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读后感锦集

2020-03-01 23: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读后感锦集

  《咨询师部落传说》是一本由徐钧著;开森心理出品著作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精选点评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这本书就像一列飞驰的高铁,可以助更快达到目的地

  ●即使是大师,也要有颗有趣灵魂。这本书里介绍好多很厉害心理学大师,还有他们的囧事、情史脆弱价值观不可思议癖好……感觉他们也是很平常的大师!!!

  ●深深感受到心理学大牛们的成就 智慧 经历 瑕疵教训 形象鲜活

  ●大师们的历程,为咨询师从业提供道路指引,指明方向,少走弯路

  ●这本书是我看的第一本比较专业的心理学书,读完之后让我对心理学有了一个宏观了解,然我能轻松知道很多著名权威心理学家特别是他们的一些特别嗜好。看完之后,感觉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即使是大师,他们也有人的弱点,很亲切的一些大人物。对心理学初学者门外汉,以及感兴趣的人来说,最适合不多了。

  ●徐钧的课每次听都特别过瘾,这本书必须买来看。买后才发现武志红、李孟潮、曾奇峰这些大牛都给推荐了。内容写的特别有意思。很有趣。

  ●书中讲了34名心理学家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很精彩

  ●一个个人物随着故事情节鲜活地呈现出来,引领读者对他人和自我、女性男性快乐痛苦、因与果、生与死、幻想现实存在意义进行探索表面上,我们看似为着不同目标行进在人生道路上,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而续梦人和解梦人,都是我们自己

  ●一本书读懂心理学200年历史,看到他们怪诞疯癫不正经的另一面

  ●每位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大师,都有着很有趣的故事,写得挺不错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读后感(一):有趣活着

  曾奇峰老师说,理论是人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一个人的理论,而没有看到他的整个生命历程,那就相于只看到了这个人的毛发。因为心理治疗师是一个特殊的部落,他们穿梭在人类心灵丛林里,发掘人性中潜藏的宝藏。每一位心理学大师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作者通过分享多位心理学大师个人的小故事和生命历程,告诉我们有趣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读后感(二):随笔

  虽然有人说,为了弥补东方没有那么多心理咨询大师的遗憾,所以作者把佛陀拉来算数,我并不这样认为。作者作为研究佛学多年的学者,把佛陀放到最后自然他用佛陀压轴的道理,而并不是最后充数。那是对生命真正的尊重与体察,真正的同理心,佛陀告诉我们的,只不过是用感恩和接受的心态真正对待自己的生命,但是这又何尝容易。 每个心理治疗大师后面,都有此大师的著作索引,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方向。最后的概论也写得非常有条理,很顺畅,可见作者的理论功底与清晰的思维。 最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封面也很有意思,错综复杂的线条中间是一颗美丽的心,封底更像是一只鸟的翅膀,所以,我愿意把这本书称之为心理治疗师的心部落,你的确可以看到无数颗心灵。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读后感(三):一叶知秋

  部落,是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联合而成的集体。心理咨询师的部落,由一群志趣相投,有共同理想和目标的“普通人”集合而成的集体。

  这个部落有一群被奉于神坛的人,受人敬仰。他们用自己的经验,思索,总结出一些惠于后世的理念。这些人仿佛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在这本书中,你会突然发现,原来,他们也是会生病,会受伤,会难过的普通人。 这群人,他们的人生中存在着牛顿被苹果砸中 的偶然性,也存在着对“这颗苹果”的思考,所以“万有引力”被发现了。牙疼的弗洛伊德,有脚气的森田正马……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偶发性,而我们缺乏的,大概是对这些的感悟和思考。

  在这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中,了解大咖们平凡而精彩的一生,也让我更贴近这个独特的世界。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读后感(四):极简心理学

