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后感1000字

2020-03-01 23:01: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后感1000字

  《尼采:在世纪转折点上》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35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精选点评

  ●尼采一定程度解释了我

  ●尼采入门好书,对尼采的酒神精神上帝死了、强力意志都有很好的介绍,而且串联了尼采前后几个哲学家思想脉络,值得一读

  ●科普。但是还是原典更好!

  ●哲学小白看这本书时内多了许多思考。被尼采对于人之生命热爱感染,也想说要自己人生更加有朝气更加有向上的意义受益匪浅。好像有些着迷于思想家的思想火花了……

  ●振聋发聩,平师用亲和语言表现了尼采最关键的几大思想,让人震撼不已。他是伟大疯子,是不朽炸药

  ●早上在电光火石的嘈杂现场挥汗如雨,夜间在僻静深远冷气房间畅读尼采,该来的总会来,因为注定遇见他,是啊,尼采就是让你觉得这世间所有的痛苦才是快乐

  ●谁能有一颗赤子之心,谁又能看到文明的崩坏。没人理解没人读懂不意味着尼采生错了年代,而是什么样的社会孕育什么样的人。

  ●从来都不觉得尼采是什么疯子,他只不过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声,总不能因为人跟你想的不一样,就说人家疯吧。

  ●对尼采的认识有了个开端认同他所说的“酒神精神”和“强力意志”,想要去阅读尼采的著作。

  ●思想的星辰,历经百年依然光芒万丈 对于自我的论述与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相似,之前读奥伊肯也有这种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于构建和谐精神世界。这么说来,我是奉生命哲学的吗?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后感(一):经文+散文体的著作

  很棒的著作,能助人静如止水,亦能心潮澎湃,随境而变。

  不求甚解文字优美行云流水,仔细思忖时晦涩深刻头痛欲裂,这就是我一贯读喜欢哲学书籍时的状态

  我没有尼采艺术气质高雅,也不想自己在孤独中深刻,因深刻而疯狂,最后通过疯狂不再孤独。生命可能本没有什么宏大的意义,微小的意义也因个体千差万别,且在被不断被重新定义

  细思极恐,哲学和科学可能是山峰的两面,最高处汇聚于同一顶点,我渴求知道谜底,但绝不试图探寻谜底。在努力庸俗和努力思考中,寻找不起眼平衡点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后感(二):抱着马儿哭泣的尼采,是疯子还是智者

  崔健说:玩摇滚的不看书,但我喜欢《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出于好奇而读,感觉伴随着尼采过了一生,孤独、癫狂、不被理解、羞怯、想而不可得,和远古希腊哲学家对话,和宇宙对话,和内心浩瀚的未知对话……尼采的痛苦源自真诚,如果不是对人生的意义有着近乎偏执的寻求,尼采本该是德国学术界一颗耀眼的明星,毕竟他是个天才,而非只能卖出几十册著作的边缘哲人。他选择了为心灵的自由而放逐。喜欢书中提到的王尔德的一句话: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我们当中有人仰望星空。尼采是这样的人,他疯了以后在街头抱着被鞭打的马哭泣,这一刻,我觉得他离疯子最远,离智者最近。隔着一百年,我感受到他那一刻心灵的战栗。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后感(三):就是简单说,字数超了而已。

  说到尼采,人们都会说那个疯子。 我却好爱这个疯子,虽然他的书看的人头疼。

  查拉图斯特拉也如同一个疯子,指责耶稣,大喊“上帝已死!”,他怜悯众人的麻木,他愿以通向地狱的决绝指出天堂的方向。人们骂他抛弃他,却以这部荒唐的著作谱出了交响诗,这也是唯一一部被作曲的哲学书。

  尼采就是查拉图斯特拉,他用酒神精神与强力意志终其一生解答人为何为人这样的难题,在注定向死而生的路上,挣扎着指出这短短旅程的意义。即使在最后的最后,尼采没有逃过肉身的折磨而精神崩溃,他依然是太阳,耀眼又残酷,你无法躲开太阳。

  周国平的尼采研究自不必说,在读书的过程中,能感到读者和作者都被尼采感动着,激励着。没有了解尼采而去生活与思考的人,人生应该多少有些缺憾吧。

  我这么觉得。

  尼采唤醒了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尼采把人们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拉回对于悲剧性的深刻理解,尼采在美学观上纠正了康德“无利害关系的愉快”。他那么重要,提到他时,却好像无法像那些沽名钓誉的学者一般挂满夸赞的锦旗。他真的特别特别努力思考,努力爱着关于人的一切,只是用笨拙的方式。

  而爱他的那些人,也好像透过他爱着那些危险又直接的纯粹。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后感(四):不做年轻人中的老人

