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宽 | 聊聊三观——时光随笔七
亲爱的读者朋友,疫情泛滥,你们都好吗?我坚持发文,您坚持宅家哈!宽余时光会一直在这里支持您陪伴您!宽余时光是些慢时光,只要有您在、我在,就依旧恬淡美好。
——孙宽
请您识别
关注宽余时光
朱光潜先生说: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人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不觉得物界喧嘈。不必逃离世界遁入空谷,也不必如佛静坐参禅。
近些日子,我对先生的这段活,略有感悟。世界永远嘈杂纷乱,时强时弱,从未平静过。新加坡阻隔措施期间,外面的世界确实安静下来,可我们内心的喧嚣可曾淡定或隐去?
万籁俱寂,诗人听见物语;黄昏黯淡,画家调出浓墨里细微光线......透明光洁、安宁温润的心灵,才能在喧嚣觅见宁静,嘈杂感知万物之音韵......
色香味音,包括情绪等感受,都是感官的,更是心灵对世界柔软触摸。
——孙宽
假如我的三观与您完全不同
也请多多包容,我相信
仍然有一种遇见
就是遇见自己的
对面、斜对面、侧面、背面、反面
某日,著名作家罗伊菲老师问我,我们这一代人的三观是哪三观?
我说我们一般仍会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我们通常所指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似乎一下就把世界分成黑白两道。
而我认为世界的客观存在,也不见得是我们所看到的客观存在,因为人无论怎样站在全视角,即所谓的上帝视角去观察世界,仍然是片面的。
人类未知的世界无限大,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有限的生命微不足道,尚不能窥其一二,何以客观?
我们通过主观感受去观察客观世界,若能跳出人类自身的狭隘,站到自身以外,且抛开主观感受去观察世界,其实是相当困难的。
不过,这却是一个写作者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与能力,也是最好奇、最具有挑战的——完全无我状态下,去静观这个纷繁的世界。
人生观,我不太敢去谈。
因为我仍在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概括起来也许是人生本无意义,如同花草树木,只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
人类不断习得,我们总要思考使这样的过程过得有意义。特别当我们完成基本生存任务,或自然生育使命后,一部分人会去思考生命意义,灵魂的归宿等。
我找对象时非常看重这一点。
我母亲担心我若与汉族人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磕磕碰碰多。
年轻时我尝试与其他种族人交往,记得其中一位不停规劝我必须去穆斯林餐馆吃饭,还把新加坡所有穆斯林餐厅列表给我,并要求我任何时候都不可穿短裤一类的,很快我就要窒息,感觉自己全身捆绑着锁链。
某些欧美白种人认为我不是基督徒,不能进天堂,即使我是严肃的有神论者,信仰必须单一且排他,绝对不能多神并存,或跳出宗教形式谈信仰。
我也尝试认识本地华人,其中有一位说,我前世罪孽深重,所以才注定降临人世的,这一生必经历凄苦孤独……
我很怕连累别人,因此……
敬畏生命是我和马克都认同的,我相信我们现在只看到三维空间,宇宙之大,或许有我们肉眼所不识的四维、五维、六维等多维空间。
我们人类渺小脆弱很难逾越自身限制与问题,因此必须对这个世界以及宇宙充满敬畏。
对大自然的好奇、探索未知的激情与乐趣,对宗教信仰及不同理念的包容,对不同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的接纳理解,与追求自由、较少限制对方的态度,最终使我们走得更近。
有人说我自带佛性,那时我还不懂其中具体含义。后来去日本北海道,学习了解了日本的物道主义,它的精神实质与我相信的不谋而合。
当然,马克常调侃我,比如我磕到桌子,他说哎呀!桌子好疼。
我相信万物皆有生命,不光是植物动物有生命,桌子、椅子及一切静物也有生命,甚至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尘埃、分子、粒子……
我坚信头上三尺有神灵。我的朋友多数都有信仰,但我发现即使没有信仰,他们共同特点都尊重他人的信仰,能包容异己。
我们都比较心宽,或比较心花,特别是我。
每种宗教我都觉得有可取之处,我无法用排他法去选择一种。所有宗教,一切神灵,我都敬拜。它们都在我的内心世界并和谐共存。
宇宙这么大,星际间星球那么多,我们的认知却是有限的,我们认识的神,可能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吧?
