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美术馆 第一季》的影评大全
《奇趣美术馆 第一季》是一部由Fabrice Maruca执导,Marc Maurille / Yannick Laurent / Emeline Bayart主演的一部喜剧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趣美术馆 第一季》精选点评:
●蒙娜丽莎三集都好好笑
●美术馆好热闹啊
●一小时通关 法国人脑子里都装的啥hhhh太可爱了
●B站可看,1集3分钟不到,名画之中二赏析,推荐:蒙娜丽莎(在线约p),方片A的作弊者(作弊技能半颗星),情人3(傲娇情侣),红衣主教黎塞留的三肖像~
●开脑洞欢乐吐槽向
●非常非常有意思
●如果油画会说话。
●形式值得肯定,但是重复用梗有点无趣,几乎每一幅画都会抱怨现状及其创作者,所以最后黎塞留三肖像的左、中、右三派的观点争论,显得与众不同。
●让名画复活的创意很有趣,尤喜欢《蒙娜丽莎》那三集,吐槽力MAX,片头曲更是魔性。
●法式喜剧
《奇趣美术馆 第一季》影评(一):导航
1-3《美国式哥特》 格兰特·伍德(1891-1942) 1930 油画 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艺术学院 4-6《哈勒昆和皮埃罗》 安德烈·德兰(1880-1954) 1924年左右 油画 法国巴黎 橘园美术馆 7-9《温室里》 爱德华·马奈(1832-1883) 1879 油画 德国柏林 旧国家美术馆 10-11《德加与伊瓦利特斯·德瓦莱何纳》 埃德加·德加(1834-1917) 1865年左右 油画 法国巴黎 奥赛博物馆 12-14《方块A的作弊者》 乔治·德·拉·图尔(1539-1652) 1635-1638 油画 法国巴黎 卢浮宫 15-17《镶木地板刨工》 古寺塔夫·卡耶博特(1848-1894) 1875 油画 法国巴黎 奥赛博物馆 18-20《我们共视的难题》 诺曼·洛克威尔(1894-1978) 1963 油画 美国斯托克布里奇 诺曼·洛克威尔博物馆 21-24《蒙娜丽莎》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1503-1519 木板油画 巴黎 卢浮宫 25-27《情人Ⅲ》 勒内·马格里特(1898-1967) 1928 油画 私人收藏 28-30《红衣教主黎塞留的三肖像》 菲利普·德·尚佩涅(1602-1674) 1642年左右 油画 英国伦敦 国家美术馆
《奇趣美术馆 第一季》影评(二):怎么找不到第二季的豆瓣条目了?
怎么找不到第二季的豆瓣条目了?在B站看完第二季想来标注,但是找不到了,记得一周前还在豆瓣看到过,谁知道是什么情况呢,谢谢。
第二季有:《那喀索斯》《革命的女儿》《枪击玛莉莲梦露 蓝红橙浅蓝》《草地上的午餐》《皮装自画像》《夏夜》《他主人的声音》《阅读》《带珍珠耳环的少女》《让·巴普蒂斯特 贝雷 圣多明各议员》等。奇趣美术馆 第一季 (2018)9.12018 / 法国 / 喜剧 纪录片 / Fabrice Maruca / Marc Maurille Yannick Laurent
《奇趣美术馆 第一季》影评(三):画里的脑洞大开
画里的脑洞大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拾樨集”。
前天晚上睡觉前无聊翻B站,恰巧看到了这部迷你剧,觉得还有点意思就下了两三集准备练车的间隙可以看一下。
这不看不知道,看了确实被惊艳到了,再加上恰巧不知道写啥,那干脆就来写一下这部剧:
《奇趣美术馆》
画作不会开口,挂在墙上等你去欣赏它。去逛美术馆看着一幅幅大神的作品,虽然看不懂,但感觉还是很厉害的样子。
而在这部剧里会完全让你耳目一新。一位位喜剧演员扮演名画中的角色,将静态的话赋予动态的崭新的媒介形式,在搞笑之余,亦能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
在这里,你会看到素食主义者的蒙娜丽莎用苹果手机跟别的名人聊天,教唆别人跟他一起建立共和国的拿破仑,调侃野兽派的哈勒昆和皮埃罗,调侃女权主义,操着美式法语的女士……总有一个笑话会让你会心一笑。
不仅仅是搞笑,在观看的同时还会学到很多有用的没用的知识(哈哈哈),比如蒙娜丽莎是在1503年挂到卢浮宫去的,比如野兽派是绘画的一种风格而不是不洗澡闻着像个野兽,比如拿破仑的法典,比如荒诞派文学的等待戈多,比如……在演员的调侃中句句带梗,属实有意思。
《奇趣美术馆》一共包含10幅画作,每一集大概就2分钟,一幅名画拍三集。这30集完全不够看啊,塞牙缝都不够,尽管只是在练车的间隙,不到一个上午就狼吞虎咽地看完了,酣畅淋漓。
但现在里面的场景还是由人物组成的,其实还可以更加脑洞大开的,大胆的想一想,如果能看到梵高《星空》和莫奈的《睡莲》拟人化会有多有趣。
“兄弟,恕我直言你真的不像一颗星星。”
“那你跟梵高说去,你觉得我能怎么办?”
“他把自己耳朵剁了我能怎么说?”
