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然后我们跳了舞》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然后我们跳了舞》经典观后感集

2020-03-23 22:05: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然后我们跳了舞》经典观后感集

  《然后我们跳了舞》是一部由列万·阿金执导,列文·格尔巴赫亚尼 / 巴奇·瓦利什维利 / 安娜·贾瓦基什维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然后我们跳了舞》观后感(一):转

  小布对克利擦出火花,小心翼翼的试探,陪伴,都像极了从前的自己:喜欢一个人,仅仅和他待在一起就很开心,连他的气味都想知道是怎样的。到后来两人终于拨云见日,小布每天嘴角挂的微笑真的很有感染力,仿佛一切困难都不是困难,一切阻碍都因为有了克利而无所畏惧。可我也是经历过的人,往往这就是上坡的尽头,极度甜蜜后极可能是一步步的失落。   终于“得偿所愿”,当主动的两人突然有一方停滞,天平就失去了平衡,还在主动的一方仿佛在看不见的深渊里急速下坠,不知哪里是尽头。人有应急机制,看见危险的东西会逃跑躲避,自己的内心也可以临时逃避。肉林酒池便是临时解药,如同灰原哀每次给柯南的一般,身体只能复原一天。

  《然后我们跳了舞》观后感(二):这里没有未来

  如果与同类题材的套路比不再“新鲜”的话,那就赢在细节和舞蹈上了吧……

  前后两次的耳环细节,情绪抓的好到位,而剧中,每一段舞更是可圈可点,令人回味无穷……

  开场被骂“阴柔”的那一段舞首先奠定了男主的取向;男男共舞那段,第一次看到男主笑,十足初恋的味道,甜蜜中带着羞涩;玛丽家,男主的假发舞,搭上(Honey)的配乐,月光洒进来,简直惊艳;最后的试镜舞,传统与反传统的无缝切换,直接把影片推向了一个新格局:看似情爱实则有关自我认同与精神自由~

  至此,我了然:虽然它很像(请以),但决不雷同(请以),所以这也就是为啥(请以)的海报是双男主,而(然后)的海报只有单男主的舞姿……

  这本就是部单男主影片,这只是一次男主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像哥哥大卫说的那样“这里没有未来,你要走出去……”

  另:最值得一提的是,无法相信影片均采用两位素人演出,表演,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然后我们跳了舞》观后感(三):然后他真的跳了舞?

  大卫满脸伤趟在弟弟床上,和他说他结婚后的命运就是一个爱喝酒的胖子在自己岳父家打工;伊拉克利说自己父亲要去世了,他得回家结婚照顾无依无靠的母亲。都是特别中国的故事,而格鲁吉亚能拍出格。电影拍的根本不是所谓热血鸡汤,也不是所谓禁忌之恋,而是借由舞蹈,对整个社会民族性男性魅力至上的抨击。

  喜欢两处运镜,一是他们去玛丽家做客,梅吉布和伊拉克利前一晚第一次肌肤之亲之后,隔天早上在餐桌旁,镜头先是对准了玛丽的爷爷(?),再由上到下飘到坐在离餐桌最远的梅吉布身上,脸上忐忑与开心参半。二是伊拉克利在大卫婚礼上和梅吉布说他要回家结婚了,镜头先是对准梅吉布哭泣的背影,再拍着他到他走出大卫的丈母娘家,随后镜头往回走,来到一个窗前,远景拍摄刚好走出楼的梅吉布,玛丽追随他到楼下,两个人相拥而泣,那种大环境压迫的微小人物感油然而生,有趣的是中间镜头里还有为了弟弟荣誉而在和卢卡理论的新郎官大卫。

  甜茶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咬的是桃子,所以导演让梅吉布咬了石榴?

  《然后我们跳了舞》观后感(四):随便写写

  电影有些情节的衔接不是很到位,但是值得回味的电影。传统格鲁吉亚舞强调男舞者雄浑刚劲,唯有跳出阳刚之气的舞蹈才是优秀的,某种程度揭露了当地社会对于同性文化的不包容。在我看来梅拉布是同而不是双,只是由于社会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与女主成为了“情侣”,直到梅拉布与伊拉克利相遇相识才真正认识到自己,释放自己。两位男主困难的家庭环境也是让他们无法自在地迈出每一步,最后迫于生活分道扬镳,一个失去了梦寐以求的工作,一个娶了或许不是他最爱的爱人,这样的故事很让人感道很悲伤,然而更让人悲伤的是世界上类似情形的人还有不少,他们想要的不是特权,而是平等。LGBT群体是普通人,理应享有与普通人一样的权利。虽然电影是BE,但是却也有令人欣慰的方面,一是梅拉布最终选择了通过舞蹈表达出真实的自己,去挑战那一直以来压抑着他的现实;二是哥哥的体谅,“你得离开格鲁吉亚,梅拉布,在这儿你没有未来”,电影最催人泪下的就是这个片段,谁不希望有一个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家人呢;三是女友的陪伴,没有争吵,没有胡闹,一直默默地在他身边支持的。最后希望我们有朝一日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遇到懂你,爱你的人。