价值观。说说什么是最有价值的?
昨天,我与我的两位朋友军和勤讨论时,一位说诚实最重要,另一位说善良。
我觉得都有价值,都很重要,特别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从尊重万物有灵,敬畏生命的角度,这两种价值几乎同等重要。
那么,尊重包容异己,甚至与迥异对立的和谐共存,能不断推翻自己的认知,以好奇的心,开阔的心胸,不断习得吸纳的态度,对待一切陌生的新事物,放下成见偏见、傲慢与自卑,承认自己的缺陷,敢于挑战和超越自己……
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最有价值的,可能也在不断变化中。
最近一直有人问我对新冠的看法,我始终觉得人类通过对它的慢慢认知,最终达到与其和谐共存。
所谓人类战胜它,其实应该是一个认识它的过程,就好像那些感染并治愈出院的患者,他们最终免疫是身体对病毒认知接纳。
如果必须把它比喻成战役,也一定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你死我活。病毒会一直存在,并不断变化,现在是第19号,将来还会有新的病毒产生,我们永远不能完全消灭它们,或永远躲避它。
亲情在我的价值观中,一直占很重的分量。
过去我认为家人最最重要,我的生命重心一直是我母亲,我自己甚至都不存在。
现在我觉得自己也重要,别人也重要。当我专注时,什么都不存在。每个人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每件事情都重要,也都不重要。
一视同仁对待亲人,对待他人,非常具有挑战性。
平等对待父母,伴侣、兄弟姐妹、子女、他人及自己,几乎是最有难度的事情。能不能处理好,能看出一个人的智慧层次及理性思维的高度。我还在学习中,现在已经比几年前有了质的变化。
军和勤,读研时我们的生活与观念,其实差别非常大。军有两个孩子,勤有一个,我还单身飘着。现在她们一位单身,一位生了老二,我结了婚。
虽然我们的生活都发生巨大变化,但价值观的相近似与对待异己的包容性,反而使我们的关系磨合得更加有韧性,相处更舒坦。
我们都认为,重新看待亲情关系是必经成长之路。这也是我认为走向灵魂自由的必经之路,能否换一个角度重新理清自己当下的生活,是我们能否过好后半生的关键。
宽余时光,孙宽一个人的小公号,承蒙有许多读者朋友偏爱支持,非常感恩。
疫情期间,瞬息万变,新加坡国家小,处于中西方交汇点,此刻抗击冠状病毒,面临着艰巨的挑战,阻断措施一个月,要阻断社交,任重道远。
希望大家坚持阻断病毒不出门,万一购物,请戴好口罩。
我们的客工感染群仍有扩大趋势,与阻断隔离不够严格有关系。因此请读者朋友们注意防护措施,并支持我们的外籍客工,祝感染者早日康复!???
请珍惜原创,尊重作者的劳动,
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
法律顾问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唐新波律师
...............................................
宽余时光阅读推荐
其他文章请添加关注继续浏览
(-sky)
风铃木花开了......——新加坡阻断措施第六天
阻断社交,网络世界,网课何其多?——新加坡阻断措施第五天
人生总要有些期待 | 孙宽
孙宽 |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孙宽 | 有一种爱,一直被我们忽略不见
孙宽 | 幸福的“齿轮”
孙宽 | 付出就是获得,获得多少,就付出多少
孙宽 | 小饭桌
【原创】【人生感悟】朋友
【原创】【感恩的心】朋友家的饭菜
【原创】【茶余饭后】我的牙有个豁儿
远处是风景,近处是人生
孙宽:原名孙宽余,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做过播音主持,经商从教;曾在香港、新西兰、美国、新加坡等地工作和学习;现旅行和自由写作,定居新加坡。2016新年前创办微信公号《宽余时光》,目前已发文300余篇,部分作品曾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和国内报刊杂志。著有宽余时光系列文集《遇见都是初恋》《双城恋》等。
孙宽的私人微信号:
kuanyush
请您关注了宽余时光后才添加孙宽,谢谢
宽余时光公号ID:
kuanyush-sky
识别在此赞赏孙宽,
叩谢!
敬请留下您尊贵的姓名。
感谢您鼎立支持、慷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