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观后感100字
《原来如此》是一部由廖必翔执导,池丹 / 徐志飞 / 杨燕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来如此》观后感(一):两个疑问
结果虽然早就猜到是人在装鬼,但是真的没有鬼的存在吗?反正记得的就两个地方,老周第一次上去找凝霜理论,凝霜稍稍打开门露出头来,老周吓得坐在地上,后面灯光剧烈闪烁,凝霜就变成了鬼。这个时候老周完全不知道后面的一堆破事,神志也清晰,不存在幻觉的吧,难道是看错了?然后就是凝霜死了以后。老周看电视,电视突然失控,里面出现了凝霜的脸,这个不是鬼吗?难道又是精神混乱产生的幻觉?
《原来如此》观后感(二):比金扫帚奖都烂
这是拍的啥jb玩意啊?笑死劳资了!
剧情混乱、逻辑不通、表演痴呆、乱七八糟的。编剧导演是个傻逼吧。
记住你个山西景辰影视公司了。纯粹250影视公司拍这戏啊!你们是洗钱吧?
你们这都是玩啥啊!秀你们智商啊?别给太原的影视人丢人现眼啦!
豆瓣实在是没有负分,有的话,都给你丫打负分。
赶紧退我票钱,还有脸买28元,骗子!
《原来如此》观后感(三):原来如此
午夜的宿舍楼内,传来鬼魅的唱戏声,那声音竟然来自已经死去的剧团女主演!全楼居民极度恐慌。年轻人陆离和哥们儿一起调查女鬼真相,却越陷越深,先是剧团化妆师被女鬼附身,离奇丧命,紧接着哥们儿也惊吓过度,疯癫死亡,外地来的老母亲再度被女鬼纠缠,陆离本人也一次次被鬼魅侵袭!一连串惊心动魄的奇情怪事之后,当夜半戏声再次飘起,最令人胆寒的时刻终于来临…… 非常好看 ,属于惊悚悬疑片,喜欢这类影片的推荐大家去看。
《原来如此》观后感(四):警察带你走进CCTV10《原来如此》栏目
一个国产可怕片起这样的片名也是奇葩。
剧团闹鬼的国产片包括港产片并不鲜见。张家辉就执导过一部。还是《夜半歌声》经典。
还往水里放春药,让女旦在台上出丑。编剧是《天龙八部》看多了,幻想自己和“妹妹”被人放春药关在密室天人交战呢。
宣传说这片子入选了“平遥国际电影节”,这年头,国产辣鸡片花钱找关系进入各种电影节镀金包装然后回国宣传作为卖点忽悠观众忽悠领导忽悠老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跑戛纳镀金的网红、国产辣鸡片就不少,本来这是野鸡电影节的事,可戛纳为了钱也沦陷了,其实搞电影节还真挺花钱的,记得香港金像奖有一年要不是博纳的于冬雪中送炭给了几百万,连颁奖典礼都要流产,这还要是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免费的情况下。
《原来如此》观后感(五):国产恐怖片的一股清流
恐怖片应该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影界一直有个简单的划分法:欧美恐怖片、日韩恐怖片、泰国恐怖片、港台恐怖片。国产恐怖片似乎一直不能入市,其实我认为国产恐怖片也曾有过独特的风格和重量级代表作。
我其实算是爱看恐怖片的,但是国产恐怖片尤其是近些年的,看得那是寥寥无几,无他,看不下去,浪费生命而已。
近些年电影市场乱象,那叫一个光怪陆离,资本的搅扰下什么奇怪的事都有,恐怖片本来基础薄弱,更是为了逐利,烂到无下限。很多预期应该不错的电影,像《孤岛惊魂》《蝴蝶公墓》《碟仙》等大明星加持的电影,拍出来效果也惨不忍睹,大概就是因为主创团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看看国产恐怖片排行前十,评分都不算高,还都是上个世纪的老电影,真是资本市场不喜,观众不爱啊。
孤岛惊魂是想把恐怖片搞成探险片,这里的翘楚是《夜盗珍妃墓》,氛围阴森、人性阴暗、利益倾轧表达的淋漓尽致。蝴蝶公墓要把恐怖片搞成爱情片,这里的翘楚是《夜半歌声》,如此惊惧而凄美、如此心碎而痴缠。碟仙是要把恐怖片搞成半个鬼片,这里的翘楚是《黑楼孤魂》,排在国产恐怖片第十位。
说说今天这部电影为啥激发我胡思乱写这一通,直观点,首先,电影没啥熟面孔,没明星、没流量,但是演员十分卖力,该嚎的地方嚎、该哭的地方哭、该娘的地方娘(啥时候这么基本的表演要求都值得称道了?),虽然也有用力过猛的地方,总比面瘫强吧。
二是结构清晰:有冤、见鬼、命案、真相。没有偏题,没有随便换bgm,不会演的演的变成爱情片、搞笑片、青春注水片什么的(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变坏就是好电影的标准了?)
