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在外面养了9个情人,她策划了一场谋杀:无钱无名分,小三到底
爱上已婚老男人还不图钱的小三,到底在想什么?
芒来小姐
三点一弯钩主笔团
后台收到一封读者来信:
“结婚十六年了,本来相安无事,疫情期间发现他手机里有古怪,就趁他出去抽烟查了个干净。
我早就知道我们感情淡了,发现几条暧昧短信也不奇怪,没想到这一查,查出了一场“大戏”:
老公的手机里用“快递”“外卖”等名字,存了十几个女人的电话号码,每一个号码底下都有无数条通话记录。
谁会半夜打电话给快递?
最扯的是一个叫“维修家电-上门服务”,疫情期间不断发短信问我老公的安危,说死也要死在一起,还说要给他生二胎。
我真的想不通,我老公只是个普通公务员,工资都在我这里,个子不高人也长得矬,还有高血压这些毛病,她们跟他在一起到底图什么?”
小三到底在想什么?这恐怕是每个已婚妇女的究极议题。
我们可以把老公出轨理解成饱受压抑的病态心理、缺乏自律的蠢蠢欲动、见异思迁的拈花惹草。
但小三有颜有钱有青春,她们为什么要放弃大好未来,和一个矮穷矬有妇之夫在一起?
日剧《黑暗中的十个女人》,或许能让我们窥见问题的答案。
01
1个淡定的老婆
和9个的争宠的情人
男主是一个制片人,除了妻子外,他同时拥有9个情人。
这个男人长这样,比较平平无奇,也不是富豪
1号情人是过气的女演员,和男主在一起8年。
事业没有起色,感情也没有未来,她把男主视为自己真正的配偶,得过且过下去。
2号情人是一名前台小姐,典型没主见的傻白甜,深陷男主的甜蜜陷阱,连自己的闺蜜都成了他的3号情人。
4号情人是年轻可爱的女偶像,包括女偶像的经纪人和化妆师,都被男主纳入“后宫”,成了5号、6号情人。
接下来的情人画风有点不同,7号情人是一名眼神忧郁的女作家,8号情人是一位熟龄女制片人,9号情人则是风韵十足的按摩店老板娘。
由此可见,男主出轨完全凭心情,没有固定的喜好。
基本上只要是个女的,能出手就出手,劈腿劈成个联合国。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10个女人见面了。
都在这里了
尽管大家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但没有一个女人愿意离开男主,她们各自的理由是:
在一起太久,人老珠黄没有依靠,失去男主就一无所有;
男主太懂女人,即使想分手,他撩一撩自己又主动投怀送抱;
生活太苦闷男人太傻逼,缺个精神伴侣,男主是唯一的知心人;
……
尽管理由众多,但归纳起来就只有六个字:
他懂我,我要他。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9个女人一面彼此排挤、泼水泼咖啡,一面拉帮结派、互称姐妹……
面对一群虎视眈眈的情人,男主正妻毫不惊慌,似乎已经另有打算……
在正妻的怂恿下,昔日里争风吃醋的10个女人,成为统一战线的战友。
她们一致同意:只有杀了这个男人,才能终止这些混乱的关系。
正妻算好了毒药的致死剂量,分成了10份,每个人1份。
全部喝下去,男主就会上西天。
丝毫不留痕迹。
9个情人纷纷得手,没想到,这一切都是正妻的阴谋。
正妻掏出小手机,和丈夫分享了她们的聊天记录……
看,她们都想杀你,只有我能保护你
于是正妻制造了“丈夫已死”的假象,并偷偷将他藏在家里。
经历此事,丈夫和过往情人都一刀两断,也不敢出去沾花惹草。
9个情人都能从“恋上已婚男”的束缚中解脱,重新开始生活。
一箭双雕、皆大欢喜!
可是9个情人真的能开始新生活吗?
当她们发现男主假死,一切只是正妻的一个局,她们真能心甘情愿接受“失败者”的结局吗?
想必不会。
02
婚外情的出发点
是为了“爱”还是“得到”?
作为一部都市群像剧,《黑暗中的十个女人》堪称是“现代小三现形记”。
短短几十集,就把“小三”的心理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呈现在观众面前。
作为男性个体的已婚男主,在小三眼里已经失去了“人性”,变成了一件物品。
即使物品本身没有太大价值,情人们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可获得这件物品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褒奖。
就像小时候玩家家酒,每个孩子都知道这场游戏没有奖品,也没有任何肉眼看见的价值。
但依然会废寝忘食的投入进去,直到老妈过来揪耳朵,才心不甘情不愿的结束。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沉溺。
自我沉溺是耽于幻想,不断放低自己的底线,最终导致破罐子破摔,一种心理退行引发的病态自恋。
剧中,9个情人似乎都动了真感情,都不愿意离开已婚男主。
然而,当正妻提出杀掉他,9个人都同意了,很显然“真感情”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斯腾伯格提出爱情必备的三要素:亲密,激情,承诺。
如果缺了承诺,男女双方就只是游戏关系。
每个小三心知肚明的是:
最开始,她们只不过想找个人作伴而已。
没想到人玩游戏的时间长了,就会变成游戏玩人。
再想全身而退,就几乎不可能了。
03
婚外情是在欲望中的自我沉溺
婚姻是一件极其理性的事情,这种“理性”不只是凭毅力进行自律和自控。
更是成熟完整的自我,由内而外做出的选择。
所以爱情三要素中的“承诺”,并不只是口头回应大脑允诺的责任。
更是内心深处安于这段关系,并且发自肺腑希望关系能够长远,所作出的努力。
因此一对一对婚姻存在一个前提:我热爱这段关系,同时热爱“忠诚”这种关系模式,这种热爱必须是发自肺腑的。
就像一个小孩发掘了对计算机的乐趣,就不会再耽于普通的家家酒游戏。
婚姻使人理性,而婚外情极其感性。
一对怀有好感的男女,彼此眼神暗示:
玩吗?玩。
一场游戏关系就此达成。
很多小三都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第三者,却沉溺于婚外情不可自拔。
这是因为她们感性上是能接受第三者这个身份的,潜意识里也并不认为这是错的。
为什么?因为对这类女人而言,婚外情只是一场游戏。
在游戏中扮演“第三者”这个角色,和真实的自我并不冲突,毕竟玩玩游戏有什么错呢?
