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念的琴鞭对话----空城计
闲云谷
一起品味春夏秋冬
文:闲云谷主原创
题记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公元228年春,因街亭失守,司马懿乘胜追杀至西城。因无兵可用诸葛亮毅然使出“空城计”。一段千古琴鞭对话就此拉开序幕。
面对司马懿大军,诸葛亮弹奏了《茅庐迎宾曲》
琴语:仲达将军,亮有礼了!早有与君把酒纵论天下之愿,然各为其主不曾有缘。今不料逢于此景,仅以此乐以谢将军不辞千里鞍马劳顿而拜我西城之行。将军率万千虎狼之众,恕亮未敢出城相迎,还请将军见谅!
司马懿手持马鞭仰头而行抱拳礼于城上诸葛亮
鞭语:卧龙兄,客气了!懿不才,何德承卧龙兄挂念,怎敢受兄出城相迎之礼。懿将亲率十万精兵入城拜会,邀卧龙兄洛阳做客。
诸葛亮换奏自谱和弦乐曲曹孟德之《观沧海》,琴声浑厚,如大江奔流。
琴语:仲达兄,识得此曲乎?
前些时日,亮重金求得曹公之《观沧海》传稿,其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之句,读之如见大海无波,暗流涌动,深为震撼。不顾自拙而谱之,今弹与仲达兄,将军定能解曲中之意。
司马懿默念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瑟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细听琴声,仿佛有雄兵百万,杀机四伏。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变幻莫测。回想当年诸葛亮火烧新野,不禁毛骨悚然。
司马懿遂将马鞭轻轻摇摆随之摇头并再将马鞭向前点数下
鞭语:孔明,汝勿用我先主之遗篇唬我。我只须使出精骑数百即可探得城中虚实,如无伏兵,即可活捉汝耳。
诸葛亮突感后背发凉,抚琴之指略有颤抖,后故作镇定改奏《汉宫秋月》。此曲本为琵琶曲,后有人改编为二胡曲,但从未有人用古琴弹奏。此曲悠扬哀伤,是汉朝宫女不得宠的心里哀鸣。
琴语:仲达兄,此言差也。难道忘了魏庭中的曹叡及大帐中的曹真乎?论治国行军,亮权当与仲达伯仲耳。然仲达侍魏多年,门吏众多,曹叡早有尾大不掉之虑。曹叡难道无闻“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乎?汝若擒我,曹叡定当于仲达及亮择一而留,汝难道想作茧自缚乎?
司马懿细听琴声,确有宫廷之风,悠悠传来深宫哀怨。回想起曹叡对自己那种依赖又严加防备并暗中束缚的感觉,深感诸葛亮之言不虚。的确,诸葛亮是千万不能活捉回去的。
于是偏着头用马鞭戳了戳头盔,又将马鞭横在颈前
鞭语:孔明兄,谢谢提醒!我擒汝后定当斩下汝头颅带回洛阳,到时汝之头颅还能与我争否!
若司马懿真使数百精骑入城,诸葛亮自知凶险也。不想我受先帝托孤,少主尚幼。天下未定而我将身首异处。自感后劲发酥,全身发热,汗珠滴落琴上。然而孔明毕竟是诸葛亮,立即宁心静气,作最后一搏。
指尖一转,改变曲调而奏起《十面埋伏》
琴语:司马小儿,休得猖狂。我还当你博览群书,博学多才,难道连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道理也不懂乎?今日汝凭十万大军而胜吾区区一人,能与当年淮阴侯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斩杀项羽相比乎?若亮今死,汝必重蹈韩信之下场!
司马懿一听传来《十面埋伏》之声,不由想起韩信当年围诛项羽及后来被萧何诱杀之惨状。不觉持鞭之手颤抖,脑袋昏昏。心想,擒之不得,杀之不得,我该如何呢!
司马懿正在左右为难,踌躇难断之际,诸葛亮的琴声戛然而止。原来是紧张之余,用力过猛而拨断了琴弦。
琴语:司马懿,你还不退去。在等张郃莽夫擅自冲进城来,擒了我解回洛阳抢得奇功乎?
司马懿突然梦醒,再听就大祸临头了,急忙大呼“撤-----违令者斩!”
魏军如潮水般退去,诸葛亮经两书童搀扶差点没站起来。
后记
我将生命凝于指尖
不是为了那一曲千古悠扬
你将命运握在手里
不是匆匆而来听我吟唱
琴弦与马鞭
那是知音传递心语的桥梁
战鼓息声 尘埃落定
只有琴声还在世间回荡
…………………………………………………………………………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一起品味春夏秋冬
…………………………………………………………………………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一段心里话(读到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