三是情节一只抓人,不会看的无聊,不会看的不耐烦,比如:谁唱的戏、谁说的话、谁犯的案,最后还讲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有些事必须要做,必须有人去做”。
四是与“鬼”对峙的情绪转变特别符合实际,特别符合人性:好奇、害怕、愤怒、对峙和决斗、怀疑和后悔。有很多模仿日韩恐怖片的电影,把鬼塑造的无所不能,把人塑造的特别无能,只会怕啊怕,怕完不行动也不知是忘了还是将就过呢,然后又是怕,一个半小时就这么在害怕中过去了,一点也不符合实际,一点行动力都没有。
时间关系,不能展开聊,说点自我感受做小结。我总以为最厉害的恐怖片,也是最适合国产恐怖片的风格和路线,不是模仿欧美的怪物、虫子、血浆等画面刺激,也不是模仿日韩那种恶灵的无差别攻击,而是更多注重人性、心理的探讨。这部电影基本做到了。像日韩恐怖片,我看了也会害怕,但是和看欧美恐怖片一样没什么代入感,国产(包括港台)的鬼多数都是冤魂,是有诉求的,解决了诉求或者遵守某些规则就能解决,而日韩的鬼偏向于地缚灵和恶灵,擅长无差别攻击,无处可躲,没什么法则,既然无法预知无法避免的祸,就当是遇见了灾难,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有什么好怕的,怕也没用。真正让人觉得恐惧的,是一种怀疑、犹豫、摇摆和不甘:有鬼吗?没有吗?什么东西?那么奇怪?黑影?是人?是鬼?
最后再补充一点,国产恐怖片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人们总说,真鬼变假鬼,最终人作祟,所以不可怕。还是年轻啊!就如我以上所说,真鬼不可怕,又没见过,又不熟,可怕的是人,是你的身边人(参考韩剧《他人即是地狱》),鬼哪里能有人可怕?所以,最可怕是你觉得有奇怪的事发生,最后证明是人扮鬼在害你。
《原来如此》观后感(六):《原来如此》衡量一部悬疑片的好坏,是能否让你说出这四个字
好看的犯罪悬疑片来了,由廖必翔执导,池丹、徐志飞、杨燕、罗雅文、董燕伟主演,去年在平遥电影节上大受好评的《原来如此》定档4月12日,可喜可贺。影片没有什么流量大咖,也没有特效大场面,看点却相当丰富,该有的谋杀、灵异、情爱、复仇等元素一应俱全,同时还富有匠心的融入了神秘的戏曲文化,观感很是别致。
对于悬疑片,每个人有自己喜欢的风格,例如有人喜欢在封闭空间里把玩本格推理,有人喜欢抽冷子来一下反转,也有人偏爱那种天马行空的联想,无论喜欢什么样的,最后衡量一部悬疑片的好坏,离不开一个标准,就是能不能制造出具有足够欺骗性的假象骗过观众,然后潇洒的把每一种设想都推翻,给出一个无法拒绝的真相,让观者说出“原来如此”。
像之前的《逃出绝命镇》《看不见的客人》《网络谜踪》都是这样的电影,包容性强,可能性太多,不到最后揭底的一刻,让人不敢妄下定论。《原来如此》摆出这个片名,其实已经显示了幕后导演和编剧团队的自信,就是要让观众在看完之后不由自主的说出这四个字。
现在看来,影片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严格来说,这应该是这几年来,比较出色的国产悬疑片之一,它的悬念不是那种罗列离奇线索,蒙了观众全场之后,骤然给出一个强硬的答案,这种缺失推理为目的的悬疑就是耍流氓,而有诚意的电影从来不屑这么干。
《原来如此》一开始就牢牢的确立了一连串的悬念,并通过不断抽丝剥茧,把几个主要人物紧紧的关联到一起,当红花旦为什么在舞台上突然失控,做出匪夷所思的举动,戏班化妆师的房间里为什么一到半夜就会传出唱戏的声音,试图查找真相的人接连发生意外,甚至死亡,这个古老的戏班里藏着哪些鬼魅,是人心里有鬼,还是世界真的被一种神秘力量控制了?