  悲观但从不厌世。自卑但有向往。

  有了一定的哲学体系框架来拜读尼采,令我沉迷。“你清醒时已经轻飘飘然,喝醉酒更当如何痴念。”从久坐迈出,散步来的思想才有所获,是一个哲学家,但你也是一个诗人,这两样东西能够分开么?不实际的,不世故的,进入你和我视野的是人生和世界的的大问题,22岁的我,有强健的生命,更愿有高贵的灵魂,这时代被你击溃,并如你所愿,新的“超人”一代又一代诞生,为同一个谜所吸引,寻找着同一个梦境。

  上帝死了,天天进的教堂,是上帝的坟墓,把死人当活人一样相信着,欺骗自己,你们根本没有信仰。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无人有意作恶”这一断言有这样的概述:“如果人们不相信一件事是最好的事,他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如果他们这样做了,那只是出于无知。坚强者怎能不深自反省。我赞同:同情不知道尊敬伟大的不幸、伟大的丑陋、伟大的失败。[549]“同情的手甚至会毁灭性地插入一种伟大的命运,一种创伤背后的孤独,一种对于伟大罪恶的特权。”并深思:同情也是对主人与奴隶道德者的伤害。当同情成为普遍道德规范时,就会造成人类的衰弱。可亲爱的人啊,我原谅你对我所做的,可是怎么能原谅你对你自己所做的!

  给自己的希冀:在人生之画面前,做一个真实的人,一旦灼热的太阳升起,月亮的爱就到了末路。这太阳,就是热爱人生的真正的哲学家。希望我不做20岁,30岁,40岁的老人。

  余不一一,共勉之。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后感(五):浮生若梦如何?

  或许是偶然,去年下半年突然对哲学发生了兴趣。也或许是必然,这几年身边发生的种种,让我真正的开始对人生进入深入的思考,看了一些书,最后顺藤摸瓜,看起了哲学,基本上还在连看哲学导论都有些艰难的程度。愚钝呐。

  当初开始看这些,我只知道我想找答案,关于人生关于世界,想知道人生在世受这些苦(?其实把自己的人生定义为苦我一直没什么底气,毕竟该有的都有了,经受的这些,也是大部分人或早或晚都会经历的。),最后早早晚晚终归是一死,到底意义何在。但我发现大部分哲学的东西都太艰涩,往往立足于和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相对立的彼岸世界,或者建立一些庞大的罗辑严密的哲学体系,让我望而生畏,甚至觉得毫无温度。我很想知道这些达不到的彼岸对于生活在现世的人来说到底有何意义;人生有多少罗辑可言,体系建得再严密,对于绝大部分的人类来说,又有何意义?几千年的人类一直在以有限的生命探索无限的问题,却始终没有一个结论,这已经很痛苦了,为什么不着眼于改善眼前的世界眼前的生命呢?这是愚钝的我所不能理解的。

  若是所有哲学都是这样的,我可能会放弃在哲学上寻找我要的答案。但是每次看到尼采的部分,看到他的痛苦、他的矛盾、他的敏感、他的孤独、他的呐喊、他的疯狂、他对生命的蔑视和热爱,我总会被他的炽热感动到、震撼到,震得心痛痛的。所有我翻开了这本书,看到了尼采与我一样的困惑,一样的悲观,却又看到了他的羸弱身体上强大的生命力。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偶然,有生就有灭。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和浮游生物的生命是一样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有人一出生就在走向死亡,就如《局外人》中所说:“有朝一日,所有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会判死刑,他自己(神甫)也会被判死刑,幸免不了。”那么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命长短、身份贵贱、财富多寡,到底有多大区别呢?以前每次想到这些我都会特别难过:多荒谬啊,我们用尽全力的过一生,对于整个世界竟然是毫无意义的,即便有一天人类全部消失,大自然也还是生机勃勃。甚至,即便有一天,整个太阳系不在了,宇宙也还在按照它的规律运转。人生,真的如星尘啊!

  及至有一天,我突然想明了:地球上全部的生命,是一个整体啊!个体生命终结,构成生命的物质回归自然,又孕育出新生命,这才是生命轮回的真谛。就如哈代的诗《变形》中描述的一样:

  “这紫杉的一截是我先人的旧识,树干底的枝丫许是他的发妻,原本鲜活的血肉之躯,如今皆化为嫩绿的新枝。

  这片草地必然是百年前那渴求安眠女子的化身,而许久前我无缘相识的那位佳丽,或者已凝为这株蔷薇的魂魄。

  所以他们并未长眠于地下,而只是化作花树的血脉经络充斥于天地万物之间,再次领受阳光露以及前世造化赋形的活力!”

  多美啊!生命以这样的一种轮回方式,变成了一曲波澜壮阔的乐章!

  所以不必悲观,像酒神一样,尽情跳舞,就如书中所言:“不管生命多么短暂,我们要笑着生,笑着享乐,笑着受苦,最后笑着死,这才不枉活一生。”(写到这里,我突然对村上的《舞!舞!舞》有了更深的理解。)

  浮生若梦如何?那就大梦一场好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