热衷于“玩游戏”是一种退行。
当成年人对生活感到压抑,会出现一些心理退行的表现,比如:通宵打游戏,整宿看电影,和家里宠物说话,模仿小孩子牙牙学语。
退行能让成年人跳出当下,回到童年最幸福的时光,是必不可缺的心理保护机制之一。
正常的退行能使人精神得到放松之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处理责任和义务。
过度的心理退行,则会让人陷入自我沉溺。
在脑海中幻想艳遇寻求慰藉,是正常的退行;
将幻想搬到现实中,陷入婚外情无法自拔,就属于自我沉溺。
通过退行来释放生活中压抑的情感,几乎是全人类的共性。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耽于游戏关系。
沉溺于游戏性的感情,这是第三者最大的问题所在。
与其说ta们被渣男渣女吸引,不如说,
ta们潜意识里就对忠诚、可靠、稳定的关系,感到乏味和压力。
这类人即使步入婚姻,也更容易对伴侣产生不满。
即使关系本身没有出现问题,爱人依旧可爱,但婚姻中一对一的理性关系,始终让ta们感到不痛快。
小三是自我沉溺严重的一群人,或许ta们自己都不知道:
ta们追求的并不是爱情,而是爱情这场游戏带来的沉溺感。
04
自我沉溺是不断降低底线的过程
自我沉溺最早由罗素提出,他认为:
“过度的自我沉溺是不幸福的罪魁祸首,想要幸福,就要把关注点投放到广阔的外部世界去。”
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外界施加给人很多枷锁:
家庭的责任、工作的职责、生活的压力……
所有我们必须做却不爱做的事情,都在促使人们把关注点投放在自己身上。
心理学家Baumeister通过实验发现:
人的意志是有限的,并且会随着使用频率下降。
如果周围都是好吃的巧克力,却被要求只能吃小萝卜,人会感到精疲力竭;
如果周围有着温柔浪漫的男性、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却要求女性必须服从某一类男性,这会让女性感到非常压抑。
这种压抑感会导致什么结果?就是对欲望的放纵。
买一堆巧克力吃到爽,然后继续吃小萝卜吃到吐,接下来买更多的巧克力,更多更多的巧克力;
感情中也是如此: 理智上认可成熟忠诚的亲密关系,感性层面却把婚姻当成玩具;越是不被社会接受,越是热爱对方,抛开所有伦理道德,痴迷于婚外情这场爱情游戏。
自我沉溺的过程,就是不断下拉自己底线的过程。
即使一开始只是图个慰藉,时间久了,第三者会不可自拔,渴望拥有无穷无尽的“巧克力”。
就像前文里的9位情人,起初没有人愿意当第三者。
但在男主的攻陷下,她们产生了退行,情感的空口得到补偿,就会渴望越来越多的补偿。
得知男主有老婆,自己并不是唯一的小三,情人们产生了动摇,她们试图从这场游戏里抽身而出。
但胃口已经被已婚男“养刁”,普通的亲密关系怎么可能满足?
除非她们能找到更多的激情、更知心的慰藉、更强烈的吸引力……
否则婚外情就会像磁铁一样,牢牢牵引着她们。
一个第三者来访者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悬崖边上有一条蛇,它不断对我说:
“来吧,来吧,我能救你逃出生天。”
可直到我跌下悬崖,我才想起来,当初引诱我走上悬崖的,正是它。
即使明知自己会沉没,依然跳入水中,没有承诺和责任的亲密关系,犹如饮鸩止渴。
更好的做法是,生活中时不时稍微放纵自己一下,来一场旅行,培养一个兴趣,甚至做一件疯狂的小事。
吃小萝卜吃腻了,悄悄吃一点巧克力,对人的心理是一件好事。
这样一来人们会发现:
曾以为爱情是一桌丰盛的晚餐,其实一碗小面就足以饱腹。
曾以为爱情就是激情洋溢灵魂共鸣,其实一家人平平安安齐聚一堂,就是最大的幸福。
关于作者: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书《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全网火热销售中,51个活得大气的故事和心得,告诉你长得漂亮不如心态漂亮。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三点一弯钩(),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众号“三点一弯钩”招募原创作者啦~
如果你有想法、有热情,想用心理学知识温暖这个世界,欢迎加入我们一起来搞事情!
稿件一经采用,将会获得400-2000不等的稿酬。
婚姻、家庭、教育类稿件更容易被采用哦~
投稿。
你可能还喜欢
活爽了的女人,在性和钱上从不亏待自己
西安17家民政局离婚预约爆了!疫情下的婚姻,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她被逼婚、家暴、出轨,31岁香消玉殒:人生何处觅安稳?愿世间再无萧红
点击小程序,预约心理咨询
一起“在看”,在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