  心理学大师的刷子 自从学习心理学后,就老有朋友经常来找我咨询,本着专业课上所学的理论与技巧,我总是耐心的听他们说完,去理解他们的心情与情景,然后试着给点小建议。也有的朋友觉得自己很受困扰,想去做专业的心理咨询,让我推荐大师,四线小城市驻扎的我,连心理咨询机构都找不到,更别说给他推荐心理咨询大师了。不过读了很多心理大师的故事,发现心理大师的都有自己的几把刷子,虽无法像他们一样通透,但在茫茫的心理咨询之路上还是学了几招的。 感情充沛。每个心理大师,不论是幼时成长环境塑造,还是成人之后自我培养,他们都有丰富的情感和爱的能力。他们对事物的感情体验是如此丰富,如此深刻,以至于在来访者表达时,他们能够精准的捕捉到无法言语的感受,从而达到共情。由此每一个心理学大师也都是很好的记录者,他们记录着故事的发生,记录着情感的变化,记录着人生的际遇。他们的情感充沛,也体现在他们对爱的执着,他们的爱更加包容,更加纯粹,没有条件,弗洛伊德对女儿们的爱,是足够包容的去接纳一个人,爱他本来的样子,爱他的不经修饰,爱他的纯真烂漫。 坚守信仰。都说心理学大师包容,但在学术问题上其实和其他学科的学者并无二样。他们也会为了理论而争辩,流派纷争,甚至绝交分道扬镳,弗洛伊德与荣格以及后来的阿德勒师生情谊的缘尽,皆是因为对各自精分理论的坚守,他们的个案不同,角度不同,结论异不同。尤其是个体化差异极大的人,又怎会是几大理论流派就可以圈化界定而成的,但是真正的心理学大师,他们相信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知觉,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是对自我的这份坚信,让他们坚持自己所认同的,维护自己所信仰的。 勇于探索。心理大师的铸成,也在于他们的永不止步,既然选择的探索灵魂,就不要吝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你所认同的事,你的初心是热爱时,就会轻易的放弃对这个浮躁的世界的索取。很喜欢威尔费雷德比昂,这个热血铁汉,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毫无退缩,论功行赏之时却拒绝了勋章,他在努力逃脱荣誉带给自己的压力,进而转身开始了心理的探索。其实好多大师并不是科班出身,他们之前可能是医学者、物理学者、亦或是工人,仅仅是对心理学的这份热爱,开始了新的探索。通往心灵深处的这条路上没有近道,也无法投机取巧,每一件有价值的事背后,都是道路阻且长,需要你沉下心去慢慢探索,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错与修正,是无数次的变通与坚持,是无数次的研磨与深究,才形成了一条通往心灵的小路,探索才是他们最宝贵的利器。 心理学好复杂,复杂到没人能从一而终,心理学也好简单,简单到所谓的得道只是水到渠成,心理学不断地变化,又万变不离其宗。因为面对的是差异化的个体,每一个心理咨询师每一种方法,每一句话,都不能照搬,也是因为这些差异,心理咨询最大的治愈,就是坚定的认识自己的不足与所长,探索自己的局限与优势,然后终其一生去克制或忽略自己的不足,去发扬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悦纳那个当下的自己。 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活成了自己的样子。也许很多来访者在真正迈进咨询室之前,已经阅读无数相关理论,百度分析诊断出了自己的症结,总结了无数解决的方法,可是终究还是没有治愈自己。心理咨询师在更多的时候会,也放弃了他的的理论、方法与技巧,只是用一个灵魂去感受另一个灵魂,用一份宽容去接纳一个完整的灵魂,去关注你独一无二的心理感受,去帮你认识你。也是这种包容的力量,遇山则是山,遇水则是水,不偏激、不固执,追逐成功的路上也不惧失败,成为强者也不回避自己的弱势,逐渐成熟也不失纯正。认识自己所长,也面对自己的局限,活成最本真的自己。 或许这本部落传说,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心理咨询师的故事,更是他们的心态与思想,当总有人活成你想要的样子的时候,除了羡慕,我们更应该沉下心好好想想自己该如何去面对自己所爱。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读后感(五):那些有病的心理学,是如何度过一生的

  生在农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和爷爷们蹲墙角晒太阳。那是整个村庄的精神流放地,爷爷们抖着手卷烟,眯着眼使劲吸一口,烟斗里丝丝地燃烧着,情绪便这样被蒸腾出来了。也不知是谁的随口一句,就能牵扯出很多从前来,一代续着一代,才繁衍到今天的成败荣辱。

  我手撑着脑袋,拼命地问:“然后呢?然后呢?”

  到了点儿,爷爷拿烟斗,敲一敲我的脑袋:“然后儿,你就该回家吃饭啦。”

  及至后来长大,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交,就是一个相互倾听和分享的过程,而一个人能够跟另一个人建立多深的连结,在于彼此对对方的故事到底能产生多深的共情与理解,以及,是否有兴趣、愿意花力气去共情和理解。

  我们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也是这样,对任何领域知识的了解,总是要先从史学研究开始。但史学研究的方法又各有不同,我们习惯从时间与空间的纵深角度进行以学科为主体的宏观研究,极少会从微观的角度切入,而且,史学研究力证的是事件发展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极少有人不带任何评判标准和预设地去寻求故事的意外和巧合。

  徐钧的《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恰好就是这样一本属于极少数的书。

01心理传记学与反身性

  心理传记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试图将人的生命转换成一个连贯且具有启发性的故事,从而揭示出个人行为之间具有的内在因果联系和其生命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阶段。它侧重于个体人物的精神分析,并对这些历程和阶段进行心理学的解释。

  心理传记学的研究始于弗洛伊德的《达文西及其童年的记忆》,及至后来艾瑞克森的《甘地的真理》《青年路德》,心理传记学逐渐发展成独立的一种研究方法,可以划归传记学研究下,也可以隶属叙事心理学,端看具体使用的方法与脉络。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有一点心理传记学的影子,但并不完全是,严谨地说,它是心理传记学的敲门砖,是为了解各个心理学家并希图进行心理传记研究的人提供的简明素材和概要,若你有足够的兴趣进一步深入,或许可先从此书开始。