制造这些悬念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影片把这些悬念设计得环环相扣,而且是相互交叉,看似不关联的角色之间有着若有若无的关联,每一个细节中都蕴含着解开答案的钥匙,而每一把钥匙会打开哪一个锁,本身就是准确的布局,而每打开一道锁之后,观众往往会发现,原来真相本身,就是一道人性的谜题。
例如戏班里情仇,一对姊妹花命运截然不同,一面是灯光和鲜花,一面是冷眼和孤寂,看似意外,实则早已因为性格和环境的因素而注定,而夜里诡异的唱戏声,其实也不是单一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事件,多个人物经过很多时间的推动,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最后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果。
《原来如此》的特色也在于此,不是单纯的悬疑或犯罪,而是通过悬念展现片中人的人生,就像镜子一样能够对照出现实的种种,救赎,仇恨,嫉妒,抗争,不甘,虚荣,报复,他们所经历的,其实也正是现实世界中每个人所要面对的。所以,影片在让观众得到推理解谜的快感,说出那一句“原来如此”之后,还能自省其身,流下几滴冷汗。
《原来如此》观后感(七):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只“噬元兽”,当邪恶来袭,它会被唤醒
最近看漫威大片《惊奇队长》,竟然被外表乖萌内心凶狠的橘猫“噬元兽”圈粉了。说实话,一向以“大橘为重”的橘猫“噬元兽”,在片中精彩程度、吸睛指数,完全不输绝对女一号“惊奇队长”。尤其是当它面对邪恶力量所爆发出来的惊人力量,令人侧目、结舌、心惊、魂跳。很难想象,外表如此平静的喵星人,竟然能有如此惊天骇地、惊魂噬骨的超能量。
也许是因为“噬元兽”给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所以在观看惊悚悬疑恐怖烧脑的《原来如此》时,也就自然而然的将剧中的一些人物角色与“噬元兽”联系在了一起。
即将在4月12日与观众见面的惊悚悬疑烧脑电影《原来如此》,讲述了几起离奇死亡案件。电影里,数个鲜活的生命离奇死亡,死法也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离奇死亡背后的惨虐真相,则更加令人心恐魂散。他们有的自杀,有的被他杀。对于凶手而言,无论是杀人者还是自杀者,都有若干个貌似合理的理由和因原,这也让一起起死亡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让人雾里看花,看不透。
电影里的离奇死亡案,一起是因羡慕嫉妒恨而引发的人性悲剧,一曲是因欲望焚身而引发的人伦哀歌。两起并没有互关的案件却牵涉着若干个鲜活的生命,并在它的燃动下,复仇的烈焰熊熊而起。“原来如此”背后的真相也在这一把把烈火中越烧越明,人性的丑恶,欲望的黑洞也在这喷薄的烈焰中,化为灰烬,尘飞烟灭。
影片在讲述这几起离奇死亡案件的时候,利用了诸多个看似联系不那么紧密的细节,将貌似毫无关联的死亡案连结在了一起,从而让真相水落石出的过程层层递进,渐渐明了,直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在叙事的架构上,《原来如此》紧扣“原来如此”这四个字,让看似简单的真相,在层层抽丝剥茧的过程里显得更加震撼心魂。“原来如此”所自带的共情力,令影片呈现的启示和反思,深刻而现实,其丰实饱满的社会意义也顿时跃然幕上,铭印于心。
