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锦集
《历史深处的忧虑》是一本由林达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3.00元,页数:3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深处的忧虑》精选点评:
●三联的书为什么这么冷
●相见恨晚。通过书中的例子,对人权有了实实在在的感觉,也回应了我近期的一些困惑(百万黑人大游行)。美国建国时,对国家权力的谨慎在制度设计中处处体现。一方面见识了美国的民主如何深入人心,一方面也惮于因自由而可能付出的代价。尽管如此,自由的魅力确实巨大的。
●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全部的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一个陌生人。
●读了这本书才真正理解了美国的“自由”及其代价,也真正了解了“言论自由”的含义,不是为了真理在自由市场越辩越明,而是捍卫人民的表达权利,“言论自由”无关言论内容,无关真理或谬误,乃对“天赋人权”的坚守!
●自由,在美国人心中是不可侵犯的,哪怕付出了精神上、安全上、金钱上的巨大代价。美国人认为个人意志是最重要的,若没有此,也不会有社会的繁荣。 中国历来把社会的繁荣置于个人牺牲、天下为公的前提下的。中国人习惯了不自由,或者说中国人根本不知道自由是什么。
●我不了解的是中国
●看后面讲法律的段落时想到斯诺登,真是打脸
●蛮喜欢的,自由与代价
●2018016:人治?法治?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成长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时期,作为见诸报端、生活反馈密度很高的一个词,今天才领悟到不自由才会带来自由。可是回想亲历和听闻过的各项政策,大众的不自由确实是少数人的自由的决定。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一):看美国华人聊美国法律历史
满篇都是好,难道没有坏的?作者文章太主观,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为什么只给我们看到好的一面?看了一半感觉看不下去了,希望作者能正确客观的评价美国的,最好也写一点认为不合理的地方,不要迎合某些国外月亮是圆的读者的态度去写。我还看一章,如果还是这样写,我放弃阅读完这本书,当然,这些也可以理解为美国的正能量和鸡汤文学吧。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二):这一段很有意思,特意记下来
“总有一些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像那些对于各种需求饥肠辘辘的民众,描绘不同食谱的美味午餐。于是这些人有了众多的追随者,甚至在他们的帮助下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这时候,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往往会不幸地冒出来。一种情况是,这是一份虚假的许诺,人们对土豆加牛肉的食谱所吸引,得到的午餐却是树皮加草根,令人大失所望。另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是,这是一份真实的午餐,可是,当人们被引到餐桌前,才发现一个早该想到的简单真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还未享受到,已经先被昂贵的代价所吓倒,不知那个当初引他们走向餐桌的家伙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竟然从来没有提起过这样的代价。”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三):支付自由的代价,他们更有勇气和能力
选择自由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能力的,美国的人民可以自由持枪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也让自己的生命财产轻易地暴露在罪恶的枪口之下。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要消耗纳税人数以百万计的金钱,但他们依然选择这样耗费精力财力的制度,宁愿放过一千也不愿打错一个。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制度不保护坏人,同样也不会保护好人。他们更愿意拥有连坏人都保护的制度,尽管程序正义往往会遗憾地放过真实的罪恶。
常常听到人说:“你看中国多安全多稳定,那些号称民主的国家多复杂多麻烦,其实我们可能少了一点民主和自由,但这种制度更利于国家发展和强大啊。” 然后开始沾沾自喜,把那些发达国家当成自己挖坑埋自己的傻子。
如果这几千年来全世界的人都这么想,没有人牺牲没有人流血没有人抗争,去追求平等的权利,去建立控制权力的制度,去散播自由的思想。我们到今天还是奴隶。
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他们一直在付出,我们一直在坐享其成却还要取笑他们。我们可能也过得不错,也可能更安全,但我们真的没有资格,去嘲笑比我们更有勇气和能力追求自由的人们。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四):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美国
这本书及其精彩,读完之后发现还有同系列的另外几本,知道还有远远更多的内容等着我去阅读和探索。以书信和对话的形式,作者非常清楚地为我们讲述了美国的移民问题、种族问题和占这本书最大篇幅的问题——《权利法案》和美国的自由,其中多用案例,加以分析和评价,读起来是非常激动和干货满满的。
不同的人喜欢这不一样的社会氛围,中国和美国确实差别很大,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选择自然不同。过去的我不能理解,但是现在,我清清楚楚地知道,那些希望一直留在美国的人,自有他们的理由。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五):自由的代价