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精选

2020-03-19 23:21: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精选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是一本由陈海涛 / 陈琦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6.00元,页数:2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精选点评

  ●很多年前看过海涛兄用动画模式诠释254窟“舍身饲虎”的艺术性,觉得耳目一新,非常精彩。此书也主要承袭了时的分析模式,可读性很强,写得也非常扎实。不过抒情性的语言可以再少一点。有一些与当时主流美学联系还是稍嫌牵强,如舍身饲虎图中人物动态与蔡邕书法“九势”的类比等。

  ●作为阐释案例,尚觉浅显生硬。当然做书的手艺满分

  ●壁画画师,图书编者有意,才到达了禅观的最高境界 — 不仅我悟了,或许还帮助其他人悟了

  ●排版特别棒,内容方面比较偏重美术史,有非常详细精彩的画面解读对比,但有一些文献使用不是很有力证据,不过对于我这种艺术史小白来说也已经很棒了!非常期待出其他窟

  ●书名朴实,但图像印刷精美,解读极见功底。尽力以传统中国艺术概念(“情”、“势”、“形”)来作理解,但似偏重对这一壁画的解读,而对个案理论提炼欠缺。尽管如此,作为面向公众读物而非研究著作,还是值得5星。

  ●读于晓,三月。

  ●屏气凝神精美绝伦,排版甚好。

  ●诚意之作,太缺这样的面向大众普及读物了。虽然部分语言有些煽情,但解读部分料足,注释好评

  ●3.5,泛读。感觉像上了一堂好玩美术

  ●敦煌学分三部分:文献、石窟、敦煌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本书侧重于石窟本身,以245窟为主体对窟内壁画、彩塑和建筑形制进行了串联介绍。这是第一本能让我直观了解到莫高文化底蕴和美价值的书,一窟如此,其余的几百个洞窟同样值得深入探寻。不禁想再去几次敦煌…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一):希望今年可以到敦煌?

  18年读的第一本书✔️ “从照在书本上的阳光 追溯到亮闪闪的太阳, 那太阳有一部分光透过云朵沙漠浮尘白杨树梢, 照在敦煌莫高窟的254窟前, 然后透过石窟的门口与明窗, 阳光会将这个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 开凿于北魏的佛教石窟 照的亮堂堂的。”

  2020年了,希望可以在今年亲自去到这个只用文字图片就给我勾勒出极乐世界地方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二):最萨埵太子以身饲虎

  以这本书作为入口了解神秘幽远的敦煌文化是个不错选择。本书主要讲解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释迦降魔成道》三幅壁画和洞窟整体,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其艺术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这些壁画不仅能看到文化的交融,还能看到历史的变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提出的“势”的概念,这个概念很像学速写时老师说的gesture,即画人物速写时不要关注人物的躯体,肌肉,而要关注人物的动势。作者所说的势更为复杂,不仅指运动、力量,人物的俯仰、顾盼也是势的一部分。势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不仅存在艺术领域,在风水、书画、政治、军事等领域也广泛存在。作者无意于夸大势的玄妙,但绝对展现了势的魅力。

  三铺壁画中最喜欢的是《舍身饲虎》,整幅壁画描绘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第一眼看见时眼睛会被繁杂吵闹且情绪丰富的人物填满,但是当翻到萨埵太子饲虎这一主要情节画面时,我瞬间被残酷、暴力和慈悲、平静这两种极为相反的情感震动。两种情感混合成为一种超强的震撼力。让我有过类似感受的便是卡拉瓦乔的画。

  最后除了对于洞窟壁画艺术性的解读还有相关的佛教观念、故事,禅观活动以及魏晋时期的艺术背景讲解。总之,这是一本不错的浅尝敦煌石窟艺术的书。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三):图说敦煌二五四窟

  敦煌回来已经快半年,这本《图说敦煌二百五十四窟》买了也有个把月,今天终于看完了。在敦煌的时候虽然惊叹壁画之美,但各种时间和实际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法能细看壁画,这本书用254窟做了一个详细图解真是极好。说老实话,当时一进去真是被满墙密密麻麻的画看到晕,隐隐只听个大概,而书里通过线描画详细图解了每个故事的构图,如何以形入神,如何通过“势”的来整体画面来营造整体画面氛围,及至最后以情动人。正如书里所写“自魏晋以来社会动荡强烈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危机促进了人性的觉醒与思考力的发展,生命的苦痛激发了人们对人生的高度敏感与思考,正是254窟种种智慧兼深情的表现”。

说回佛教的经变故事,“舍身饲虎”、“割肉贸鸽”即使在价值观极为多元和宽泛的今天,依然看起来是血淋淋非常绝决的题材,它象征着在佛教信仰下走的最远最决绝的道路,这条道路与我们世间生活的价值观全然不同。想起一位好友这几年在修行的道路上所付出的,深深钦佩。虽然于佛法是门外汉,但依然亲近于佛教“舍得”与真正为庇护所有众生之苦的“善”。 也愿亲爱的朋友早日印证大智慧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四):敦煌莫高窟伟大艺术宝藏的敲门砖

