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业17年的婚姻咨询师自述:婚姻中女人最容易犯的错竟然是这
文/幸知特约作者 雨心
01
被安排好的人生,不是我的人生
我小时候在爷爷家长大,没上过幼儿园,按照早期教育原理,我应该是失去了很多“关键期培养”。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一直和班级里最差的男生同桌。那会特别羡慕被老师喜欢的乖孩子,但是我知道我不是这样的孩子。就会既羡慕又委屈。
我的爷爷特别伟大,他和我说了一句话:“别人说的话不一定是对的,也不能完全相信老师”。这句话对我帮助特别大。因为老师并不喜欢我,如果我全部听信老师的话,我会很容易看轻自己。我爷爷提醒了我,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永远对的。所以虽然老师对我不够好,但是我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这样的经历,也让我变成了一个容易做出和“主流”不同选择的人。
我非常喜欢文科,但是我的理工科成绩也很好。高中被爷爷和老师改学工科,这让我在人生经历中第一次感到抑郁。后来为了爸爸,大学选择了做建筑,想成为工程师。
毕业后在鞍钢建筑做工程师,当时建筑工地上都是男的,我一个梳着辫子的姑娘在里面特别扎眼。走到哪都被人吹口哨。虽然高薪,但我还是选择了辞职。
生了孩子度过产假之后,一直想着,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穿着工作服直接去了人力资源市场。应聘到一家三个海归成立的公司,做3M产品销售。
年终总结的时候领导和我说,我有好几次觉得你不适合这个工作。因为你不陪酒,不应酬,还太直率了。我觉得这份工作你做不好,但没想到的是,最后你的全年销售额是其他几位的总和。
后来做总结的时候,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和我对接的都是工程师,他们本身不是特别油腻的那种人,他们很尊重我的专业。第二是我本人也很努力,很真诚。第三是我们共同的欣赏和专业促成了最终的成单。
也是因为认识了这些工程师,2003年全家移民到加拿大温哥华,并开了家庭幼儿园。当时老公的工作不合适,又回国。几经波折后,又回到多伦多。
到多伦多之后,因为英语口语好,拿到了一个人力资源的工作。才算真的定下来。
之后反思自己的人生。我会觉得幼儿园老师不喜欢我,其实是我后来几十年的财富。因为我知道,如果他们就是不喜欢我,那我能做的,就是放手去做,不必过度纠结于结果。
从不同角度看待人生之后,我发现如果没有挫折,我也没有更广博的人生经历。当我面对问题时,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灵活性。就是因为这些挫折,让我勇于归零,做自己。
到了多伦多之后,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选择半工半学。学社工期间,我带过3个有自闭症的孩子。每个月准备2-3次的讲座。最后我身边的华人都认识我了,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尽管英文不够好,但是因为喜欢和努力,让我逐渐成为了我自己。
学社工的时候,我的同学们都20多,我当时快40了,但是因为我的人生经历丰富,且愿意归零,最后我的成绩也是非常好的。也是在做社工的过程中,我的思维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学会了共情的能力,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弱势群体,这都为我未来做心理咨询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后来我去了心理健康中心做咨询,也是在这十年的工作期间,认识了幸知院长。
02
确诊:我不怕死,但是舍不得死
我是去年十月份被确诊的,癌症三期,一直在做化疗。
确诊之前,我还在新疆做游学项目。回到加拿大的时候检查是怀孕,葡萄胎。刮宫手术后还在流血,后来又切除子宫。再后来我开始不停的咳,转院到多伦多的肿瘤医院。多位医生会诊时,告诉我是癌症三期了,癌症已经转移到肺部,建议我立刻化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确诊之后,我不断反思自己想要什么,我想要很多很多爱,而它就在我身边了。我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太多遗憾。我不怕死,当然我也舍不得死,我留恋身边的人。
我的医生告诉我,你的病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化疗可能会把一个人击垮,你会受很多苦。我不知道要受什么样的苦,多长时间的苦,这些不确定性和未知性会让我害怕。
癌症与我来说,也许就像是很多姐妹被背叛的感觉。震惊、不相信、不愿意接受。
肺部的转移让我不断的咳嗽,每次咳嗽都会撕裂腹部的伤口。因为强烈的药物作用,我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当我喝水时,感觉像是被搀了化学试剂。当我吃饭时,会有强烈的苦味。西蓝花不再是西蓝花,口感像是在咀嚼塑料。
可如果不吃的话就会减重,抗癌的能力也会降低。
庆幸的是,多年的正念让我学会去接纳和面对当下。我不停的告诉自己,虽然不够好吃,但我要接纳它。
我把吃东西变成了一种体验。我不再设定食物本身的味道,而是像探险一般去尝试,今天我吃的食物会是什么味道?当我带着好奇心去体验之后,那些难吃的食物也变得有趣起来,抗癌期间我的体重一点都没有降。
最让我沮丧的是,我开始变得迷糊。我不害怕变老变丑,我害怕自己变糊涂,我希望和身边的人交流,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去验血,测试指标,看它有没有降下来。有两次指标没有降到预期的情况,我就会开始焦虑和伤心。这种伤心白天不会有影响,可是睡觉时却经常哭醒。
我是一个很健康的人,9月份还在新疆带领大家领悟人生。我人生的规划刚刚做完,突然意识到得癌我是有点崩溃的。虽然身边有很多人在支持我,但是癌症这件事本身还是我自己在承受啊。也有一些时间,我会突然觉得无依无靠。
我是一个敏感的人,我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快乐和幸福,但这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痛苦。
关于抗癌经历,我想说说自己的感悟。