  《然后我们跳了舞》观后感(五):。

  感觉cmbyn成为了拍tx文艺装逼电影的一种模式。虽然这部完成度并没有cmbyn好,许多场景的刻画过于流于表面,两场本来可以做的很出色的情欲戏都显得太过粗暴仓促,感情来的太莫名其妙走的也太莫名其妙。但这部电影应该更多的是聚焦在自我身份的探索上,借用格鲁吉亚传统舞蹈的肢体语言来比喻整个国家的环境对于女性性征的压迫,同时借由男主的舞姿来暗示男主femininity的觉醒与自我包容,这也构成了整个电影最动人的两个场景,一个是男主在男二面前踩着夕阳跳舞(背景音乐用robyn的honey简直不要太genius),还有一个是最后一幕男主在面试的时候在面试官面前摆出女性化手势,既是男主自我意识的彻底觉醒也是对格鲁吉亚传统父权的一种挑战。

  这部电影从故事文本并不完美,场景的切换与故事的发展都透露着一种赶工的气息,但我仍然很享受这部电影,男主的表现十分出色,请问有哪个txl在看到男主在梦到与男二接吻醒来发现是梦以后,把头挤在枕头里痛哭的一幕时不会relate呢,这种表现力并不输cmbyn里甜茶女士坐在壁火前哭哈。还有以honey作为背景音乐跳舞,i mean come on,同性恋 feel blessed.

  《然后我们跳了舞》观后感(六):导演Levan让我想到曹雪芹

  红楼梦里有2回我印象非常深刻

  第43回:贾府的贵族们图好玩,学民间穷苦老百姓的做法,凑份子钱给王熙凤办生日宴。当天,众人都热热闹闹的在贾府玩,宝玉却悄悄的溜出大观园,去祭奠因自己而死的仆人金钏儿。

  第97回:黛玉病入膏肓快断气了,一个人瘫到床上,呜咽着,思念宝玉。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这时都瞒着她,在给宝玉和宝钗办婚礼呢。

  这种「极致喜庆」和「无比落寞」的对比,同样出现在这部片子里。Merab的哥哥婚礼当天,Irakli告诉Merab:要彻底离开第比利斯了,要回家给父亲善终,要和女朋友订婚。Merab本以为他和Irakli的感情才刚开始,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崩溃。心碎的离开婚礼现场时,周围所有人都跳着舞。

  你还记得红楼梦这两回的题目吗? 第43回的章回标题是: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97回的章回标题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还有一点。从红楼梦里看曹雪芹的两性观念是很特别的。他没有采用冷酷的「二分法」,只能爱男性或是女性。他爱的只是一个「美」的生命状态而已。不论是秦钟还是黛玉,或是任何他在意的人哪怕是藕官龄官芳官这些丫鬟,宝玉喜欢的是「美的生命状态」,并非被某种男性气概或是女性气质所吸引。我认为本片中,Irakli身上吸引Merab的也是类似。

  《然后我们跳了舞》观后感(七):一些杂想

  #And then we dance. 太漂亮了! 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琢磨 1.看到断背山相似的一个点,即后面男主以红色衣服出席选拔,这与断背山中衣服的隐喻相似,是一种寄托与缠绵。 2.最后舞蹈我认为是一个初识 轻探 接受 陷入 沉迷 觉醒 开阔 继续生活 的过程 3.故事是一个轮回, 始于舞蹈 结束于舞蹈 4.选角 男一像120击的男一 都有一种青涩但坚定的感觉 5.镜头运用 灯光运用 运镜稳 且角度独特 灯光造成了年代混乱感,让我竟有在上个世纪的感觉 灯光随情节贴合度极高 如男主戴头饰跳舞的时候,灯光若隐若现,犹如情感的浮现与下沉,却又暧昧至极 6.演员眼神内容饱满 男一的眼神中有隐忍有随性

