的叙事段落算是亮眼的地方,整体趋于平淡,杰克莱蒙表演出色
●谁说这是讲亲情的,这是讲政治还有信仰的
《大失踪》影评(一):FAITH IN TRUTH
- what is christian science about?
- it's about FAITH.
- faith in what?
- TRUTH.
《大失踪》影评(二):电影不知政治
片是好片,但人们理解有误,归纳一下。
1电影是艺术不是政治
2电影为了赚钱不是为了真理
3电影属于娱乐项目
4该片娱乐性大于艺术性
5如果看了该片,还发表了一通颇有启发的政治观后感,哪基本属于傻蛋。
6生活比电影多变哪政治呢更就不用说啦。
7该片诸多细节痕迹很重,还有待提高,所以导演属于一流偏下水准。
《大失踪》影评(三):值得思考的电影
影片描述的发生在南美某国在发生政变过程中,一名美国自由作家神秘消失,而他的太太和父亲更是在寻找他的过程中,因为政治信仰的不同,而常常发生争执,最后他们更是发现了原来美国政府也介入到了这次政变当中。一向以最擅长拍摄政治惊险片的加夫拉斯在本片中大展其才,竟然把一个在政治动乱中的亲情故事拍得如此的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因此本片获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及最佳男主角简直就是实至名归。就影片来说,无论艺术成就还是娱乐价值都是同样的出色。《大失踪》可能给人的感觉有些压抑,而这些不仅是因为死亡带来的,整部电影更像是雾中的巨手掐住了你的喉管,让你在生死一线里拼命的挣扎。这部电影时刻都在恐怖和血腥里,特别是霍曼和贝丝去辨认尸体的场景,那些死难者鲜血淋漓的躯体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关于现代政治的话题。究竟正义何在?而正义又是靠着什么力量来获取的呢?影片为我们留下了一连串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大失踪》影评(四):体制对个人自带的迫害,哪儿都有,只是程度之别罢了
首先影片以巧妙的追忆方式将父子之间的从误解到和解再到赞赏的过程表现出来,原来代际之间误解之中蕴含着父子之间气质与品质的相似之处;同时赞赏的是导演不是一味地对霸权强烈批判,而是冷静克制相对客观地表达,与其影片特别法庭形成鲜明对照,典型地就是大使与男主父亲末尾对峙的一场戏,本质就是你孩子外在受到不公,下落不明了你还知道出来找,美国政府难道不是和你一样吗,我们的那么多公司在这里受到不公待遇,难道我们不该保护他们的利益吗,他也是美国的孩子啊。这样的复调式共唱,让戏剧张力满满,霸权本身的立体鲜活性表现出来,并未脸谱化呈现;结尾现实主义基调的默默陈述,反而凸显出了巨大的悲怆感,那哪是美国护照的优越感,反而是对美国护照的无声嘲讽,即使你有美国护照你是美国人,当你侵犯了美国这个庞大体制机器的利益,你和那些人一样会被埋在墙里,个人对体制,理想对利益现实所表现出来的孱弱无能感的普适性尽显无疑,只是你有机会表达与批判,还是默默无声,或是反唱赞歌之别吧!
《大失踪》影评(五):向杰克莱蒙致敬
从开篇的旁白开始,影片就以一句——“片中部分人物姓名被更改,是为了保护其生活中的原型,也是为了保护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姿态,一种追求真理的强硬姿态。
为了尽可能还原事件的真实性,影片采用了纪实的拍摄手法,即便是配合剧中人讲述的闪回,也尽量不加入人工痕迹,而是由观众自己去分辨理解,看起来非常有特色。
另一方面,影片的表演当属上乘,男女主角也都提名了当年的奥斯卡,尤其是男主角杰克莱蒙,还因此片获得了戛纳影帝的桂冠。作为一个喜剧出身的演员,杰克莱蒙所饰演的正剧大多是些深刻批判社会,并往往以悲剧结尾的影片,比如本片,再比如《中国综合症》,这多少让我有些意外。不过回过头来想想,他年轻时饰演的喜剧中也往往是那种笑中带泪型的,令人感怀生活的艰辛与苦楚,比如《桃色公寓》、《花街神女》等,与那些单纯搞笑的癫狂喜剧是有很大差别的,大概这也是这位在世界影坛声誉与成就颇高的喜剧大师却不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杰克莱蒙是用演正剧的方法来演喜剧,我理解这大概是指他无论是在哪个片种中表演,都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与亲切感。杰克莱蒙的表演兼具情感与技巧,既不会太平淡,能让你看到所有你想看到的情绪点;又不至太过,那种情感的交流就好像是和你身边最亲的人。
在接片上眼光独特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在表演上精准活泼而自成一家,难怪杰克莱蒙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具成就的几位大师级演员之一。
非常喜欢本片中地震后霍曼先生到咖啡厅找儿媳的那个小细节,从小到大看的影视剧里面,找人的镜头很少有演员过关,要么就是没看到目标时的眼神明显不是在“找”,要么就是看到目标前的一瞬间显然是在有目的地转移目光,而杰克莱蒙在这一刻的表现——没说的,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