  敦煌莫高窟鼎鼎大名,但一直以来总是居于庙堂之高的文化存在。普通读者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仅限于地名、婀娜的飞天造型及经典的九色鹿故事。但相对于莫高窟的博大精深,这些文化元素仅仅是沧海一粟。

  由于历史印记的蚀刻,敦煌的壁画已经模糊不堪,如果不借助诸如此类书籍的解析,游客很难了解原汁原味的敦煌意境,敦煌故事。而当敦煌的元素一旦与现代艺术元素结合起来,就会焕发极大的魅力。如经典动画片九色鹿。因此对于敦煌文化的传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这些精美壁画原作的解析和再创造,这是一个堪比“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故事。

  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图文并茂的对敦煌的某一个洞窟进行详细解析。小中见大,管中窥豹,褪去了历史的沧桑,我们能够结合这本书的引导,重新审视敦煌一路走来的苍凉与悲壮,重新欣赏莫高窟艺术作品的无比精妙

  留下深刻影响的还是王子饲虎的这一组壁画。如果没有任何的引导和解释,你很难察觉到这组壁画当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意境。即便是亲临的游客,限于光照和时间安排,也很难对这组壁画进行详细的揣测。但是这本书以及其细致的局部深入的讲解了各个图画的连贯性,更深层次的分析了创作壁画时代与现在价值观的碰撞。

  说明壁画展示的故事,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由表及里的分析到价值观的冲突,我认为是比较难的的。这不仅仅需要对壁画的内涵有深入了解,还需要对读者的阅读心态进行准确把握。

  通过这本书的阐述,对敦煌壁画的精妙有了直观的了解,看似无序的画面,其实都是通过姿态,视觉引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画面的链接一方面是空间的而延续,甚至可以表达时间前后的因果(如跳悬崖太子与坐姿许愿太子的四目相对,引发的时间互动),在理解这些小细节后,再观看壁画,总是能感到一种巨大的宗教力量。

  此外对于壁画细节的考证与印证,更是有着非常深厚的考古意义。

  这本书激发了我对于莫高窟文化的兴趣,不禁向往大漠当中的这一神圣处所。所谓的民族瑰宝,真是名至实归。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五):回看壁画研究的学术史,理解此书何以热销

  如果从普及读物、公众考古角度来评价,此书必须五星。总的来说,此书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细致阅读敦煌壁画的机会,盯住细节一个劲看会让人产生莫大的爽感。而且在大量彩图印刷的情况下,这个价格实在是良心,其良心不亚于上博那个导览册。

  作者是艺术史出身,从美术角度的读画功底让人叹服,自己读画根本不会往那个角度思考,因为没学过艺术,脑袋里没有那方面知识,就根本读不出来。利用现代科技配合壁画解读,也让人眼前一亮。此书又是敦煌研究院夫妇合著传统的一例,是夫妇二人多年研究的心得,视角非常新颖。

  ——————————

  想说一点此前评论里没说过的话,从壁画研究学术史角度旁观一下此书,思考此书为什么这样火爆,可能不太好听,多有冒犯…

  如果往前追溯,壁画研究的学术传统很深厚,可以追溯到民国学者的西北考察,主要的底子是敦煌研究院第一代、第二代老先生们打下的。如果看同时代,现在壁画研究有个趋势是重点洞窟每个窟做一部博士论文。也就是说,无论以前还是现在,壁画研究领域存在大量同类著作,从中拿出一部书,能抵得上此书水平的应该不乏其例。

  可是这些书为何无人所知呢?前者应该是由于时代原因。敦煌研究院第一、二代人那个时候,连发表学术论文都很困难,一篇论文写好,二三十年之後才为学界所知的情况不是没有,更何谈普及。而且新中国前几十年里,四海板荡,除了专业研究者,没人有心力去关心敦煌壁画这种东西。後者则是由于学术研究的严肃性。一个窟做一部博士论文,是因为尚存在许多学术疑难。特别是如果一部博士论文不是大包大揽、全面叙述,而是直接切入未解决的学术疑难,那么这种书几乎不可能普及(在不大幅改写的情况下)。

  反过来看,此书的热销,固然由于其本身的水平,另一方面,国朝经济发展之後的文物热,出版社的疯狂营销,微博、微信等等网络传媒的迅速传播作用,同样不能忽视。早年的研究著作时隔已久,市面上早已见不到、买不到,也是此书让人感到特别新颖的历史原因。

  如果抱着研究壁画,而不是欣赏艺术、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读过可能略微失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