  在书里,徐钧提到“反身性”(Reflexivity),可以看出是受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启发和佛学禅修的影响。徐钧觉得,反身性思考习惯的培养,一是可以开启对生活的一种全新的系统性视野;二是可以反身到自身文化的立场,去感受和反思自己曾经的文化标准是否是可以被质疑的,或者是否是带有某种偏见的;三是可以从这种偏见看到自己文化特性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能够同时因循着这种逻辑同步看到黑人社会的优势和劣势;四是如果因此再去思考这两种或者多种文化中这些理念的历史、文化形成,从文化人类学进入到更大的历史人类学的范畴去理解文化,那么就会发现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人的生活也是很不同的。

02心理学家故事的橱窗展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更像心理学家故事的橱窗展,并且更多的是心理咨询师故事的橱窗展。作者徐钧也坦诚,本书整体上所反映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取向,是以自体心理学为基础的整合式心理咨询与治疗。因此,徐钧无意去准确阐明某一种心理治疗的脉络生成,他将更多的视野聚焦到何以心理治疗能够发生作用,又何以针对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或许揭露了:真正的心理咨询,在于协助一个人对自我的理解,或者更加确切地说是自我共情——一种对自我具有关心、温柔、同情的理解和接纳。

  正如逛街,我们在橱窗里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阅读《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我们更多会看到一些心理咨询师为父为母为儿为女的一面,也能够看到同一时代心理咨询师之间的奇特互动,谁影响了谁,谁又在谁的启发下对心理疗法做了创新和改进,又或者是本来不苟同的疗法却在一次意外的接触中了解深意,又或是与来访者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弗洛伊德将严肃的工作视作儿童时代的游戏,消解了因工作带来的疲累与负担,因为对早逝的女儿深切思念,体悟到“我们不肯背弃对一个人的爱,要它永远留在心底”,但也明白“人心永远不可能得到安慰”,他在临终之际深受口腔癌的折磨,毅然选择了有尊严和体面的死亡。

  费伦齐为了检测词语联想测试的有效性,特地买了一个表,在维也纳的咖啡馆,逮到谁就来做一番测试,无论是画家、医学家、诗人、作家、服务生……

  爱因斯坦和荣格居然曾经一时兴起互教知识,但却在教与学之中体验到巨大的享受与折磨的差异,从而使荣格发现他与爱因斯坦属于不同的性格原型,因而影响了各自的学术道路。

  皮尔斯则因为当初被弗洛伊德拒之门外,一直幻想着有一天要当面指出弗洛伊德的一个错误。这一点,始终没有实现,于是他自称这与不会潜水、不会跳伞、没有好嗓子唱歌一起成为生命中四大未完成的情结。

03每一个成功的治疗师背后都有一个来访者

  有意思的是,在《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里,作者徐钧给出一个有趣的发现,推动心理咨询师们作出治疗方法的创新和改进的,常常是一个意外出现的来访者。这或许说明,作为咨询师更要做到谦虚质朴,因为推动我们去精进的,或许并非我们本身的智慧,而是那个意外到访的来访者。

  而且很多时候,这个来访者一开始并不是友好的,他带给我们的更多的可能是疑惑和阻碍,是挫败和无力感,但也正因为他的存在,心理咨询师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疗法:它是否真如想象中的万能,我是否需要对自己的疗法进行新的理解和创造?

  “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为终有一天某个来访者可能拉你去心理的深渊走一遭。”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害怕和退缩,我们要试着和病人一起找到走出深渊的力量,“在病人开始觉得自己是安全的那一瞬间,意味着她找到了生命,她发现自己开始活了起来——被生出来,活生生的。”

  也有部分心理学家,在成为心理学家之前曾是病人。他们是从深渊里走出来的人。因为自己经历的心灵痛苦,使他们特别关注和省思人类的心灵,并因此发展出某种痊愈心灵的方法。

  人是选择被命运安排,还是遵从自己的命运生活?加缪曾说,与世界不可分离,把生命置于阳光之中,一生中就不会一事无成。不管处在何种境地,遇到何种不幸与失望,我所有的努力便是重新去寻找接触。

04为什么把佛陀视为心理治疗的开山鼻祖

  徐钧这本书选取的心理咨询师故事不过是沧海一粟,我最为热爱的精神分析取向的结构心理学家拉康没有被选中,而并不是心理咨询师的佛陀,反倒被作者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视作心理治疗的开山鼻祖。

  这或许会让很多心理学从业者感到意外,但回到徐钧本人的知识脉络里,却又在情理之中。在徐钧眼中,佛陀确信事物的形成和毁灭是一个因缘聚合和消散的自然过程,并没有一个主宰宇宙的超自然神灵在推动。

  徐钧借佛陀之口,说出了他对心理治疗流派纷呈的批判性观点:你们要注意不可被流言、传说及耳食之言所左右,也不可单纯地依据思想典籍,不能单靠论理或推测,不能单看事物的表面,不去轻率地猜测,不因某件事物似是而非信以为实,也不要因为说的人是自己的老师就深信不疑。

  “我们可以更多地容纳各种现象,并能够静静地澄清它们的本质和彼此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心灵获得解缚的自由和慈悲容纳的力量。”

  说到底,心理治疗其实是一个灵魂完全舒展的状态。

最好金龟换酒,泛若不系之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