第一,我们确实要倾听内心的信号。这是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方式。
第二呢,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要学会不跟着感觉走,而是根据事实走。感觉的信号有时候可能是错的。
第三呢,要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最高宗旨。抗癌是我的最高宗旨,所以虽然不爱吃东西,但还是要吃。要保持住自己的饮食和运动。
在抗癌过程中,有很多人劝我不要做化疗,或者吃中药增加免疫力。还有很多人送我补品。但是和医生沟通后,我知道补品的效果不可确定。最后遵循治疗的宗旨,我把其他声音都排除了,就一心的做化疗,而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听。
在排除外在干扰之后,我也学着排除自己内在的声音。“万一治愈不了怎么办”,“万一治疗的过程中我得了白血病怎么办”,这些声音一直在,但是我选择排除这些声音。
03
我的亲密关系:老公
我是一个对语言非常敏感的人,我老公却是一个理科思维很强的男人,他可以给我安全感,却没办法给我想要的浪漫。
结婚十五年,有一次情人节我大发雷霆,我说“婚后我要了15年的花,你却一直没送我,这次你要是再不送给我花,我一定会暴怒……”
后来我老公晚上真的捧回来一束红艳艳的花,却不是红玫瑰,而是康乃馨。我们在一起15年,他却连玫瑰花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当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现在我们相处了25年了,我想说的是,和一个人在一起之后,其实你就是要接受他身上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我老公是一成不变的人,我却是灵活性很高的人。这没有让我们争吵,而是让我们在互补的过程中更加相爱。
在一起之前,也有一些高富帅追过我。但是我选择了和现在的老公在一起,我知道他的薪水只有我的五分之一。我也知道在一起之后,我可能还要补贴他。
看到朋友们拿着LV的包的时候,心里也是不平衡的。但是仔细想想婚姻不是一个人的事,我也要和他一起负责。他不够富裕,但他是我的选择。我不能因为这件事怪他,如果以后穷,我们就一起穷。
当我很生气,他不会说话不会哄我的时候,我也会告诉自己,我知道他不会说话我还是选择和他在一起,那就没必要期待他结婚之后就变得完美。他有他的优势。如果力求另一半完美,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04
我的亲子关系:女儿
我对女儿是放养的。没有让她去天才班、补习班。高中的时候女儿想当歌星,我们犹豫再三后决定支持。后来女儿又想学商,考进加拿大最好的商学院,并进入了世界前三名的管理公司。
我和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是,我会更注重培养女儿的内驱力。因为从小就可以自己做选择,女儿的责任心很强,很小就学会了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她会听我们的意见,但总会自己做选择。
现在她从一个小女孩,逐渐变成了独立女性。
毕业之后她曾经拒绝了联合国的一个项目,选择去了肯尼亚。当时我们也是很不理解,不愿意支持,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纠结后,还是决定信任她。
这里我也想给在听课的朋友们提的一个问题:你愿意让孩子走弯路吗?
孩子的视角和你不一样,你有没有这个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去犯错误?或者压根就不是错误,而是另一条你看不见的路。
05
我和原生家庭的关系:爸爸
妈妈去世后,爸爸来到加拿大。他生活习惯和我们不太一致,不爱洗手洗澡。这让我很苦恼,但也选择接受。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喜欢婆婆,但是其实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割舍的重要的人。有些不能改变的,我们还可以选择去接纳他。
在抗癌期间,我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交际,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当下。不因为无用的事情争吵。把时间和精力都留给重要的事。
06
我和世界的关系:疾病
确诊之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输血的时候,我输了七袋血,而这些都是来自于其他鲜活的生命。我早期也想过献血,但是因为检测贫血没能完成。这次我看到七袋血液输入到我的身体里,我真的满怀感恩,充满泪水。
我不会开车,每次看病都是个麻烦,但是加拿大的义工会载患者去看病。我大部分看病的时候都是义工载我去的。
这让我决定把爱传递下去,继续做义工。我也签订了遗体捐赠,希望能够对这个世界有一点帮助。我还在做翻译,希望把加拿大一些好的书籍翻译成中文。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人际关系,就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07
主动培养让我成长的人际关系
靠我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取得更高层次的成就会有困难。我就会主动寻求积极的、能够帮助我成长的人际关系。
虽然幸知院长比我小了十几岁,但是我在她身上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
最后想要分享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选择去正面解读当下的关系。相信自己,无论何时,我们永远是有选择的。
我们可以抱怨、挑毛病、消沉,我们也可以选择正面解读他人的行为“他也在努力做最好的选择,只是他的行为让我受到了伤害而已”。“尽管他可能伤害了我,但这可能是他所能做的决定里,最好的决定”。
我们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经历不同的人生,他人可以作为参照,但不要和别人去比较。记住,我们永远有选择,可以过自己独特的人生。
点击阅读原文,我们一起听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