作为一部被重重悬念包裹着的惊悚悬疑烧脑恐怖片,《原来如此》在营造惊悚氛围时,摒弃了以往恐怖电影中那些虚张声势且夸张至极的视听语言。它化繁为简,主打“声恐音怖”,特别将贵州本土的地方戏曲巧妙融入到了剧情中,将唱腔的凄美、扮相的绝美,打造到极致。既升级了影片的视听语言,感官体验,更突出了人物角色的命运归途。或哀婉,或凄绝,或悲悲戚戚,或悯悯怜怜,在情感上非常强烈地驱动着观众,想知道主人公究竟际遇了怎样的人生荆棘与命运波途,由此而生的代入感,心温情暖地就hold住了观众的娱乐心理和共振情绪,自然流畅地做到了让观众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观影体验也因此不断升扬,加成。
《原来如此》中的受害者都是善良的,正因为太过善良,反而会遭遇邪恶力量的一次次的袭扰。但必须牢记的是,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噬元兽”,你不犯我,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候,它就是萌宠,是善物。一旦邪恶来袭,惨虐上身,再善良的人,其心中的“噬元兽”都有可能被激活,被唤醒,进而被迫防卫,甚至主动出击。所以,做人要善良。不善者,自会被天收。
《原来如此》观后感(八):事可过三,这部国产恐怖片一口气连着死了四个人
文/满囤儿
之前囤儿在进行恐怖片的剧本创作时,特别强调一个原则——事不过三。也就是说相似的吓人桥段,要控制在三个以内,否则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正因如此,一般的国产恐怖片就算有人死,也大部分死不过三个人。当然了,这也并非绝对。只要你花样玩儿得多,节奏把握得好,多死一两个人也不至于让观众疲劳。比如即将于4月12日全国上映的《原来如此》,就一口气连着死了4个人,打破了事不过三的禁律。
导演廖必翔和编剧杜辉为《原来如此》设置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悬疑节奏。影片一开始没五分钟就死掉了第一个角色——某剧团的当家花旦。这个花旦死得并不蹊跷,乃常见的投河自杀,可是死之前的经历却颇为蹊跷。她竟然在演出的过程中突发精神异常,做出了大尺度的羞涩之举。要不是同台的几位龙套及时挡住了她,这部电影就要因为色情镜头被毙啦。要知道,懒散的内地观众往往在影片开始的三五分钟或迟到或刷手机或上厕所。一旦他们尚未定下来看银幕,肯定会被这突如其来的第一死大大地冲击到。
随后,死因不明的花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家惧怕的鬼。不过这次鬼不再亲自出马杀人了,而是玩起了好莱坞恐怖片常用的附身。被她附身的人无论男女,都会在深夜穿上戏服、化上戏妆,唱着哀怨凄惨的戏曲直到天亮。于是,影片拉开了死鬼折磨活人的大幕,先后有一女二男被这个只唱戏不杀人的鬼给活活玩死了。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原来如此》一口气死了四个人,但这四个人死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有效地回避了引发观众审死疲劳。
和第一个死亡的正好相反,第二个死的人是死前不蹊跷,死得很蹊跷。虽说她死前被人怀疑为鬼附身,但她死前已经按照鬼附身的行为活了好多时日了。也就是说,时间已经把怪异的附身行为磨成了日常。可就在大家已经可以接受她附身的怪异后,她却突然死掉啦。这不就蹊跷了么?这也正是导演利用了节奏上的变化,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两个男人的死有一种被“反杀”的意味。他俩主动要去揭秘鬼附身的真相,不料还没掌握什么实质线索,就被鬼先后给玩死了。这两个人的死,惊悚的成分较前两个次之,更多地是增加了影片的悬疑感。本来观众是指望他们挖出点儿什么滴,结果没想到把自己给搭进去了。说起来,还真有点儿可气捏。眼看帮观众挖真相的人都没了,鬼完全可以逍遥法外了,影片却来了一次大反转,告诉你一切原来如此。嗯,囤儿瞬间觉得自己过往的观影经验被导演和编剧给利用了。原来他们一开始就准备下一盘不一样的棋局哈。