“这倒也是。”
2019年7月24日
Leop
《奇趣美术馆 第一季》影评(四):3.23
不论是印象派还是野兽派作品,它所表达的不仅是创作者当下创作心情和契机,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更引人深思、反省。油画确实能够很好的展现作品内容食视觉冲击和真实性,上色简直太麻烦。
故事中有段话:把想象留给别人。不管对于故事本身的创作者还是欣赏者来说“想象”是个被无限放大的有趣的词。
你能看出蒙娜丽莎“微笑”的开心还是悲伤么?我们共事的难题源于一直到今天的“种族歧视”前后对比,可见还原度很高。看见女士的脸,好想笑。当时大众审美怎么这么抽象(丑)把你画进我的画,自然有我的道理。《奇趣美术馆 第一季》影评(五):超高分!这部爆冷的艺术纪录片《奇趣美术馆》,中二到让人忍俊不禁哈哈哈哈
作为热爱画画的美术er
经常需要阅读枯燥无味的艺术史
当然能鉴赏到名画是最好不过了
有时候真的觉得
艺术就像“高岭之花”不可触摸
不过最近有一部法国艺术科普片
却反其道而行
幽默的故事情节+魔性的bgm
让树小花熬夜刷片停不下来
真应了网友们的评论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奇趣美术馆》
只看这个封面就感觉很奇葩吧
有多“奇葩”呢?
譬如这样的——
蒙娜丽莎整天被众多人围观到了晚上
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不用再“假笑”了
即使是同一个红衣主教
在被画框封锁的日子里
他们还会互相拌嘴解闷
看惯了凝固的名画
突然活过来的这些人物是不是有点“中二”?
目前《奇趣美术馆》播出第一季
每集内容只有2分钟,短小精悍
适合碎片时间享用
里面共介绍了十幅画
每幅画分三集开启脑洞模式进行介绍
由法国著名喜剧演员化身画中人物,
高度还原了世界名画的场景和人物造型
展现名画背后的奇闻异事,
解答观众的日常“吐槽”
为了不剧透太多
树小花就先重点介绍前面2幅名画
第一幅
《美国哥特式》
想必很多见过这幅画的人
都和小花一样有深深的困惑:
为什么他们看上去如此严肃?
就连女主角都忍不住吐槽,
“我真是受够了你整天板着脸!”
可是我们的男主角可委屈了呢~
quot;我没板着脸,他们就是这么画的我。"
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劳动的农民,
代表的是艰辛的生活。
因为大家熟知的美国经济危机
那会儿经济困难
只好板着脸过日子
所以就有着这样一幅画作
而男主角手上的叉代表着农民阶级的身份
也正是象征着要捍卫自己的权利和生活
在“吐槽”声中不经意地get到画作的内涵
也就只有这部神片能做到啦~
下面树小花就来介绍一下
万众期待的
《蒙娜丽莎》
在《奇趣美术馆》中
蒙娜丽莎是操着一口意大利式法语的名姝
贵为“卢浮宫一姐”的她
其实私底下也是一个怕孤独的女子
丽莎忍受不住游客过后的寂寥
想加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里吃丰盛的大餐
而且她觉得十四个人一起多热闹啊,
反正来来去去都还是达芬奇蜀黍的画,
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嗯,听起来还合情合理的)不过这么看似合理的建议
也没被经纪人“审批”通过
因为——
《最后的晚餐》在米兰,
而《蒙娜丽莎》在巴黎,
我滴乖乖,这是要跨国吖,
理由:跨境手续太多无法移民。
于是她威胁经纪人说要罢工,
(这可不是法国的“传统”么)
可惜啊,最后还是被实力劝退。
(好气哦,但是还是要保持“微笑”!)哈哈哈哈哈,这不是我们的日常吗?
当然啦,以上仅仅是本片部分名画“吐槽”
小短片中还有夹带着艺术“私货”
譬如这幅印象派莫奈的
《温室里》
画中男女主人公对话过程中
一句话带出了印象派的风格特点——
捕捉瞬间
就像照片一样
虽然好基友日常吵吵闹闹
但也无形给我们科普了野兽派的特点——
野兽派不是闻起来像野兽
而是从法语与野兽一样的词“黄褐色”而来
指的是野兽派在色彩上有着大胆而热情的风格
颜色之间互不混合、没有渐变、没有交错
下图为安德烈德兰的原作
《哈勒昆和皮埃罗》
这样的科普方式
是不是特别有趣呢?
这么好玩的科普小短片
难怪有这么多网友倾情推荐
真·宝藏小短片
▼▼▼
真是个上头的科普小片,表示想看第二季
▼▼▼
还有人说像是霍格沃茨里会动的画像
▼▼▼
2分钟一集的小短片
无需花费很长时间也能了解西方艺术史
趁着暑假和休息时间也可以刷起来啦!
最后树小花给大家指路一下每集的名画名称
看完回来记得把分享给好朋友哟~
1-3集《美国式哥特》 4-6集《哈勒昆和皮埃罗》 7-9集《温室里》 10-12集《德加与伊瓦利特斯·德瓦莱何纳》 13-15集《方块A的作弊者》 16-18集《镶木地板刨工》 19-21集《我们共视的难题》 22-24集《蒙娜丽莎》 25-27集《情人Ⅲ》 28-30集《红衣教主黎塞留的三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