  7.应该还牵扯到性别认同和文化交融的问题,以及男权。这两点不是重点更像是 embedded的感觉, 感情线占太大部分也是一个缺陷, 当然这属于导演自定义的问题

  《然后我们跳了舞》观后感(八):嘿,我跳的是格鲁吉亚挽歌

  Merab,一个二十左右的格鲁吉亚青年,照他说,祖上是舞蹈世家,刚走路就开始跳舞,姐姐一事无成,哥哥每天逍遥到太阳升起才回来。

  Merab的生活日复一日,直到Irakli的出现,从好奇,到敌意,再到情愫萌生,也就短短的几天,Merab的青梅竹马Mary曾说让他去公园干点“事儿”,这本应该是欲望肆意的青年们向往的事,但Merab却丝毫不想,他说的是希望他的第一次美好一点。

  有点想到自己高中的时候,总是和Merab一样,幻想着那些,却又害怕那些,就像一层膜,希望捅破它的时候里面是甜的,是愿意用余生慢慢回想的,可大部分人的都是事与愿违。

  而去Mary家的那几天彻底改变了Merab,随着Irakli的挑逗,两人相互吸引,Merab身体的某处被唤醒了,就像《丹麦女孩》里小雀斑穿上女装的那个瞬间,Merab发现自己并不是没有欲望,而是对女生没有欲望。。

  可Irakli却没有像他想的那样,他消失了。。说实话这里的有些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了。

  然后就是老套路,被发现,被排挤,出口伤了关心自己的Mary,脚还伤了。

  最后的一曲舞略显冗长,也没有太表现出情绪的高潮与跌宕。

  熟悉的鼓点起,脚踮起,旋转,跳跃,跌倒流血也无所谓,他说跳的是什么鬼。我说:嘿,我跳的是格鲁吉亚挽歌,我也叫它,青春之殇。

  《然后我们跳了舞》观后感(九):我爱过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犹豫的跳过标签中的自动推荐“人生”选项后,又倒回来还是坚定的选上。少年时的情感应该是人生中最闪耀的那抹星光,犹如影片最后的那段“高光之舞”,你的记忆永远停留在随着鼓点戛然而止时的那最后一个干净利落的谢幕姿势。一刻凝聚成永恒。全片就像这支少年的舞,你随着节奏仿佛感受着少年的自己:前奏响起时刚刚好的遇到心仪的那个舞伴,眼波流动中看到阳光中你干净的笑;起承转合的默契里感受对方的情绪,不敢多进一步,却又怕慢了舞步失掉了节奏,审慎的猜想着彼此的距离;明知这支舞一定会落幕,却放纵自己去尽情享受与释放过程中的情感,暧昧也好,直白炙烈也罢,甚至是最后的决绝。重要的是,我们决定开始跳起这支舞。动情的四个片断:第一次与Irakli跳起舞时Merab脸上泛起的情窦初开的笑容;Irakli不告而别后Merab失去寄托的忐忑情绪;看似洒脱告别却与Mary在街尾相拥痛哭释放所有无处安放的委屈;哥哥温暖的怀抱与希望。这支舞,就像我们都曾有过的少年:我爱过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然后我们跳了舞》观后感(十):于我,平凡;于本地,或许可以带来什么。

  于我而言,整体比较一般。听说这部作品被当地禁止了,这个尺度的也真是没什么好禁止的,剪掉几个重要场景之后很容易就看起来不是同志系列的了。

  全片于我而言,比较单纯的在抨击格鲁吉亚是一个很重视男人什么样女人什么样的地方,所以并不太阳刚的男主在自己的职业和生活中都有因此而来的磕绊。爱情的部分,是因为主角们的年龄问题么,所有主配出现爱情线的人甚至包括自己家里人,嫂子家里人,感觉没有一个有认真重视感情的。加上嫂子结婚的眼泪,这个或许是抨击的第二个部分,为了名誉而去硬结婚。

  我不太懂镜头或者其他的东西,所以关于画面美不美这些我感觉不太到,我的评论都是光光针对剧情以及我能够感受到的电影节奏来说的。

  就我自认为是一个可以看剧情片文艺片的人,但是我觉得这部的节奏没在我个人的点上,然后也总觉得很多同志片走过这个调调这个节奏的,让我有点没新鲜感的感觉。我不知道扔掉了同志这个话题的话有几个人还会觉得这个片不错。 但是如果考虑到地理背景因素,一个对此主题不开放的国家,那至少可以作为该区域先锋作品吧。加油吧,格鲁吉亚。

  补充:写完看到有人留言说这部可以大概和 call me by your name 对应上整体基调和主角。这让我豁然开朗,好像确实是这样的,包括人物选角都有一定的可对比性。说实话,我个人就有点不太喜欢 Call 的调调和节奏,并且当时觉得看了半天也没有感动,也没觉得这个爱有多深之类的,所以这部我的评价也比较一般一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