《原来如此》观后感(九):生时无法心知肚明,死前方能恍然大悟
离奇死亡,附体还魂,夜半戏声,鬼影曈曈,惊悚面具,妖孽身姿,新仇旧恨,欲壑难平……
将于4月12日公映的电影《原来如此》,竟然集中了如此多的恐怖元素,也是很有心了。影片将传统的戏曲文化,深植于现代生活之中,让曾经美艳飘渺的舞台名角儿,变成了来无影去无踪的凌厉恶鬼,不仅揭开一桩尘封多年的罪恶往事,而且也将每个人内心的阴暗面,直接曝光于烈日之下,被炙烤,被烧灼,完全释放出压抑已久的自我,可算是相当扎心了。
《原来如此》由廖必翔执导,池丹、徐志飞、杨燕、罗雅文、董燕伟等联袂主演,影片曾经于去年入围第二届平遥电影节"从山西出发"单元,是一部构思巧妙、运镜大胆、制作用心的恐怖片。影片为观众带来了一个相当具有标志性,又非常中国文化风格的恐怖符号——戏曲花旦,并将这一符号置身于我们最常经历的场景之中,于无形里带出无边的恐惧之感,毕竟,那些在熟悉的场景中所发生的诡异之事,往往最能引发观众的强烈共情,也总能在观影之后,让我们心有余悸、惶恐不已。在这点上,影片中神出鬼没的"花旦",与 "贞子"、"鬼娃"、"笔仙"、"弗莱迪"等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是一部恐怖片,但影片的片名《原来如此》,却并没有如诸多同类型电影那般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而是用一个看似寻常,却深蕴禅意与思辨的四个字,带出了这部电影的深层内核。毕竟,在当下的华语电影界,所有的诡异故事,都要有一个完整的解释,《原来如此》也不能例外,如何设局,如何下套,如何又一步步的解密,同时又要避免了匆匆收场的"烂尾"事故的发生,不啻为对主创团队的严峻考验。看过影片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影片已经在有限的空间内,极惊心动魄之能事,各种无法解释的诡异现象、疑神疑鬼的众多人物、错综复杂的剧情结构,确实都在努力做到最好。
纵观整部影片,剧团的戏曲演员间的恩怨情仇固然让人胆战心惊,而空中飘荡的戏曲唱腔更是让人魂飞魄散,但全片最高能的惊悚部分,还是在于冤魂的附体,对于影片的男主角陆离而言,这才是终生铭刻的强烈记忆,毕竟,他不仅亲自体会到了一系列的周遭异样,而且也亲眼目睹了邻居老周的"变异",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儿,夜半时分翘起了兰花指,做起了针线活,唱起了戏曲……让人不寒而栗。而当自己的母亲,也突然被附体的那一刻,更是将整部影片的恐怖氛围,推向了顶点……
我们常说"难得糊涂",但在恐怖电影中,男女主角们却往往是难辨虚实、难分真伪,不由得不糊涂,比如《原来如此》中的男主角陆离,深陷这恐怖的大网之中无法自拔,面对种种诡异事件,无法心知肚明,也只有待生死一线,方能恍然大悟。而对于我们常人而言,同样如此,庸庸碌碌的半生,总在无所事事中度过,或许只能在弥留之际,才能看透、看穿这一切。人生的真相如此,闹鬼的真相也是如此,当我们跟随《原来如此》穿越生死线,再次揭开噩梦般的过往,不仅有着销魂夺魄的终极颤栗,也会有恍然大悟的彻底坦然。这,或许才是一部高级的恐怖电影的观感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